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黄冈市现代物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原文)

TIME:2022-06-17 10:13:23 HOT:0来源:黄冈市交通运输局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黄冈市现代物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前言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效串接一二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黄冈市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力争上游、建设区域性增长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全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服务建筑建材、医药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临空产业、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是黄冈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黄冈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重要功能区、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城市、中国中医药健康城的创新发展路径。


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好发挥物流业在黄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依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黄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基年为2020年,规划实施期限为2021-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黄冈依托优越的综合交通优势、较为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不断释放的市场需求,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综合交通基础不断完善。


黄冈市基本构筑了公路、水路、铁路等复合式、立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水运发展转型升级,沿江6个港口整合为黄冈港并列入全省重要港口,黄州港区获批一类水运口岸,长江航道“645”工程黄冈段全面完工并投入试运行,罗霍州一期、晨鸣纸业等一批码头相继建成,集装箱作业实现“零突破”,截至2020年底黄冈港共有生产用泊位110个,货物通过能力达8370万吨,位列全省第二。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武汉新港江北铁路黄冈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麻城石材铁路专用线加快建设,武穴田镇工业新区铁路专用线积极谋划,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麻城站、黄州站、武穴站等7个货站办理货运,为大宗货物“公转铁”以及开展多式联运创造良好条件。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3万公里,位居全省第二,武穴长江公路大桥、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等过江通道相继建成,开工建设鄂黄第二过江通道,对内对外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


物流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达90.98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3.92%,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实现70.28亿元,占GDP的比重下降至3.24%。货运规模持续攀升,2020年全市货运量约1.67亿吨,“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3%;其中,公路运输仍是黄冈市主要运输方式,2020年全市公路货运量达1.08亿吨,占比接近65%,“十三五”年均增长8.6%;港口水运方面,2020年全市水路货运量5540万吨,“十三五”年均增长达10.2%;另外2020年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042万吨,位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19.1%,其中矿建材料和非金属矿石占全港的吞吐量比例分别达到72.75%和16.31%,粮食、钢材等其他货物占比10.94%。铁路运输方面,2020年黄冈铁路货运量达314万吨,“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4.1%,运输产品主要是石材及制品、化肥、建筑砂石料、纸业纸品等。


物流节点设施初具规模。


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通物流园、黄商物流园、宇阔物流园、武穴大道物流园等大小物流园区共计17个,其中黄州区4个,武穴市3个,麻城、红安各2个,蕲春、黄梅、罗田、英山、团风、龙感湖各1个,业务涵盖整车零担、快递快运、城乡配送、冷链物流、大宗商品物流等。城乡三级配送网络不断优化,截至2020年底,全市邮政营业网点151处,建制村直接通邮率达100%;快递网点471处,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达100%,建制村快递覆盖率达90.5%,快递营业网点标准化率达到98%。


物流创新初步探索。


多式联运初步发展,麻城已开展印度红、米黄等生产原料的公水联运以及板材、异型材等石材产品的铁公水联运,武穴地区成品化肥已开展江海联运、铁水联运,黄州本地的牛奶、纸品等已开展公铁联运,中粮粮油、新希望饲料等企业的大豆、玉米等进口原材料通过江海联运抵达厂区。城乡物流创新发展,蕲春、英山、麻城等县市相继创新城乡物流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创新末端网点建设运营模式,强化末端网点造血功能,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其中蕲春张榜镇在村一级建设党员智慧便民服务点,服务点设置有快递取件区、衣物捐赠区、农产品展销区、工业产品展销区、蕲艾产品展销区等功能分区,同时集自动取款机、党员直播带货等多样功能于一体;另外交邮融合有效探索,“以客带货”模式走在全省前列,目前英山全顺运输公司与邮政公司合作,改造公交车辆,开通了4条城乡“交邮融合”班线;麻城一公里物流公司加强与农村客运班线运营公司合作,在龟山镇探索“以客带货”。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挥物流业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地位,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黄冈现代物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


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全市现阶段已经建成投运的17个物流园区中,公共型物流园区14个,其中快递物流园区5个,园区占地面积8-23亩不等,多为租用的临时经营场所;另外9个园区,规模普遍较小,200亩以上的只有红安振鑫物流园,园区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对物流要素集聚整合能力较差。另外已建成的16个园区均为公路园区,缺少多式联运型的物流园区,港口与铁路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全市既有19个铁路货场均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目前仅有7个站办理货运,站场规模小、设施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大规模铁路货运组织。


市场主体培育有待加强。


当前全市物流市场主体整体水平偏低,“小、散、弱”问题较为突出,全市1458家交通运输企业中,规上企业仅23家,占比仅1.58%,23家规上企业中物流企业仅12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仅有6家,对比武汉市157家、宜昌市87家、襄阳市62家、黄石市30家,差距明显。同时物流市场主体业务链条短,服务功能单一,业务种类高度同质化,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基础性服务,网络货运、全程物流等业务创新少。


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黄冈市物流业发展尚处于传统阶段,大部分企业缺乏现代物流信息手段,信息管理、电子数据交换和货物跟踪等技术尚未得到普遍应用,相关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还未启动,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信息交流互动机制还未建立,物流需求企业面临找仓难、找车难等信息不对称问题,据黄州索菲亚家居、浠水新明珠建材等企业反映,黄冈“找车难、调车贵”“货找车、车找货”现象突出。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尚未得到有效应用,自动化物流装备应用不足,仅部分快递企业应用了输送带、自动条码识别等设备,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尚属空白,网络货运、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新业态尚未推广,智能末端配送设施尚未普及。


支撑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涉及发改、交通、商务、邮政等多个相关管理部门,目前黄冈市在物流业统筹发展方面,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尚不健全,在全市层面缺乏统一部署,未能形成合力。政策支持不够,政策支持是改善运输市场秩序、推进物流发展的长期动力,目前黄冈市已出台《黄冈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若干措施》,但物流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对接国家部委及省级有关部门物流政策能力亟待提升。物流统计体系尚未建立,对全市物流业数据掌握不够,难以及时、全面掌握和反映物流业发展规模、结构、行业运行情况及发展水平。物流行业标准化程度较低,物流网点建设、配送车辆、操作规范等标准化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


二、形势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黄冈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老区振兴崛起、加快建成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关键时期,也是黄冈市现代物流业夯实发展基础、落实各级战略安排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和战略窗口期,为有效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支撑各大战略实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求黄冈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发挥现代物流业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功能,持续深化降本增效,有力促进招商引资,助推黄冈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际经贸产业格局深刻调整和国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黄冈精准衔接国际物流网络,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体系。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和产业布局发生深刻调整,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加上愈加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导致全球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我国是世界最大贸易国,最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也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将对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新的挑战。要求黄冈顺应发展趋势,主动谋划作为,积极对接阳逻港、吴家山铁路中心站、鄂州花湖机场等周边主要国际窗口,加强业务联动,提升黄冈市国际贸易及国际物流组织能力,有效衔接“一带一路”等国际经济走廊,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体系。


更好服务各大战略实施,要求黄冈加快建成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提升资源配置和要素聚集辐射能力。


当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大别山振兴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等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高效推进,黄冈“一区两城”加快建设。黄冈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武汉城市圈核心成员,是“一主引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求黄冈发挥地理区位及综合交通优势,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积极融入国家“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聚集周边地区货源,更好支撑区域联动发展,成为区域内重要的资源要素聚集辐射组织中心。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黄冈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补齐物流业发展短板。


“十四五”时期,黄冈围绕构建“主城崛起、两带协同、多点支撑”市域发展布局,聚焦破冰突围,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推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构建战略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求黄冈加速思想破冰,加快补齐现代物流业发展短板,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通过统筹物流园区布局、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夯实物流业发展基底;同时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推进大宗物资商贸物流、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等特色物流发展,打造全省物流业发展的“黄冈特色”与“黄冈亮点”。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现代物流业突破性发展、打造黄冈经济发展新引擎为主题,以深化物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湖北“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等重大战略,以强大国内市场消费扩张为契机,着眼“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统筹布局物流节点体系,畅通内外物流运输通道,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业态模式和体制机制,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建设衔接国际、联通全国、辐射区域、服务城乡的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切实降低全社会物流服务成本,联动培育壮大枢纽经济,全面支撑引领黄冈建设武汉城市圈重要功能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中心城市,全面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国家战略大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服务为本。


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落实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的基本定位,按照全市产业发展布局、城镇结构体系以及与周边地区联动等实际情况,持续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现代农业等核心产业的深度融合、高效协同,着力延伸服务链与产业链,全面提升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品质效率。


坚持整合聚集发展。


围绕产业发展、区域协调、公共服务、城乡一体等需要,着力补齐全市物流设施短板,统筹全市存量设施与增量设施,加快综合性物流园区建设,引导产业聚集化、园区化发展,推动硬件设施与软性环境均衡发展,构建分工明确、层次分明的高质量物流设施体系;拓展优化对外对内物流通道,强化与周边城市及主要枢纽的联动,构建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物流组织网络。


坚持创新发展。


加速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发展网络货运、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等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物流发展新动力;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与装备应用,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打造绿色物流体系,提升物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增强发展整体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


坚持政府精准引导。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物流发展规律,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规划引领,积极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标准、政策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深化物流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业监管、投资管理、政策扶持机制,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施策,努力打造“环境”高地,为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三)发展定位


聚焦黄鄂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围绕黄冈建设武汉城市圈重要功能区、大别山革命老区中心城市和中国中医药健康城的总体定位,放眼全省乃至全国,综合考虑黄冈市交通区位、通道、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着力将黄冈打造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具体包括三大定位:湖北省物流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武汉城市圈物流功能转移承载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城乡物流发展示范区。


湖北省物流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围绕支撑黄冈“主城崛起、两带协同、多点支撑”市域发展布局,加快补齐物流业发展短板,科学谋划枢纽园区体系,拓展延伸物流通道网络,培育强大物流市场主体,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支撑临港产业集群、临空产业集群、临铁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临港、临铁、临空枢纽经济,有力支撑黄冈市产业转型升级与赶超发展。


武汉城市圈物流功能转移承载区。


围绕建设武汉城市圈重要功能区,充分发挥黄冈产业基础、腹地空间资源以及铁水公空综合交通优势,持续完善物流通道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武汉石材、钢材、木材、陶瓷等大宗商贸物流业转移,建立大宗商品贸易基地,服务区域建设生产需求,同时带动本地石材、钢构等传统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大别山革命老区城乡物流发展示范区。


围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物流网络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村物流、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服务,推动农村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先进物流运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城乡物流体系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服务大别山特色产业发展,支撑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城市建设。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物流业发展短板明显改善,现代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能力充沛、内通外畅、绿色智慧的现代物流体系,实现“五个进一步”。


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现代物流业成为黄冈市重要支柱产业,至202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突破6600亿元,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6%,全市货运总量突破2.3亿吨;物流业降本增效持续深化,实现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降至13.5%左右。


园区布局进一步优化。


全市物流园区布局进一步完善,与区域发展实际需要相契合、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方向相匹配、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城市空间格局相融合的枢纽园区体系基本建成。至2025年,黄州、麻城、武穴三大区域性物流枢纽初步建成,各县市区建成1个以上围绕服务产业、服务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共物流园区,依托园区有效整合物流资源要素,推动全市物流业集聚发展。


物流通道进一步畅通。


有效对接武汉阳逻港、吴家山铁路中心站、鄂州花湖机场、武汉天河机场等外贸窗口,沟通国际的物流通道进一步拓展;依托黄州港区、武穴港区、黄州站等核心枢纽通江达海、连南接北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辐射城乡、双向循环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物流建制村覆盖率达100%。


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


提升物流优质服务供给能力,重点引进、培育具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的企业,支持一批从事大宗商贸物流、网络货运、冷链物流、农村物流的企业创新发展,全面提高市场主体实力,至2025年,引进或培育3-4个网络货运平台,全市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达20家。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加强物流行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应用,5G、北斗导航、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园区管理、分拨配送等环节有效应用,共同配送、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应用成效显著。至2025年,建成1个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


展望2035年,持续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实现“四个优质”的发展目标,即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明确、承载能力充沛、组织服务高效的优质物流节点设施体系;形成国际国内双向贯通、干支衔接高效顺畅、区域城乡全面覆盖的的优质物流通道网络体系;形成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的优质物流运作体系;形成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物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配套支撑精准有力的优质物流市场服务体系。


四、空间布局


围绕黄冈“主城崛起、两带协同、多点支撑”的市域发展布局,整合既有物流资源,依托交通枢纽、产业聚集区及大型专业市场等,合理谋划物流空间布局,形成“一核心、两枢纽、八集群”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空间格局。


“一核心”


黄州物流产业发展核心区。“一核”是黄冈市物流业的核心发展区域,充分发挥黄州临港、临铁、临空优势,布局建设唐家渡临港物流枢纽、黄州站铁路物流枢纽、临空经济区临空物流枢纽。其中将唐家渡临港物流枢纽打造成为服务黄冈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以及大别山腹地重要的外贸窗口;将黄州站铁路物流枢纽打造成为服务本地、承接武汉产业转移的铁路大宗商品商贸集散中心,同时服务黄冈本地产业对接阳逻港、吴家山铁路中心站的区域性陆港枢纽;临空经济区临空物流枢纽打造成为黄冈临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鄂州花湖机场的高端服务平台,以及提供网络货运、甩挂运输、城市配送、冷链物流等物流服务的城市物流中心。


“两枢纽”


麻城、武穴两大区域性物流枢纽。两大物流枢纽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物流平台。其中,麻城着力构建陆港型物流枢纽,重点依托麻城站、宋埠铁水联运物流基地以及规划建设的白果石材物流园等园区,重点服务于麻城石材等大宗商品的贸易集散,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武穴重点依托港口码头以及规划的疏港铁路,积极谋划水铁联运产业园,着力服务于武穴、蕲春、黄梅等地的绿色建材、医药化工等特色产业发展。


“八集群”


结合各县市区产业发展集聚区,整合聚集物流资源,打造八大物流集群,即团风建材物流集群、浠水工业物流集群、蕲春中医药物流集群、黄梅特色农产品物流集群、龙感湖冷链物流集群、罗田特色农产品物流集群、英山商贸物流集群、红安工业物流集群。


五、主要任务


(一)构建枢纽节点设施网络


1、高品质打造黄州物流产业发展核心区


高标准布局临空经济区临空物流枢纽。


围绕全面对接鄂州花湖机场,在临空经济区规划布局现代化临空物流产业园,同步谋划建设黄冈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航空物流服务、跨境电商、保税物流、金融结算、物联网应用等,满足黄冈本地以及信阳、六安等周边地区高精尖产业物流需求,同时推动保税商贸、金融保险、通关服务、支付与结算服务、航油航材服务、检验检测、科技服务、临空医疗等临空服务业发展,将临空经济区综合物流枢纽打造成为黄冈临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鄂州花湖机场的高端服务平台,同时提供网络货运、甩挂运输、城市配送、冷链物流等物流服务的城市物流中心。


临空经济区临空物流枢纽重点项目


围绕临空经济区建设,着力建设虚拟空港,打造区域领先空港枢纽,支撑临空产业发展。重点推进临空经济区综合物流园(包括陆空联运港、跨境电商产业园、城市配送中心、顺丰冷运中心、鲲宝物流(黄冈)智能物流仓储项目、三峡银岭冷链物流基地等临空物流设施),加快建成顺丰数据中心、培训中心、共享中心、生活配套中心等临空配套工程项目,加快启动黄冈综合保税区前期研究工作。


高质量建设唐家渡临港物流枢纽。


加快建设黄州港一类水运口岸,优化外贸通关流程,降低外贸成本;配套建设唐家渡临港物流园,与水运口岸互为补充,开展水路干线组织、区域分拨配送、多式联运等核心业务,服务黄冈医药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建筑石材等外向型产业发展,打造大别山腹地乃至河南、安徽西北部等地“出海口”,支撑引领黄冈临港枢纽经济发展;依托水运口岸大力发展口岸物流,以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建设为依托,培育壮大外向型科技性产业,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业务。


唐家渡临港物流枢纽重点项目


抢抓一类水运口岸建设契机,加快建设开放贸易港,提升港口商贸物流功能,构建港口商贸流通体系。重点推进黄州港一类水运口岸工程项目、唐家渡临港物流园、唐家渡港区沿江疏港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快唐家渡港区疏港铁路前期研究。


高起点谋划黄州站铁路物流枢纽。


发挥黄冈铁路优势,抢抓新港江北铁路建设机遇,利用新港江北铁路有效联通京九铁路与京广铁路两条国家铁路大动脉,高效串联阳逻港、吴家山铁路中心站等国家物流枢纽的绝对优势,谋划建设黄州站铁路物流枢纽,提升黄州站铁路货场能力,建设大型铁路物流园,整合铁路物流需求,积极承接全省乃至华中地区石材、钢材、粮食、木材等大宗商贸物流转移,构建规模化铁路运输通道,开展大宗商品仓储、交易、干线运输组织、区域分拨配送、多式联运等业务;同时围绕本地外向型产业发展,加强货物运输组织,将黄州站铁路物流枢纽打造成为服务本地产业对接阳逻港、吴家山铁路中心站的区域性陆港枢纽。


黄州站铁路物流枢纽重点项目


依托京九铁路、新港江北铁路等铁路通道,推进黄州站升级改造,谋划布局黄州站大型铁路物流枢纽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准招引石材、钢材、粮食等大宗商贸物流企业、货运代理企业等,推动形成立足武汉城市圈、辐射全国、联通欧亚的陆上铁路网。重点推动黄州站改扩建、黄州站铁路物流园等项目建设。


2、科学构建麻城武穴区域性物流枢纽


加快建设麻城省级陆港型物流枢纽。


发挥京九线与横麻线在麻城交汇,麻城站作为京九线上六大编组站之一,大广高速、沪蓉高速在麻城“十字交叉”的综合交通优势,建设省级陆港型物流枢纽。重点围绕石材产业,构建“三位一体”的石材运输新格局,即着力提升麻城站铁路货场能力,构建规模化石材铁路干线运输通道;充分利用宋埠站铁水联运物流基地,加强与阳逻港对接,打造石材铁水联运快速通道;加快建设白果石材物流园,开展石材公路干线运输组织、区域分拨配送等核心业务,加强与麻城、宋埠等枢纽衔接,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结构,降低货运成本。通过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输组织模式,吸引石材上下游企业集聚,实现全产业链的规模化发展,打造立足中部、辐射全国、联通全球的石材贸易中心。


麻城省级陆港型物流枢纽重点项目


围绕打造立足中部、辐射全国、联通全球的石材贸易中心,发挥麻城铁路与公路枢纽的优势与潜力,打造省级陆港型物流枢纽。重点加快建成麻城石材产业园铁路专用线,推动麻城站扩能改造,用好用活宋埠站铁水联运物流基地,加快推动白果石材物流园、黄金桥综合物流产业园(陆地港)等项目。


积极布局武穴港口型物流枢纽。


发挥武穴医药化工、矿建材料等主产区优势,结合武穴“一区四城”建设,推动武穴依托港口加强枢纽布局。重点推动武穴田镇作业区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同步谋划武穴铁水联运产业园,构建规模化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通道,大力开展铁水联运;依托铁水联运产业园建设华中地区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开展医药化工、矿建材料、非金属矿石等大宗物资交易、干线运输组织、区域分拨配送和铁水联运,构建面向沿江上下游的大宗物资交易集散中心;依托祥云化工等龙头化工企业,以武穴港口后方精细化工产业和化肥等拳头产品为突破口,加快延伸国际贸易服务链和供应链,开展化肥的分装、通关、国际物流组织和贸易结算业务,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形成强势产业集群。


武穴港口型物流枢纽重点项目


围绕建设大宗商品铁水联运物流中心与华中地区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加快完善枢纽体系。重点推进马口作业区黄家山通用码头工程、马口作业区富强码头工程等码头项目建设,加快武穴田镇作业区铁路专用线、武穴港区疏港公路等集疏运通道建设,推动武穴铁水联运产业园、华中大宗商品物流基地等项目。


3、构建干支高效衔接的枢纽网络


以干线业务为重点强化枢纽间联动。


加强黄州、麻城、武穴等重要枢纽与国家物流枢纽之间的干线业务协同,与武汉、重庆、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开展干线业务,有效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成渝城市群以及“一带一路”等国际国内干线运输大通道,提升黄冈干线物流辐射能级。重点加强黄冈与阳逻港、吴家山铁路中心站、鄂州花湖机场等周边国家物流枢纽间的联系,打造公路专线、快线;拓展巩固与全国主要枢纽之间开行“钟摆式”铁路货运专线、快运班列,促进货物列车客车化开行;探索发展黄冈与长江上下游沿线枢纽间的水路、铁水干线运输,构建连南接北、通江达海的干线运输体系。


围绕支线和末端配送业务建设地区性枢纽网络。


依托枢纽网络拓展末端覆盖范围和物流辐射效率,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物流园区,形成覆盖全市域的骨干节点设施集群,与重要枢纽园区功能互补、业务协同。重点围绕各县市区主导产业聚集区,补齐物流设施发展短板,布局一批工业物流园,带动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各县市区生产生活需求,集中布局综合性物流园区,满足各县市区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服务区域内生活物流需求。以服务各县市区生活物流需求为重点,加快完善城市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推进城乡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引导全市物流节点在业务功能、操作规范、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强化物流节点间的业务协同,同时围绕黄鄂黄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加强与黄石、鄂州等地物流枢纽合作,加强与信阳、六安等周边物流节点的联系。


区域性物流园区重点项目


巩固完善公路枢纽园区网络,加快建设分工明确、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物流园区,补齐园区缺失短板。重点推动巴河现代物流园、浠水物流中心、湖北鄂东国际物流园、黄梅县志和智慧物流园、黄梅县智慧物流配送中心、小池滨江新区智慧物流配送中心、罗田县综合物流园、英山大别山物流园、红安传化公路港、团风物流园等项目。


(二)畅通国际国内物流通道


1、拓展延伸对外运输通道


融入中部陆海大通道。


发挥新港江北铁路优势,加快黄州经团风至武汉高速公路等融入武汉重要通道建设,依托黄州站、黄州港、麻城站、武穴港等重要枢纽,对接阳逻港、吴家山铁路中心站等国家物流枢纽,融入中部陆海大通道,打通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水、铁运输大通道,满足黄冈医药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建筑石材等特色产业商贸流通及进出口需求。


融入中部陆海大通道重点项目


围绕融入大武汉,高效衔接国际国内,积极对接中部陆海大通道。重点推动新港江北铁路、黄州经团风至武汉高速公路、G347黄州至团风段等项目。


畅通沿江物流大通道。


整合优化港口资源,以沿江港口为核心,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优势,加快形成沿江六大港区联动发展格局,服务临港工业和腹地经济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枢纽港,重点强化与武汉、九江等周边枢纽港之间的合作,加强航线组织,积极探索沿江捎带等发展模式;同时加强与南京港、上海港等江海联运枢纽港之间的合作,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强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通。通过进一步畅通沿江物流通道,逐步将黄冈“始发终到”的物流需求转化为“驻留性”和区域分拨性需求。


水运通道重点项目


深入推进港口资源整合,以黄州、武穴两大核心港区为重点,大力引导新建码头集中布置、连片开发,积极推动既有码头技术改造升级,不断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同时大力加强航道建设,提升航道养护水平。重点推动唐家渡港区钟家湾综合码头工程等码头项目,浠水河航道整治工程、巴河航运开发工程、蕲河船闸枢纽工程等航道项目。


拓展铁路运输大通道。


总结麻城石材铁路“点对点”班列先进经验,挖掘京九铁路沿线地区货运潜力,加强货运组织,进一步提升“点对点”班列开行规模,扩大班列影响范围,打通多条规模化铁路干线通道。重点加快建设沿江高速铁路等高铁建设,持续释放京九、武麻等铁路运能,提升铁路通道运输能力,打通黄冈地区至川渝、云贵等西南地区以及陕西、新疆等西北地区的石材、矿石、钢材等产品的铁路“双向”运输通道,通过打通以上通道,积极对接陆上丝绸之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


铁路通道重点项目


着力提升铁路通道运输能力,构建规模化铁路运输通道。重点推进黄黄高铁、安庆至九江高铁、京九高铁阜阳至黄冈段、黄冈至安庆高铁等高铁建设,释放京九等普速铁路运能;加快建设麻城石材专用线、大别山电厂铁路专用线、武穴田镇作业区铁路专用线等铁路集疏运通道建设。


强化公路运输大通道。


围绕加强与周边枢纽城市枢纽站场的联动,打通数条公路干线通道。重点以黄鄂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武汉-黄鄂黄枢纽集群为契机,加快六安至黄梅高速公路、安庆至黄冈沿江高速、鄂黄第二过江通道、鄂黄第三过江通道、九江至黄梅过江通道等重要通道建设,加强与国家骨干运输网络的衔接,进一步畅通黄冈对外公路运输大通道。


公路通道重点项目


提升公路运输通达性,强化枢纽间联动,加快构建高速公路主骨架。重点建成鄂黄第二过江通道,开工建设鄂黄第三、九江至黄梅、武穴至瑞昌等过江通道,开工建设安庆至黄冈沿江高速等项目。


2、优化内部交通物流网络


完善市域物流快速干线网。


以强化市县联系路、加密实际出口路为重点,加快优化黄冈高速公路网络结构,重点加快沪蓉高速红安联络线建设,形成红安至武汉的快速通道;推动六安(鄂皖界)至黄梅高速公路建设,构建英山、蕲春、黄梅等东部县市纵向联系的快速通道。


市域干线网重点项目


强化县市联系,打通省际开放路。重点推动麻城高速麻城东段、沪蓉高速红安联络线、蕲太高速蕲春东段、麻安高速北延段、黄州经浠水至蕲春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沪渝高速黄梅至黄石段改扩建。


织密城乡物流基础服务网。


加快国省干线建设,大力推进普通公路提档升级,实现所有城镇、重要园区、枢纽节点一级公路联通,重点建设唐家渡港区沿江疏港公路、武穴港区疏港公路等一批核心港区集疏运项目,有效解决港区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构建农村地区交通物流网,推进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提档升级,统筹交通、邮政、商务、供销等农村物流资源。完善通用机场布局,重点推进麻城、红安、武穴等通用机场建设,服务重点景区、应急救援等需求。


城乡物流网重点项目


强化微循环,全面推进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加快建设疏港公路。重点推进G347团风段举水河大桥新建工程、G318罗田县城至三里畈段改扩建工程、S207黄州化工园至鄂黄大桥段改扩建工程、G220麻城商家垸至边店段新建工程等一级、二级公路建设,推动唐家渡港区沿江疏港公路、武穴港区疏港公路等疏港公路建设。


(三)培育强大物流市场主体


1、精准招引龙头物流企业


着力引进大宗商贸物流企业。


围绕促进黄冈石材、矿建、非金属矿石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扭转“资源输出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各大枢纽建设项目,引进相关省内外知名商贸物流企业,通过发展商贸物流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位势与层次,推动特色产业由单一的加工制造向“加工制造+贸易集散”发展,同时拓展研发设计、商业会展等多元化高端业务。


加强引进现代公路港企业。


围绕满足全市生产生活物流需求,补齐黄冈大型公共物流园区缺失短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湖北汽运等区域性公路物流企业积极参与物流园区建设与运营,吸引传化物流、普洛斯、菜鸟网络等行业骨干物流企业在黄冈设立区域物流总部、分拨中心和转运中心,大力发展网络货运,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形成“总部企业+物流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强化支持现代港航企业。


围绕现代港口建设与现代航运业发展,做大做强黄冈港,重点积极配合省港口集团完成港口资源整合,在全省一盘棋的布局下,发挥黄冈地理区位、综合交通以及产业资源优势,明确黄冈作为鄂东南乃至全省大宗商品中转港的定位,进一步提升黄冈港在全省港口中的地位,积极融入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加强临空物流企业招引。


立足黄冈临空经济区建设,聚焦临空产业链,大力引进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等企业,吸引顺丰、菜鸟等知名企业区域总部、区域性集散分拨中心等功能设施落户黄冈,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同时吸引国际航空货运组织、货运仲裁机构设立办事机构,引进国际专业货运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高质量航空货运服务。


龙头企业招引重点工程


编制全市物流业招商目录,精准招引龙头企业。突出项目招商,发挥黄冈铁水公空综合交通优势,结合临港经济、临空经济、高铁经济发展形势,结合空间布局谋划一批重点物流项目,结合重点项目精准招引龙头企业。深化以商招商,依托黄冈本地医药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配件、现代家居等特色产业重大项目,开展定向招商,招强引链,引进一批发展质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物流龙头企业。推进资本招商,用好用活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充分发挥中央对湖北专项信贷及债权支持,同时加强与省联投、省交投等城市合伙人的对接合作,依托金融资源,开展资本招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项目的支持力度,创新融资方式方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整合优化物流行业资源


整合壮大现代物流企业。


引导全市第三方物流企业走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的发展道路,支持全市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对业务较为单一的中小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形式加以整合,促进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形成联盟,引导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延伸物流服务链条,丰富物流服务内容,向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物流服务,重点以麻城石材运输市场整合为突破口,总结整合经验并进行复制推广。


加强物流行业资源整合。


加强网络货运平台招引,依托网络货运平台的网络资源优势,整合区域内零散的车、船、货等物流资源要素,实现货源与车源的集约整合。加快推行先进管理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中小物流企业联系中心,促进物流企业联盟化发展。鼓励商贸企业、制造企业等市场主体与物流企业合资合作,创新发展模式,在园区共建、场地共享、共同配送等方面加强合作。


行业整合重点工程


鼓励全市各类物流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合作,成立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参与重点园区的建设与运营;出台奖补政策,鼓励零散物流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加强网络货运平台企业的招引与培育,依托网络货运平台整合区域内零散物流要素,实现货源与车源的集约整合。


3、引导物流企业拓展增值服务


鼓励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


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商贸业等的联动发展,探索物流增值服务发展模式,重点推动“物流+贸易”“物流+流通加工”“物流+金融”“互联网+物流”“物流+车辆维修、保险、加油”等增值服务。支持物流企业开展仓配一体化、信息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增值物流业务,推动物流企业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方向发展。


创新物流服务模式。


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广网络货运平台、多式联运、全程物流、城乡共同配送等新业态和新领域;引进或培育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增强企业对道路货运资源整合能力,并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对道路运输车辆进行管理。推动黄冈市船公司、货代及港口物流企业开展无船承运人业务,吸引本地和外籍船舶业务发展壮大,培育航运物流市场,推广无船承运人服务模式。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平台开放、场地共用、线路共建、信息互联、经验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实现跨区业务的协同运作。


(四)推动专业物流突破发展


1、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加快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


支持省港口集团进一步扩大港口资源整合范围,与招商局集团、中铁武汉局集团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扩大经营范围和物流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同时支持湖北进川物流、麻城金宏达物流等本地拥有铁路、水路与公路运输资源的企业组建多种形式的经营联合体,成为提供全程运输组织服务的多式联运经营人。在石材、钢材、粮食部分专业领域,鼓励具备特长的商贸物流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发展。


提升联运转换衔接效率。


完善专业化硬件设施,在唐家渡作业区、田镇作业区等具备集装箱作业需求与条件的重点港区引进集装箱装卸桥、轮胎式起重机等专业化装卸设备,淘汰各大港区老旧设施设备,引进装车(船)机、卸车(船)机,以及皮带机、斗轮堆取料机等专业化传输作业设备和堆场作业设备,提高装卸效率。推动多式联运企业与国铁、长江上下游其他港口以及中西部地区重要铁路枢纽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跨区域联运全过程物流信息无缝衔接;深化与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管理部门信息协同联动。


加快建设多式联运服务平台。


加快建设黄冈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整合对接铁路、航空、关检、政务、金融以及各大枢纽园区等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准确的船、货、车、班列、港口、场站、口岸等方面的动态信息以及覆盖关检、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多元化服务。加强与武汉、宜昌、黄石、鄂州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对接,积极对接融入国家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扩大多式联运在线交易。


多式联运重点工程


围绕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促进大宗货物“公转水、公转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重点以唐家渡临港物流枢纽、黄州港铁路物流枢纽、临空经济区临空物流枢纽、麻城陆港型物流枢纽、武穴港口型物流枢纽为核心,加快完善多式联运硬件与软件设施,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围绕石材、矿建、粮食等特色产业打造多式联运品牌线路,积极申报创建国家与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2、加快发展冷链物流


建设高效适用冷链物流设施。


围绕大别山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完善冷链设施体系,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粮食、果蔬、水产品等农产品主产区建设一批具有产地预冷、分拣加工设施的冷藏保鲜气调冷库,重点推进罗田、蕲春、黄梅、浠水、英山、麻城等果蔬产业聚集区产地冷库建设;支持各县市区依托农贸城建设一批具备低温仓储、流通加工、交易展示、中转集散和分拨配送等功能的冷链物流园区,按照产品品类、市场定位、消费群体、辐射区域等,积极对接盒马鲜生、美团买菜、拼多多等新零售业态,重构农产品流通模式;支持顺丰、三峡银岭冷链等物流企业在临空经济区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加强与各县市区冷链物流园区联动,全面对接鄂州花湖机场,促进大别山地标优品“走出去”,同时以进口水果、进口肉类为重点,面向武汉城市圈高端消费需求,打造武汉城市圈冷链物流集散中心。鼓励黄商等商贸企业、裕中兴肉业等生产加工企业、硕源物流等冷链物流企业建设服务城市生活的冷链物流设施。


冷链物流重点项目


围绕大别山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构建高效适用的冷链物流设施体系。重点推进罗田大别山地标优品智慧物流产业园、帝龙冷链物流园、硕源冷链物流园、顺丰冷运中心、三峡银岭冷链物流中心、巴河现代物流园、湖北鄂东国际物流园等项目,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创新冷链物流发展模式。


鼓励企业拓展冷链物流增值服务,鼓励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开放冷链仓储设施,共享冷链物流运输装备,拓展低温加工、包装、配送、报检、通关、金融等增值服务功能,强化与上下游企业间战略合作,构建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发展城市冷链共同配送,鼓励冷链物流企业采购并使用具备冷藏保温功能的配送车辆,支持各大冷链物流中心与配送、快递等企业以及餐饮店、社区生鲜直销店加强合作,开展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冷链配送服务,发展“冷链配送+连锁零售”“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宅配”“生产基地+电商+冷链快递+智能菜柜”等新型业态模式,推动供货、运输、配送终端无缝衔接,构建惠民便民的生鲜直销配送体系。


3、创新发展电商物流


引导电商快递物流集约化发展。


推进电商快递集群发展,依托黄冈良好的电商发展基础,以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在罗田、英山、蕲春等主要县市区建设电商物流中心或电商产业园,引导电商企业、快递企业集中入驻园区,实现电商孵化、电商物流的一体化运作。构建电商快递共同分拣、共同配送发展模式,支持各大电商快递企业加强合作,构建以联盟化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县级电商快递运营企业,共建园区、共用分拣线、共享配送车辆,同时建设统一信息管理和调度平台,构建统一派件配发和揽货的共同配送体系,实现“同一路线、统一配送”。


电商快递物流重点项目


围绕推进电商快递集群化发展,建设电商物流中心。重点推动临空经济区跨境电商中心、浠水物流中心、黄梅智慧物流配送中心、罗田综合物流园、大别山物流园、红安城关物流园等项目建设。


规范电商快递末端配送体系。


推动配送车辆规范运营,规范快递服务车辆运营管理,引导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配送车型,推动配送车辆标准化、厢式化,同时鼓励快递企业对快递服务车辆实施统一编号和标识管理,加强对快递服务车辆驾驶人交通安全教育,支持快递企业为快递服务车辆统一购买交通意外险。推广智能投递设施,将推广智能快递柜纳入便民服务、民生工程等项目,积极引进丰巢科技、中邮智递等智能投递终端服务商,鼓励在社区、学校、医院、商务中心等末端节点加快智能快递柜投放。


推动电商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


促进电商物流与现代农业联动发展,加快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引导快递企业服务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现代农业生产,开展大别山地标农产品包装、仓储、运输的标准化、定制化服务,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动快递物流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快递企业加强与电商产业园及电商企业协作,为电商平台服务商、销售商提供采购、运输、仓储、寄递、分拨、配送等一体化服务,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充分利用黄冈旅游资源,结合特色旅游业务,促进电商物流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针对到访游客购物等消费需求,提供配送到家服务,打造“游购娱”一体化服务产品。


4、推进城乡物流发展


构建城乡物流三级节点体系。


科学构建黄冈市城乡三级物流运营网络,构建覆盖全市、通达村镇的物流配送体系。依托黄商集团等龙头商贸物流企业,打造城乡配送重点物流园区,鼓励企业开放自用资源,下沉服务网络;加强对各县市区现有物流配送设施的整合力度,依托各县市区城区物流园区培育一批电商产业园,引导快递、城乡配送、落地配等企业进驻园区经营,形成集聚效应。利用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整合邮政、快递电商资源,利用农村综合物流服务站、村邮站、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等网点资源,建成统一挂牌的村级农村物流网点,构建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


大力发展城乡共同配送。


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公司、快递快运以及商贸物流企业加强合作,组建共同配送联盟,整合各县市区乡镇物流需求,共同制定运输、配送计划,构建覆盖全市乡镇村的循环配送网络;鼓励共同配送联盟扩大业务范围,积极承担全市其他商贸企业、工业企业的末端配送和集货任务,推动工业品下行;加强农产品进城反向物流组织,形成双向对流配送格局,提升农村物流集约化和组织化水平。依托共同配送模式创新,大力推广标准托盘、公共周转箱等标准化、集装化设备应用,提高城乡配送效率。


支持“客货邮融合”等新模式发展。


推动英山、罗田、麻城开展“客货邮融合”试点,总结经验,在全市推广,促进农村客运货运双提升。打造“产运销”一体化农村物流服务模式,依托罗田板栗、英山茶叶等特色产业,鼓励物流企业、邮政、快递企业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深入特色产业主产区,与农户、农业合作社、商超、电商、农产品经销商等跨行业联营合作或组建产业联盟,以电子商务平台及商贸流通企业为载体,以物流运输为纽带,建立“种植基地+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物流运输+邮政金融服务”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


5、完善应急物流系统


健全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综合考虑黄冈地理位置以及气候地形特点,建立全市统一协调、反应迅速、运行有序、高效可靠的应急物流体系,发挥在严重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情况下的应急保障作用。制定应急物流行动指南,就医药物资、防护物品、生活必需品等应急物资采购、储运、调拨等环节制定应急预案,明确指挥流程、职责分工、补偿机制等关键问题,确保应急物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完善应急物流设施建设。


构建城市内“市-区-街道”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依托黄商物流园、国通物流园等已建园区按照“急时应急、平时服务”思路运营,增加应急物资储备功能;依托陆空联运港、唐家渡临港物流园、巴河物流园等区域性园区,建设市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依托区县物流中心建设区级应急物资储备库;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组便民超市等规划末端临时接收存放设施;推动通用机场建设,利用通用航空机型种类多、作业项目全、起降条件要求低、机动性强等特点,强化通用机场应急救援能力。


提升物流企业应急物流能力。


选择和培育一批信誉高、具有较强应急物流运作能力的骨干物流企业,根据企业业务类型及拥有资源,分类别、按等级建立应急保障队伍。强化应急保障队伍管理,加强应急技能培训和模拟演练,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资金为保障的运力征用补偿赔偿机制,切实保护应急保障队伍的合法权益和参与应急保障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加大大型无人运输车辆、市内无人配送车、无人货运飞机的研发利用以及无人仓储库、智能快递柜建设,确保应急物资能够在极端恶劣情况下的正常运送和实现“无接触”配送。


(五)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1、创新发展智慧物流


构建全市智慧物流云平台。


结合黄冈市中小物流企业居多,同质化竞争严峻的特点,以网络货运平台为切入,鼓励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或龙头物流企业搭建全市统一兼容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统一物流信息、统一数据接口标准为基础,整合农村物流、冷链物流、网络货运、应急物流等平台功能模块,整合区域物流资源要素,联动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水路、铁路、公路、港口等运输节点的信息发布、运力在线交易、物流线路优化、多式联运解决方案以及政府监管、政策发布等功能,拓展物流金融、物流保险等业务;同时依托黄冈市综合交通智慧管理平台构建全市物流大数据中心,夯实智慧物流基底。


推动物流设施与装备体系智能化。


以唐家渡一类水运口岸、临空经济区建设为带动,以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供应链物流等重点业态为切入,大力发展数字物流,推进货、车、船、飞机、站场等物流要素数字化,鼓励港口码头、物流园区和大型仓储设施等应用物联网技术,鼓励货运车辆加装智能设备,加快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实现物流信息采集标准化、处理电子化、交互自动化,同时实现与黄冈市综合交通智慧管理平台的联动。


推进物流领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围绕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建设,加快建设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鼓励园区企业加强智慧物流技术及装备研发,在全球定位技术、远程操控、自动化仓库和自动化搬运系统、信息管理技术等领域实现突破;支持条件较好的物流企业开展先期试点,逐步实现高新技术成果在行业内的推广;联合龙头示范企业建立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物流运营体系,促进智能调度、自动化仓储、无人配送等尖端技术在黄冈落地生根。


智慧物流重点项目


加快发展智慧物流,完善智慧物流运作平台建设。重点依托黄冈市综合交通智慧管理平台构建黄冈市物流大数据中心,作为全市物流行业监管与数据开放平台;鼓励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或龙头物流企业依托园区搭建全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同步开发农村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等功能模块;鼓励各类平台积极对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同时引进并对接“云上多联”等省内外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破除数据壁垒,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信息数据开放共享与互联互通。


2、加快绿色低碳物流发展


进一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


推动石材、钢材、粮食等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重点加强沪渝高速公路运输货物向长江水运和铁水联运转移,加强大广高速公路运输货物向铁路运输转移;大力发展大宗散货“散改集”运输;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夜间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强化公路治超,协同构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推广绿色化物流装备应用。


严格实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准入制度;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引导运输经营者购买使用标准化专业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能耗排放低的货运车辆;鼓励发展厢式、甩挂、冷藏、化学品运输等专用运输车辆和多轴重载大型车辆,优先采用新能源汽车和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汽车;建设高效便捷、适度超前的充电、加氢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


发展绿色仓储与包装。


支持节能环保型仓储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物流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应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在运营过程中鼓励使用绿色环保货架、新能源叉车等设备。鼓励快递物流使用绿色可降解包装材料,农产品、商超等商贸物流企业使用标准化托盘、周转箱、周转筐等循环包装材料,减少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推行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和循环化使用。


加强物流设施污染防治。


完善港口、铁路货场等枢纽散货装卸、堆存防风抑尘环保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散货装卸作业全过程皮带机封闭运输,加强散货堆场的雨污分流处理能力;优化港口能源利用,全面推广使用液化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积极推进船舶岸电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实施装卸设备“油改气”、“油改电”工程等。


(六)培育发展壮大枢纽经济


1、培育发展现代化临港枢纽经济


发挥黄州、武穴、团风等重点港口基础设施优势和腹地产业基础,增强港口信息、通关等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保险、金融、货代等增值服务能力,通过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带动产业要素聚集,重点强化围绕粮食加工、汽车生产、建筑建材、精细化工等领域的物流与产业要素聚集,培育壮大临港产业集群,打造港口与后方产业园区深度融合的临港枢纽经济区。


临港枢纽经济重点工程


打造黄州临港枢纽经济区。重点围绕一类水运口岸,争取设立黄州海关,谋划建设黄冈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黄冈市进出口服务中心,围绕粮食加工、汽车生产、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着力聚集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国际物流要素以及保税加工等产业要素,推动一类水运口岸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打造武穴临港枢纽经济区。重点围绕武穴建筑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发展,发挥临港临铁优势,进一步提升武穴港口型枢纽大宗货物作业能力,加快建设疏港铁路线,引进或培育矿石贸易、矿石深加工等企业聚集。


打造团风临港枢纽经济区。重点围绕团风建筑建材产业发展,发挥临港临铁优势,进一步提升团风港口码头与团风东站铁路货场钢材作业能力,谋划建设团风物流园,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引进大型钢铁贸易企业,开展钢材贸易以及钢材区域分拨、配送等全程物流运输组织,带动钢材相关产业聚集。


2、建设陆港型枢纽经济区


发挥黄州站铁路物流枢纽、麻城陆港型物流枢纽等陆港优势,以国际国内联动的公铁联运业务为核心,高效联动吴家山铁路中心站等全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有效承接区域分拨和城市配送业务,实现“干支仓配”一体物流规模化运作;依托陆港延伸金融保险、售后服务等增值服务链,聚集相关产业,打造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陆港枢纽经济区。


陆港枢纽经济重点工程


打造黄州陆港枢纽经济区。发挥黄州站铁路通道优势,提升黄州站铁路货场能力,建设大型铁路物流园,承接全省乃至华中地区石材、钢材、粮食、木材等大宗商贸物流转移,构建规模化铁路运输通道,开展大宗商品仓储、交易、干线运输组织、区域分拨配送、多式联运等业务。


打造麻城陆港枢纽经济区。发挥麻城铁路通道优势,依托麻城石材产业基础,通过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输组织模式,吸引石材上下游企业集聚,实现全产业链的规模化发展,打造辐射全国的石材贸易中心,同时进一步吸引石材设计、研发等高端产业要素,进一步做强特色产业。


3、构建高品质临空枢纽经济区


依托鄂州花湖机场,聚集航空物流、生产制造等相关要素资源,大力发展门户经济、临空经济,打造现代化航空枢纽经济区,重点推进商务、购物、会展,以及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同时推动航空配套、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要素聚集,构建企业集聚、产业聚集、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临空产业生态体系。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加强组织统筹领导。


强化黄冈市委、市政府对现代物流业的组织领导,成立黄冈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发改、商务、自然资源、供销、农村、邮政等职能部门参与,协同做好现代物流业的促进与保障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能职责,积极研究协调全市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政策,加强对物流业相关规划、重点企业、园区项目建设等的指导推进。


深化完善物流管理体制。


进一步增强黄冈市道路运输和物流事业发展中心职能和人员配置,明确黄冈市道路运输和物流事业发展中心对全市农村物流、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物流等物流业态的统一服务与管理;加强黄冈市道路运输和物流事业发展中心与各县市区道路运输和物流事业发展中心的职能协同,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体制。


建立企业定期服务机制。


积极服务企业发展,定期组织企业调研,落实解决企业对物流业发展具体的诉求以及物流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协调引导企业积极参与A级物流企业评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


强化落实工作考核。


加强对各项工作举措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把本规划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适时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并加强工作目标考核。


(二)强化行业政策扶持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黄冈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若干措施》政策的能效,加强政策的宣传与落实,各县市区围绕政策的实施出台相应实施办法,保障政策落地见效;同时围绕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物流企业发展,积极对上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资金扶持;设立黄冈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基金和物流转型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投资补助、财政奖励等方式,支持现代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引进、品牌培育、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先进技术应用推广、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研究等物流方面工作,充分引导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加强行业要素保障。


积极保障物流建设用地,落实国家对物流企业在建设用地方面的优惠政策,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及重点物流项目的建设用地需求上给予重点保障。积极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动适合物流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探索发行债券、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和PPP(公私合作)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三)健全配套支撑体系


建立现代物流统计制度。


构建反映现代物流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高质量发展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现代物流业运行监测分析能力,为分析研判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政策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构建物流行业信用体系。


研究出台运输物流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黑名单”管理办法,明确严重失信企业标准,构建政府层面失信惩戒机制。


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


以冷链物流、农村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等重点行业为切入,以托盘标准化、甩挂运输及物流服务标准化、物流信息平台互通共享为主要内容推动物流标准化运作;积极执行国家标准,同时鼓励物流企业参与国家、省、行业和地方物流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工作。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切实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协同相关部门做好调查研究、认证评估、咨询服务等工作,鼓励行业协会与高校、研究机构加强合作,设立培训基地与研发机构,举办物流创新发展论坛、企业推介等交流合作活动,鼓励社会组织积极承担事务性管理服务,包括组织职业培训、组织国家A级和省星级物流企业评定申报等。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物流人才培养计划。


鼓励在黄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增设冷链、快递、电商、多式联运等物流相关专业,加强校企合作,设立实训基地,推行订单教育的培训服务模式;对认定的物流专业培训孵化基地和机构开展的物流有关培训给予扶持。


制定物流人才引进战略。


建立吸引人才的有效机制,积极组织物流企业开展校园招聘、社会招聘,有计划地引进符合条件的物流高层次人才,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专业人才,优先纳入我市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给予人才公寓、落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开展物流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工作。


鼓励从业人员参加国家物流人才职业资格认证,实行持证上岗,提高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黄冈市交通运输局


2021年10月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522.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