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四平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原文)

TIME:2022-05-27 09:55:27 HOT:0来源:四平市人民政府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四平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序 言


2021年是实施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对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倒逼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升级换代。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物流产业数字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当前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城市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力推动我市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改善投资环境,有助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开放合作。着眼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抓住国家和区域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通过物流项目支撑体系和重点工程的建设,促进全市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推进我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平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依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国发〔2014〕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7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18〕1886号)《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吉发改经贸〔2021〕753号)《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四政函〔2021〕130号)等文件进行编制,主要阐明全市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明确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工程、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指导我市“十四五”期间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全市物流园区规划、制定物流业发展相关政策意见、推进物流业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四平老工业基地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五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五年,也是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改革创新、奋力走出发展新路的五年。全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态势稳中向好,装备制造、专用汽车、农产品和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基础雄厚,医药产业、新能源、生物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以现代农业、特色装备、食品加工、基础化工、医药健康、冶金建材、智慧物流、休闲旅游“八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经济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市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物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物流市场主体稳步发展,为“十四五”加快发展智慧物流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区位交通条件优越。


四平地处松辽平原中部腹地,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是东北地区交通枢纽城市,铁路、公路、航空(筹备建设)多种交通方式并存。四平市地处四梅、京哈、哈大和平齐“三纵一横”铁路交汇处,拥有全省第三大火车站——四平火车站(全国十八大编组车站之一),市区内工业企业铁路专用线28条,总长度近百公里,全市共有铁路货运场站7个,其中市区有货场2个,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年办理货物能力40万吨。京哈高速、长深高速、大广高速、沈海高速、抚长高速和G303国道等7条高速公路和10条国省干线共同构成以最短运输半径辐射东北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全市拥有规模较大的公路货运场站4个,年货物吞吐能力达60万吨。四平距大连国际航运中心550公里,通过铁路可实现海铁联运。四平市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仅1个多小时车程,此外四平机场也在筹备建设阶段。


2.商贸物流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截至2019年底,四平市共有物流企业400余家。其中,危货运输企业75户,危货车辆2039台,超过20台危货车辆的企业43户;快递企业31家,分支机构共计133个,快递从业人员2383人,快递车辆565台。全市重点限上商贸企业185家,电子商务产业园区6个,村级电商服务站542个,各类电商企业700余家。2019年全市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为81.2亿元,同比增长29.6%,网络零售额为11.04亿元。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零售网点19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批发市场10个,包括万邦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方家私大厦、陶瓷市场、钢材批发市场、旧货市场、鑫泰二手车交易市场、木材市场、金元蔬菜批发市场、铁西果品批发市场和北三市场等。


3.物流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四平市初步形成以农产品物流(特别是粮食物流)为主、工业品物流与商贸物流并重的物流产业体系。粮食跨省运输渠道畅通,粮食物流量每年达600万吨以上,调入面粉、大米、油脂分别为55万吨、100万吨和20万吨,形成“国有粮食储备库为主,国有控股企业为辅”的粮食收储系统,达到了“一县一个中心库、一个乡镇不少于一个收储库”;除粮食产品外,酒精、淀粉、蔬菜、饲料等在内的农产品物流稳定发展。工业品物流以化肥、钢材、建材、农机专用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等产品为主,基本形成以“专用装备、交通装备及其零部件、化工等工业制品为主,以能源、钢材、建材等生产资料为辅”的工业物流体系。在商贸物流方面,已建成的陶瓷、钢材、木材、蔬菜等批发市场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8户企业入驻阿里巴巴诚信通平台,天成玉米与阿里巴巴成功签约。


4.物流园区建设有序推进。


目前,四平市北方万邦?东北农产品物流园、君汇成品油物流园、吉林省煤炭储备基地、北方冷藏物流园、天成益盛物流园等物流园区项目已建成运营;四平市国际陆港产业园、东北数字物流分拨中心、四平汽车物流中心、万通建材物流园等一批重点物流节点项目正稳步推进,物流节点体系不断完善。四平市将逐步形成以北方万邦?东北农产品物流园、四平市国际陆港产业园、东北数字物流分拨中心、四平汽车物流中心等为主体,以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为补充多层次、一体化的现代物流节点体系。


(二)存在问题。


目前,四平市物流业已步入转型升级、结构优化、降本增效发展新阶段。但与先进地区比,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在基础设施布局、国际与区域物流辐射能力、信息化水平、物流总体效率、货值落地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1.物流枢纽体系不健全。


四平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综合枢纽场站、大型现代化仓储、转运设施、城乡配送等物流枢纽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衔接配套不够,农村地区冷链物流设施、末端配送设施亟待加强。中心城区物流园区多依靠市场发展自发形成,缺少具有吸纳聚集中小物流企业能力的现代化综合物流枢纽。城区、城乡、城际、区域之间的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健全、不完善;道路干线之间、干支线之间,支线与末端之间均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导致既有物流设施不能实现互联互通,仓储、专业化运输、多式联运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效率低下;以“物流聚集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终端网点”为主体的“干、支、末”物流枢纽网络亟待完善。


2.信息化服务能力难以满足数字物流发展需求。


四平市部分物流企业仍采用传统的运作方式,以车队的形式进行物流服务,现代物流企业需要的物流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和货物跟踪系统等尚未广泛应用,数字化物流装备应用程度较低,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得不到保证。同时单据处理成本、库存成本、差错成本、人事成本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影响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四平市主导产业供应、生产和销售各环节不能实现实时联动,产、供、销活动不能形成连续物流系统,信息化服务能力难以满足数字物流发展需求。


3.物流与三次产业之间缺乏联动,总体融合发展程度不高。


当前四平市物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仓储、运输、采购、分销、生产、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等多业态联动作用欠缺,具有高效协同能力的供应链服务体系尚未成熟,向上游企业提供“入厂服务”和向下游消费者提供末端销售配送服务能力不足,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物流服务供给水平较低,供给结构、供给质量、供给效率还存在不少问题,物流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充分,新技术应用不普遍,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库存管理、成本控制、金融服务等增值服务发展也有待拓展完善。


4.特色物流与专业物流发展水平较低。


四平市冷链物流发展层次不高,缺乏大型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难以支撑四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和医药配送产业快速发展;缺乏航空物流服务,不能充分发挥四平货运机场物流功能,与长春、沈阳等机场的联动发展能力差;多式联运未能得到有效推广和普及,缺乏一票制的专业多式联运服务企业,导致四平市众多铁路专用线和铁路货运基础设施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保税物流和国际陆港等口岸功能缺乏,制约四平市国际物流产业发展和四平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难以满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但还未能形成区域间的高效应急物流管理调配体系。


5.规上物流企业数量较少,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四平市现有物流企业中,注册资本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不足5%,缺少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多数物流企业仅提供运输(配送)和仓储服务,经营规模小,服务方式单一,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较低,无法提供流通加工、库存管理和物流信息、成本控制、方案设计等物流增值服务,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专业人才比例较小,整体服务水平较低。企业之间没有建立高效协同合作机制,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第三方专业物流和综合性服务企业,物流企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待提升。


6.缺乏国家政策性物流项目支撑。


四平市缺乏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示范城市等国家政策性物流项目支持,国家政策支撑的现代物流项目几乎是空白,导致四平物流综合资源优势一直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国家级物流支撑政策的缺失导致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科技应用水平较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后劲和动力不足。


(三)面临形势。


1.我国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格局处于重大调整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高度扩散带来跨境贸易停摆、金融期货动荡、国际物流人流受阻,重创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疫情持续时间、扩散程度和各国应对措施有效性相互影响,对国际经济、物流运行和企业发展带来的更大不稳定因素,总体来看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面对当前严峻形势,未来我国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需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区域物流一体化加速推进。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政府在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将进一步加速区域物流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从全国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圈(群)和区域一体化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推动城市圈(群)一体化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城市行政边界,在更大的范围内调整物流布局。未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为核心,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组织协同高效、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管理政策规范统一、推动区域物流与产业协同为重点,区域物流一体化将加速推进。依托东北亚经济圈、哈长城市群、中蒙俄经济走廊、长吉图先导区,面向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经济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四平市现代物流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将不断加快。


3.物流和三次产业之间不断深度融合。


伴随新一轮产业革命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产业布局和全球供应链格局均将发生重大调整。当前,我国三次产业,尤其加工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对于物流供应链可视化、协同化、全球化和稳健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将在提升以制造业主导的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这种趋势将进一步驱动物流业与三次产业体系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竞争力的关键不再是单纯提供物流运营业务,而是能够输出上下游供应链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各类产业、流通和消费的无缝对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将成为物流业和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发展的核心。


4.新型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新冠肺炎疫情倒逼现代物流升级换代,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字物流产业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提出“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的政策导向。自动驾驶、无人仓等技术的发展对物流基础设施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互联互通的物流物联网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存量巨大的物流基础设施还达不到智能化的要求,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将成为发展重点。作为政府稳增长、稳投资的重点领域,智慧型物流园区、物流物联网络、农村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将进一步加大。作为物流运作的重要载体,物流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提升物流运行效率,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的升级换代,更能够作为政府稳增长、稳投资的重点领域,是地方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5.科学技术赋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把物流每个环节的信息转化为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打通实现在线化。按照数字化的要求对业务流程及组织管理体系进行重构,推动全流程的透明化改造,通过智能化技术赋能物流各个环节实现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实现数据业务化。新兴技术给物流业带来信息收集、精准匹配及产业链整合的机会,同时也扮演着流量端口和精准营销端口的双重角色。新零售的变革带来线上线下的进一步融合落地,推动智慧物流加速前进的同时,也对物流效率和体验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管理理念转向以轻资产的形态管理重资产,推动物流业跨界融合、动态化演进。物联网和大数据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已经得到验证,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在物流领域将迎来应用的爆发。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吉林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东北重要物流集散基地。


(二)战略定位。


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切实树立由“城市物流中心”向“物流中心城市”转变的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四平数字化智慧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构建“一基地、两中心”的现代物流发展新格局,建设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家级现代物流枢纽城市,有力支撑四平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


东北地区重要绿色农副产品物流集散基地。充分发挥四平广阔黑土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黑土地论坛”影响力,提升全国唯一“中国优质玉米之都”品牌知名度。不断完善以粮为主、粮牧结合、特色多元的产业结构;不断扩大优质专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推进农牧结合,发展草食畜牧和特色养殖,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绿色农副产品流通加工和贸易,按照吉林向南开放门户城市的战略定位要求,瞄准东北亚乃至更广阔市场,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和交易中心。


东北地区重要农机及汽车产业物流组织中心。进一步扩大农业机械的生产规模,补齐高端农业机械生产和贸易短板,充分发挥四平农业机械、汽车零部件和专用车产业的传统优势,构建并不断壮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集中力量规划建设我国东北地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农机及汽车物流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和物流分拨中心,全力推动农机和汽车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东北地区重要农机和汽车产业物流组织中心。东北地区重要商贸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中心。抢抓新一轮东北振兴、哈长城市群国家战略、吉林省支持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等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四平市资源禀赋优势,强化与周边城市和经济区之间的协同合作,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和供应链服务,推动我国东北地区向“南”开放。瞄准东北亚等国际市场,积极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智慧物流和供应链生态系统,支撑先进加工制造业做大做强,打造“一带一路”北线国家的重要物流枢纽,建设东北地区重要商贸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中心,推动四平产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基本原则。


1.统筹资源,高质发展。


积极统筹金融、科技、人才、土地及财政等方面的要素资源,集中发挥我市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尽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有效支撑我市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对接战略,开放发展。


全面贯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政策导向,推动四平现代物流发展实现内外联动,积极对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以及东北亚市场,瞄准国际市场,强化国际合作,不断提升我市现代物流的开放发展水平。


3.科技引领,创新发展。


充分挖掘创新潜力,发挥现代科技作用,在现代物流管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经营模式等方面大胆创新,进一步提高我市现代物流的运营质量。推动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发展的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以创新为核心驱动的四平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和全新发展模式。


4.强化联动,协同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培育第四方物流市场,强化现代物流与农业、制造业以及商贸服务业之间的有机联动,推动现代物流与关联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切实有效支撑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强我市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5.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深入贯彻“两山”理论,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积极调整运输结构,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不断扩大铁路货运的比例,同时大力推广新能源货车在现代物流作业中的使用,积极推广多式联运方式,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四)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集中力量将我市打造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绿色农副产品物流集散基地和交易中心、东北地区重要农机及汽车产业物流组织中心、东北地区商贸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中心,并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到2025年,进一步发挥“振兴东北”等政策体系优势,深入推进国家物流枢纽核心项目、国际陆港产业园、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核心项目、区域空港物流合作项目、东北农产品交易中心核心项目、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的建设,以及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国家级政策的申报工作,构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优势的集成化国家物流政策平台体系。现代物流枢纽、通道、服务网络系统趋于完善,现代智慧物流运行系统基本形成,数字化物流产业融合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8.5%以上,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突破20%,占GDP的比重超过7.8%。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控制在8%以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2%以下,现代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空间布局


(一)物流产业布局。


以“打造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绿色农副产品物流集散基地、东北地区重要农机及汽车产业物流组织中心、东北地区商贸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中心”为目标,紧密结合四平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布局,围绕提升物流枢纽功能、增强区域集散中转效率和支撑城市产业经济发展能力,按照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战略定位,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构建一体化城乡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现代供应链创新服务体系,优化区域物流功能分工和空间布局,打造以四平市区和梨树县为主体、伊通县和双辽市为两翼的物流产业发展格局,构建“一核、两轴、两翼”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


1.一核引领。


“一核”即四平物流产业核心区,以四平市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梨树县为协同扩展区,依托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平经济开发区、四平新型工业化经济开发区、铁东经济开发区、梨树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经济基础,以四平市物流产业发展集聚区为主,大力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物流企业主体,推动构建数字化智慧物流体系。其中铁西区以发展商贸物流、农机物流、现代供应链物流、石化物流、国际物流为主,铁东区以发展商贸物流、专用装备物流、绿色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物流信息服务为主,梨树县以发展粮食及农副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物流为主。通过四平物流产业核心区建设,不断推进四平市中心城区与梨树县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产要素、产业发展的同城化进程,引领四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2.两轴联动。


四平市物流协同发展轴——沿国道G303形成贯通四平物流产业核心区、双辽省际物流发展翼、伊通物流协同发展翼的东西向物流协同发展轴。以四平物流产业核心区为协同发展轴,向东西辐射带动双辽省际物流发展翼、伊通物流协同发展翼,形成四平市物流资源的整合互补和协同发展,同时打通西向物流通道,进一步满足内蒙古部分区域的物流服务需求。


长平协同联动物流发展轴——沿国道G102、京哈高速、哈大高铁、京哈铁路等形成纵贯四平的南北向长平协同联动物流发展轴。深入推进实施“向南开放、向北拓展”战略,提升四平市在哈长城市群核心区的物流节点功能。实施“向南开放”战略,衔接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对接京津冀及国内东南沿海地区,打通吉林省向南开放的主通道;实施“向北拓展”战略,全面融入长春经济圈,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合作,推动长平物流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


3.两翼拓展。


伊通物流协同发展翼——伊通地处长春、四平、辽源等大中城市经济辐射区的中心地带,是距省会长春市最近的县市,是带动四平市与长春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伊通物流协同发展翼以电商快递物流、农副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和供应链物流为发展重点,积极承接长春市物流产业转移,与长春市和四平市物流产业核心区协同发展,实现和吉林省、长春市、四平市物流信息平台的对接与信息共享,打造吉林省区域物流协同发展中心。


双辽省际物流发展翼——双辽位于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中心地带,是东北地区西向交通枢纽,是四平市发展区域省级物流的重要节点。双辽省际物流发展翼以能源物流、化工物流、粮食及农副产品物流、冷链物流为发展重点,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交通条件,与四平物流产业核心区协同发展的同时,不断向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拓展物流业务,逐步形成省际区域性煤炭等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和交易中心。


(二)物流节点体系。


依托“一核、两轴、两翼”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结合四平市各区县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和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构建“1+6+7+N”的物流节点体系,即1个物流产业集聚区、6个现代物流园区、7个现代物流中心和N个城乡末端配送物流网点。


1.物流产业集聚区。


依托四平市中心城区北部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和既有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四平物流产业集聚区。在集聚区内重点建设完善四平农产品物流园、四平国际陆港产业园、四平汽车物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培育物流企业主体,推动构建数字化智慧物流体系。通过四平物流产业集聚区带动四平与沈阳、长春等城市的联动发展,衔接长平经济走廊,构建区域营销和物流网络。


2.现代物流园区。


在四平市范围内建设6个现代物流园区,即四平农产品物流园、四平国际陆港产业园、四平建材物流园、梨树大宗商品物流园、伊通快递物流园和双辽煤炭物流园。


四平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专栏


1.四平农产品物流园。


项目建设规模与区位:项目位于四平市铁东区,计划投资120亿元,占地面积300万平方米。项目定位:建设成为东北最大、全国一流的绿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打造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的绿色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核心项目。建设内容:规划建设农产品商贸基地、仓储基地、流通基地、种植基地和展示基地五大功能板块。以农产品商贸基地为引领,建设集果蔬交易区、水产品交易区、粮油交易区、花鸟虫鱼交易区、中药材交易区等于一体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以仓储基地为基础,为农产品和预包装食品提供仓储服务;以流通基地为保障,依托县-乡-村农产品收集转运网络开展粗加工和分拣业务;以种植基地为支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展示基地为标杆,建设品牌农业展示发布中心。


2.四平国际陆港产业园。


项目建设规模与区位:项目位于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为300万平方米。项目定位:建设四平市国际物流集散基地、保税物流中心、航空物流中心、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中心和成品油仓储物流中心,带动四平与沈阳、长春等城市的联动发展,衔接长平经济走廊,将四平国际陆港产业园打造成为长平沈协同发展区域物流门户、商贸物流产业发展集聚高地、国际物流核心节点。建设内容:主要建设成品油物流区(建成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空港物流区、装备制造物流区和供应链基地五大板块。


3.四平建材物流园。


项目建设规模与区位:项目选址位于铁东区东丰路南侧、北侧,占地面积53.8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6.5亿元。项目定位:建设成为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的五金、建材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内容:项目一期主要建设4万平方米钢结构建材批发大市场和3万平方米的商场;二期主要建设一站式智能仓储物流园;三期建设包括教育学校、永康五金会展中心、万通国际五金城、配套置业等在内的永康五金建材综合体。


4.梨树大宗商品物流园。


项目建设规模与区位:项目位于梨树县十家堡镇,占地面积340万平方米,项目投资约30亿元。项目定位: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粮食等大宗商品仓储、交易、分拨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建设陆港服务区、供应链服务区、粮食仓储区、多式联运服务区、农副产品流通加工区、冷链物流区、电商物流区和综合配套服务区等功能区。


5.伊通快递物流园。


项目建设规模与区位:项目位于伊通大街二供热南侧,总投资约5000万元,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日快件处理能力25000件。项目定位:伊通县城乡高效物流配送中心和县域物流服务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建设普通库、冷库、物流中转场地等,购置快递分拣系统、园区安检机、配送车辆等设备,用于整合县域内大小物流企业、快递企业。依托村级电商惠民服务站、快递超市等物流终端打通“最前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由绿科物流负责所有包裹的村屯配送及产品上行,带动电商创业集聚发展。


6.双辽煤炭物流园。


项目建设规模与区位:项目位于双辽市辽东街,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90万平方米,规划年货物吞吐量1500万吨。项目定位:建设成为辐射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的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储备、贸易和物流中心,成为四平市公铁联运网络体系的重要节点。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大宗商品中转仓、铁路专用线、检验检测中心、静态储煤仓库、粮食储备仓库、煤炭流通加工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生活办公配套区等多个功能区。


3.现代物流中心。


在四平市范围内建设7个现代物流中心,即东北数字物流分拨中心、四平现代医药配送中心、四平汽车物流中心、四平商贸物流中心、梨树城乡高效物流配送中心、双辽城乡高效物流配送中心和双辽危化品物流中心。


四平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专栏


1.东北数字物流分拨中心。


项目建设规模与区位:项目位于铁东区烟厂路两侧,计划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项目定位:建设成为四平市区域城乡物流“一级分拨中心”和四平市公路港,充分整合四平全市快递物流资源,逐步完善城乡配送体系,通过推进共同配送业务模式,与伊通快递物流园和梨树、双辽的城乡配送中心协同发展。建设内容:主要建设物流园运营管理总部、快递一级分拨中心、共用云仓服务中心、零担物流运营调度中心和5A级物流企业孵化中心等功能板块。


2.四平现代医药配送中心。


建设规模与区位:项目位于四平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50亩。功能定位:四平市域医药冷链物流服务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建设恒温库、冷库、分拣配送中心、办公区等基础设施。


3.四平汽车物流中心。


项目建设规模与区位:项目选址位于四平经济开发区,规划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拟投资总额10亿元。项目定位:作为长平一体化汽车物流合作项目,承接长春整车物流和专用车零部件物流业务,提供包括整车仓储、零部件采购、售后备品物流、平行车进口、汽车贸易、金融等在内的全方位汽车物流服务。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国产商品车中转仓储区、平行进口车保税仓储区、海关监管金融服务区、汽车零部件仓储交易区、进口原材料及农用机具仓储区。


4.四平商贸物流中心。


项目建设规模与区位:项目位于铁东区,项目投资总额20亿元,总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项目定位:建设集家居建材、生活电器、服装箱包、休闲体验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物流专业市场,打造四平城市高端生活消费服务中心和城市快消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商贸交易展示中心、专业市场服务区、跨境商品展示交易区、城市配送中心、停车场、办公楼及绿化景观等配套设施。


5.梨树城乡高效物流配送中心。


项目建设规模与区位:项目位于梨树镇华利物流地块,总投资约5000万元,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日快件处理能力25000件。项目定位:梨树县城乡高效物流配送中心和县域物流服务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建设普通库、冷库、物流中转场地等,购置快递分拣系统、园区安检机、配送车辆等设备,用于整合县域内大小物流企业、快递企业。依托村级电商惠民服务站、快递超市等物流终端打通“最前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由华利物流负责所有包裹的村屯配送及产品上行,带动电商创业集聚发展。


6.双辽城乡高效物流配送中心。


项目建设规模与区位:项目位于双辽市经济开发区。项目定位:双辽市城乡高效物流配送中心和市域物流服务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建设普通库、冷库、物流中转场地等,购置快递分拣系统、园区安检机、配送车辆等设备。进一步完善城乡配送路线,依托村级电商惠民服务站、快递超市等物流终端打通“最前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由专业第三方配送公司负责所有包裹的村屯配送及产品上行,带动电商创业集聚发展。


7.双辽危化品物流中心。


项目建设规模与区位:项目位于双辽市经济开发区。项目定位:以双辽市基础化工和医药化工产业为依托,逐步整合周边地区危化品物流需求,打造辐射吉、辽、蒙相邻区域的医药化工产业供应链服务中心和危化品物流服务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建设智能公路物流港、危化品仓储区、产业供应链服务中心、物流信息平台、多式联运中心等。以双药集团、金梓源生物、天威电石、昊华烧碱等医药化工企业为龙头,借助化工产业园区平台,大力发展医药化工物流产业。


4.城乡配送网点。


依托邮政、供销社、物流超市等基层物流网络设施,建设覆盖全市城乡、区域、行业的高效、快捷的分拨配送物流网络。全面完善提升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鼓励各县(市)区开发集生产管理、产品营销、技术支撑、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健全城市社区和农村快递网点,重点建设连锁网络系统和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的农资、日用消费品、鲜活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网络。


(三)物流通道系统。


1.交通线路规划。


(1)公路线路规划


四平市各县(市)区均实现高速和国道的联通,但多为南北向道路,缺少东西向及四平-梨树的高等级公路。


加快长春经济圈环线高速公路伊通境内段的规划建设,加强四平市与长春经济圈的联系;积极推进国道G232四平-梨树段及省道S215境内段的升级改造,提高整体的道路等级;推动交通强市项目中四平-伊通干线公路的建设,并谋划四平-双辽、双辽-伊通的一级公路,为四梨同城化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各县(市)区间实现快速连接奠定基础。


(2)铁路线路规划


四平市东西向幅员辽阔,但横向铁路较少,双辽到伊通、长春的运输只能公路完成,物流成本较高。


加快推进辽源至双阳铁路伊通段、长春至通辽铁路长春至双辽段的规划建设;对已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铁路专用线采取拆除或改为主题公园等方式处理,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


(3)航空概况


四平货运机场位于四平市区西南部,是在现有军用机场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4C级国内支线机场,在现在基础上新建6000平方米航站楼和一条直角站坪联络道,飞行距离初步设计为1500公里至2000公里,功能定位为客货并举、以航空货运为战略重点的民航综合性运输机场。


规划期内四平机场主要通过哈大高速、集双高速、国道G102、国道G303、国道G232以及规划中的四平-伊通一级公路实现对相邻地市和市域各县市的服务覆盖。


2.物流通道规划。


(1)中心城区物流通道


以“净化环境、兼顾产业、客货分离”为基本原则,根据四平市中心城区的居住、商业及行政办公区布局、物流片区布局、产业布局、用地规划等,规划货运通道,确保市民交通安全的同时保证货物运输活动的开展。


规划建设南环城公路引线至机场,使车辆经过境高速、环城高速引线直接进入机场;北环城公路至物流集聚区各物流园区的道路为物流通道,保障车辆快速便捷进入各园区。


(2)市域物流通道


公路通道。


形成以G1京哈高速、G45大广高速、G25长深高速、规划的市区-伊通、双辽-梨树-伊通等高等级公路为骨架,以G102、G232等普通国省道为补充,连接各县市区的公路物流通道网络。


铁路通道。


主要依托平齐铁路、四梅铁路以及规划的辽源至双阳铁路和长春至通辽铁路长春-双辽段,再借助昊华铁路专用线等保留的铁路专用线,构成市域内货物运输的铁路通道。


(3)对外物流通道


区域物流通道


北向通道。利用G1京哈高速、G25长深高速、S1长春长白高速、国道G102以及京哈铁路、哈大高速铁路形成北向通道,加强四平与长春、哈尔滨等哈长城市群主要城市的联系,推动四平市逐步由主要通道城市转变为物流集散点。


东向通道。通过规划的双辽-梨树-伊通一级公路、四平-伊通一级公路、G1112集双高速、国道G504、国道G229、省道S001、平齐铁路、四梅铁路及规划的辽源至双阳铁路等路线到达双阳,利用双阳开通的东向线路,强化四平与哈长城市群的吉林、延边等的联系。


西向通道。利用G45大广高速、大郑铁路等形成西向通道,加强与通辽市的联系,利用通辽市发达的交通优势及内蒙古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通向哈长城市群的能源通道。


南向通道。利用G25长深高速、G1京哈高速、国道G102、京哈铁路、哈大高速铁路等,形成联通辽中南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的通道。


航空通道。开通四平机场至二连浩特机场、满洲里西郊国际机场、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及规划飞行距离范围内主要城市的货运专线,构成四平市空中物流通道,为四平市逐步成为沈阳、长春两大干线机场的货物中转基地和集散基地奠定基础。


国际物流通道


平蒙欧通道。借助四梅铁路、平齐铁路、大郑铁路及规划的长春至通辽铁路和辽源至双阳铁路等铁路,经通辽至蒙古国、俄罗斯,通过跨欧亚大铁路至欧洲,形成四平市向西的国际通道。


陆海联运通道。通过京哈铁路、哈大高速铁路、G1京哈高速、国道G102等陆路线路至大连港、营口港、天津港,利用港口开通的国际航线,构成至日韩、欧美的陆海联运通道;利用四平至双阳的区域物流通道及双阳的交通设施与珲春口岸连接,最终到达俄罗斯扎鲁比诺、波谢特、海参崴等城市,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物流枢纽设施体系。


不断完善四平市物流节点体系和通道体系,健全智慧物流设施设备体系,逐步形成以物流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为龙头,以物流中心、专业市场、配送中心为支撑,铁路、公路、海运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各种智慧物流设备相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体系。


1.完善物流节点体系。


以“1+6+7+N”的物流节点体系为指导,重点推进以四平农产品物流园为核心的绿色农副产品物流节点设施建设,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绿色农副产品物流集散基地;重点推进四平国际陆港产业园建设,构建由保税物流中心(B型)、装备制造物流区、成品油物流区、空港物流区、供应链基地组成的综合物流服务基础设施体系,打造东北地区重要农业机械产业物流、国际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中心;重点推进四平汽车物流中心建设,积极承接长春市产业转移,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汽车物流集散中心;加快推进以东北数字物流分拨中心为核心,以县级城乡高效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站点为补充的城乡高效配送服务节点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以梨树大宗商品物流园和双辽煤炭物流园为核心的大宗商品物流节点体系建设,打造东北地区大宗商品贸易和集散分拨中心。全方位、全系统、高质量提升四平市现代物流节点设施的服务能力。


2.完善物流通道体系。


以打通铁路、公路、海运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物流通道网络体系为目标,大力完善四平物流通道体系。公路方面加快推进长春经济圈环线高速公路伊通境内段、四平-伊通干线公路建设,推进国道G232四平-梨树段及省道S215境内段的升级改造,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物流通达能力;铁路方面加快推进辽源至双阳铁路伊通段、长春至通辽铁路双辽段的规划建设,大力改造提升全市铁路专用线和铁路货运场站,充分发挥四平市铁路资源优势,加快与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互联互通,谋划开通平蒙欧班列,畅通四平国际铁路货运通道;航空方面加快四平货运机场建设工程,谋划开通多条货运航线,推进空港物流区建设,与长春、沈阳等城市机场建立长效协同合作机制,打通四平航空货运通道;海运方面依托四平国际陆港,与大连港、营口港等沿海港口建立战略合作机制,通过铁海联运的方式打通四平国际海运通道。


3.健全智慧物流设施设备体系。


在四平市物流企业现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依据物流产业智慧化发展的需求,对四平市物流产业发展的硬件配套设施进行数字化推广升级,鼓励并支持企业引进自动化分拣系统、智慧化操作终端、RFID芯片、北斗定位设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大数据处理系统等,健全智慧物流设施设备体系,为四平市智慧物流产业发展提供硬件基础。到2023年底,四平市智慧物流设施设备普及率不低于60%,智慧物流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二)建设物流产业集群。


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发展的理念,积极发挥四平市区位交通优势,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引资、做大经济体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全力打造四平市物流产业集群,使物流产业成为带动四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1.培育和引进各类物流企业落户四平。


以四平物流产业核心区内物流节点基础设施为承载平台,以全产业链发展理念为指导,重点培育和引进冷链物流、商贸物流、快递物流、汽车物流、保税物流、多式联运物流、供应链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等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物流要素集聚四平。到2023年底,培育或引进4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不低于3家,最大限度的发挥四平市区位交通和物流政策平台优势,盘活四平市既有存量物流资源,逐步做大增量、完善物流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物流产业集群。


2.完善金融支撑体系,设立物流产业发展基金。


进一步优化四平市金融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积极拓展物流金融业务,四平市政府联合金融机构设立物流产业发展基金,为四平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解决融资问题,助力四平本地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扩大再生产,为外来物流企业到四平投资兴业创造优良的金融支持环境,保障四平智慧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3.打造供应链服务体系,促进物流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四平市不断完善的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大力培育和引进专业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整合四平市零散的社会物流资源,促进物流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四平市农业、制造业(农业机具、换热器、基础化工、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服务业提供全产业链的配套服务,通过供应链服务重塑三次产业链条,增强物流运营效率、降低全市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物流产业集群的建设带动全市主导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三)加快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


以构筑政策高地为突破口,建设具有强大服务能力的核心支撑项目体系,切实推动四平传统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四平市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依托既有的冷链物流企业,加快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进度,谋划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产业园区,做大做强现代冷链物流产业。利用既有的良好铁路条件和港口合作关系,充分挖掘大宗物资贸易的发展潜力,申报建设国际陆港,进一步密切四平与营口港、大连港等港口之间的经济联系,大力发展国际商贸物流,推动四平融入国内、国际物流双循环体系。适应国内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的需求,大力推动进口贸易的发展,不断提高地方生活品质,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申报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B型),并适时启动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工作,打造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商品物流集散中心。创造条件积极谋划建设区域空港物流合作项目,规划建设与长春、沈阳、大连等机场紧密合作、联动发展的四平市航空物流中心。通过以上重大政策支撑项目的建设,提高四平现代物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推动物流业数字化发展。


推广无人机、无人仓、机器人等设施在物流业的应用,实现分拣、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可视化和智慧化,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水平。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物流资源的数字化,提高物流管理系统感知、思维、学习、预测、决策和智能执行能力,实现物流管理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制定物流业数字化发展的规章制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序推动物流业数字化转型。


(五)深入开展区域合作。


为更好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依托四平既有的综合资源优势,以优越的综合交通运输条件为支撑,强化与东三省、蒙东的深度合作,重点推动四平市与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合作;推进中国北方现代农机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依托长春汽博会、东博会、农博会、民博会等展会资源和网客资源,推进四平现代农机、专用车等产品打开国内国际市场。积极拓展京津冀、环渤海区域的物流市场,充分发挥四平铁路货运和编组站的优势,加强与华中、华南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物流合作,建设强大的数字化智慧物流枢纽服务网络。加大与“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以及东北亚经济圈等战略经济区域的对接,加快开通“平蒙欧班列”,切实将四平物流体系融入国内、国际物流大循环。


五、重点工程


(一)冷链物流工程。


鼓励引导企业开展覆盖农副产品、食品和医药等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交易、配送等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业务;规划建设四平市农产品物流园、四平现代医药配送中心,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整体冷链物流服务成本;加快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建设,对条件较好的老旧冷链仓储设施、运输工具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冷链设施的效能。


冷链物流工程建设专栏


1.推进冷链物流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四平市农产品物流园、四平现代医药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以及保税物流中心(B型)、空港物流区、梨树大宗商品物流园等物流节点的冷链物流区建设。


2.申报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以四平市农产品物流园为核心,以其他冷链物流项目为补充,积极申报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3.申报建设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以四平市农产品物流园为核心,以其他冷链物流项目为补充,积极申报建设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二)大宗商品物流工程。


搭建具有四平品牌特色,集交易、运输、仓储、集采、金融、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大宗商品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开展煤炭、焦炭、粮食、成品油等大宗商品一站式交易物流服务。依托煤炭、粮食、成品油等重要产品市场,发挥四平区位优势,加快大宗商品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平台建设,加速推进东北成品油交易中心、煤炭交易中心和粮食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大宗货物交易平台。根据个性化需求,通过开展全面协同的仓储、运输、金融、集采招标、大数据平台业务,为大宗商品交易方量身定制物流服务模式,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综合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到2025年,充分发挥现代供应链对大宗商品物流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增强四平市大宗商品物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以煤炭、成品油、粮食等重点大宗商品为主的价格形成中心,将四平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大宗商品物流贸易基地。


大宗商品物流工程建设专栏


1.重点推进大宗商品物流节点建设。重点推进四平国际陆港产业园、梨树大宗商品物流园、双辽煤炭物流园等大宗商品物流节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四平市众多铁路专用线的优势,积极培育和引进“一票制”的第三方多式联运服务企业,提升四平市公铁联运服务能力和大宗商品物流服务品质。


2.打造东北地区粮食物流集散中心。依托梨树大宗商品物流园,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规模、提升作业水平,大力发展粮食仓储、贸易、流通加工、运输和配送服务,建设吉林省粮食储备基地,与大连港、营口港等港口建立合作,开展粮食等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业务,打造东北地区粮食物流集散中心。


3.打造东北地区煤炭物流集散中心。依托双辽煤炭物流园,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规模、提升作业水平,大力发展煤炭仓储、贸易、流通加工、运输和配送服务,建设吉林省煤炭储备基地,充分发挥双辽临近我国煤炭主产地的区位优势,保障供应吉林省每年近8000万吨的煤炭缺口,打造东北地区煤炭物流集散中心。


4.打造东北地区成品油物流集散中心。依托四平国际陆港产业园内的君汇成品油板块,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规模、提升作业水平,大力发展成品油仓储、贸易、流通加工、运输和配送服务,建设吉林省成品油储备基地,与国内大型成品油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多式联运解决成品油运输问题,打造东北地区成品油物流集散中心。


(三)商贸物流工程。


依托四平农产品物流园、四平国际陆港产业园、四平汽车物流中心、四平建材物流园、四平商贸物流中心、东北数字物流分拨中心和四平现有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等构成的多位一体商贸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创新商贸物流发展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促进城乡商贸物流一体化和生活服务便利化。通过建设大型现代商贸物流园区,培育或引进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开发建设商贸物流一体化信息平台,鼓励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使四平商贸物流市场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进而辐射东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城市。到2025年,引进培育2-3家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商贸物流领军企业,初步完成对现有商贸专业市场的提升改造工作,构建健全的商贸物流体系,形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专业市场集散中心和金融结算中心。


商贸物流服务工程建设专栏


1.建设完善商贸物流服务节点体系。重点推进四平国际陆港产业园、四平汽车物流中心、四平建材物流园、四平商贸物流中心、东北数字物流分拨中心等商贸物流节点项目建设,打造东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


2.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鼓励专业市场和城市商业店铺创新交易模式,提升电子商务特别是电子交易功能,鼓励传统商贸物流企业按照“线上+线下+物流+大数据”的模式创新发展,主动进行“数字化、多元化、平台化”改革,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


3.打造城乡高效共同配送体系。依托四平市城市配送节点网络体系,鼓励专业第三方配送企业开展城乡共同配送业务,整合全市零散配送资源,打造城乡高效共同配送体系。


(四)供应链创新应用示范工程。


积极构建物流服务供应链。依托公路、铁路物流资源,通过接收发货人和收货人的需求,以供应链集成化和协同化为重点,整合以铁路、公路为核心的各类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供应商、生产商和消费商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加快推动流通领域供应链集成。依托四平市产业基础,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网络等数字技术,鼓励批发、零售、物流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建立集采购、分销、仓储、配送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平台。支持大型流通企业通过跨界合作,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充分发挥四平市农机资源优势,重点推进农机产业向供应链综合管理平台的新型市场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供应链体系。鼓励涉农龙头企业依托供应链管理技术,拓展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功能,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订单合作等方式,带动农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融入农业供应链体系,开展农场预售、网上直销等新模式,实现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的创新发展;以重要食用农产品、加工食品、农业生产资料等为重点,将追溯要求纳入供应链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链条可追溯机制,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积极发展绿色供应链。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积极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充电站(桩)建设,加快城市物流配送领域车辆电动化,降低运输污染。鼓励使用绿色包装,提倡使用具有可降解性、能腐化、不会形成永久垃圾的包装材料;加大包装容器的重复使用力度,提高包装材料的回收和利用率,减少包装材料消耗。


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开放共享信息,与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等平台对接,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等活动,积极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鼓励供应链企业与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合作,拓宽供应链企业融资和保险渠道;推动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建立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相结合的风险控制体系,依托大数据挖掘等金融技术创新应用,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


供应链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专栏


1.推进特色供应链建设。发挥四平农机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加快形成农业机械全产业链,将四平打造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农业机械产业物流组织中心;发挥双辽市基础化工和医药化工的优势,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在双辽危化品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四平特色化工供应链服务中心。


2.构建供应链服务中心。以四平国际陆港产业园中供应链基地片区和梨树大宗商品物流园中供应链服务片区建设为核心,积极搭建供应链信息平台,打通行业供应链上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四平现代农业、基础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提供专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3.积极发展绿色供应链。重点以四平市城乡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为依托,鼓励购置绿色环保的配送车辆,大力推广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鼓励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


(五)数字物流工程。


依托日趋成熟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不断提高四平市物流数字化水平。通过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加快推动四平市形成跨行业、跨区域的智能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依托四平市粮食产业和铁路资源的优势,加强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交易和大宗商品交易等平台建设,实现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为数字物流积累宝贵的原始数据,推动四平市数字物流产业发展。鼓励龙头物流企业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通过搭建各类信息平台,收集四平市有关物流发展的数字化资料,以大数据为依托,加快实现物流数字化、智慧化,带动四平市的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物流工程建设专栏


1.推进东北数字物流分拨中心建设。按东北数字物流分拨中心功能分区设置要求,稳步推进东北数字物流分拨中心运营管理总部、指挥调度平台、大数据处理中心等设施的建设。


2.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依托四平国际陆港产业园、四平农产品物流园、四平汽车物流中心、四平建材物流园、四平商贸物流中心、梨树大宗商品物流园、四平现代医药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推动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


(六)多式联运工程。


完善以铁路场站为载体的多式联运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开展多式联运业务,积极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运输模式。加快铁路货运站周边道路的改扩建,推进物流园区和产业园区的铁路专用线建设,积极发展“一票制”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和多式联运服务,不断扩大铁路货运在运输结构中的占比,大幅减少货车运输占比,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整体运营效率。在现有的铁路场站基础上,加快推进四平市的铁路场站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支持物流企业在运输装备研发使用、多式联运单证统一、数据信息交换共享等方面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到2025年,“一票制”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和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铁路货运在运输结构中的占比达到15%以上。


多式联运工程建设专栏


1.重点推进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四平国际陆港产业园、四平商贸物流中心、梨树大宗商品物流园、双辽煤炭物流园、东北数字物流分拨中心等多式联运项目建设,提升四平市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2.构建“一票制”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重点培育和引进多式联运服务企业,搭建多式联运服务信息平台,组建多式联运企业联盟,构建“一票制”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解决铁路运输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难题,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整体运营效率。


(七)国际物流工程。


按照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导向,结合四平市的资源禀赋条件,充分发挥其地理区位和综合交通运输条件优势,瞄准东北亚等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国际商贸物流。通过申报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际陆港等政策平台,推动四平市与“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东北亚经济区等经济通道和区域的对接,加快建设一批以煤炭、石油以及粮食为主的国际大宗物资储备和贸易中心;不断完善和升级物流基础设施体系,谋划建设综合型国际物流产业园-40-区,大力发展国际货运、跨境电商、进口保税等国际物流业务;制定系统的扶持国际物流发展的政策举措,组建专业过硬、熟悉国际物流业务和市场的管理团队,协同四平市相关外贸型物流龙头企业,不断拓展国际物流市场;充分发挥数字化智能科技的作用,着力构建国际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增强四平国际物流的集聚和分拨能力,切实提升四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国际物流工程建设专栏


1.重点推进四平国际陆港建设。积极推动四平国际陆港产业园建设,与营口港、大连港等港口建立战略合作,打通四平国际运输通道,推动四平市与“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东北亚经济区等经济通道和区域的对接,加快建设一批以煤炭、石油以及粮食为主的国际大宗物资储备和贸易中心。


2.积极申报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积极申报建设以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代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进一步完善四平市国家级政策平台,为四平市开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业务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带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到2023年完成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申报建设工作。


3.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依托四平国际港产业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四平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和跨境电商交易平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培育一批经营模式、交易模式与国际接轨的跨境电商企业,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八)应急物流工程。


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席会议、军民融合保障、社会力量动员及补偿、常态化演练等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及不同层次的应急预案;利用现有的政务平台、行业协会及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建设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鼓励引导行业协会建立应急物流企业分会(由专业队伍和社会物流企业组成),开展应急物流培训认证,协助主管部门开展业务演练等;有计划的开展应急物流宣传,扩大人民对应急物流重要性的认知;推动加强交通干线,合理布局应急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形成高效的应急物流运输网络和配送体系。


应急物流工程建设专栏


1.布局平战结合的仓储配送体系。推动四平市农产品物流园、国际陆港产业园成品油物流区、双辽煤炭物流园、梨树大宗商品物流园仓储设施的建设,并与各园区及综合实力较强的运输企业签订战略合作;设立多条应急专用通道并制定通道疏散预案,形成高效的应急物流运输网络。


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与部队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部队作为应急物流队伍的骨干作用;鼓励引导行业协会建立应急物流企业分会,并开展应急物流培训认证,提高应急物流队伍的快速响应及应变能力。


六、环境影响评价


(一)规划与相关上位环保文件相符性分析。


1.“三线一单”相符性论证。


(1)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符性


根据《四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分区实施意见》及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规划》涉及的基础设施及项目均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


(2)与环境质量底线的相符性


根据2021年6月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吉林省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四平市相关数据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规划》中基础设施及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CO2,通过使用新能源物流车辆及低能耗物流设备,可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会对四平市整体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吉林省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辽河水系10个国控断面全部达到年度水质目标要求,其中辽河水系与外省交界的4个国控断面中,1个国控断面水质为Ⅲ类、水质状况为良好,其余3个国控断面水质为Ⅳ类、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规划》中基础设施及项目均不靠近河流、湖泊及水源地,也无废水产生,因此《规划》不会影响四平市的水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要求监测的四平市声环境现状数据,区域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规划》中基础设施及项目主要位于郊区及产业园区周边,不会对城区声环境产生影响;通过对物流车辆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可有效减少道路噪声的产生,不改变四平市整体的声环境功能。


(3)与资源利用上线的相符性


《规划》中基础设施及项目均不涉及高污染燃料及能源的使用,使用的资源主要有水、电及汽车燃油。其中水主要用于车辆清洗及生活用水,可通过采用节能节水技术,提高整体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增加新能源配送车辆、汽车燃油仅用于长途运输车辆等措施,减少汽车燃油,提高电能的使用比例。《规划》符合有关资源利用的要求。


(4)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相符性


《规划》中基础设施及项目均属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内容,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鼓励类,满足各管控单元的管控要求。


2.用地。


《规划》中涉及重点项目建设的用地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选址,符合四平市国土空间规划。


3.与《四平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的相符性。


在《四平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中:“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力度。支持汽车相关企业加大新能源产品开发及创新,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新增新能源汽车或清洁能源汽车比例应达到国家有关要求。给予城市通行路权便利政策,推广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优化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结构。(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执法局、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参与)。”


《规划》提出四平市要积极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充电站(桩)建设,加快城市物流配送领域车辆电动化,降低运输污染,与《四平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力度相符。


4.与《四平市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的相符性。


《四平市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中:“加强建设用地流转管控。建立污染地块名录,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污染地块经治理和修复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后方可再开发利用。依据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报告和评估报告,合理规划土地用途,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工矿等企业土地征收、收回、收购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中,依法监督相关单位调查并上报土壤污染状况,并实施信息共享。(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规划》提出四平市物流业发展要统筹资源高质发展,与《四平市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加强建设用地流转管控相符。


(二)环境影响评价。


1.规划的环境与生态影响。


《规划》总体上符合《四平市国土空间规划》《四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分区实施意见》《四平市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四平市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方案》等上位规划和政策文件要求。《规划》中重点发展业态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属于鼓励类范畴,对环境和生态影响较小。


2.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1)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扬尘:《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在施工建设期间,运输车辆必须经由“过水路段”冲洗干净后方能离场上路行驶;制定严格的洒水降尘制度(定时、定点、定人),施工中尽量使用商品混凝土;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安排在临时仓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进行遮盖防止洒漏、飞扬,卸运尽量进行洒水湿润;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适量洒水。项目建成后运营期间,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防止洒漏、飞扬,卸运尽量在仓库内进行;道路要适量洒水,以减少扬尘。


粉尘:《规划》中的重点项目要适当建设水体景观,保证绿化覆盖率,利用植物吸尘降噪。


烟气:《规划》中的物流运营车辆要使用尾气排放达标的车型;增加绿化覆盖率,通过绿化减少烟气危害。


(2)废水防治措施


雨水:《规划》中的重点项目要建设下凹式绿地、渗透铺装、渗透管沟、渗透井、绿色屋面、屋面雨水沟、蓄渗回灌设施和储水池等雨水收集利用工程,收集的雨水可用于绿化、洒水和冷却等。


污水:《规划》中的重点项目污水由内部污水管道收集系统收集,经污水处理装置预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3)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分类处理:对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可回收的进行回收再利用,如废塑料、废纸及木板等有回收价值的一般废弃物,安排持有许可证的合格商户进行回收处理;不可回收的固体废物运到当地管理部门指定集中处理的地方进行处理,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


环境污染防治:对物流作业过程中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防治,物流作业过程的弃料及生活垃圾及时清除出现场,并送至固体废物处理地;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它废弃物。


3.规划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规划》在编制时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规划》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国家绿色物流评估标准


依照《绿色物流指标构成与核算方法》的标准,政府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对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绩效的考核工作,客观评价企业的绿色物流水平。政府或者相关部门根据掌握的绿色物流发展情况,制定相应政策推进绿色物流发展,强化绿色物流实施过程的督察。企业根据物流过程中资源消耗总量、物流规模与作业效率、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等数据,制定下一步的减排目标,推动企业节能降耗、绿色减排,促进绿色物流发展。


(2)推广应用节能环保设备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积极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充电站(桩)建设,加快城市物流配送领域车辆电动化,降低运输污染。结合现有的节能降耗设备,推广仓储屋顶光伏发电技术和新能源叉车在仓储中的应用,加快实现绿色仓储。鼓励物流企业加大在节能环保设备上的资金投入,推动物流行业节能环保设备的全覆盖。


(3)推广新材料应用


积极推广复合材料、可降解塑料、植物纤维材料等新材料在物流包装上的应用,推动包装减量化,减少包装材料消耗,实现包装材料的回收再生和综合利用。提倡托盘、料箱、集装箱等单元化物流器具,使用具有降解性、能腐化、不会形成永久垃圾的新材料,提高物流器具的使用时长和耐用程度,降低物流成本。


(4)构建循环物流系统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加快构建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共同发展的循环物流系统,实现单向物流发展模式向双向物流模式的发展。鼓励企业从供应链的角度构建企业的逆向物流系统,分层次实施逆向物流目标,缩短逆向物流处置时间。政府通过在政策、税收、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措施,加大对废旧资源利用问题的支持力度,加快实现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无缝对接,推动四平市形成融入绿色、节能、环保等理念的循环物流系统。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机制建设。


设立物流主管部门。成立四平市物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四平市物流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在商务局设物流发展科,统筹规划管理四平市物流行业。四平市物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物流产业发展政策,组织制定全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物流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协调物流业发展重大问题;四平市物流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物流政策执行情况及问题调研,国内外物流行业相关信息收集分析,为主管部门提供物流行业政策咨询及建议,搭建四平市物流行业对外交流平台、宣传推广平台、招商引资平台等;商务局物流发展科负责四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组织实施,根据物流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指导物流产业发展,推动物流业态创新、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负责物流品牌建设,协助重大物流项目推进,协调口岸建设发展等。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采用“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式的发展模式,鼓励龙头物流企业组建农副产品运输联盟、医药物流联盟、特货运输联盟等物流企业联盟,利用联盟组织的设备设施、线路网络等优势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带动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组建由市、县两级构成的物流行业协会,通过协会进行调查研究、技能培训、企业评估等工作,为政府了解物流行业现状、制定物流决策等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其作为政府和行业企业间的桥梁作用。


制定物流业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实地调研及对物流业发展领先地区的考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四平市物流业相关办事流程、年度任务分工及考核办法、物流业数据统计制度,保障办事有依据、实施有章法,并不断更新完善,符合四平市实际发展需要。


(二)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简政放权、强化监管,明确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对市场的监督检查;加快推进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设,并制定一对一服务机制,由专人解决对应企业在建设、运营过程面临的问题,逐步实现“政务网上办、有事找一人、最多跑一次”的管理模式。


构建诚信评价机制。通过对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人员的履约行为、客户满意度等的监测、评估,建立对应的信用档案,并制定完善物流企业信用评价、公示、申诉、复核、奖惩等相关制度,保障物流市场主体竞争的公平性,推动物流行业诚信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确保政策的连续性。政策连续性是营商环境的关键。按照轻资产和重资产投资进行分类,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化解投资商心理疑虑,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和市场环境,切实做到“安商、富商、稳商”。按照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大力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到我市投资兴业,助力我市产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大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投入。梳理四平市物流业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吉林省各类补助基金和国债资金,搭建四平市重大项目投融资平台,设立物流基础设施公募REITs基金等专项发展基金,盘活存量物流资源,同时注重政府性基金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融合,保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推进落实。


制定详细的物流企业奖补政策。按照运输型、仓储型、平台型、综合服务型、冷链型等分类,并按企业规模制定不同等级的物流企业奖补政策;针对主动开展企业自有物流剥离、物流企业智能化改造等行为制定具体的奖励补助措施;对物流技术研究与开发、先进设备与技术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必要的财税支持政策。


(四)保障物流用地供给。


通过规划引导、优化布局、规模控制、盘活存量等方式,保障重点物流工程项目的用地供给;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采用“一事一议”方式,出台针对性的土地政策;尽量避免有关产业和企业投资项目的重复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物流用地及各种规费要按照工业用地标准执行,对规划的物流用地要从严控制,未依法审批的,不得改变用地性质。


(五)强化人才体系建设。


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四平市拥有的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四平职业大学、吉林工程职业学院等教育资源,优化职业院校的专业、学科设置,并鼓励企业与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推动物流行业研究成果的转化,同时加大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国际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


制定物流人才引进、管理、培养、激励、保障、服务等配套的政策体系,有效解决结构性人才短缺的矛盾,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与在职培训。鼓励企业开展岗前技能培训,行业协会组织在岗职工技能定向提升培训、行业前沿理论知识及物流行业政策解读等,培养物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提高物流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六)全面推进招商引资。


明确招商目标。通过整合四平市各类优惠政策、产业基础、区位交通、营商环境等,形成鲜明的创业投资优势,根据搭建的物流产业体系、按照产业链发展模式,并结合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大城市大的物流产业调整趋势,明确招商类型、企业规模等。


组建专业的招商队伍。由熟悉招商业务流程、招商经验丰富的领导牵头,组建由熟悉国家及省市物流行业政策、物流行业现状并善于对外交往的专业人士构成的专业招商队伍,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进行招商。


拓宽招商渠道。通过参加各类招商大会、企业对接会,在专业网站及杂志发布招商信息,利用引进企业口碑宣传等各种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开展全方位招商。


四平市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22日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493.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