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吉安市现代物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原文)

TIME:2022-05-26 11:25:55 HOT:0来源:吉安市发改委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吉安市现代物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序 言


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既是落实“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具体体现,也是建立商贸流通大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的有效擋施。


“十三五”时期,吉安市物流业得到平稳发展。“十四五"时期,吉安市物流业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落实国家级物流枢组网络节点的目标,紧抓“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堅持“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吉富民”的发展思路,为物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本规划依据《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国家政策《江西省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9-2025年)》、《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江西省政策《关于印发吉安市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吉安市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安市政策来编制。


规划实施期限为2021-2025年。规划范围为吉安市2区1市10县行政辖区范围,分别为吉州区、青原区、井冈山市、吉安县、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永新县、永丰县、吉水县、峡江县、安福县、新干县。其中,中心城区为吉州区和青原区。


第一章“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回顾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2020年,吉安市物流业增加值162.66亿元,增长10.4%;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为7.5%,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16.7%,占比均有所提高。


2020年,吉安市邮电主营业务收入39.74亿元,年均增长9.16%:快递业务量6191.54万件,是2015年的4.25倍,年均增长33.56%。


(二)节点布局持续完善


依托吉安枢纽、泰和枢纽、泰井枢纽,以及国家级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吉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安市已建设成-批功能集成、特色鲜明的物流园区和中心。


当前,吉安市已有6个物流园区投入运营,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华通物流园、赣中快递电商物流园、江西祥和物流园、井冈山经开区物流中心4个投入运营的物流园区,以及京鼎冷链物流园、中通快递赣中智能科技快递电商产业园2个物流园区部分投入运营,均位于吉泰走廊区域。


近年,通过线上物流平台与线下物流园区、企业相结合的“线上+线下”发展模式,依托江西省的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省市县”三级体系,吉安市建成了1个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1个吉州区县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另外12个区县的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成。现有市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了吉安市的物流园区、车、库、货等信息,提高了仓库利用率和共同配送率。


(三)交通条件逐渐改善


吉安市地处江西中部,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圈的交汇处,是重要的黄金走廊。以吉安市为中心,横向可服务长三角地区,纵向通过京九铁路连接中原的核心地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功能齐全的物流集散区。目前,吉安市已初步构建起公铁水空全方位、开放式的交通运输体系。


2020年,吉安市公路通车里程30544公里,公路密度121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63公里、国道1189公里、省道1511公里、县道2890公里、乡道5693公里、村道18498公里。2020年,吉安市公路货运量15228万吨。


吉安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普铁、高铁齐头并进,支线铁路补充的南北主要通道铁路运输体系。2020年,铁路通车总里程726.4公里,高铁有昌深高铁,普通铁路有京九铁路、衡茶吉铁路、分文铁路、浩吉铁路。吉安拥有吉安南站、泰和站、吉安站3个铁路货运站,以及吉安站、吉安西站、新干站、泰和站、峡江站、龙市站、万安县站、新干东站和吉水西站9个铁路客运站。其中,泰和站、吉安站、吉安西站为客货两用站。2020年,吉安市铁路货运量368.2万吨。


2020年,水路运输航道里程814.81公里,赣江沿岸7个港区实现年吞吐量万吨以上,拥有客货码头8座。其中,普通货运码头6座。目前,赣江Ⅲ级通航已基本实现,且已成功建设赣江新干航电枢纽,推进井冈山航电枢纽和万安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向Ⅲ级通航目标看齐。2020年,吉安市水路货运量2230万吨。目前,吉安市仅有井冈山机场投入运营。“十三五”期间,井冈山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交付运营,全年旅客吞吐量达87万人次,已通航国内18个大中城市。吉安市开展桐坪、井冈山(龙市镇)、安福等通用机场前期研究,及新干、遂川通用机场及其他通用机场的选址工作。通用机场全部建设完成后,吉安将形成以井冈山机场为基点,其他机场在市域均匀分布的良好空间格局。2020年,吉安市航空货运量390吨。


(四)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2020年,吉安市拥有物流企业1386户,其中,A级以上物流企业15家,4A级物流企业5家。2020年,吉安市拥有货运车辆3.46万辆,车辆载重51.34万吨。吉州区商贸物流产业集群、新干箱包灯饰物流产业集群、井冈山经开区综合物流产业集群、吉安县物流产业集群等4个物流产业集群成功列入了江西省50个物流产业集群,吉安市物流产业集群占江西省物流产业集群的8%。


(五)营商环境逐步优化


2020年11月到2021年7月,吉安市人民政府接连出台了《吉安市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吉安市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三大政策的出台优化了物流行业的营商环境。鼓励物流企业的引进与培育,推动省级或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物流用地保障政策,鼓励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支持物流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开展相关物流企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工作,优化物流运输通行管理,支持甩挂运输模式;不断落实冷链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高铁物流、应急物流、物流人才培养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市中心城区高铁新区的建设,推动融资业务的不断发展,形成市中心城区高铁新区城市品牌形象,为企业创造环境良好的经营平台。


二、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一)发展机遇


伴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国内国际双循环等重大战略,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江西省也制定了建设中部地区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在这种大环境下,吉安市物流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


1.“一带一路”倡议纵深推进


顺应“一带一路”总体战略,吉安市LED光源、数控机床、茶叶等优质产品,将打通东南亚市场,畅通国际贸易。依托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吉安市借助海上丝绸之路福州港、厦门港、泉州港、湛江港等重点港口区位优势,打通货物进出口贸易通道。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吉安市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发展跨境电商提供广阔空间。


2.物流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提出,为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增长,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开展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相继出台的《关于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通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及物流通道建设。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机遇,发挥骨干企业网络化经营优势,形成资源集聚特色的区域发展体系,为吉安市打造高质量物流奠定基础。


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优化商贸物流网络布局,发展商贸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商贸物流骨干企业,提升商贸物流标准化水平,促进区域商贸物流一体化;建设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提升供应链物流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发展,健全绿色物流体系做好物流服务;保障国际物流畅通,推进跨境通关便利化,为进出口业务提供保障;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提升商贸物流数字化水平。


《江西省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指出,以沪昆高铁经济带和京九高铁经济带为重点,发挥高铁通道的集聚辐射作用。江西省高铁经济带的联动与辐射发展,有利于吉安京九高铁经济带与高铁物流规划与建设。《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出台,进一步加强了中部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支持吉安打造连接大南昌都市圈与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撑苏区振兴的中部脊梁。全面提升了吉安市物流发展竞争力,从而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的高效发展、以及面向东南沿海的高质量农产品综合供应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3.红色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支持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纳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经济区、城市群、都市圈相关规划,并放在突出位置,加强革命老区与中心城市、城市群合作,共同探索生态、交通、产业、园区等多领域合作机制。支持吉安市凭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机遇,申请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完善井冈山综合保税区功能。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将有助于打造跨境电商基地,加快吉安跨境物流发展。


4.物流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及《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的出台,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指导,有利于拓宽农产品增收渠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渗透,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催生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为吉安市水果、蔬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带来新发展机遇。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快速发展,以及生产、加工、流通、仓储、销售于一体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吉安冷链物流、商贸物流的快速发展。


《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政策举措,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两业融合”联动发展有利于吉安市物流业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核心业务的专业化水平,满足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先进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等制造业的批量化、个性化、柔性化等物流需求,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以服务引领制造、以制造促进服务的发展格局。


5.浩吉铁路拉动经济发展


浩吉铁路作为全世界最长的重载铁路,是我国“北煤南运”的国家战略运输通道。浩吉铁路的开通不仅为我国南部地区带来了丰富的煤炭资源,也解决了吉安市淘汰煤炭落后产能与煤炭能源消费需求高的矛盾。依托浩吉铁路输送的煤炭资源为吉安经济与物流发展提供新动力,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吉安市“十四五”期间冷链物流中的冷库用电提供充足能源。吉安市作为浩吉铁路末端集散中心,可凭借浩吉铁路强大的区域运输能力的优势,发展吉安铁路货运,扩大吉安市特色农产品、生物制药等商品销售范围。


(二)面临挑战


1.物流实体实力有待提升


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单一化现象明显,服务链条短,物流信息、结算、金融、流通加工、供应链等高端业态和增值服务发展缓慢。缺乏规模性、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缺少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主要以商贸、仓储、货运等功能为主,部分园区存在定位不够准确、产业集聚度不足等现象,部分已投入运营物流园区运行情况不理想。


物流网点对社区、农村下沉度不够,拥有专门的物流收发网点的行政村较少,导致井冈蜜柚、遂川金桔、泰和乌鸡、安福蓝莓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外销受到影响,阻碍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的双向物流渠道发展。


2.物流业态发展相对滞后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程度较低。2020年,吉安市共有冷藏车辆128辆,未满足当前冷链运输需求;多数冷库在信息管理、追溯管理、冷藏冷冻食品物流等方面未满足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物流业与商贸业、现代农业发展未形成有效联动。物流无法完全适应商贸“线上+线下”多样化、分散化、及时化的销售模式,“互联网+商贸+物流”融合发展的物流新业态有待发展与形成。智慧物流发展相对缓慢,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有待完善,“全程一链式运输”模式亟待发展。


3.物流支持政策仍显乏力


目前,江西省南昌、赣州、九江、上饶、抚州等地均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用于支持物流业发展和规范物流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吉安市虽已出台《关于印发吉安市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吉安市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扶持政策,由于政策出台时间较短,导致政策落实力度较小且对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作用较弱。政策倾向于支持引进外地物流企业,对本地物流企业扶持培育政策力度有待提升。县区对物流发展重视度有待提升,县区物流、快递业总体上处于自发式发展阶段,物流、快递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缺少规划指导,物流、快递业运营缺少政策支持,交通运输、土地利用、房屋租赁等外围服务政策欠缺。


4.综合运输网络尚未完善


吉安市交通基础设施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西部、北部线路数量少。同时,吉安作为赣中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各种站场间相距较远,未实现公路、铁路、民航、站场及港口码头的无缝对接。其中,公路、铁路的现有建设等级较低,干线公路技术标准低且未打通对外运输通道,铁路运输负荷大,运力紧张。航空运输受限于航线不足,运力无法满足未来的航运需求。水路运输方面,赣江尚未完全开发,天玉中心码头尚未建成,赣粤大运河仍在规划,水运量小,2020年水运业务仅占全国0.3%。铁路货运站仅可与部分港口实现对接,对接方式多通过公路短驳来实现,增加了货物落地次数和装卸搬运环节损耗。吉安南站与吉安陆地港的铁路专线已建但未投入使用,资源未能实现有效利用。


5.物流专业人才面临短缺


物流专业性人才缺乏,冷链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智慧物流、高铁物流等专业物流发展,对物流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精通信息系统操作、数据分析、商务拓展、物流系统设计以及金融、保险等增值服务业务的专门人才及复合型人才存在较大缺口。物流人才培养与实际技能需求存在脱节,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经营人员等从业者专业知识缺乏,不易满足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吉安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第二章 规划依据、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规划依据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近两年出台的《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度对接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及《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遵循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宣布“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低碳目标,逐步推进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把握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契机。认真执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西省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期间,吉安市抢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湘赣边区域合作”等国家战略机遇,以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推动物流业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着力点,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安全有序、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同时,注重民生物流发展,开拓冷链物流市场,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创新现代物流供应链,推进“枢纽+通道+网络”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实现物流产业联动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三业融合,协调发展


重视物流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产业的联动发展。鼓励物流、快递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推进“互联网+”农业模式发展,与电商物流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制造业和农业降本增效。优化物流节点布局,完善物流配套设施,加强物流资源配置共享。推进利用先进物流技术对制造业和农业智能化改造。


(二)创新发展,业态转型


发挥创新对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探索新型物流业态,加快物流服务内容和模式创新,为物流各环节有效嵌入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创造良好条件。以冷链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高铁物流等物流业态为着眼点,推进“互联网+”、共享物流信息等物流发展模式的创新,提升物流业服务能力。


(三)链群集聚,有效联动


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水平,系统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构建、技术装备升级、业态模式创新、治理体系现代化,统筹现代物流与区域、产业、消费、城乡协同布局,构建协同发力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水平,增强主导产业和核心项目的引领带动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融通供应链、畅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产业链细分领域集中度和跨链融合度,促进全产业链集聚发展。


(四)低碳韧性、稳定支撑


按照全国“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低碳目标,逐步推进现代物流业全链条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清洁能源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完善废弃物回收利用物流体系,鼓励和推广绿色物流装备和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各种物流设施和物流资源的集约利用率,推进多式联运运输体系发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为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三、发展定位与目标


(一)发展定位


充分利用陆地交通枢纽优势,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依托电子信息支柱产业和生物医药大健康、绿色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新型材料四大主导产业,规划建设青原区天玉港多式联运枢纽、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和吉州区高铁快运物流枢纽,创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充分发挥生鲜农产品优势集中产区的有利条件,发展农产品供应链和冷链物流,按照连片集中布局原则布局建设冷链物流园区,推进冷链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全域冷链物流行动计划,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以发展物流新业态为核心,完善三级城市物流体系,全面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和物流效率,着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通达全国的物流服务网络,将吉安市打造成中部地区重要物流枢纽城市。


(二)发展目标


扩大物流经济组织规模。


“十四五”期间,吉安市省级重点商贸物流园区新增3家以上,力争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新增3家以上,实现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新增15家以上,5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新增1家,打造区域性农产品服务中心、交易结算中心。


提升物流服务保障能力。


补齐冷链短板,重点发展冷链物流,支持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十四五”期间,吉安市新增冷库容量26万吨以上,实现冷链物流网络全覆盖,有效支撑吉安市农产品流通。建立健全高效配送网络体系,打造省级分拨中心,实现末端配送网点行政村全覆盖。


推动物流服务体系数字化。


“十四五”期间,吉安市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智能化。打造以1个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核心,以13个县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吉安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新增3家以上省级网络货运品牌企业,推动吉安市货运信息平台的建设。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物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物流信息平台、供应链管理应用趋于成熟。


完善物流运输体系的多式联运。


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推进“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提高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占比。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推进码头群改建,推广无水港新型组织模式。


第三章 物流空间布局


一、总体规划


“十四五”期间,根据吉安市物流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坚持物流空间布局规划服务于城市品牌形象、城市民生改善、产业经济发展、区域物流合作、城市交通衔接需求的“五个服务于”原则,整合设施存量,合理配置增量,构建“一核心、三枢纽、三通道、多园区”的物流空间布局总体规划(如图3-1所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节点设施,促进先进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现代农业等产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一核心”


以中心城区物流产业聚集区为核心,重点发展吉安市冷链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高铁物流,形成向周边区县辐射的物流产业核心区。


“三枢纽”


依托井冈山综合保税区、青原区天玉中心码头、市中心城区高铁新区,凭借吉安市公路、铁路、水路路网以及物流流量、流向,重点布局青原区天玉港多式联运枢纽、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吉州区高铁快运物流枢纽三个综合性物流枢纽。


“三通道”


依托京九铁路、浩吉铁路、昌深高铁、衡茶吉铁路等铁路线路,樟吉高速、大广高速、莆炎高速、抚吉高速、泰井高速、105国道等高速、国、省道路网,赣江高级航道,以及“十四五”期间建设的公路网、温武吉铁路等铁路线和水运通道,建设国际、国内和城市三类物流通道。


“多园区”


在新干县、安福县、永丰县、遂川县、峡江县等11个县市区分散布局11个县级中心综合物流园区。


二、规划布局


“十四五”期间布局建设市、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体系:一级物流节点为市级物流枢纽;二级物流节点为县级中心综合物流园区和县域物流节点;三级物流节点为乡村末端物流网点。


通过对吉安市年社会货运量分析,对物流节点各个园区的功能定位和用地规模进行划分。


(一)市级物流枢纽


1.青原区天玉港多式联运枢纽


青原区天玉港多式联运枢纽,位于赣江以东,浩吉铁路、京九铁路以西,由天玉港核心园区、新零售供应链产业园、智慧物流供应链产业园三部分组成,规划土地面积1600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其中,天玉港核心园区位于草坪路以北的矩形区域,紧邻天玉中心码头(如图3-2所示)。青原区天玉港多式联运枢纽依托天玉中心码头、浩吉铁路、绕城高速、105国道等运输通道,与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吉安站实现联动发展,打造集公铁水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枢纽、集装箱腹地,是发展大宗物流、商贸物流的重要节点;同时承担吉安市零担分拨中心、城市配送智能云仓物联网中心、物流大数据平台、物流金融结算中心等分拨、配送、信息服务和交易功能,充分满足中心城区乃至整个吉安市的多种物流需求。


天玉港核心园区。


重点发展大宗货物多式联运和临港产业供应链业务。扩大现有煤炭等大宗货物业务需求,利用天玉中心码头与浩吉铁路、京九铁路的连接,将北方的煤炭疏散至赣江沿岸县区,使煤炭等能源物资充分满足吉安市及其赣南地区的能源需求。开展电子电器、建材、新材料以及汽车滚装等多式联运业务。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引入具备区域供应链服务能力的企业,开展汽车、建材等临港产业的采购、中转、分拨、仓储、加工、配送等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为国际贸易企业、跨境电商以及大宗物资交易企业提供以物流园区为平台的集中采购、虚拟生产管理、库存管理、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通关保税和进出口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打造具有吉安特色、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临港产业供应链功能区。


新零售供应链产业园。


重点打造以生鲜农产品为主的冷链物流功能区,包括食品展示饮食文化中心、食品生鲜现货交易区、智慧冷链云仓、城市生鲜集配中心等功能业态。引入具备区域物流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冷链食品贸易商、生鲜电商等,建设高标准冷冻、冷藏库。吸引生鲜农产品贸易商在园区设立区域分拨分销中心,开展智能温控仓储、国际采购、展示体验、区域分拨集散、检验检疫、质量追溯等服务,为生鲜农产品贸易商和客户提供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方案,面向吉安市乃至赣中地区提供冷链物流服务。


智慧物流供应链产业园。


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和分拨配送功能,建立现货市场,形成集电商物流、物流金融、流通加工等一体化大型现代商贸物流区。为商贸企业提供交易、结算、存储、加工、配送一体化服务,引进建材、五金机电、汽贸汽配、生活日用品等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形成多种商业模式共同发展的商贸物流区。为周边工业园及工业集聚区的生产制造商提供原材料、产成品等分拨物流服务。为贸易广场等商贸聚集区、汽车专业市场、居民等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仓储、配送等城市配送服务。


2.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


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以“井冈山经开区物流中心+吉安南货运站+吉安陆地港”为基础进行整合,规划土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利用吉安南货运站铁路专用线,通过京澳线连接吉安市环城高速网,以吉安南货运站为集装箱集散地,引入全国综合运营能力强、资源配套完善、品牌价值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土地等资源进行专业化、现代化开发利用。


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主要发展铁海多式联运业务。依托木林森高科技术产业园、机械装备产业园、井冈山出口加工区等,扶持物流发展配套措施。联合周边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发展城配物流、电商国际物流、智慧物流、大数据等业务。发展铁海联运,稳定运行吉安-厦门港、吉安-深圳盐田港铁海联运,力争开通吉安-上海洋山港铁海联运线路,打造以物流分拨中心、跨境电商基地为两极的内陆港枢纽。


电商物流功能区。


加大对智慧物流产业园开发的政策支持,加快顺丰电商产业园入驻,推进企业合作,优先发展平台物流。依托铁路货运站紧邻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和“公铁”多式联运优势,促进电商物流产业的发展。引进国内外物流、快递快运、货运代理、金融服务等企业,全面升级电商和跨境电商的物流服务,实施仓储、分拣、通关检验检疫、展览展示、消费体验、相关综合配套服务。


电子产业集散贸易功能区。


建立现代物流园区贸易中心,形成电子元器件等产品的电子交易市场,打造集电子元器件商贸、电商、物流于一体的电子产业集散中心,发展电子元器件“线上贸易+线下运输配送”模式,促进电子元器件等产品的商贸流通。形成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促进电子元器件等产品的商贸活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3.吉州区高铁快运物流枢纽


吉州区高铁快运物流枢纽,由高铁新区板块和吉州区城南片区板块组成(如图3-4所示),规划土地面积2000亩,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高铁新区板块位于吉安西站附近,基地周围路网密集,樟吉高速贯穿南北,沿铁路线两侧布局,规划土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充分利用吉安交通区位和快递企业集聚等优势,依托吉安西站建设吉州区高铁快运物流枢纽。吉州区城南片区板块位于吉州区兴桥镇,利用大广高速和樟吉高速的交汇处存量土地发展物流,规划土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重点改造提升华通物流园等现有物流园区。


高铁新区板块。


按照高铁网、快运网、互联网、配送网“四网”融合思路,打造集高铁快运物资集散、冷链仓储、分拣、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信息化高铁快运物流枢纽,支撑供应链业务,成为辐射吉安市及其周边3个地级市(萍乡市、宜春市、新余市)的赣中区域快件转运中心。高铁快运物流枢纽建成后,将直接带动赣中地区特色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产业加速发展,有力促进特色农产品、生物制药等高附加值产品和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中心城市货物产品实现快速双向流动。


吉州区城南片区板块。


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冷链物流等功能区,可充分满足吉州区乃至整个吉安市中心城区的生活物流需求。依托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及物流通道聚集的交通优势,为中心城区工贸企业提供工贸配送、增值加工、供应链管理、交易展示、物流信息等高端物流全程服务,建设集市级快递分拨、物流仓储、农批冷链、电商及相关配套为一体的大型智慧物流园区。以华通物流园、京鼎冷链物流园为依托,发展城市物流综合体,构造智慧物流生态圈。通过吉州区环城高速对接吉安市各县,从而起到对吉安市物流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重点支持峡江等地构建边际物流发展模式,同时在区位优势明显、具备多种交通运输条件的吉水县盘古镇、泰和县螺溪镇、峡江县巴邱镇等地规划布局一批县域物流节点。


(二)县级中心综合物流园区


县级中心综合物流园区规模以《江西省县级物流园区标准化建设指南》为依据,根据上年县域常住人口数量、GDP规模、县域面积、产业基础等客观因素,明确物流园区建设级别。其中,安福县、吉安县、吉水县、泰和县、永丰县、峡江县以及遂川县等7县用地规模均大于150亩,为一级县域物流园区。同时,根据县域产业布局及其发展需求,进行功能定位和用地规模进行划分。


1.井冈山市智慧仓储物流园区


井冈山智慧仓储物流中心依托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集物流配送、现代仓储、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等多功能于一体,以信息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实现物流业、商贸业、制造业和信息技术等四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智慧型”物流园区。建成后将与井冈山市“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中心合并使用,进一步提升井冈山市供销集配体系的服务能力,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


2.安福县综合物流园区


以提高农产品运输时效和冷链水平为抓手,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多功能、一体化的完整综合物流园区,重点服务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基于“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农产品发展模式,打造油茶、金兰柚等农产品商品展示和电商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农产品专业性功能区。


3.万安县物流园区


依托昌深高铁、大广高速、105国道、221省道等多条物流通道,为江西万安工业园等产业集群提供现代物流运输服务,打造集仓储、城市配送、区域分拨、包装、流通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型物流园区,辐射周边地区。


4.吉安县智慧物流园区


依托吉安南站、吉安陆地港等货运节点辐射吉安市,连接南北货运,以办理铁路散货堆装货物为主,办理工业原料、机电产品等大宗散货业务为辅。利用“物流+互联网+大数据”相融合的一体化生态运作体系,打造“设施共享、设备互联、智能运营”的绿色智慧物流产业园。


5.新干县河西现代物流园区


依托京九铁路、昌深高铁、赣江水道、105国道、219省道、216省道等多条物流通道,以箱包、灯饰等优势产业物流需求为主导,打造集商贸集散、中转分拨、仓储加工、包装配送、信息管理、配套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县级物流园区。


6.吉水县城西物流园区


依托樟吉高速、抚吉高速和221省道等多条物流通道,承担电子信息产业的货物中转、储存和装卸业务。打造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以公铁联运为基础,主要服务周边电子、食品加工等生产企业,打造集仓储、加工、区域分拨与配送为一体的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


7.泰和县商贸物流园


依托泰井高速、泉南高速、广吉高速、大广高速、吉莲高速和井冈山机场等交通区位优势,建设商贸物流园区,实现“物流+供应链+电商+信息交易平台”的有机结合;拟建物联网应用中心、企业总部办公中心、冷链仓储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智能云仓分拣中心、电商网购中心、物流信息大数据中心及生活配套中心。


8.永新县综合物流园区


依托宜遂高速、厦成线、泉南高速、356国道、220国道和444省道等多条物流通道,以商贸物流和工业物流为主要特色,服务于茅坪工业区和永新县工业园区。打造以公路干线运输为主,集货物集散、货运配载等公路物流服务、快递分拣、电商交易、仓储、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


9.永丰县城北物流园区


依托迎宾大道、抚吉高速和225省道形成的三角区域,发展公转水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物流运输模式,重点服务桥南工业园等工业区,打造集新材料、农副产品等货物运输、仓储、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商贸综合物流园区,实现与城北物流园区联动发展。


10.峡江县赣中现代物流园区


依托樟吉高速、赣江水运、105国道、315省道、223省道、219省道等多条物流通道,打造集物流分拨、物流配送、物流仓储、冷链物流、商贸物流、品牌货车销售、快递服务、物流信息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建成后将辐射于本县及周边县市区,打造成为赣中地区物流中枢和物流节点。


11.遂川县现代物流园区


依托大广高速、105国道、315省道等多条物流通道,以工业物流为主要特色,立足遂川产业基础,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打造集货物仓储、冷冻冷藏、快递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园区。


(三)乡村末端网点


结合吉安市综合交通规划及主要商贸综合体的分布情况,合理布局乡村末端节点。依托吉安市骨干物流配送企业,发挥物流分拨中心、区县综合型公共配送中心和公共信息平台等衔接城乡优势,推进企业合作、区域协作和干线集约,促进城际间、城乡间网络协同,形成衔接有效、往返互动的乡村末端节点体系。在吉安市中心城区和生产基地周边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在社区和乡村布局建设1000个乡镇公共配送站、村级公共服务点等共同配送末端网点。


三、通道布局规划


(一)国际物流通道


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打通吉安市中欧班列(“井冈山”号)方向和海上丝绸之路方向两个国际物流战略通道,建立吉安市与沿线各国的互通互联伙伴关系,畅通吉安国际物流通道。


1.中欧班列(“井冈山”号)方向


中欧班列从吉安南站出发,经满洲里口岸出境到莫斯科。该通道以铁路运输为主,与海运通道相比具有时间优势。开辟国际快速运输通道,助力吉安市企业开拓中亚乃至欧洲市场,进一步提升吉安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吉安跨境物流的发展。


2.海上丝绸之路方向


以吉安陆地港为起点,通过开通吉安-厦门、吉安-深圳盐田港的铁海联运五定班列,打通吉安产品向南、向东南的出海通道。该通道以铁海联运为主,为吉安电子信息产品输出海外提供支撑,有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扩大对外贸易。


(二)国内物流通道


围绕京九铁路、昌深高铁、分文线、浩吉铁路、衡茶吉铁路和规划建设的长赣高铁、温武吉铁路等多条铁路线,以及樟吉高速、大广高速、抚吉高速、泉南高速、广吉高速、莆炎高速、泰井高速等多条高速线路,依托赣江及其支流等多种运输资源,连接南昌、赣州等关键物流节点城市,打造一纵两横的国内物流通道格局。对接“一带一路”、华中地区、湘黔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圈等战略通道,深化吉安市与周边城市及国内主要区域的互联互通。


1.纵向物流通道


吉安市拥有京九铁路、昌深高铁、浩吉铁路、长赣高铁(规划建设)等众多跨越省份的铁路线,凭借丰富的铁路运输资源,成为重要的省域物流通道。在集疏运方面,纵向通道体现重要作用。


北面承接来自山西、陕西及内蒙古西部的煤炭资源。南面为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提供了农产品、电子信息产品等,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依托京九城镇发展带,发挥吉泰城镇群物流通道功能,承接省内南昌大都市区与赣州都市区之间物流业务,为衔接省内经济中心和经济副中心的物流发展提供了支撑。依托昌深高铁所辐射的市中心城区高铁新区,实现高铁物流的发展。


2.横向物流通道


借助京九铁路、昌深高铁、大广高速、萧炎高速、赣江高级航道等纵向物流通道,将吉安市产品运至沪昆高速横向物流通道。经由此条横向物流通道,畅通吉安市与长三角地区、湘黔地区的经济与物流联系,构建公铁联运的多式联运运输方式。依托衡茶吉铁路、温武吉铁路(规划建设)、泉南高速、莆炎高速、广吉高速等高速线路及泰和站物流枢纽,促进吉安与华中地区、海西经济圈各省物流合作,实现东西向的公铁联运。深化吉安与福建厦门的工程对接,实现新材料与电子信息产品等工业物流的发展。


(三)城市物流通道


通过加强吉安南北互通枢纽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吉安县和吉州区的物流通道可达性。优化泰和北枢纽多式联运,为公铁联运、公水联运、铁水联运奠定基础,实现吉安各县之间、城镇群之间、产业群之间的快速联系,完善城市立体化物流体系。


1.吉泰走廊物流通道


通过樟吉高速、抚吉高速、大广高速公路,联接吉泰走廊城镇群,构建以绕城高速为基础、城市快速路为联系、中心城区快速路网为核心的吉泰走廊物流通道。


2.泉广吉物流通道


依托泉南高速、莆炎高速、广吉高速,连接吉安永新至永丰,打造公铁联运东西向物流通道。


第四章 主要任务


一、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


支持吉安市运输、仓储、货代、邮政等传统物流企业,扩展物流金融、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向规模化、专业化物流企业转型。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整合市场主体,组建一批大型现代物流集团和骨干物流企业。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物流服务一体化、网络化、标准化水平,提升物流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商贸型物流枢纽建设,利用枢纽物流资源聚集优势,为制造企业提供专业物流服务,发展体积小、附加值高的工业品物流配送。鼓励装备、有色金属、化工、生物医药等制造企业剥离物流业务,推进制造企业物流社会化,促进制造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制造企业区域竞争力,支撑制造业高质量集群化发展。


二、引进与培育物流市场主体


引进国内外物流企业。围绕冷链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高铁物流等相关领域,开展一对一招商,吸引星级冷链物流企业、5A级物流企业及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来吉入驻,争取早签约、早落地、早投产。通过对标国际、争先国内,辐射带动物流产业集群发展,营造龙头企业良好成长环境。培育本土物流企业。鼓励物流龙头企业及市属国有企业物流市场化兼并重组,组建综合型、专业型现代物流集团。


三、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中通快递赣中智能科技电商快递产业园、吉州区赣中快递电商产业园功能,赋能快递物流企业更多服务功能,支持建设三级配送网络体系,推动智能快件箱等自助设施以及“多站合一”等乡村末端服务网点建设。深化吉州区万佶多式联运物流园多式联运功能,充分发挥玛雅物流园陆运货站作用,推进货物自由集散的综合型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建设。加速推进综合物流园区的建设,合理分配现有综合物流园区资源,合理规划综合物流园区网络布局。


四、创新物流业态运作模式


引进或培育一批具有物流商品编码、物流信息采集、物流载体跟踪、自动化控制、信息交换与共享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企业,推动吉安市智慧物流企业集聚和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鼓励本土物流企业参与国家和省级物流创新试点及示范工程评选,重点支持“网络货运”示范工程,培育骨干“网络货运”平台企业。


鼓励推广应用供应链管理。引导传统仓储、运输、货代、快递等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鼓励物流企业进行功能整合及业务创新,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支持物流企业发展定制化物流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物流需求。加强物流企业横向联合,鼓励企业采用统一采购、统一仓储和统一送货模式。进一步优化物流组织模式,推广末端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模式,完善商贸流通网点的装卸货配套设施,提高集约化程度和物流设备利用率,减少碳排放量,促进物流绿色发展。


五、提高物流服务标准化水平


加强物流标准化研究,推进企业物流标准化工作。支持物流企业推广应用标准托盘、厢式货车、装卸设备、货架、计量器具等标准化物流设备,采用标准化物流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开展标准化物流运营。促进仓储、配送、搬运、装卸货站点等物流公共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实施农产品、食品、药品、危化品、生鲜电商等领域的物流设备标准化改造。推动多式联运设施与装备技术标准化,鼓励开展物流一贯化运输。加强《公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安全规范》(GB19269-2009)、《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安全规范》(GB19270-2009)、《危险货物中型散装容器检验安全规范》(GB19434-2009)等国家强制标准的执行力度。严格执行快递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健全快递标准规范体系。鼓励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物流企业等参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翻译及修订工作,推广应用物流信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第五章 重点物流工程


“十四五”期间,为加快物流业发展步伐,由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粗放型传统物流向低投入、低消耗、高质量、高效益、集约型现代物流转型,吉安市将重点建设冷链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高铁物流、应急物流、物流人才培养等8大重点工程(如表5-1所示)。其中,冷链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三大重点工程体现吉安市一二三产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三大产业升级。多式联运畅通工程建立枢纽与场站之间的联系,建设铁路专用线,推动多式联运网络建设。智慧物流工程打造物流云平台,为多式联运、第四方物流、高铁物流发展提供智慧平台。高铁物流工程加快高铁基础设施与枢纽建设,推动“高铁+”模式的开展。应急物流工程为应对吉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洪涝灾害,建立“平急”统筹保障机制,打造保障有力的应急物流体系。物流人才培养工程着重于通过“政府+企业+学校+协会”的方式构建联合培养机制,并通过“庐陵英才计划”培养订单人才,注重加强物流人才引进。


一、冷链物流工程


2020年,吉安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9.72亿元,比上年增长2.9%。果蔬、肉类、水产品产量一直保持较高产量,对产地型冷库需求旺盛(如表5-2所示)。目前,吉安市冷库容量7万吨,冷链仓储和运输能力远不能满足本地冷链物流需求,冷链物流是吉安市未来物流发展的重点。加大冷链物流统筹力度,完善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设施建设。引进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在特色种植养殖区域布局冷库,参与建设冷链物流运输体系。


(一)完善冷链基础设施布局


以吉安市冷链物流发展“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为重点,优化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强农产品物流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统筹谋划冷链物流“产地冷库+中转枢纽基地+销地冷库”三级物流体系,新增冷库容量26万吨以上,打造3个冷链物流发展集聚区。


打造农产品产地冷库。


根据不同农产品品种和保鲜温度要求,在泰和县、吉安县、遂川县、峡江县、吉州区等农产品主产区建设一批结构合理、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产地冷库,共计6万吨。农产品产地冷库具备田间预冷、部分地头分级筛选包装、农产品产地加工配送等功能,可以实现源头冷链错峰上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广智能化移动式预冷库应用,打通冷链“最先一公里”。鼓励龙头企业、产地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建、扩建、新建具有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的预冷设施。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建设具有清洗、保鲜、分级、储藏等功能的农产品初加工设施,推进一批传统冷库功能拓展,建设低温加工区,发展增值服务,实现由单一功能的仓储型冷库向冷链加工配送处理中心的转变。


建设中转枢纽基地。


围绕重点产业建设中转枢纽基地,主要覆盖农林牧渔业、食品药品流通加工、仓储配送等冷链物流相关产业,重点在城市周边和重要农林牧渔产地、屠宰地附近和制造业集聚区内建设8万吨中转型冷库。中转枢纽基地划分为冷链仓储区、物流分拨配送区、流通加工区、区域农产品交易中心、进出口产品监管区等功能区域,承担生鲜农产品加工、批发、仓储、物流、信息、检测、交易等综合服务,连接产地冷链网络和销地冷链网络,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优化销地冷链网络。


在中心城区或县(市、区)中心区域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大型商超和城镇社区内布局12万吨销地冷库,主要开展面向城乡居民零售商品保鲜和配送等服务,配置果蔬、肉禽水产和药品社区门店、智能无人售货点等末端配送设施设备。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建设具备集中采购、低温加工、跨区域配送能力的果蔬配送中心和保鲜库。


(二)加快冷链配套设施建设


升级冷藏设施设备。


对设备老化、堆垛粗放、管理落后、事故隐患多的老旧冷库进行技术改造,推动配套建设封闭式装卸站台、电动滑升式冷藏门和防撞柔性密封口等设施,实现全封闭式作业。推进传统冷库功能拓展,建设低温加工区、包装区、分拣区、配送区,开展增值服务。鼓励企业改造升级高标准常温库,根据冷链季节性市场需求实现“常与冷”切换。


新建多种冷藏加工设施。


建设冷冻库、恒温恒湿库等不同种类冷库设施,满足不同种类货物对温度设施的需求。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建设冷却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配置冷链运输设备,推动物流配送企业完善冷链配送体系,拓展销售网络,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屠宰场冷链配送比例达到50%以上。强化冷链仓储设施应急物流和应急物资保障功能,建设专用的冷链仓储、隔离区和快速中转换装等设施。


推广使用安全、节能、标准化、多功能的冷链运输设备。


提升农产品冷链运输车辆匹配比例,推行农产品冷链城市配送车辆统一标识和车型标准化,推广具有常温、冷藏、冷冻等多种功能的农产品运输车辆,使用标准化的车载冷藏箱、保温周转箱、冷藏快递储存箱等冷链设施设备,发展城市“最后一公里”低温配送,大幅度提升吉安市冷链运输能力和效率。鼓励配送企业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冷藏箱或保冷袋来替代泡沫塑料等包装,发展绿色城市配送。


(三)引进培育冷链龙头企业


培育本地冷链物流企业。


围绕鲜活农副产品、医药产品等产业培育壮大冷链物流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冷链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提升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支持中小物流企业融合发展,通过资产重组、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整合共享网络、运力和冷库资源,谋求共同发展,打造2家技术先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化冷链物流企业。


引进大型冷链物流企业。


依托港口码头、冷链物流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平台,开发一批优质冷链物流项目。组织物流招商工作组,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开展一对一上门招商,引进1-2家核心竞争力强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及国内外知名冷链物流企业,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圈等地区。发挥冷链物流对农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引进或培育一批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的农业品冷链物流“链主”企业,推动产地与销地流通企业共建冷链农产品品牌。重点引进产地预冷加工、保鲜运输、销地冷藏等全产业链型企业和集配送、零售和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末端冷链物流配送企业。


(四)推进冷链配送模式创新


推动吉安市商贸、电商与冷链融合发展。


以农超对接为切入点,促进冷链物流企业与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社区超市等商贸企业的合作,助推产品直销模式和“生产基地+冷链快递+智能菜柜”模式发展。以生鲜电商为切入点,促进冷链物流与综合电商平台、垂直电商平台等电商合作,助推产品线上销售模式和“生鲜电商+冷链宅配”模式的发展,推动商品生产、冷链流通和服务信息实时交互,实现上下游企业和周边服务企业的智能互联。


鼓励多温共配模式。


完善吉安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体系,选择多温共配标准化运输设备,推广常温车搭配蓄冷保温箱模式来运送不同温度要求的冷链商品。利用人工智能(AI)、区块链(BC)、云计算(CC)、大数据(BD)、物联网(IOT)等技术,在共同配送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建立共同配送信息共享平台,多企业共享车辆运输信息,聘请专业团队进行共同配送网络和路线优化。鼓励生鲜农产品经营主体加强与配送、快递等企业合作,支持物流企业开展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冷链共同配送服务,促进冷链运输集约化发展。推动供货、运输、配送终端无缝衔接,形成“干线运输+末端配送”的冷链共同配送网络。


(五)加强冷链流通全程管控


加快冷链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加强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信息化改造,推广应用电子标签(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化运单(EW)、温湿度记录系统(THMS)、二维码(QRC)等信息技术,鼓励应用江西省“赣溯源”食品安全溯源平台,建立冷链的全流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追溯体系。


加强冷链物流检验检疫力度。


持续推进动物防疫体系“补短板”,加强冷链物流检验检疫执行力度,提高进口产品冷链查验能力,确保进口水产品、肉类产品、医药品等检验检疫过程处于全程冷链,保障进口冷链产品品质与安全。


推进冷链流通全程管控。


加强冷链物流监管,支持冷链监控体系、追溯系统普及,确保生鲜食品在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品质和安全。以果蔬、肉禽水产和药品等为重点,选择部分重点区县或龙头企业开展试点,在冷库、冷藏车、冷柜等设施中安装信息采集设备,加快建设冷链产品流通温控管理平台,对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打造全程信息共享、可视化运营、全程追溯、不“断链”的冷链体系,提升冷链物流安全运行和质量保障水平。


吉安市冷链物流工程重点项目


1.三级冷库。


在农产品主产地,建设6万吨产地冷库,承担产地预冷功能;在特色农产品产业集聚区,建设8万吨中转型冷库,提供仓储配送、流通加工、检测、交易等综合服务;在中心城区或县中心区域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大型商超、城镇社区内,建设12万吨销地冷库,承担末端配送功能。


2.配套设施。


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建设冷却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推广具有常温、冷藏、冷冻等多种功能的冷藏车,使用标准化的车载冷藏箱、保温周转箱、冷藏快递储存箱等冷链设施设备。


3.冷链配送模式。


鼓励发展“生产基地+冷链快递+智能菜柜”、“生鲜电商+冷链宅配”和多温共配模式。


4.冷链物流企业。


打造2家技术先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化冷链物流企业,引进1-2家核心竞争力强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及国内外知名冷链物流企业。


5.冷链全程管控。


推广应用“赣溯源”食品安全溯源平台。加强冷链物流检验检疫执行力度,提高进口产品冷链查验能力。


二、制造业物流工程


吉安市为积极响应两业融合号召,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先进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致力于打造动态协同的制造业物流体系。


(一)统筹布局联动发展的物流园区


围绕国家级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吉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工业集聚区,在临近枢纽经济区、物流产业园区布局专业性工业物流基地,充分、及时对接干线运力和时刻,提供定制化供应链仓储服务。鼓励工业集聚区厂内合理布局、建设紧邻生产线的供应链暂存库等内部物流设施,打造集约共享、经济便捷的对外物流通道。推动物流服务向工业集聚区延伸,实现物流与制造业务流程融合一体、动态协同,增强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能力。


(二)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将吉安市大中型制造企业作为物流社会化服务重点,鼓励制造企业突破“大而全”、“小而全”观念束缚,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分离、分立物流资产和业务,创新物流管理模式。鼓励吉安市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有关企业进行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深入了解制造企业物流和供应链运作模式,提供定制化服务。引导物流企业按照集成整合、便捷高效、服务增值原则,不断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实现从传统运输、仓储服务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供应链集成商转变。


(三)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


选择一批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区域的重点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制造业物流集聚区,作为联动发展示范工程或重点项目。纳入示范工程的制造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要处于江西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并采用先进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纳入示范工程的物流企业,应是以制造业企业服务为主的4A级以上物流企业,可引导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结成供应链合作伙伴,形成联动发展组合。纳入示范工程的制造业物流集聚区,能够整合区内物流资源,实现一体化运作。联动发展的重点项目,从纳入示范工程的单位中择优确定。


吉安市制造业物流工程重点项目


1.统筹布局联动发展的物流园区。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围绕工业聚集区,布局建设三大多式联运枢纽,新建青原区天玉港多式联运枢纽,整合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新建吉州区高铁快运物流枢纽,形成联动发展的物流园区。


2.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鼓励各行业制造龙头企业,推行专业物流职能管理部门抓整体布局和全局管理。鼓励传统物流企业深入了解制造业物流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全面参与制造企业的流程管理,逐步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供应链集成商转型。


3.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


选择峡江县赣中现代物流园(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等一批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区域的重点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制造业物流集聚区,作为联动发展示范工程或重点项目。


三、商贸物流工程


未来,吉安市商贸业销售总额将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随着社会物流需求规模的适度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商贸流通业将逐步形成一些区域竞争优势和发展特色。


(一)搭建三级配送网络体系


搭建城市配送中心、县级配送中心、乡村末端配送网点的三级配送网络体系。以吉州区和吉安县为中心布局一级配送网络体系,建设以综合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为代表的一级城市配送中心,为辐射县区提供物流、快递、邮政、电商等多种资源的统仓共配服务。在其余各区县布局二级配送网络体系,整合商贸、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供销合作等物流资源,强化集散中转、仓储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为开展高效配送提供核心节点支撑。以各乡镇为支撑建设三级配送网络体系,由快递末端网点、邮乐购站点、村邮站、快递综合超市、智能快件箱构成乡村末端服务网点。


完善吉安市配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社区、写字楼、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预留专门的邮政快递末端设施区域,将智能投递设施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畴,将城市智能快件箱或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纳入为公共服务设施。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在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区域集中设置智能快件箱,构建城市“最后一公里”末端网点共享设施网络。各级政府加大对“快递进村”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通过网点直补、派费、中转费补助等方式建设农村经营网点,推广“多站合一”的农村配送站点模式,提高农村地区的快递网点覆盖率和稳定性,实现快递服务行政村全覆盖。


(二)引进培育物流骨干企业


培育本土商贸物流骨干企业。


鼓励商贸企业、物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和商贸物流联合体,在连锁商超、城乡配送、综合物流、国际货运代理、供应链服务等领域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服务水平高、有品牌影响力的商贸物流骨干企业。鼓励商贸物流企业依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高附加值商品交易市场以及专业化交易市场等提供一体化交易物流服务,提高交易市场物流服务能力。


引进专业商贸物流骨干企业。


推行商贸物流一体化、一票制,吸引各类专业商贸物流企业在吉安市入驻、运营和纳税,构建集展示交易、现代仓储、加工配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商贸物流集聚区,加速物流服务融合互通,实现物流信息、人才等资源共享和平台互联。


(三)推进商贸物流模式创新


鼓励融合发展新模式。


鼓励本土商贸企业,依托商业网点,推动渠道资源整合利用,探索“互联网+商贸+物流”融合发展新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和渠道管理,增强物流协同服务能力,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实体商贸企业的物流成本。


创新商贸物流配送模式。


深入推广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试点和共同配送试点,鼓励商贸物流企业、城市配送企业开发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分时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推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供销、第三方物流实现跨行业协作和跨部门资源共享,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物流服务网络。


(四)拓展跨境商贸物流通道


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引导和支持骨干商贸企业、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企业在设立境外分销服务网络、海外仓及处理中心等领域开展密切合作,完善全球营销和物流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井冈山综合保税区的进出口服务功能,加快将快递分拨处理中心、保税仓等跨境电商进口设施纳入保税区规划。支持商贸企业探索实现邮关、商关和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三关合一”。融入吉安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区建设,增强与海关、检验检疫、财税环境的信息交互,提升国际化服务效能。


(五)统一商贸物流设施标准


加快配送车辆标准化。


完善配送中心、配送站点建设标准和配送车辆选型标准,提升仓储、配送、分拣、包装、装卸、搬运等环节物流标准化程度。完善城市货运车辆通行的交通管理制度,明确城市专业化配送车队运营资质要求,制定配送车辆的统一技术管理标准与服务标准,对城市配送车辆实行统一外观标识、统一车辆要求、统一车辆调度、统一信息服务、统一管理的“五个统一”标准,建立具有吉安特色的城市配送运营模式。


推广物流器具标准化。


推广使用托盘、集装箱、集装袋等标准化装备,建立应用标准化物流器具循环共用系统。鼓励使用绿色包装材料,推广循环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建立快递包装物循环共用体系,强化物流企业使用可循环及标准化包装物。


吉安市商贸物流工程


1.三级配送网络体系。


搭建城市配送中心、县级配送中心、乡村末端配送网点的三级配送网络体系。将智能投递设施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畴,将城市智能快件箱或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纳入为公共服务设施。各级政府加大对“快递进村”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广“多站合一”的农村物流站点模式。


2.商贸物流企业。


支持万佶物流、昌荣物流、祥和物流等本地物流企业的发展,推行商贸物流一体化、一票制,吸引各类专业商贸物流企业在吉安市入驻、运营和纳税。


3.探索“互联网+商贸+物流”融合发展新模式。


推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供销、第三方物流实现跨行业协作和跨部门资源共享。


4.跨境电商物流。


聚焦井冈山市、遂川县、万安县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井冈山综合保税区和吉安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优化提升电商物流服务平台,推动传统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和商贸综合体完善电子商务业务和集采共配服务,促进物流线上线下融合。


5.物流设施标准。


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以物流标准化促进物流现代化。


四、多式联运畅通工程


通过对吉安市未来货运总量以及纯货运总量的预测,可以看出未来货运总量呈增长态势。随着多式联运的畅通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货运总量将迅猛增长。


(一)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方式


为应对吉安市多式联运发展需要,打破各运输方式间的通运壁垒,推进各种运输服务的无缝衔接。制定完善统一的多式联运规则和多式联运经营人管理制度,统一多式联运票证单据、承运人识别、责任划分、保险赔偿等方面的规定,为全程联运组织解除制度性壁垒。引导推行“一票式”联运服务,实施“一单制”联运服务模式。鼓励政府、铁路部门与船代公司、货代公司签订多种形式的协议,建立多式联运公共运营平台,打造平台式运营组织模式,畅通货运信息。在青原区天玉港多式联运枢纽、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吉州区高铁快运物流枢纽设立快速换装中心,建立多种运输方式自由换装、各类货物自由集散的综合型物流枢纽,应用智能化监管手段,加强企业间联合,提高货物流转速度。积极推动一类口岸创建工作。


(二)优化多式联运运输体系


通过开展多式联运运输方式,优化吉安市运输结构,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成本、运输效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推进车型标准化,简化车型。发展厢式车、半挂车、集装箱专用车、危化品罐装车,鼓励并支持企业使用标准化的集装化设备、装卸机具、大型转运吊装设备、非吊装式换装设备以及适应公路甩挂运输、铁路驮背运输、公铁滚装运输。


保证合理的运价体系。运价制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科学合理的测算体系,避免运价过分集中,建立合理的运价差价和比价体系。


(三)建立枢纽与场站间联系


增强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的物流组织化程度、技术水平、集散能力以及公共服务能力,实现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的示范带动作用。稳定运行吉安-厦门港、吉安-深圳盐田港铁海联运模式,加快建设吉安-上海洋山港铁海联运线路,持续运行“井冈山号”中欧班列。


强化青原区天玉港多式联运枢纽功能,建设天玉港-吉安站铁路专用线建设,实现青原区天玉港多式联运枢纽-吉安站的有效连接。利用吉安南站和吉安陆地港现有(未投入使用)铁路专用线,加强吉安南站和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之间的联系。加强青原区天玉港多式联运枢纽、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两大物流枢纽与吉安站之间的衔接,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


推动井冈山机场向航空港转型升级,做好航空货运建设工作,加快与吉安港口群和公路、铁路的互联互通。


(四)推进多式联运网络建设


加快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与青原区天玉港多式联运枢纽建设,着重发展铁海联运,建成吉安内陆港,促进吉安的国际经济贸易。支持吉州区高铁快运物流枢纽建设,打造高铁物流枢纽,发展“公铁”联运,快速实现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建设,着重发展公铁水联运,打造吉安市“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模式。


加快建设赣江航道、恩江航道、禾水航道以及内河疏港航道,加快航道与港口群合作,培育外贸集装箱航线与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天玉港铁路、公路、内河集疏运设施,加快建设疏港货运公路,推动国土空间规划预留我市各港口至主干道、工业园、物流园的主干线国土空间。


完善吉安高速公路骨干网络布局,实现吉安市内高速公路网格化,与省内外搭建快递、便捷、高速通道。加快建设公铁水多式联运中转设施,推动无水港、无轨站建设,构建公铁水多式联运集疏运网络体系。合理优化吉安站集疏运设施,利用桥梁厂闲置空地,扩展吉安站铁路货运场规模,构建与铁路货运站能力匹配的公路集疏运网络系统。推进铁路集装箱场站建设,发展干支直达和江海直达等船舶运输组织方式,探索构建多式联运体系。


加快吉安港口群和公路、铁路、航空的互联互通,发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为本市腹地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基础。


吉安市多式联运畅通工程重点项目


1.铁路专用线建设。


建设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与青原区天玉港多式联运枢纽。推进天玉港-吉安站铁路专用线建设,利用吉安南站和吉安陆地港现有(未投入使用)铁路专用线,畅通天玉港-吉安站-吉安南站-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通道,推进永新县分文铁路县城段改线,提升永新县铁路货运站规模和能力。


2.完善集疏运体系。


加快赣江航道、恩江航道、禾水航道以及内河疏港航道与港口的合作,培育外贸集装箱航线与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加快泰和沿溪货运码头建设,推动新干港河西综合码头投入运营。


3.新建或扩建道路网络。


加快高速路网、宜井遂高速的建设,大广高速吉安至南康段、遂大高速、樟树至吉安段的扩容改造。


五、智慧物流工程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原则,加快汇集吉安市物流信息资源,实现吉安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全国信息平台、江西省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充分利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千兆宽带、5G网络等信息技术,保证物流信息采集智能化,提升物流信息采集速度、效率及准确率。加快吉安市物流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建立吉安市物流信息采集、交换、共享机制。


推动吉安市信息系统之间信息传递与交换。加强园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推动物流相关政务信息系统的开放与对接,实现园区间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物流园区将信息系统发展成为区域乃至跨区域的社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区域间信息互通、数据共用和资源共享。


(一)深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


1.物流云平台


构建以吉安市物流信息资源为基础的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推动企业、园区物流信息平台与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对接,构建线上线下一体“1+13+N”的物流云平台。以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依托,进一步整合公路、铁路、水路、航空、邮政、交通、交管、商务、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银行、保险等部门的信息资源。


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产品可溯、在线调度管理、全自动物流配送、智能配货等领域应用,争取实现以“园区通”、“企业通”为代表的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的初步建设。


2.货运信息平台


支持万佶物流等相关物流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加盟连锁等方式,拓展服务网络,延伸服务链条,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通过货运信息平台建设,合理引导多式联运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快速进行车货匹配,实现快速换装,提高货物换乘效率。以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引领,以各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支点,以各地集散中心为网点,以吉安多式联运中心为基地,以大车队为运输载体,以网络货运企业为服务手段,以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为创新亮点,打造全国物流“平台+基地+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典型模式。


鼓励连接业务代理人和零散运力,整合车货两端资源,打造智慧物流网络生态链的信息平台企业,迈向移动端市场。开发货运信息服务软件,以整合车货资源与搭建交易平台为中心,兼具集油气和ETC充值、消费、导航、卫星定位、搜周边、违章查询、商城、资讯、新车销售、二手车买卖等功能。在解决“车找货,货找车”问题和方便货主、代理人两方交易的同时,满足货运司机在整个物流环节中的各种需求。


3.“互联网+第四方物流”


以标准化、人性化、智能化,促进吉安市“互联网+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打破“信息孤岛”,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入。支持并推进井冈山市智慧仓储物流园项目建设,鼓励电商公司对“互联网+第四方物流”的普及与开发。引导现有或新建物流园区引进此发展模式,一站式解决物流运输、城乡配送、智能分拣、冷链仓储等现代物流需求,建设物流仓储中心、快递末端分拣中心、城市社区及乡镇配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汽车物流服务中心、快递物流数据信息化中心、农产品推广中心及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4.高铁物流信息平台


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线上交易,简化交易流程,实现无纸化办公。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车站与铁路系统对接,开通货运电子订单服务平台,实现客户需求。利用GIS、GPS等技术对铁路站点物流信息整合处理,实现对列车的监控,保证货物实现公铁及时对接。组建24小时不限行的配送公司,制定相关车辆配送规则,开发公铁衔接配送APP,保证高铁物流到站后的及时配送,以及高铁物流进站前的配送畅通。


(二)鼓励物流企业技术研发升级


鼓励以万佶物流为代表的物流龙头企业参与现代物流装备创新建设,开展仓储、输送与装卸领域的物流装备研发,强化物流系统智能化集成和关键部件及配套领域的研发与推广工作。通过ERP、WMS、MES等信息化系统,配合AGV、实施货物检测系统等软硬件,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生产物流搬运作业。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善物品编码体系,推动条码和智能标签等标识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广泛应用。鼓励终端配送环节“5G+无人车”、“5G+无人机”应用,通过高精度定位网络实现厘米级定位。推动船代企业、货代企业进出口业务信息化、无纸化办公,加快一站式通关服务平台建立。


(三)加快推进智慧物流园区建设


合理规划实现青原区天玉港多式联运枢纽、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吉州区高铁快运物流枢纽等市级物流枢纽及物流园区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引导扶持各园区自建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吉安市货物运输全程可视跟踪服务平台建设,构建面向全产业链的货物运输全程可视化跟踪服务平台,方便相关物流管理人员对货物物流信息准确跟踪与管理。物流园区运营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合,园区内实行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推进仓储设施结构升级,建立智能仓储系统,实现自动存储、补货、分拣、包装全程智能化。


以“互联网+园区”为理念,融入大数据和云计算,将产业集聚发展与城市不同居住空间有机组合,形成社群价值关联、圈层资源共享、土地全时利用的功能复合型城市空间区域。注重高新技术、生态环保型等产业的发展,引入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智慧产业,逐步形成“智慧物流”到“智慧供应链”的物流产业格局。


吉安市智慧物流发展工程重点项目


1.物流云平台。


构建以吉安市信息资源为基础的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推动企业、园区物流信息平台与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对接,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物流云平台。


2.货运信息平台。


打造全国物流“平台+基地+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典型模式。开发货运信息服务软件,以整合车货资源与搭建交易平台为中心,兼具集油气和ETC充值、消费、导航、卫星定位、搜周边、违章查询、商城、资讯、新车销售、二手车买卖等物流增值功能。


3.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


鼓励电商公司对“互联网+第四方物流”的普及与开发,一站式解决物流运输、城乡配送、智能分拣、冷链仓储等现代物流需求。


4.高铁物流信息平台。


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通货运电子订单服务平台。利用GIS、GPS等技术对铁路站点物流信息整合处理。开发公铁衔接配送APP,保证高铁物流到站后的及时配送,以及高铁物流进站前的配送畅通。


5.企业与园区信息平台。


加强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信息化系统建设,作业环节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形成“智慧物流”到“智慧供应链”的物流产业格局。


六、高铁物流工程


依托规划的长赣、温武吉、咸修吉等铁路,以京九高铁经济带为重点,以吉州区高铁快运物流枢纽为核心,以快速物流服务为理念,整合资源,发挥高铁通道的集聚辐射作用,大力发展高铁物流,改善物流供给结构,推动完善吉安市物流体系。


(一)加快高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吉州区高铁快运物流枢纽,实现对高铁货物的快速集中与配送。依照商贸物流工程、冷链物流工程的建设规划,着手打造快件分拨中心、电商物流仓储中心和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引进和培育铁路货运代理企业、电商企业、快递企业等高铁快运物流相关主体。基地可划分为分拣配送、电商仓储、冷链运输、综合服务、办公生活等多个功能区,未来逐步实现规模扩展和物流生态圈建设,完善高铁物流快运枢纽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产品展示、交易服务等功能配套设施,保证小件货物、大件货物或者生鲜品类能够快速实现物流过程。


加快铁路站点物流基础设施设备配套建设进程,增加车站仓储、配送功能,对车站站场进行功能扩展或改造,增加车站收发功能和调度能力。高铁站内建造装卸站台,加快货场建设,修建大容量仓库,配置先进装卸设备,提升装卸速度。


为保证高铁快运有效提升“最后一公里”效率,合理规划货物出站线路,实现铁路与公路的有效连接。同时,保证出站配送车辆24小时不限行,提高“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


(二)推进“高铁+”模式的开展


依托遍布全市高铁线路与各种高铁列车资源,综合运用铁路、公路、航空等多式联运运输方式,以及仓储、配送网络和信息化平台,与中铁快运集团开展合作,发展多种“高铁+”模式。


推进“高铁+快运”模式。


依托电子信息支柱产业和生物医药大健康、先进制造装备、新型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以及大宗工业产业,发展“高铁+快运”模式,实现小件货物、大件货物运输效率的提升。小件货物运输以高铁客车行李车为主,以公路、航空和市内各配送网络资源为辅,发展小批量货物门到门铁路货运服务。或根据不同消费需求开展时限快运、标准快运、高铁快运等专项快运服务。大件货物运输通过铁路货物班列、整车和集装箱等实现,开展门到门、站到门、门到站、站到站的铁路综合物流服务。


推进“高铁+生鲜农产品”模式。


依托绿色食品主导产业,推动吉安市农产品产业链不断完善,发展“高铁+生鲜农产品”模式。利用冷藏运输技术、特制冷藏箱,或在泡沫塑料箱中放入专门用于食品保鲜的制冷剂,保证生鲜农产品全程冷链,提供小批量、多批次、集装化的冷藏快运服务。


吉安市高铁物流发展工程重点项目


1.高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吉州区高铁快运物流枢纽,打造快件分拨中心、电商物流仓储中心和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引进和培育铁路货运代理企业、电商企业、快递企业等高铁快运物流相关主体。高铁站内建造装卸站台,加快货场建设,修建大容量仓库,配置先进装卸设备,提升装卸速度。保证最后一公里配送车辆24小时不限行。


2.开展“高铁+”模式。


发展小件货物运输和大件货物运输的“高铁+快运”模式,以及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快运服务的“高铁+生鲜农产品”模式。


七、应急物流工程


为提升吉安市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能力,充分挖潜既有交通、物流设施资源,加强应急储备能力建设。制定应急物流统筹协调调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交通运输协调机制、以及“平急”转换机制,构建组织优化、衔接顺畅、机制健全的应急物流体系,建立快速战略投送的应急物流系统。


(一)建立应急物流统筹保障机制


建立吉安市专业应急部门,制定应急物流统筹协调调度机制,完成应急物流能力储备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构建协同联动、多方响应的应急物流联动工作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多方参与,发挥好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化优势,提高包括快速运转、冷链物流在内的应急物流快速响应和保障能力。统筹组织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企业,以及各类应急物流资源,加强企业及资源之间的应急信息沟通共享。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交通运输协调机制,制定应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构建公铁水立体化应急物流保障体系,提高在防汛救灾、处置重大事故、应对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情况下的物资调运组织水平。


健全“平急”转换机制。支持和引导建立“平时服务、集时应急”的全流程、专业化应急物流企业库和人员队伍,灵活调动吉安市现有物流资源。


(二)打造保障有力的应急物流体系


1.构建应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通过构建应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应急物资进行运输调度、追溯监控,实现全程可视化管理。应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江西省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吉安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吉安市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及时掌握政策、周围物资、车辆等情况,运用平台搭载的GIS系统,完善与国土数据信息等渠道的联通机制。在最快时间内掌握灾情,根据灾情反馈的信息以及信息平台收集的物资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物流配送、运输方案。借助智能信息技术,对应急物资进行全程实时监控,确保应急物流信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完善应急物流设施布局


在吉安市物流网络、以及物流园区布局基础上,需要合理规划应急物流节点,发挥吉安市物流枢纽的应急物流节点功能。建设军民两用多种应急需要一体化的物流中心,加强应急仓储、中转、配送设施建设,扩大物资储备能力。提升应急物资分类包装、标识设置、集配装箱的作用效率,实现应急物资高效送达覆盖。


吉安市应急物流工程重点项目


1.建立应急物流统筹保障机制。


制定应急物流统筹协调调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交通运输协调机制以及“平急”转换机制。


2.构建应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构建搭载GIS系统以及与江西省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吉安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吉安市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对接的应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3.完善应急物流设施布局。


建设军民两用多种应急需要一体化的物流中心,加强应急仓储、中转、配送设施建设。


八、物流人才培育工程


为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围绕冷链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高铁物流、应急物流等重点领域,建立多层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高层次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育。针对物流行业一体化、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的特点,引进或培育一批专业知识强,综合素质高的物流专业人才。


(一)构建联合培养机制


2020年吉安市物流人才18万人,2025年将达到20万人,2035年将达到25万人。未来,吉安市现代物流人才的将会持续增长。吉安市政府、物流协会、企业、高校联合培养机制对物流人才的发展至关重要。


构建吉安市政府、物流协会、企业、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物流人才。加大对物流产业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优化物流产业环境,吸引国内外物流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健全在职人员培训体系,引导物流企业与专业教育机构紧密结合,采取委托培养、定点培养等方式,共同实施职业培训和日常教育,提高物流自主开发能力和从业人员素质。


(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物流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实现专业性培养。鼓励院校与物流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岗位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峡江玉笥职业技术学院等与重点企业开展合作,加强对物流专业的培养力度。


(三)实施人才引进计划


围绕吉安“十四五”期间物流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引进精通信息系统操作、商务拓展、物流系统设计以及金融、保险等增值服务业务的物流创新团队、物流带头人。加大对冷链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高铁物流、应急物流等物流专门性人才的引进,推动吉安市物流新业态创新发展。继续落实“庐陵英才计划”各项政策,引进一批高素质、专业强、懂运营的综合性物流高级人才,着力构建吉安物流人才高地。


吉安市现代物流人才培育工程重点项目


1.联合培养机制。


构建吉安市政府、物流协会、企业、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物流人才。


2.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对物流相关专业的培养力度,通过物流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实现专业性培养。


3.人才引进计划。


继续落实“庐陵英才计划”各项政策。加大吉安籍在外就读高校毕业生、吉安籍物流人才回吉引进力度。实现与江西省其他高校产学研对接,对非吉安籍高校毕业生落户吉安进行政策补贴。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扶持


(一)优化项目审批流程


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简化吉安市物流项目审批流程。建立“前台后室”服务模式,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快速审批流程。指导各县(市、区)按照江西省地方标准《物流园区建设指南》推进物流园区建设,优先支持省级物流产业集聚区和各县市规划建设物流园的用地审批,按照物流产业聚集区村庄来规划整合方案和用地布局,有步骤地推进物流产业聚集区村庄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试点工作。统筹考虑符合规划的物流重点项目,在年度用地计划内优先安排确需占用农用地项目。


(二)强化资金保障体系


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及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推动吉安市通过招商引资和打造产业集聚区来实现物流资源整合。给予补差奖励,鼓励物流龙头企业、物流园区及物流信息平台获得省级及国家级称号。支持多式联运、快递末端网点、冷链和物流信息平台基础设施投入,落实补助与税收优惠,推动物流联运化、网络化、信息化。健全吉安市政、企、银合作对接机制,引导协调银行、其他保险机构对重大项目的支持。鼓励多种金融机构构建物流企业融资新模式,探索“物流金融”新服务,开展“物流一卡通”、“物流支付宝”联网结算新业务。支持金融机构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给予优先贷款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优先纳入“财园信贷通”名单。


(三)完善土地使用政策


有效盘活存量土地,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处置力度,推进土地批后快征、征后快供、供后快用,切实保障项目用地。争取将吉安市规划范围内物流园区(或平台)建设项目和市级以上重点物流建设项目纳入重点保障项目,优先配置用地计划指标。将符合规划的物流项目,列入江西省大中型项目调度,使用省级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将符合条件的物流用地,鼓励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应。


(四)强化枢纽服务属性


支持吉安市物流枢纽服务功能分级对待,对仅提供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的低附加值物流枢纽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发挥民生保障作用。支持物流枢纽共建共享共用和一体化衔接,强化市内物流节点与物流枢纽有机衔接、协同联动。推动具有公共服务属性、货运功能突出的物流枢纽建设,制定并实施物流枢纽投资补助政策,支持枢纽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化建设。整合存量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发挥物流枢纽的规模经济效应,推动物流组织方式变革,提高物流整体运行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二、加强物流统计工作


进一步完善吉安市现代物流业统计调查及信息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科学的物流统计体系和指标体系。贯彻落实已出台的各项物流统计和测算制度,开展物流统计工作,掌握物流行业内的数据资料,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督促物流企业建立企业台账,确保统计工作的真实可靠。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在现代物流产业统计、分析、监测中的运用,为高效决策、高效服务等提供支撑。


三、支持行业组织发展


加强物流行业中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吉安市物流协会、学会等行业中介组织作用,建立社会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统计体系,规范物流企业行为,推动物流统计工作良性发展。支持行业协会提供课题研究、统计分析、咨询评估、人才培训、行业标准推广等服务,提升吉安市物流统计工作可持续性发展。


四、加强政府组织领导


加强吉安市的市级、县级领导对物流业的重视,建立相关部门和机构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明确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及时协调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市场主导,注重发挥政府部门、社团组织、企业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


建立健全行业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提高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物流监管和服务协同能力。加强对规划实施、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的考核督查和跟踪评估,确保规划落地见效。


五、改善物流发展环境


加强吉安市物流市场监督管理,建立物流企业诚信体系,完善物流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和物流行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鼓励物流企业整合资源、加强协作,提高物流集约化运作水平,减少无序竞争。加强对物流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构建供应链物流网络信息化支撑体系,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流园区、物流货运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落地,优化资源配置。鼓励行业协会健全服务功能,加强行业自律管理能力,推广行业标准,加强各行业之间前沿物流技术的合作与交流。


吉安市发改委


2021年11月23日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489.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