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襄阳市现代物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原文)

TIME:2022-05-13 13:55:34 HOT:0来源: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信息、流通加工、金融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提高襄阳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塑造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襄阳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制定本规划。


(2020年货运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波动较大,规划以2019年为基年,规划年限为2021年-2025年)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襄阳市物流业发展成效显著,进入6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127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42个全国铁路物流节点城市、46个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行列。


(一)发展成就


1、物流产业规模稳步壮大。


襄阳市社会物流总额波动上行,保持了稳定增势,年均增长1.7%。襄阳市市辖区工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在全省位居首位,工业品物流总额占比超过六成,成为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重要引擎。


2、物流运行保持稳中向好。


襄阳市物流需求较为旺盛,全市货运量规模维持在3亿吨左右,鄂、渝、陕、豫毗邻地区物流发展高地优势逐步显现。2020年初,在经历新冠疫情短暂影响后,全市物流活动迅速恢复,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保障中起到支撑作用。


3、物流网络建设日趋完善。


襄阳市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齐备。已形成“三纵三横”铁路网,建成“三纵两横一环两支”高速公路骨干网和“三纵两横两出口”国道骨架网。汉江襄阳以下千吨级航道即将贯通。民航通达航点基本覆盖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魏荆线、襄荆线等油气管道运输持续稳定。邮政快递服务半径不断扩大,覆盖所有乡镇、行政村。


4、物流节点能力显著提升。


襄阳市物流节点建设加快推进,东风铁路物流园、金鹰重工物流园、国储五三八处等铁路物流园社会化服务不断拓展。襄阳保税物流中心、苏宁分拨配送中心、新发地物流园、四季青农贸城物流中心、光彩国际物流园、传化公路港等物流园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襄阳港被列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小河港已开港运营,水运发展潜力得到激发。刘集机场货邮吞吐量逐年提升,全国机场排名提升至76位,货运服务加快向农副产品、电子产品等货类拓展。邮政快递营业网点818处,入驻快递企业71家、品牌18个,建成“四通一达”等快递快运分拨中心,鄂西北辐射能力不断增强。襄阳市区既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物流园区(作业区)47个,占地面积6768、6亩,货运能力3968、2万吨/年,2019年实际完成货运量2348、4万吨,物流园区(作业区)总体已能满足现有货运需求。


5、物流组织模式持续创新。


铁路班列化运行加快推进,“襄钦马”“襄欧”“襄阳-宁波”“襄阳-上海”等班列相继开行,公铁联运、铁海联运探索推进,物流组织能力加快提升。襄阳厚载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网络货运平台正式落地,货运车辆利用率显著提升。城市共同配送加快发展,苏宁分拨配送中心、日日顺物流配送中心、好邻居超市配送中心、淘大集供应链配送中心等共同配送企业日益壮大,以新能源车和城市配送网点为依托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纵深推进。围绕汽车整车、电子商务、农产品、冷链等专业物流服务加快发展,产地直采、网订店取、仓配一体、即时物流等物流模式不断创新。物流信息化操作系统、物流实时监控技术、GPS、条形码等先进技术加快应用推广,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监测平台等平台建设有序推进。


6、物流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襄阳东风康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襄阳吉顺永通物流有限公司、襄阳风神物流有限公司、湖北骆驼物流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持续涌现,传化公路港、盐田港等知名企业落户襄阳,为市场发展注入创新动能。2019年,全市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达到108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达到36家,A级物流企业、省级重点物流企业数量均名列全省第二位。湖北淘大集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东风襄阳物流工贸有限公司等9家物流企业被纳入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企业。


7、物流支持政策相继出台。


完成《襄阳市综合交通“十三五”发展规划》《襄阳国际陆港物流园发展规划》《襄阳主城区汉江岸线利用与保护规划》等系列规划编制,规划引领作用持续发挥。出台了《关于襄阳市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加工贸易突破性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襄阳市新能源货运配送车辆运营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文件,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


(二)主要问题


1、铁路、水运作用有待提升。


2019年,襄阳市公路货运占比92、8%,铁路运输和水运运输的占比分别为5、4%和1、7%。70%的公路物流集中往来于城市东、南方向,铁路在该方向上承担货运量不足公路的1%。运距超过1000公里的货物在公路货运量中占比超过20%,仍有较多不适合长距离公路运输的货物,如粮食、化工品等尚未转向铁路和水运运输;公路承担了大量非金属矿石、水泥、矿建材料、化肥等生产物资运输,铁路和水运由于“最后一公里”衔接效率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2、物流设施供需不匹配。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物流设施布设相对分散,协同联动不足,各种运输方式物流空间独立发展,集约化程度不高。公路物流园区“小散弱”;铁路缺少大型铁路枢纽站场与仓储设施,处于市区的铁路站场作业受限,不具备大规模开展多式联运的条件;汉江航道通航能力较低;机场无货运班机、国际航线,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航空物流需求。


3、龙头骨干企业较为缺失。


“多小散弱”市场格局尚未改变,物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仅4家企业能提供内河航运服务,服务货类与功能较为单一;引进的盐田港、传化公路港等知名企业对市场的整合引领作用尚未显现;缺少大型骨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无法提供“一次托运、一次付费、一单到底、全程负责”的多式联运服务。


4、物流信息建设存在短板。


全市物流信息化应用水平仍然较低,缺少具备资源整合力、市场影响力、使用效果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部门及企业均建设独立的内部管理系统,但信息不互通、不共享,“信息孤岛”“信息壁垒”等现象存在。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抓交通强国建设契机,锚定“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交通强国战略目标,以壮大枢纽经济、培育产业集群为导向,着力优化公路物流环境,提升铁路物流能级,开发水运物流资源,拓展航空物流服务,发展多式联运,推动襄阳市现代物流提质降本增效,为推进“五城共建”和“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围绕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襄十随神”城市群现代物流中心,鄂、渝、陕、豫毗邻地区现代物流产业基地,融入国际物流供应链的枢纽节点城市,以发展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资源为核心,以培育龙头骨干物流企业为重点,以应用先进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建设“五枢纽+五园区+多通道”的现代物流发展格局为基础,加快构建物流组织更加集约经济、物流通道更加便捷顺畅、物流设施更加绿色低碳、物流运作更加智能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物流组织更加集约经济。


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低至12%;建成襄阳市“五枢纽+五园区”物流节点体系,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物流枢纽货源吸引力、企业入驻率和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围绕大宗散货转运、商品车运输、集装箱联运、农产品冷链运输等物流形式的枢纽经济加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道路运输业户数稳步提升,3A级及以上级别物流企业数量增加20家。


物流通道更加便捷顺畅。


基本建成“多通道”物流主骨架;襄欧班列建设加快推进,襄西欧、襄渝欧、襄汉欧等接驳列车年发送集装箱量达到0、6万标箱;汉江航道升级加快推进,开通铁水联运、江海联运线路2条;推动开通国际航线及地区航线;基本实现周边省份省会城市1天内送达、东南沿海主要港口城市2天内送达、其他省会城市与口岸城市3天内送达。重点港区接入集疏港铁路,新建及迁建大宗货物运输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及物流园区,原则上同步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或管道等。


物流设施更加绿色低碳。


铁路和水运货运量增加50%以上;托盘、集装袋、周转箱、集装箱等标准化物流装备在流通过程中使用率明显提升;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深入推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加快推广应用,新增城市配送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占比提升30%;港口岸电设施加快应用;港口清洁能源水上加注站设施加快应用;现代物流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物流运作更加智能高效。


多式联运、共同配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等现代物流运作方式加快发展,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年均增长10%,多式联运“一单制”探索取得新进展。具备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接入襄阳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比例100%;城市物流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决策能力明显提升。物流企业提供信息查询、动态追踪、线路规划、交易结算、保险理赔等功能不断增强。


三、空间布局


(一)货运特征分析


1、货运量。


襄阳市区年均公路货运量保持在1.5亿吨左右,铁路货运量保持在800万吨左右,水运货运量由2016年的764.2万吨回落至2019年的359.8万吨,航空货运量保持在0.3万吨左右。


2、货物类别。


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襄阳市区生产物资货运量约7263万吨/年,主要是工业机械、非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煤、电子电气机械等大宗物资,分别占比24.8%、15.1%、12.0%、6.2%、5.0%。生活物资货运量约7435万吨/年,以农副产品、食品及烟草制品、粮食、医药品等为主,分别占比9.7%、4.0%、2.8%、1.6%。


3、货物流向。


襄阳市区货物流入量略大于流出量。货运现状分布呈现“周边密集、南多北少”的总体特征。


生产物资中,市区工业机械货运量约1800万吨/年,公路运输占比超过95%,铁路仅承运少量货物,该类货物主要货源地为广东、河南、天津等生产原材料供应省市,发运至全国各地,以广东、江苏、湖南、浙江、湖北、天津、重庆等省市为主。非金属矿石货运量约1100万吨/年,公路运输占比约90%,以铁路运输为辅,货源主要来自本省,主要发运至省内以及河南等地。矿建材料货运量约870万吨/年,公路运输占比超过50%,水运和铁路均分了其余的矿建材料运输,该类货物以发运为主,主要目的地为贵州、广东、湖北、山东、河南、江西等省份。煤炭货运量约450万吨/年,以铁路运输为主,其中约90%为外省调入,主要货源地为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电子电气机械货运量约360万吨/年,全部为公路运输,主要发运至广东、湖南、江西、河南、北京等省市。


生活物资中,市区农副产品货运量约720万吨/年,以公路运输为主,原料主要来自于陕西、新疆、湖北、河南等省份,产成品发运至广东、湖南、贵州、宁夏等省份。饮食品及烟草制品货运量约300万吨/年,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货源地为山东、湖北、新疆等省份,发运地辐射广东及周边省份。粮食货运量约为210万吨/年,铁路与公路运输均分了粮食运输量,襄阳市是粮食大市,粮食自给自足外主要用于外运,辐射至广东、贵州、陕西、浙江、福建、河南等省份。医药品货运量约120万吨/年,以公路运输为主,货物主要辐射广东、湖北等省份。


襄阳市市区危化物资货运量约1050万吨/年,全部由公路运输完成,主要辐射湖北、河南、广东、陕西等省份。


4、货运量需求预测。


到2025年,襄阳市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货运量分别为27221万吨、2010万吨、1075万吨、3万吨,合计30309万吨。其中,市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货运量分别为16332万吨、1608万吨、698万吨、3万吨,合计18642万吨。


(二)既有物流设施调整方案


目前,襄阳市区公路物流园区富余但市场主体“小散弱”,铁路站场及园区服务能力饱和且发展受限,水运受航道影响尚未形成规模,航空货运有待拓展。既有公路物流园区及企业自有物流设施占地面积约4271.9亩,货运能力2389万吨/年,实际货运量1519.5万吨/年,使用率63.6%。既有铁路站场及园区占地面积1772.4亩,设计货运能力845万吨/年,实际货运量788.6万吨/年,使用率93.3%。既有港区占地面积722亩,设计货运能力733万吨/年,实际货运量40万吨/年,使用率5.5%(如考虑409.8万吨/年的砂石转运量,则港区使用率为61.4%)。刘集机场物流作业区面积2.3亩(机场跑道及航站楼等设施占地2500亩),设计货运能力1.2万吨/年,实际货运量0.3万吨/年,使用率23.7%。


采用物流行业通用计算方法测算,到2025年,襄阳市区物流用地需求8643.5亩,较2019年需增加1874.9亩。


为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尾气排放、噪声污染等压力,中环线以内物流园区(作业区)、停车场等需转型和外迁,中环线以外的物流园区(作业区)根据需要进行整合、改造或升级(根据国土空间规划方案,中环线北线为富康大道、大力大道,南线基本为环城南路、东津大道,西线为卧龙大道,东线为鹿门大道)。


1、中环线以内既有物流设施调整方式


中环线以内既有物流园区(作业区)、货运停车场22个。


公路。


将同济堂物流园、义城物流园、大石桥物流园等公路物流园区外迁至规划的樊西公路物流枢纽;将邮政分拨中心外迁至规划的高新区公铁联运枢纽;万友通物流、九州通医药配送中心、光彩大市场、汇友通物流、康福达冷库、光华龙物流仓储、三珍食品仓储区、民康药业仓储、民晟物流等物流设施继续作为企业自用,发展城市绿色配送。


铁路。


将襄阳站和襄阳南站货运功能迁移至规划的高新区公铁联运枢纽内;中车物流近期开展城市外集内配,远期预留为轨道交通车辆段;国储五三八处功能外迁至规划的浩吉铁路襄州北站物流园。


停车场。


将团山停车场、运龙停车场、天悦城后停车场、天贸百货馆后停车场、汉强土石方公司停车场关停,不再提供大规模重型货车停车服务。


2、中环线以外物流设施调整方式


中环线以外既有各类物流设施30处,调整方式为:


公路。


部分小型物流设施纳入规划物流枢纽、园区,组团发展,发挥规模效应;以交易市场为核心功能的物流设施取消社会公共物流服务功能。


铁路。


将郜营站、东风铁路物流园、金鹰物流园纳入规划的高新区公铁联运枢纽;余家湖站保留货运功能;王树岗站保留货运功能并改造。


水运。


大力发展小河港区,打造为汉江流域核心港区;规划建设唐白河港区,打造唐白河港多式联运枢纽,辐射汉江流域;发挥余家湖港区既有码头设施与铁路专用线作用,转型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业务,打造襄城余家湖物流园,煤炭转运功能逐步转移至小河港区。


航空。


在机场西南侧建设临空经济区起步区,拓展腹仓带货,开通货运航线,大力发展综合物流服务功能。


(三)空间布局方案


1、物流节点体系布局方案


(1)基本原则


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原则。


城市物流节点布局要与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紧密衔接,符合襄阳市发展的总体方向,符合城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交通用地、物流用地结构需要,满足地域分工协作要求,确保物流节点建设可落地实施,保障规划项目配套预留用地。


符合经济产业布局原则。


城市物流节点应与襄阳市产业结构、布局等统筹考虑,兼顾物流作业上下游供应商、货主客户的分布。城市物流节点设置应尽可能靠近物流服务需求方,如大型工业基地、产业园区、商贸批发市场等,便于整合物流资源、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物流成本。城市物流节点布局应渐进式发展,避免与产业布局脱节。


符合交通运输便利原则。


城市物流节点是城市物流大动脉的交汇点,是货物集散、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的重要场所,对交通便利性有着必然的要求,能够实现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的衔接,便于开展多式联运服务。城市物流节点应优先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货运站场、机场等重要枢纽设施附近设置,保障货物运输高效便捷流入流出。


符合城市发展需要原则。


城市物流节点布局应充分考虑城市既有物流资源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应优先考虑在城市外围布局大型骨干物流节点,尽量减少物流活动对市区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减少物流活动造成的噪音、尾气排放、交通拥堵、安全事故等问题。


(2)物流节点层级的确定


借鉴国内外城市物流节点布局经验,超特大城市、特大城市或省会城市采用“物流枢纽+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三级物流节点或其中两个层级的节点来组织城市物流,规模较小城市一般会选择建立二级物流节点体系,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城市通常只设立一级物流节点。根据襄阳市城市战略定位、经济地位、人口规模等综合指标,襄阳市宜按照“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二级物流节点体系进行布局。


物流枢纽是集中连片布局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主要承担大规模、大范围、高频率和高强度的物流活动,是城市物流服务体系的核心,服务城区主要产业集聚区,辐射周边地区及省市,连接全国和国际。


物流园区是城市物流活动集散地,是城市中相对规模较小的物流节点,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是城市商业配送、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主要载体。


(3)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及集疏运方案


根据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和建设规划有关标准,结合襄阳综合运输网络、城市交通网络、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及区域产业布局,打造“五枢纽+五园区”的物流空间布局,占地面积9151亩,货运能力将达到4464万吨/年。


“五枢纽”侧重于为干线货物提供集散、转运、装卸、仓储、信息、多式联运等规模化、集约化服务功能,对进出襄阳的大类货物进行集结和分解,并与“五园区”、自有仓储、交易市场等形成紧密衔接;“五园区”侧重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发挥集结、喂给货物作用。“五枢纽”与“五园区”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化分工,形成了较强的优势互补。


五枢纽:


①高新区公铁联运枢纽:


北至福银高速、东至奔驰大道、西临焦柳铁路、南至富康大道,覆盖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规划范围。区域内物流设施占地面积3065亩,定位为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以铁路物流基地和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与唐白河港通过疏港铁路实现铁路与水运的无缝衔接,整合东风铁路物流园、金鹰重工物流园、襄阳邮件处理中心、苏宁分拨配送中心、顺丰快递分拨中心等物流资源,满足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医药化工等核心产业物流需求。服务鄂、渝、陕、豫等毗邻地区,辐射全国,连接国际物流大通道。


集疏运方案:


该物流枢纽东西方向主要依托机场路、叶店路、富康大道等集疏运,南北方向主要依托米芾路、劲风路、东风汽车大道、奔驰大道、焦柳铁路等集疏运。


②小河港铁水联运枢纽:


位于宜城市小河镇营河村,占地面积682亩,定位为港口型物流枢纽,以件杂货、散货、化工、集装箱运输为主,承接余家湖港区煤炭、散货等运输功能,规划建设疏港铁路与浩吉铁路欧庙站接轨,重点强化对外辐射能力。为汉江沿线及周边地区提供货运中转及多式联运服务,是襄阳打造汉江航运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


集疏运方案:


该物流枢纽可直达G207和麻竹、二广高速,进入南北向公路通道和高速公路网,也可通过疏港铁路连接欧庙站,进入焦柳铁路和国家铁路网。


③樊西公路物流枢纽:


位于万州大道以北、物流二路南北两侧区域。区域内物流设施占地面积1622亩,定位为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以传化公路港一期和二期为核心,整合竹叶山、新合作、淘大集、好邻居配送中心、中通物流分拨中心等专业化物流设施,主要服务“襄十随神”城市群,辐射全国。


集疏运方案:


该物流枢纽东西方向主要依托物流大道、万州大道等集疏运,南北方向主要依托裕康路、裕隆路、物流一路、物流二路、普陀路等集疏运。


④刘集航空物流枢纽:


在机场西南侧建设临空经济区起步区,物流用地约90亩,定位为空港型物流枢纽,拓展腹仓带货,开通货运航线,大力发展综合物流服务功能,提供跨境电商、快件分拨、冷链物流、海关监管、口岸贸易等功能,辐射国内直辖市、主要省会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连接国际城市。


集疏运方案:


该物流枢纽东西方向依托机场路,可连接福银高速和福兰线。


⑤唐白河港多式联运枢纽:


位于高新区刘集办事处武坡村,占地面积800亩,定位为港口型物流枢纽,重点发展集装箱、商品汽车运输等功能,规划建设疏港铁路与襄州站接轨,积极开展综合保税、港口贸易、拓展金融结算和水运服务业务。重点服务襄阳主城区产业,主要辐射河南、陕西等周边地区。


集疏运方案:


该物流枢纽可连接钻石大道,也可与襄州站、襄阳北编组站接轨,直接进入襄渝、焦柳和浩吉铁路。


五园区:


①浩吉铁路襄州北站物流园:


位于襄州区伙牌镇,占地730亩,依托浩吉铁路襄州北站建设,由浩吉铁路襄州北疏运设施与迁入的国储五三八处组成,主要承接煤炭、粮食、木材、石化、钢材等大宗货物专业化集散,主要服务鄂西北地区。


集疏运方案:


可进入G207和二广高速,进入南北向公路通道和高速公路网,也可通过铁路专用线进入浩吉铁路北煤南运大通道。


②襄州双沟农副产品物流园:


位于襄州区G316旁襄阳东高速出口处,占地面积222亩,承接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储存、集散、交易、配送功能,服务周边正大、盼盼等食品加工企业,主要服务豫南、鄂西北等周边地区。


集疏运方案:


紧邻G316,可直接进入福银高速。


③东津综合物流园:


位于东津新区东西轴线以北,占地面积500亩。主要依托襄阳东站高铁动车所(高铁快运站)和东津新区冷链物流等设施,以蔬菜、肉类、乳制品、水果、医药等为重点,发展冷藏、快递、仓储、配送、包装、加工等功能,满足中长距离高时效运输需求。


集疏运方案:


紧邻东西轴线快速路,可进入城市外环线,经过襄津大道进入南北向城市快速路。


④襄城余家湖物流园:


位于汉江右岸余家湖村,占地面积540亩,港区拥有2个500吨级散货泊位,占用岸线长度135米,设计通过能力为500万吨/年,原煤炭中转功能将逐步转移至小河港区,依托既有码头与铁路专用线设施,转型以集装箱铁水联运业务为重点,大力发展货物装卸、转运业务,货物堆存、仓储分拨、现代港口物流以及港口增值服务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主要服务于襄城“一区二园”(经济开发区、余家湖工业园、卧龙工业园)、焦柳铁路沿线南北转运货物、以及汉江沿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集散货物。


集疏运方案:


可由铁路专用线接入焦柳铁路后进入国家铁路网,也可经支路进入G207、襄阳绕城高速等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


⑤襄州电商快递物流园:


位于G316与S217交汇处,占地面积900亩,依托京东“亚洲一号”和韵达产业园等物流设施,承接生活日用品、小商品、农副产品、五金建材、快递包裹等货物,主要服务“襄十随神”城市群。


集疏运方案:


可通过G316,经S217向南进入福银高速。


(2)物流通道布局方案


根据襄阳市物流发展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线路资源禀赋为基础,着力建设“多通道”物流主骨架,拓展5条国际物流走廊,发展7条国内物流轴线,打通4条市内物流通道,提供内提质效、外保安畅的物流服务保障能力。


国际通道层面:


加快构建5条物流走廊,分别为襄欧出境物流通道、沿江出海物流通道、东南出海物流通道、西南出境物流通道、襄蒙俄出境物流通道,通往欧洲、东盟、蒙俄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等方向。


国内通道层面:


加快构建7条物流轴线。南向轴线,由襄阳出发,经武汉、长沙,至广州、深圳方向。东南轴线,由襄阳出发,经武汉、九江、南昌、三明,至厦门方向。东向轴线,由襄阳出发,经武汉、合肥、南京,至上海或宁波方向。西向轴线,由襄阳出发,经万州,至重庆、成都方向。西北轴线,由襄阳出发,经西安、兰州、西宁,至乌鲁木齐方向。西南轴线,由襄阳出发,至西南方向,支线一途经荆门、宜昌、吉首、怀化、柳州、南宁,至钦州方向;支线二途经荆门、宜昌、吉首、怀化、贵阳,至昆明方向。北向轴线,由襄阳出发,支线一为北煤南运径路,途经延安北、榆林、神木北,至鄂尔多斯方向;支线二途经郑州、石家庄,至北京方向。分别向南、东南、东、西、西北、西南与北辐射周边主要城市群。


市域通道层面:


加快构建4条物流通道,呈现“两横两纵”布局,分别为随州-枣阳-襄州-樊城-老河口(谷城)-十堰物流通道,随州-枣阳-宜城-南漳-保康-十堰物流通道,南阳-樊城(襄州)-襄城-宜城-荆门物流通道,南阳-老河口-谷城-保康-宜昌物流通道。


四、重点工程


(一)对外通道建设工程


畅通襄阳市区物流对外通道,进一步优化物流运行效率,着力推进8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约649亿元。


(二)枢纽园区建设工程


打造“五枢纽+五园区”物流空间布局,着力推进19个重点园区项目建设,总投资147亿元。


(三)多式联运集疏运工程


加快促进枢纽园区聚力增效,提升不同运输方式衔接水平,持续改善货物在襄阳市区进出与通行条件,发挥综合运输组合效率,着力推进22个重点集疏运工程建设,总投资约115亿元。


(四)输油气管线迁移工程


优化襄阳市区油气管线走行路线,减小对市区居民生活影响,推进1个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总投资约11亿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充分发挥现代化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协调解决规划实施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与评估考核,积极争取省部级政策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明确发改、经信、财政、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商务、交通运输、邮政、海关、市场监管、农业农村、铁路、民航等部门及单位分工,推动部门间协同联动,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协同做好运营管理,共同抓好规划实施。


(二)保障物流用地供应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对纳入“十四五”时期的重点项目予以支持保障。对规划确定的物流枢纽、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集疏运道路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用地指标方面给予重点保障。支持利用铁路划拨用地等存量土地建设物流设施。对物流企业自有(包括自用和出租)或承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落实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利用既有铁路专用线站场、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者提供物流服务。按照有关规定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三)强化物流政策支持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土地、通行等政策,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继续落实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对符合物流发展规划且具备一定规模、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冷链仓储等物流设施给予投资补助,对于开展多式联运、城市绿色配送、农村电商快递等先进物流模式给予运营补贴,对于通过国家3A级以上评定、获得“省级重点物流企业”称号的物流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出台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襄阳的支持政策。


(四)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物流师资格考试、职业技能培训、从业人员教育等制度,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推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物流企业人才合作,培养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加强高端物流人才引进,在人才落户、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养老、财政奖励、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企业引进国际物流高级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与各类人才特点、贡献相适应的激励制度。研究建立现代物流人才智库,吸引更多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知名企业等行业专家学者为襄阳市现代物流发展建言献策。


(五)夯实物流工作基础


完善标准化物流技术、装备设备、运载单元等研制与推广应用,提升标准化作业水平。加强物流标准的制定,促进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鼓励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推动有关部门、重点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促进物流信息的科学采集、安全管理、有效利用、深度开发、有序交换和集成应用。完善物流调查统计和信息管理制度,贯彻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为全市物流发展提供量化依据。


(六)发挥协会纽带作用


充分发挥市供应链协会、物流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发挥行业组织在促进企业交流合作、招商引资、人才培养、标准研究、市场调查及咨询服务、物流技术推广、行业自律和企业综合服务等方面的功能。鼓励行业协会与高校、研究机构加强合作,设立培训基地与研发机构,举办以城市物流创新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企业推介等交流合作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纽带和参谋作用,助推物流行业加快发展。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04月29日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379.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