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杭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原文)

TIME:2022-05-13 10:36:42 HOT:0来源: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物流业连接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全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省、市相关文件和专项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杭州市现代物流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物流实力显著增强,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智慧物流发展走前全国前列,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不断提升。


1、物流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


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000亿元,占GDP比重达6、2%。2015年到2020年,全市货物运输量从29384万吨增至41944万吨,年均增长7、4%,货物运输规模扩张总体与国民经济需求增速相适应;公路货运量从2、38亿吨增至3、48亿吨,年均增长7、9%,对全市货物运输量增长贡献超过90%;航空货运量从25万吨增至46万吨,年均增长13%,居全国5位;水路货运量从5251万吨增至6483万吨,年均增长4、3%;铁路货运量从307万吨增至578万吨,年均增长13、5%。全市完成快递业务量件从12、57亿件增加至30亿件,年均增长19%,居全国城市第5位;快递业务收入从143、8亿元增加至367亿元,年均增长20、6%,居全国城市第4位。“十三五”期间,全市交通运输、邮政业基础设施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50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10%。


2、物流枢纽建设形成新格局。


物流园区建设全面推进,编制完成《杭州市物流与仓储体系专项规划》,建成传化公路港临江物流园、万纬三大物流园、深国际综合物流港(一期)、乐歌物流园、丰树物流园、普凯物流园、前进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枢纽,“十三五”时期新建成物流园区占地面积共计214公顷。其中,杭州传化公路港获评首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空港园区获评浙江省第二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深国际·华东智慧城入围第三批浙江省级物流示范园区。桐庐县获评2020年浙江省物流示范县(市、区)。


3、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


以铁路、航空、水运和公路为主体的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基本形成层次分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综合交通网络。2020年,全市综合交通线网总规模达到1、9万公里,网络密度达114、5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520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及以上的快速铁路运营里程290公里;公路总里程超16800公里,高速公路形成“二绕九射三连”800公里布局;内河航道总里程2006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达477公里;民用机场2座,萧山国际机场开通航线336条,其中国际航线69条,港澳台航线6条。铁路杭州西站枢纽暨湖杭铁路、杭温铁路、金建铁路开工建设,沪杭甬杭州段改建提升等加快推进,运河二通道开工建设。


4、智慧物流水平得到新提升。


以智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物流业推广应用,智慧物流中心成为杭州的一张城市名片,形成一批物流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领先企业,物流专业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菜鸟网络积极探索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研发了统一、在线的电子面单,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及国际物流运输重点联系企业。传化公路港率先提出打造“智慧物流公路港”,成为国家交通物流融合发展重要内容,并获五部委发文推广。圆通-物流信息共享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桐庐。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啄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获批国家邮政管理局邮政行业技术研发中心、联合技术研发中心。杭州迅蚁5G无人机物流获颁全国首个城市场景无人机物流特定类试运行批准函和经营许可。浙江顺丰智能电商物流园实现电商仓储、中转分拨配送等功能的一体化。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研制的仓储自动化、物流机器人等先进设备成功推广应用。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杭州网易严选贸易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批2020年浙江省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试点。


5、市场主体成长呈现新形态。


物流企业专业化、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内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品牌和大型综合物流企业。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物流企业18000家左右,比“十二五”末增加近1万家;共有3A级以上物流企业84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12家(全省共21家),5A级物流企业数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物流企业发展质量加快提升,2019年全市共有亿元以上物流业企业152家(其中,10亿元以上物流企业23家);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浙江油品储运有限公司、浙江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浙江物产物流投资有限公司等获评2019年浙江省现代物流业“亩产效益”领跑者;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浙商中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评2020年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


(二)存在问题


虽然杭州现代物流业保持稳步发展态势,但与国内物流业发达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的问题。


1、物流场地设施相对滞后。


一方面,近年来,我市土地空间资源日益紧缺,仓储等基础物流以及城市配送、快递分拨中心、末端服务场所等民生物流的土地供给存在较大缺口。另一方面,由于“邻避效应”、亩均税收低等原因,大型物流园区、货运枢纽等物流基础设施规划落地难,如下沙港等内河水运以及部分铁路货运场站建设进度偏慢。特别是,从大杭州视角看,城市西部缺乏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


2、物流对产业支撑能力不足。


与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益生产、未来工厂等新制造模式相比,面向产业集群发展要求,物流业的供应链配套能力还有一定差距。同时,全球快递配送能力对杭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配套支撑作用也有待提升。


3、物流结构亟待优化。


在物流运输方面,目前全市80%以上货运通过公路运输,铁路货运占比仅为0、3%(全国平均为9、9%);依托机场、铁路枢纽、内河港口的多式联运发展较慢,各类运输方式未实现有效衔接。在物流业态方面,粮食保供物流等应急物流保障能力仍有短板,全过程应急物流体系亟需加快建立;冷链物流短板突出,目前全市还没有具备申报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条件的冷链物流设施。


4、物流基础工作不扎实。


目前,我市物流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亟需完善,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总收入、物流业增加值等指标的调查统计、监测制度需要加快建立,物流领域数字化改革有待系统推进。在经历新冠疫情后,全社会对物流业的价值和作用有了更深认识。但目前的政策环境还不够好,一方面,政策分散在各个职能“口子”,呈“碎片化”,缺乏整合统筹;另一方面,现有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够大,特别是在物流总部企业、内河水运、园区用地等方面政策支持比较薄弱。


(三)面临形势


1、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对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0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明确要求,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出“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认真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等明确要求,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完善物流网络”“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完善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等。这些指示精神和要求,为杭州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更高要求。


2、全面推进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打造交通强国的“重要窗口”城市,为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明确了指导方向。


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要求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优化运输结构,推动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联运发展,完善航空物流网络,推进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发展,完善农村配送网络等;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创新智慧物流营运模式等,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大力发展航空物流枢纽,构建国际寄递物流供应链体系等。《杭州市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建设层级分明的枢纽网、政企联动推进物流服务网建设等要求,这些都为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明确了指导方向和重点领域。


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省“四大建设”、全市“拥江发展”等重大战略交汇叠加,为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近年来,浙江省提出要抓住全球物流市场中心转移契机,把握物流科技创新应用趋势,围绕运输结构调整、物流降本增效、“四港”联动,构建高端增值、智慧互联、高效便捷的湾区物流产业体系,构建立足大湾区、引领长三角、辐射全球的世界一流智能物流网络,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枢纽中心。省“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实施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构建内外融合互通的全球物流网,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等。我市应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四大”建设、浙江自贸区杭州片区建设等机遇,巩固和提升杭州作为全国智慧物流中心、区域航空物流枢纽战略地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4、高水平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全面扩大城市大脑应用场景,为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近年来,我市提出要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全国数字经济理念和技术策源地、企业和人才集聚地、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地、产业数字化变革示范地、城市数字治理方案输出地;强化顶层设计,以“城市大脑”建设统筹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建设应用计划。要求加快推广智能仓储,建设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平台,打造世界级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十四五”期间,我市现代物流业要顺应技术创新应用发展趋势,依托全市数字经济、城市大脑等,加大现代物流业领域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成本低、效率高、技术新、模式新的良好物流环境。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为重要抓手,着力增强现代物流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杭州枢纽能级,优化物流空间布局,调整交通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流服务保障,为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加强统筹,融合发展。


推动物流资源有效整合配置,优化物流设施网络结构布局,强化物流仓储用地集约节约。增强物流生产组织功能,加快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延伸现代物流产业链条,推动现代物流业与金融、商贸、会展等产业的联动发展和有机融合,实现产业间的协同发展、联动创新,打造现代物流业创新生态圈。


2、开放带动,区域协同。


鼓励杭州企业“走出去”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成为服务“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建设、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物流枢纽城市。按照“一核九星”城市空间格局的框架体系,加快完善全市物流空间发展格局,实现物流区域协同发展。


3、创新驱动,绿色智慧。


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鼓励物流技术、功能、模式、业态创新,提高物流智能化水平。营造物流领域双创氛围,以创新驱动物流业发展质效提升。加快过境车辆绕行路网和绿色货运配送网络建设,推动形成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物流运输、配送模式;在城乡配送等重点领域,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物流配送车辆。


4、服务民生,高效覆盖。


按照持续擦亮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名片”要求,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民生物流体系,扩大为广大民众生活提供更高品质的物流服务半径,不断满足居民消费对民生物流日益增长的需求,增强现代物流业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


(三)发展定位


全球智慧物流枢纽。


建立集国际跨境物流结算中心、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国际邮政互换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球智慧物流大脑,构建集智慧物流高端核心技术研发推广中心、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中心、智慧物流标准化中心于一体的智慧信息资源港,打造全球智慧物流创新高地。


全球一流快递之都。


坚持“产业化、数字化、国际化、便利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培育快递全产业链为目标,加快快递总部企业集聚,推动快递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培育快递消费新增点,完善快递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快递企业资源整合,将快递产业打造成为千亿产业集群。


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主动对接浙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枢纽中心,紧密结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和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以跨境电商物流为重点,加快构建国际航空物流网络,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航点,建设一批国际快件转运中心和海外仓,努力建设亚太国际航空货运中心,支撑杭州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全国现代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全面推动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和全国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推动形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产融结合、供需匹配、优质高效、绿色低碳、全球布局、安全可靠的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全国现代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四)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效便捷、城乡协调、区域协同、融合开放、智慧互联、绿色低碳的现代物流体系,物流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取得明显成效,现代物流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物流成本明显下降,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流枢纽城市和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5%;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增上市物流企业2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95家左右,物流总部企业、骨干企业品牌效应更加凸显。


1、物流设施布局加快完善。


高速铁路里程达到673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90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477公里;机场货邮吞吐能力达到120万吨;国家物流枢纽创建1个,争取2个;国家冷链物流基地争取创建1个;规划建设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集散中心2个;新增省级以上示范物流园区2个;进一步巩固城乡快递物流末端“最后一公里”建设,快递“两进一出”试点取得新成效,快递业畅通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功能充分发挥,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快递服务体系构建形成。


2、物流服务水平便捷高效。


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翻一番;全市快递业务量突破60亿件,形成日峰值超7500万件处理能力,快递、邮政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三方物流占比不断提高,物流整体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3、物流创新动能强劲有力。


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业发展深度融合,智能化物流设施设备加速推广应用;以菜鸟物流为引领的全球智慧物流之都基本建成;物流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积极争取省级物流示范县(市、区)综合改革创新试点、省级物流园区提质增效试点,鼓励企业申报、创建省级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试点和邮政行业技术研发中心。


4、物流国际化水平加快提升。


健全完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推进跨境物流运输服务集聚区建设,新增跨境电商海外仓30个;国际全货机航线达到25条,国际通航点数达到80个左右;国际航空货运量占机场航空货运量比重超过19%;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超10亿件。


5、物流安全绿色示范引领。


物流领域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码覆盖率100%;依托“浙食链”等系统,实现对进口重点冷链饰品的全链条闭环追溯管理;构建形成统一指挥、高效响应的应急物流体系,争取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落户杭州,争取认定5个以上应急运输中转站、20家以上省级应急物流保障企业;绿色物流、逆向物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物流领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三、主要任务


按照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总体要求,抢抓机遇、积极布局、创新驱动,全面提升杭州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增强城市服务能级,建设国家物流枢纽


1、优化完善枢纽空间布局。


以整合全市物流资源为导向,加强杭州国家级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个类型枢纽功能协同,推动不同类型枢纽合并建设,加快创建杭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结合全市现有物流园区布局、功能定位,积极谋划以江东物流园区为主要依托的杭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以萧南物流园、临平北物流园、富阳西物流园等为依托的杭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杭州市五大物流园区功能定位


1)空港物流园。


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按照货邮吞吐量近期180万吨、远期360万吨规划目标,加快发展航空物流、商贸消费、快递物流等,争取打造成为国内区域性货运枢纽、面向亚太的货运门户、快件集散中心、区域经济带动引擎,加快创建商贸服务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2)江东物流园。


优化调整杭州铁路枢纽总图中钱塘动车货运基地、铁路江东货场位置,研究通往曹娥江-杭甬运河的内河江东作业区,形成面向湾区货物集结与分拨的国家级公铁水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枢纽,着力创建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3)萧南物流园。


通过铁路、内河水运、公路运输形成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园区,承担萧山及周边区域的粮食、钢材、矿建等生产资料及大宗货物仓储、交易、集散功能,探索发展服务消费品流通的城市配送、冷链物流等,着力创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4)临平北物流园。


依托京杭运河二通道、内河杭申线,打造集口岸、大宗货物运输、集装箱作业、内河航运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枢纽,着力创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5)富阳西物流园。


依托内河场口作业区、杭新景高速、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320国道等,打造成为服务区域生产制造的物流中心和区域物流中转中心,着力创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2、创新推进枢纽培育引导工作。


紧密围绕新一轮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创新杭州物流枢纽经营管理模式,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通过资产整合、业务融合、联盟运作等手段,将菜鸟网络、传化物流、杭州空港投资开发公司等培育成为我市枢纽建设运营标杆企业。支持杭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进一步扩大国际物流业务,加强与eWTP联动发展,拓展国际交易中心、国际结算中心等功能,健全通达全球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打造成为全球数字贸易枢纽核心承载区。


3、推进物流枢纽网络化系统化建设。


优化全市物流枢纽铁路货运及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布局,积极对接中欧班列等干线运力资源,到2025年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体,以航空运输为亮点,以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为支撑的干线运输网络。促进杭州国家物流枢纽与上海、金华、舟山等国家物流枢纽的协同发展,加强市内物流枢纽业务、信息联通共享及标准对接等,探索建立全市国家物流枢纽一体化运营管理服务平台。


4、探索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


依托杭州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及其对区域物流服务网络的整体提升作用,充分发挥物流服务打通线上线下、联结生产消费优势,加快培育临空经济、服务经济、线上经济、数字经济“四大经济”,打造城市经济新增长极、培育新增长点。基于骨干物流通道、物流枢纽,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打造全市产业布局发展与分工合作体系,加速形成物流服务协同、价值链外溢效应,建设具有杭州特征的经济产业走廊。争取创建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5、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引领物流空间布局优化。


紧紧围绕全市加快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着力突出现代物流业布局与杭州城市功能、产业布局和城市运行相匹配,针对产业集聚态势、产业集约要求、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需要,加快形成全市物流业发展新格局。“一核”围绕中央活动区功能,重点布局物流总部、商贸消费等物流功能,以及冷链、应急等专业性物流功能,增强城市核心区功能;“九星”结合公路、水运、机场、铁路等交通设施条件,重点布局国家级和区域级物流枢纽,以及各类专业性物流仓储设施、城乡物流配送中心等,支撑九个郊区新城建设。


杭州市物流空间规划布局


杭州市现代物流业着力构建“一环两翼、五廊多点”的空间总体布局。


1)一环两翼。


“一环”即形成绕城配送物流环,布局在绕城高速和二绕之间,重点布置城市配送中心,服务杭州主城区的生活消费品配送。“两翼”即城市东西两翼物流集群。东翼以钱塘区、临平区为重点,打造面向浙江大湾区、辐射长三角的物流枢纽集群;西翼以富阳区、临安区为重点,打造服务市区西部的城乡配送网络。


2)五廊多点。


“五廊”即即整合空港、公路、水运、铁路等运输设施,构筑往上海、宁波、金华、衢州-黄山、南京等五条对外物流廊带,加强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海河联运、海铁联运。“多点”即建设多层级物流枢纽,以空港物流园区、江东物流园区为核心,构建多层级物流枢纽体系。


(二)围绕提高综合流通效率,畅通物流运输网络


1、拓展联系国际物流通道。


加快萧山国际机场的扩容提升和全国航空快件中心建设,将萧山国际机场建设成为浙江省面向国际、辐射长三角的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国际旅游枢纽机场,机场集疏运水平达到国际水准。加大国际航线和全货机航线拓展力度,加快形成通达全球、连接五大洲的国际航线网络,持续提升物流航线密度和通达性。创新发展无人机配送与应急空中配送,培育壮大基地货运航司和货代公司,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到2025年,全面建成辐射全球、畅达全国的物流运输体系,基本实现快货全国24小时内送达、全球主要城市72小时内送达,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延伸联通全国运输网络。


加强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线下服务硬件优势与公路运输线上集货优势,发挥杭州北站、白鹿塘等铁路货场作用,谋划推进铁路星桥物流基地规划建设。优化提升航道港口基础设施,依托“一江二河(钱塘江、京杭运河、杭甬运河)”骨架,形成通江达海、干支衔接的航道网络。加快构建“一港十区十三大内河作业区、二十大旅游集散中心、八大游艇基地”布局,全面提升杭州港能级。完善沿河临港产业布局,打造一批内河临港物流园区,加强重点港区与沿江开发区、物流园区的连接通道建设,打通铁路、高等级道路进港“最后一公里”。


3、强化衔接省内干支网络。


加快推进杭州西站、江东站、富阳西站、桐庐东站等高铁枢纽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打造都市圈城际铁路网,着力构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制式融合互补、层级分明、功能完善的轨道物流运输体系。完善以智慧高速、快速路为骨架,国省道、主次干路为支撑,农村公路和支路为基础的道路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速度和服务水平、提高乡镇通达率。


4、优化完善运输结构。


加快建设和完善多式联运枢纽体系,构建以空港物流园区、江东物流园区为主,以萧南物流园区、富阳西物流园区、星桥物流中心、仁和物流中心等为辅的“两主四辅”的多式联运空间布局。重点以空港为核心,加强与周边城市开展多式联运;以铁路货场及口岸为基础,打造承担中欧班列集零成整、中转集散功能的多式联运枢纽;以海河联运为重点,发展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之间的外贸集装箱以及粮食等大宗物资的多式联运。鼓励发展联合运输、专线运输、全程运输模式,开辟一批“双重”线路,提高运输实载率。实施铁路货运倍增行动,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提高铁水货运方式占比,降低货运周转物流费用,力争到2025年,实现铁水货运量占比从13%增加到20%左右。探索推进铁路、航空等重点领域电子货运“一单制”,不断提升货运一体化服务水平,实现“7×24小时”无障碍通关。


(三)围绕深化物流数智赋能,强化智慧物流引领


1、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园区枢纽运营管理深度融合,提高在线调度、全流程监测和货物追溯能力。推动物流园区仓储设施从传统结构向网格结构升级,建立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实现存、取、管全程智能化。做大智慧物流,加大“互联网+高效物流”进程,加强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在全行业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慧物流平台等新兴信息技术,提升全市物流智慧化水平。


2、推动仓储配送装备智能化。


支持物流企业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智能安检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物流枢纽建设全自动化码头、智能化仓储等现代物流设施。加强城市配送智慧管控体系建设,依托“城市大脑”通用平台构建车、路、物、网无缝连接的“智慧物流小脑”服务系统,支持开展城市物流全过程监测、动态管控和智能调度等领域应用。鼓励搬运、装卸、终端配送等环节的无人车、无人机应用。


3、引导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发挥核心物流企业整合能力,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对接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整合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促进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有效对接,鼓励区域间和行业内的物流平台信息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完善综合信息平台应急功能,提升统一调度、信息共享和运行协调能力。全面推进多式联运单证电子化,大力推进航运、港口、铁路企业之间的业务单证电子化,逐步实现多式联运单证统一,加快铁路企业货运票据电子化。


(四)围绕打响快递之都品牌,提升快递物流水平


1、打造快递全产业链。


强化总部企业招引,积极推动“三通一达”总部回归,建成菜鸟网路总部及产业园区项目,保障优质快递总部企业用地。在智能安检、冷链、快运、供应链等新兴领域,培育优质骨干快递企业。积极发展智能安检、快递新能源车辆等高端装备制造,支持快递装备申报国内、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的首台(套)产品。支持快递企业利用存量土地、闲置厂房和仓库等共建共用分拣中心,推动仓储、分拣等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支持快递企业在杭设立金融结算中心,优先申领保险、融资租赁、金融支付、小额贷款等金融牌照,积极稳妥推进快递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大数据征信等金融服务。推动涉及快递产业数据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共享,率先建成集全过程监测、动态管控和智能调度为一体的快递数据中心,支持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前置仓”建设。扩大智能末端配送设施覆盖范围,支持住宅小区配建快递末端设施、增设快递服务功能。


2、实施“两进一出”工程。


提升发展快递“进村”。构建农村快递物流辐射网,加快建制村快递服务站建设,推动快递企业和邮政企业开展“快递进村”项目合作。构建农村智慧物流共配网络,形成以共同配送中心、乡镇和村共配服务站为依托的农村快递共配服务体系。全面推广快递“进厂”。开展快递分类“进厂”“进园”行动,加快特色小镇、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快递服务配套设施100%覆盖。创新推进快递“出海”。支持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规划配套建设大型综合国际快件处理中心,积极申请国际航空邮件转运中心。支持国际快递骨干企业通过自营、加盟和合作等方式建立境外属地网。


3、推进桐庐县新时代“快递之乡”建设。


支持桐庐快递科技小镇创建省级特色小镇。支持国际快递物流科学研究院建设,鼓励企业在桐庐设立高端产品研发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孵化基地、国际科创中心等,推进“三通一达”科研总部建设。支持快递会议会展中心、中国快递物流装备物资集中采购交易中心等建设,持续办好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快递物流装备博览会。加快建设快递物流业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快递物流业技能培训中心,加快快递产业职业技能培养。


(五)围绕融入国际物流循环,扩大物流对外开放


1、推动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和杭州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推进临空经济和航空物流统筹发展。推动空港物流与快递物流、冷链物流等协同发展,完善航空物流产业链。创新航空货运产品体系和业务模式,支持物流企业利用通用航空器、无人机等提供航空物流解决方案,提升航空物流服务能力。推动航空货运物流资源集聚,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全货机新航线。积极培育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本土航空货运企业,推动本土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业务,吸引跨国物流企业在杭州设立跨境转运中心。


2、提升参与全球物流资源配置能力。


打造国际快递网络和跨境仓储配送体系。以龙头快递企业为主体,做大做实“全球包裹联盟”。加密与国际重要城市的快递网络,建设一批国际快件转运中心和海外仓,形成高效的国际快递配送网络体系。


3、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


加强与周边重要物流枢纽节点的联动,深化与长三角沿线区域的深层次物流合作。支持冷链、快递等优势物流企业以资本、管理、技术输出等方式,拓展完善跨区域物流网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交流合作,支持物流企业借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产能合作项目“走出去”,提供配套国际物流服务,拓展全球物流网络。


4、优化国际物流通关环境。


持续深化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适应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特点,优化行政审批办理流程。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大幅精简监管证件,简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效率,降低通关费用,加快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鼓励跨区域合作,破除物流发展面临的行政壁垒和政策障碍,推进物流一体化集约化发展。


(六)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链,提升供应链物流能力


1、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鼓励传统物流企业深入了解制造业物流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通过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全面参与制造企业的流程管理,逐步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供应链集成商转型。鼓励物流企业深度嵌入制造业供应、生产、销售链条,最大限度满足制造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减少制造企业仓储、运输成本,有效提高配送时效。支持物流企业适应制造业生产要求、运作流程、管理模式,渗透制造企业的上下游链带,协助制造企业与客户建立巩固商业关系,搭建供应链管理平台。鼓励企业提供物流装备制造和系统解决方案,提高物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


2、以冷链物流提升现代农业供应链水平。


构建完善安全高效便捷的冷链物流体系,在大型食品药品及农产品生产基地、交易市场和物流集中发展区建设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为分散采购、集中配送提供专业服务。完善服务于大型商超、中小型零售门店和终端消费者的食品及农产品冷链配送末端节点设施网络,实现“最后一公里”安全物流配送。优化物流组织模式,减少流通环节,促进各食品药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间有效衔接,实现生产销售活动通过物流高效组织一体化发展。完善包装、仓储、运输、流通等环节冷链物流、标准化配送车辆营运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引进培育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冷链物流企业,加快投用冷链配送车辆和先进蓄冷设备,建设全程可追溯的冷链监控系统,实现食品药品及农产品全程冷链配送。


3、支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提升商贸物流服务网络,聚焦“三圈三街”国际消费地标、城区消费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等重点消费载体,积极构建现代化、网络化、便捷化的商贸仓储配送体系。积极推动电商与社会物流资源融合发展,引进培育一批服务质量好、管理水平高的电商物流供应链企业,构建智能高效便捷的现代电商物流体系。加快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完善电商配送网络,培育绿色、集约、高附加值的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引导电商龙头企业和平台在杭州设立跨境电商运营集货中心。依托国内国际航线和铁路班列网络,开行杭州与国际区域中心城市间的直达电商专线。推进农村和社区电商物流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电商村”,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试点工作步伐。


4、推动新兴物流产业加快发展。


推动物流业与金融业联动发展,支持供应链企业向金融业领域延伸,创新物流监管、货押授信的模式,搭建畅通的物流金融体系。做优绿色物流,鼓励采用节能环保型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推广集装单元化技术,加快发展再生物流,鼓励包装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提高托盘等标准化器具的循环利用水平。完善应急物资设施,将应急物流功能融入国家物流枢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专业化的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运输转运等设施建设,形成专业储备、市场储备、运输资源、场站资源合理分布的空间格局。


(七)围绕培育现代企业集群,培育物流市场主体


1、着力引进物流总部企业。


加强与世界物流枢纽城市合作,依托杭州良好的快递物流发展条件,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在杭州投资注册、合资合作、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配送中心以及总部迁杭。落实《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浙发改经合〔2020〕89号),积极加大对物流领域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力度。加快发展本土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总部,推进本地企业与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支持其发展总部经济。加快打造高能级物流总部基地,努力使杭州成为国内外品牌物流企业的总部集聚地。


2、重点培育领军物流企业。


着力发展培养杭州市本地物流领军企业,推动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多种形式重组,整合物流资源,创新特色服务,带动企业规模扩大和管理升级,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整合、延长和优化,以重点领军企业与现代产业集群联动发展为支撑的物流发展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服务,促进物流业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全产业链”服务的物流企业群。加快物流领域本土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培育创建工作,逐步扩大品牌效应,推动品牌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升品牌价值。


3、支持企业战略联盟。


推进中小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支持企业创新联盟、联合方式,强化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本互担,实现物流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整合,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展市场,提高物流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中小企业联盟有关制度、运营模式及配套政策,鼓励物流企业多方面发展,加强联盟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以点带面推进中小物流企业联盟创新发展。


4、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向新型物流发展,引导物流企业数字化,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整合利用,提高物流资源使用效率,实现物流全过程实时跟踪和在线化、可视化管理。积极推进物流模式创新,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共同配送、无车承运人等高效现代化物流模式。


(八)围绕服务保障民生需求,创新发展城乡配送


1、优化城乡配送网络。


推进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构建两级配送节点。以各类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为一级配送节点,在塘栖、仁和、乔司、下沙北、党山、於潜、昌化、新登等地区增加二级配送节点,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商业服务设施等完善末端配送节点。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公共分拨中心、公共仓储、公共收投网点等快递设施,以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生产基地、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商贸物流配送中心、社区菜市场等基础设施,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快递物流“村村通”。


2、创新配送发展模式。


优化布局区域快递分拨中心,鼓励运用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分时段配送等模式,提升城市快递服务效能。高质量推动快递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支持快递企业入驻电子商务园区,与电商及仓储企业深度合作,促进线上线下联动,提升电商快递服务水平。探索发展“移动互联网+众包”模式,优化发展社区电商物流。优化跨境电商物流服务,鼓励传统货代、物流企业拓展电商服务等业务,为中小跨境网商提供统一采购、仓储和配送等服务,逐步形成与跨境电商相适应的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农村物流,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通道。


3、提升城乡末端配送服务水平。


健全和完善城市干支线衔接性货运枢纽、城乡配送网络节点和配送车辆停靠装卸配套设施。依托未来社区建设,推动智能化、集成化社区末端物流平台全覆盖,规划建设与无人配送相适应的社区道路网络。统筹优化配送服务资源,提供集约化配送、网订店取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鼓励快递企业逐步更新使用新能源车辆,对于符合条件的快递车辆发放通行证。研究制定杭州市快递专用车辆管理办法。


4、推动城乡配送绿色发展。


深化绿色城市配送示范工程,积极构建绿色货运配送网络,加快城市周边地区铁路外围集结转运中心和市内铁路站场设施改造,打造“外集内配、绿色联运”的公铁联运城市配送新体系。持续深化快递绿色治理,以绿色快递标准化试点为基础,加快桐庐物流(快递)绿色包装用品检验检测中心等建设,组织开展具有杭州特色的绿色快递地方标准制定,不断提高快递封装标准化水平。鼓励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物流配送车辆推广应用,在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货流密集区域,集中规划建设专用充电站和快速充电桩。2022年起,除新能源车辆不能满足功能需要外,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城市物流配送相关车辆原则上全部使用新能源车辆。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协调工作机制


强化市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对物流发展的统筹协调作用,抓好规划引导、政策指导和协调推进,加强年度工作的组织实施,及时了解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好规划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和贯彻执行工作。市各相关部门、各区县(市)要结合各自职能,把规划的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履行管理服务职能,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物流用地保障。强化城市物流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同衔接,指导各地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物流园区(基地)、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等。对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用地指标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坚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资源。完善物流用地考核,合理设置物流用地绩效考核指标。推动出台物流业降本增效的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物流项目扶持政策,多渠道争取扶持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风险补偿分担机制。


(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完善物流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强化物流高层次人才引进扶持,吸引国内外物流领域领军人才、专业人才来杭。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鼓励高校、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同参与,探索联合培育人才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全市物流综合培训体系、实验基地和人才孵化基地建设,强化在职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持续开展物流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四)健全信用服务体系


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发挥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和社会征信机构作用,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物流业监管体制。加强物流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应用,建立全面规范的物流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档案。做好红名单、黑名单等名单的认定和梳理,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完善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强化上下游企业的内部信用评级、综合金融服务、系统性风险管理。


(五)加强监管运行监测


优化物流业发展法制环境,健全完善物流领域制度规范,营造公平有序、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完善商贸物流市场监管体系,清理和废除行业领域内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系统推进全市物流数字化改革,深化部门协作,加快物流政务信息的部门间互通互联,促进物流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建立完善全市物流统计制度,创新物流运行统计监管手段,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完善物流市场全流程监管,开展重点领域事中事后实时统计监测。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6月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371.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