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凉山州“十四五”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原文)

TIME:2022-06-02 10:53:47 HOT:0来源:凉山州商务局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凉山州“十四五”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前 言


现代物流业是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当前,我国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关联重大战略,以打造四川南向门户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民族地区服务业强州为契机,凉山州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会会议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凉山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州物流业发展现状,特编制《凉山州“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范围为凉山州全域2市15县,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本规划是指导未来我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各县(市)现代物流业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 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凉山州充分利用地处川滇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大格局,着力推进通江达海、融入东盟的“南向大通道”建设。物流市场规模稳定增长、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服务网络日益拓展、物流主体规模不断壮大,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物流产业规模平稳增长。“十三五”时期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均呈上升趋势。2020年社会物流总额达3976.5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平均增长率为8.3%;社会物流总费用达271.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8.5%,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年平均占比下降0.46百分点,较“十二五”期末下降2.3百分点。


货物运输总量不断增长。“十三五”时期逐步形成以公路、铁路为主,水运、航空为辅的货物运输结构。2020年公路货运量9938万吨,货运周转量901243万吨公里,“十三五”时期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2%和9.2%;铁路到达量1270万吨,发送量668万吨公里,“十三五”时期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7.91%和2.25%;水路货运量49万吨,货运周转量3369万吨公里,“十三五”时期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2%和32.6%;航空货邮吞吐量3377.5吨,“十三五”时期年平均增长率为34.4%;邮政业快递业务量1840.19万件,“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率31.16%。


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十三五”时期初步形成以公路、铁路为主导,航空、水运为辅助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四川南向门户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滇两省结合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进一步推进。公路方面,总里程2.89万公里,全州普通国道、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分别达到78%和20%,基本形成以西昌为中心的“4小时交通圈”;完成京昆高速公路泸黄段改扩建工程,G4216线沿江高速、乐西高速、西昭高速、德会高速、峨汉高速等项目开工建设,西香高速、西宁高速、金口河至西昌段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加速推进,高速公路建成及在建里程超过1000公里;建设西昌市汽车西站,完成所有县级客运站的提升改造。铁路方面,成昆铁路在凉山州境内375公里,成昆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凉山段开工建设,宜宾至西昌至攀枝花高铁完成前期论证。航空方面,拥有4D级的青山机场,航空开放口岸工作持续推进。水运方面,通航总里程超过900公里,渡口码头102个,金沙江下游各电站库区水路运输行业迅速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已有5个港口作业区投入运营。


物流设施网络逐步形成。“十三五”时期初步形成小型产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末端网点等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雏形。运营及在建公路货运场站数量达到9个,已建县级专业小型农产品及商贸物资物流中心12个,拟建的物流园区10个。快递末端配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引进“顺丰”、“四通一达”等20家品牌快递企业,邮政普遍服务网点640个,邮乐购站点230个,民营快递网点700个。


物流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十三五”时期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制造企业实现物流业“主辅分离”,一大批新型骨干物流企业正在迅速成长。截止到2020年末,凉山州各类物流经营单位655户,其中物流企业188户,其余为个体经营户,全州营运货车达44449辆;规模以上物流企业42户,4A级物流企业1户,3A级物流企业3户,2A级物流企业6户,快递企业22户。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4家,5000万元至1000万元的6家,1000万元至500万元的13家,500万元至100万元的55家,其余均为微型企业。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凉山州民族地区货运班车一、二期已实际开行,目前已形成覆盖全州17县市的交通网络。西昌青山机场航空口岸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凉山州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建成投入运行,凉山州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建设。会理、昭觉、盐源、德昌等重点县推动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项目建设,完善城乡配送体系。风电运输大件物流项目已实施完成,电商快递分拨中心建成落地并投入运营,会理、德昌、盐源、昭觉等重点县市农特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已初具规模。


物流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从国家层面看,《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等政策陆续公布,分别从高质量发展、降本增效、融合发展等为物流业指引方向,并提出具体支持措施。从省级层面看,《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四川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等政策出台,积极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着力构建高度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现代物流体系。从凉山州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科学合理谋划,加快在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建设和布局,积极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二、发展短板


“十三五”期间,凉山州现代物流业稳步发展。但是,凉山州物流发展仍存在短板和不足。


对外通道建设滞后。进出凉山州的通道只有G5京昆高速、108国道、成昆铁路,尚未形成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主、县乡村公路为辅的综合公路网和铁路网络,加之唯一的G5京昆高速公路受区域分季节时段通行限制,成昆铁路单线运输模式运力十分有限,全年运力缺口达千万吨以上。


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除铁路场站外,尚无成型的物流园区、货运周转站等物流基础设施;公路路网密度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上物流企业的各类运输、仓储、装卸等环节信息化水平低,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产业运营的需要。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低,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致使物品在运输、装卸、仓储环节中难以实现全过程的一体化流动。


物流资源整合度不高。物流市场整体上呈小、散、弱格局,物流资源和物流要素集聚程度较低,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制造业、商贸业主辅分离推进困难,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物流量仅占全州社会物流总量的20%,物流资源整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较慢,服务功能单一,物流企业收益主要来自仓储、运输、装卸等基础性服务,而相关的流通加工、包装、信息服务等增值业务收益较少,未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


物流企业实力不强。物流行业缺乏大型龙头物流企业引领,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资源分散、竞争力较弱,专业服务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仍有待提高。截止到2020年底,凉山州仅有6家2A级企业,3家3A级企业,1家4A级企业,无5A级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实力有待提升。


物流行业统计数据不全。物流行业统计数据指标系统有待完善,物流业纳税额和营业总额等统计数据缺失。统计年鉴中现有的相关数据难以对物流行业发展情况进行精准的分析。


第二节 面临形势


一、发展机遇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遇。中央提出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挖掘内需潜力,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为地处川滇两省结合部、经济亟待发展的凉山州提供新动能。凉山州应依托成昆铁路、G5京昆高速对接中欧班列,协调推动与宜宾港、泸州港的多式联运,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努力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扩大服务内需的规模,畅通对内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大力拓展物流市场。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机遇。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支撑现代流通体系运行。凉山州应把握国家、省级物流政策,以打造“一通道四基地一屏障”、服务安宁河流域综合开发和促进大凉山特色优质农产品销售为宗旨,完善物流园区、综合货运枢纽、高铁枢纽、多式联运枢纽、乡镇服务站、农村服务点等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与居民消费和冷链安全相关的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绿色物流、城乡配送等物流产业和共同配送、仓配一体、绿色物流等新业态。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实施,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新机遇。凉山州应依托特殊区位优势,以服务双城经济圈为使命,以构建物流体系与降本增效为目标,以打造物流支柱产业为抓手,积极探索现代物流与制造业、农业和商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新基建带动物流技术革新的机遇。国家大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云计算、大数据、智慧交通、智慧仓储、智慧物流装备等技术等在物流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凉山州应加快构建“智慧基础设施+智慧装备技术+智慧物流平台”的智慧物流体系,加快发展供应链管理、城乡共同配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机遇。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推动物流模式更新、物流空间重构、物流网络蜕变。凉山州应依托“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制造物流、原材料物流和大宗商品物流。新型城镇化协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推进城乡配送网络建设,发展城乡配送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是凉山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过渡期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期。国家明确脱贫后“四个不摘”,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凉山州创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带动城乡物流、冷链物流的发展,为凉山州物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完善重大交通网络体系的机遇。“十四五”期间,凉山州全力推进“七高五铁一航运”运输体系建设,“五纵两横两环加航空水运”的主骨架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形成。结合铁路、公路客运站规划,建设西昌综合客运枢纽和西昌市综合物流园区,开工建设会理市、昭觉县、盐源县、越西县等区域性物流中心,打造多式联运货运枢纽,促进传统货运枢纽向现代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转型,促进货物运输物流化。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构建先进的无线宽带网,促进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


二、面临挑战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经贸摩擦不断升级,产业分工和产业链格局加速重构,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对凉山州物流重大项目招引提出挑战,对外贸等“外向型”产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从国家到省级人民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体系。凉山州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过渡期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期,正进入以质量和效益提升为核心的发展新阶段,如何支撑凉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凉山物流业具有重大挑战。


区域竞争加剧的挑战。在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战略引领下,省内市州产业要素的比拼前所未有,将面临在资源、平台、政策等方面更加激烈的竞争。凉山州仍存在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集聚不够、重大载体不足等短板,多元化竞争格局下的物流发展压力将更为严峻。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凉山重要指示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以及州委八届九次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扣凉山州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中的定位,以物流降本增效为目标,引入供应链管理、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理念,加快构建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节点布局合理、物流功能特色鲜明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为凉山州打造全国民族地区服务业强州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统筹、政策扶持、行业调控、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进物流集聚集约发展,完善凉山州物流市场体系。


统筹规划,集聚发展。统筹衔接凉山州在编的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以及产业园区规划等,促进凉山州现代物流业规划与其他重大规划相协调。科学合理谋划现代物流业的空间布局及重点项目,集聚发展物流集群,制定符合凉山州发展需要且操作性强的现代物流业规划。


聚焦通道,开放发展。结合凉山州地处川滇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放射状的对外多通道交通新格局,畅通干线运输物流大通道,激活支线末端配送小循环,推进物流业服务内需、扩大开放的新格局。


重点突出,特色发展。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农业、金融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凉山特色的现代物流体系。结合新材料、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打造具备凉山州产业特色、优势突出的物流发展体系。


生态引领,绿色发展。坚持绿色物流生态发展理念,加快节能环保物流装备和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包装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提高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和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水平,鼓励共同配送等集约化物流运作模式发展,构建绿色物流体系。


第三节 发展定位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物流规划》,紧抓“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大力发展产业物流、供应链物流,补齐短板,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枢纽经济,成为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立足凉山州是四川通往云南、南亚、东南亚,对接东盟中国—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和协同攀枝花共建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枢纽,结合争创现代服务业强州,围绕新材料、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构建便捷、高效、安全、开放、智慧的现代物流体系。到2025年,努力将凉山州打造成为“立足凉山、服务雅攀、对接成渝、连接川滇、辐射东南亚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和西南民族地区现代物流中心”。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一核、三轴、五极、多点”的物流空间布局,构建“辐射国际、联通国内”的物流通道体系,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更加合理,物流智慧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物流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引领凉山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物流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壮大。“十四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5%以上,货物运输周转量年均增长10%以上。聚焦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城乡配送,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州快递业务量超过8880万件,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突破19亿元。


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加速构建“5+8+4+N”现代物流节点体系,合理布局末端配送网点,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配套衔接、融合共享的农产品寄递网络;加快口岸物流体系建设,推进青山机场国家航空开放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畅通物流通道,形成南向为主、多向放射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格局。


物流企业实力明显提升。到2025年,现代化物流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一批优势龙头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培育大型物流企业10-12家,中小型物流企业120家。其中,4A级以上物流企业3家,3A级物流企业8家,并加快凉山州传统物流运输企业向智慧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物流智慧化和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25年,搭建并应用1-2个物流公共信息和物流大数据平台、1-2个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全州物流信息化水平超40%;持续推进环保应用、节能减排,快递电子运单使用率达100%,邮政快递网点实施“禁塑”、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的达95%,清洁能源配送车比例超过85%。


物流成本比例进一步下降。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额达到595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下降至14.5%以内,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总体空间布局


按照“统筹全局、突出优势、重点发展”的思路,结合物流设施的辐射力、影响力、功能设置、产业优势、物流强度及规模等多项要素合理布局,强化各物流节点间相互联系和合作,形成“一核、三轴、五极、多点”的物流空间布局。


一核:即西昌市,为凉山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区。


整合青山机场、成昆铁路、成昆复线铁路、宜宾至西昌至攀枝花高铁、昭攀铁路、G5京昆高速、108国道、南环线、北环线,形成公、铁、空物流运输网络,辐射川南经济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滇中经济区,建设成为攀西现代物流中心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节点。重点发展公路物流、铁路物流、航空物流、保税物流和冷链物流,建设物流总部基地,全面提升现代物流综合承载能力。


三轴:即安宁河流域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轴、西部物流产业提升发展轴和金沙江流域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轴。


安宁河流域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轴。依托G5京昆高速、成昆高速、成昆复线铁路,发挥西昌在全州物流业发展中重要引擎作用,推动西昌市建设凉山州物流主枢纽,增强冕宁、喜德、德昌、会理、会东、宁南等安宁河流域城市的物流功能,带动区域内县市物流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大宗物流、冷链物流。


西部物流产业提升发展轴。依托西香高速、马尔康至攀枝花高速公路,发挥盐源、木里的特色农产品、矿产资源优势,加快建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优化综合物流网络,大力发展风电物流、应急物流、特色农产品物流。


金沙江流域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轴。依托金沙江航道、G4216线沿江高速、宜宾至西昌至攀枝花高铁和翻坝体系,发挥昭觉、雷波、美姑、布拖、金阳等城市的特色农产品、矿产资源优势,推进公水、公铁、铁水等多式联运,大力提升发展特色农产品物流、大宗物流、电商物流。


五极:即以西昌市、德昌县、冕宁县、喜德县、普格县为核心的安宁河谷地带中部发展极,以会理市、会东县、宁南县为核心的南部发展极,以越西县、甘洛县为核心的北部发展极,以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为核心的西部发展极,以昭觉县、雷波县、美姑县、布拖县、金阳县为核心的东部发展极。


中部发展极。坚持西昌市、德昌县、冕宁县共同打造安宁河谷同城化发展区和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普格县全面融入安宁河谷协同发展,拓展西昌经济圈,提升整体综合物流能力;喜德县依托农业资源,规划建设川粤合作凉山州(喜德)现代物流产业园。整合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在内的“五纵两横两环加航空水运”交通网络,辐射川南经济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滇中经济区。


南部发展极。坚持会理市、会东县、宁南县一体化发展,沿金沙江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经济带,会理市打造南部区域物流中心。加大资源优化配置,拓宽开放通道,推进白鹤乌东德库区岸线一体规划,康养旅游精品线一体化布局,烟桑矿果畜等产业县一体品牌,加快各县物流园区的发展步伐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辐射攀枝花、宜宾、泸州、重庆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云南昭通、黔西等地区的矿产品、丝绸品、农产品物流平台和双向物流通道。


北部发展极。以越西县、甘洛县为核心构成北部发展极。畅通南北物流通道,加快建设成昆铁路、成昆复线铁路、金口河至西昌段高速。越西县依托农业、矿产、旅游、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规划建设智能物流园区,打造北部区域物流中心。甘洛县依托农业、矿产、旅游、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以及凉山州“北大门”地理优势,规划建设凉山“北大门”产业发展综合物流园区。


西部发展极。以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为核心构成西部发展极。畅通南北物流通道,加快建设西香高速。盐源县打造西部区域物流中心,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矿产资源、农特产品等物流集群,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打造西部区域物流中心。木里藏族自治县大力发展特色民族产品和城乡生活必需品物流业,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积极发展风电物流、灾害应急物流。


东部发展极。以昭觉县、雷波县、美姑县、布拖县、金阳县为核心构成东部发展极。依托彝区特色农产品加工、水电产业和雷波县磷化工产业优势,借助宜宾至西昌至攀枝花高铁、G4216线沿江高速、西昭高速、乐西高速和金沙江航道,昭觉县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打造东部区域物流中心。雷波县规划建设南田新区物流园区,金阳县规划建设电商配送中心,布拖县规划建设商贸物流城,美姑县规划建设物流中心,满足彝区人民生活需求。


多点:面向城乡末端的消费和加工生产,加密城乡配送网点,构建县(市)、乡(镇)、村三级城乡末梢配送网点体系,推动标准、智慧、共享、绿色发展,充分发挥邮政物流的网络服务能力以及民营快递企业的末梢送达能力,形成畅通、可靠、绿色的城乡末端节点。


第二节 物流节点布局


根据节点功能、定位及辐射能力,凉山州物流节点打造“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服务站”四个层次清晰、功能互补的物流节点网络,形成“5+8+4+N”的现代物流节点格局。


一、5枢纽


西昌市综合服务型省级物流枢纽。依托西昌市综合物流园区、西部新城国际贸易中心、攀西农特产品智慧运营中心、攀西(装配建材)物流港、粮食物资储备及物流中心等项目,重点发展产品深加工、多式联运、国际物流等综合性物流服务,打造为连接攀西经济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至东南亚的综合服务型省级物流枢纽。


越西县商贸服务型州级物流枢纽。积极创建四川省现代农业攀西特色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电商物流,依托越西县蔬菜产业供应链建设、越西县智能物流园区、冷链仓储物流、凉山州北部冷链物流运输配送中心、越西县现代商品和服务流通中心等项目,打造北部商贸服务型州级物流枢纽。


盐源县生产服务型州级物流枢纽。积极发展矿产资源、农特产品等物流集群,打造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城乡配送物流、大宗物流,依托现代物流园区、盐井农副土特产冷链、卫城农副土特产冷链、梅雨农副土特产冷链、绿色家园农副土特产冷链、树河核桃产业园、平川青花椒集散中心、盐塘花椒野生菌集散中心、白乌花椒产业园等项目,打造西部生产服务型州级物流枢纽。


昭觉县商贸服务型州级物流枢纽。加快建设国家级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示范园区、文化旅游中心,依托区域性物流中心、电商物流园等项目,打造东部商贸服务型州级物流枢纽。


会理市生产服务型州级物流枢纽。全力建设特色农产品直供基地、清洁能源输送基地、优质矿产品生产基地、生态宜居阳光康养城市,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依托会理现代物流园区、凉山川朴冷链物流分拣中心、会理豪家冷链物流分拣中心、会理彰冠镇农产品物流市场、大捲仓储物流分拣中心、木古镇农产品集散中心等项目,打造南部生产服务型州级物流枢纽。


二、8园区


川粤合作凉山州(喜德)现代物流产业园。依托公路与铁路枢纽,围绕喜德县的产业和区位条件,打造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总体布局为一园三核多区(汽修汽贸区、城乡物流区、建材物流区、散货物流区、农产品加工区、农资物流区、装卸作业区、冷链物流区、办公区、农特产品商贸区、停车场、远期拓展区),规划面积102.04亩。


攀西北部物流集散中心。依托G5京昆高速,建成集冷链、仓储、货物集散、酒店餐饮服务、停车、农产品交易、物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物流集散中心,规划面积170亩。


普格县现代物流园区。依托乐昆高速和成会高速,规划建设集运输配送、现代仓储、货物分拨、多式联运、包装加工、物流信息、集装箱业务、展览展销为一体的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


会东县攀西新云物流园区。依托会东民用机场、开工建设的G4216高速会东段,乌东德、白鹤滩两个库区蓄水后形成的多式联运,发展绿色物流新业态,着力打造集仓储、流通、冷链运输、展示交易、信息化管理等服务为一体的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规划面积619.8亩。


雷波县南田新区物流园区。着力打造集仓储、流通、冷链运输、展示交易、信息化管理等服务为一体的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


德昌县电商物流产业园区。新建占地30亩的仓储物流园区,配套建设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双创”中心等。以公路货运枢纽、铁路场站、标准化仓库、配套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为主要功能布局,建设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


凉山“北大门”产业综合物流园区。依托成昆铁路复线,乐汉高速甘洛段,以及甘洛县作为“中国黑苦荞之乡”“万亩中草药种植”的产业发展优势,建设集农产品初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运输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


木里县现代物流园区。规划用地约50亩,建设约50000平方米,集运输、仓储(含冷链)、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


三、4中心


宁南县现代物流中心。集仓储、冷链、货物收发、配套、信息管理系统为一体的物流中心。


美姑县现代物流中心。依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整合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功能与农产品物流中心功能构建县域商贸与农产品物流中心。


金阳县电商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按照设施现代化、硬件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建设集运输配送、现代仓储、货物分拨、物流信息为一体综合性公路物流园。


布拖县鹏旭商贸物流城。占地约220亩,以“一心,两区,三市场”为核心布局规划,加快构建惠民生、利民生的集商业贸易、现代物流、农产品流通、家居建材、城市配套、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生产型、生活型、生态型“三生”特色商贸物流城。


四、N服务站


在凉山州区位和产业优势明显的重要乡镇,设置便民、便捷、便利的物流服务站点,作为构建覆盖全州的物流网络的必要补充。


第四章 构建产业体系


第一节 完善物流节点


科学建设物流节点,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物流枢纽为骨干,以物流园区、中心为支撑,以乡镇物流服务站、村级物流服务点为补充的物流节点体系。


打造物流枢纽。推动“一主四副”的枢纽空间格局全面形成,以西昌主枢纽为核心的西昌经济圈,以会理副枢纽为核心的南部城镇群,以昭觉副枢纽为核心的东部城镇群,以越西副枢纽为核心的北部城镇群,以盐源副枢纽为核心的西部城镇群,大力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多式联运货运枢纽、通用集散型货运站建设,提升枢纽干线服务和多式联运能力。加快推进各类大宗物资、工业品集散仓储设施以及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的区域中转配送设施建设,提高枢纽支线分拨服务和供应链服务能力。加快聚集铁路运输干线运输、多式联运、零担运输、专线运输等物流要素,提升枢纽干支配送一体化服务能力。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平台对接等方式打造合作共同体,有序推进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多式联运、仓储服务、跨境服务、城市配送等物流服务资源集聚,引导物流服务企业集群发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枢纽运营管理深度融合,提高在线调度、全流程监测和货物追溯能力。加快建设具有整合物流各环节信息的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促进枢纽内企业间及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互联交换,提高物流枢纽服务能力、运行效率和一体化组织水平。


推进物流园区(中心)建设。结合凉山州各县市“十四五”时期物流产业需求和区位特点,以及规划的物流节点空间布局,推进川粤合作凉山州(喜德)现代物流产业园、攀西北部物流集散中心、普格县现代物流园区、会东县攀西新云物流园区、德昌县电商物流产业园区、雷波县南田新区物流园区、凉山“北大门”产业综合物流园区、木里县现代物流园区、宁南县现代物流中心、美姑县现代物流中心、金阳县电商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布拖县鹏旭商贸物流城等建设。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导和建设智能立体仓、温控仓库、场内无人驾驶智能卡车等设施装备,推动货运场站、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鼓励物流园区延伸物流服务链条,开展区域物流整合优化,进一步提高辐射范围和服务能力。通过多种招商方式联动,引进一批资金实力雄厚、管理运作规范、网络化程度高的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进驻各大物流园区(中心)。


加强末端建设。以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点、县乡二级客货运站点、县乡村三级邮政局、乡镇供销社为基础,积极探索交邮共建服务站、综合运输服务站、商贸综合服务站、专业特色服务站、电商线上线下服务站等多种物流服务站点建设模式,布局物流节点,实现城乡对接,提供集客运、农资配送、农产品运输、小件快运、物流信息等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积极发展农村货运班线、快递班车等双向货运服务,鼓励利用农村客车班线捎带邮件和小件快递,建立健全农村末端小件快运服务网络。


第二节 畅通物流通道


依托凉山州在南向开放发展中的独特区位优势,着力提升与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泸州—宜宾成渝地区南向开放门户枢纽、攀枝花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枢纽以及沿海、沿边省份的互联水平,形成南向为主、多向放射的对外物流大通道格局。


畅通南向陆海物流主通道。依托宜宾至西昌至攀枝花高铁、成昆铁路、成昆复线铁路、成昆高铁、G4216线沿江高速、G5京昆高速,向南密切与攀枝花、昆明极核联系,并进一步向南延伸至云南桥头堡,通过磨憨、瑞丽边境口岸,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物流通道。


畅通北向物流通道。依托G5京昆高速、成昆铁路、成昆复线铁路,向北密切与成都极核和成都平原经济区联系,并进一步向北延伸至京津冀经济区,主动对接中欧班列等国内国际大通道。


畅通东向物流通道。依托宜宾至西昌至攀枝花高铁、昭通至攀枝花铁路、G7611线昭通至西昌段、S94会会高速、G4216线沿江高速、金沙江航道,向东密切联系宜宾、泸州、黔中,并进一步延伸至重庆、北部湾、粤港澳大湾区,衔接沿长江物流大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物流通道。


畅通西向物流通道。依托雅安至甘洛铁路、S73泸甘高速、S83马攀高速、G7611线西昌至香格里拉,向西密切与西藏联系,并进一步向西延伸至南亚,向西北延伸至甘孜、阿坝,衔接中巴、中国—中亚—西亚开放走廊、中印尼走廊等物流通道。


畅通航空物流通道。全力推进青山机场航空开放口岸,新增开辟直飞或经停成都以及其他国内城市航线,逐步稳定航空物流通道,未来适时拓展货运包机、货运定班的全货机航线及国际货运航线,构建以国内航线为主、国际航线为拓展的航空物流通道。


畅通水运物流通道。开展金沙江航道整治和养护工作,推进金沙江库区翻坝转运体系建设,构建干支衔接的航道体系,提高通航能力和通畅水平。大力推进“凉山港”建设,协调推动与宜宾港、泸州港的多式联运模式,打造川南水运枢纽,打通凉山州东向出海大通道。


提升多式联运水平。发挥对接东盟自贸区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现代物流,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以西昌物流园区作为全州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核心区,推进综合货运枢纽建设与产业集群、生产基地、重要园区建设密切衔接,促进多式联运与物流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度深入成渝地区双城地区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提升西昌青山机场设施水平,推动航空运输从客运向客货运并举转变。优化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公水、公铁多式联运,推进大宗货运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建设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加快公路与铁路、水运、航空等信息交互共享,实现“一单制”物流全程可监测、可追溯。重点推进托盘、集装箱等多式联运,对接国际多式联运规则,推进重要物流节点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加快形成内外贯通的多式联运网络骨架。


第三节 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


以打造特色水电资源、矿产资源供应链管理业务为目标,大力发展生产型供应链服务、全球采购与产品整合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全方位的供应链服务,打造攀西地区矿产资源供应链管理中心。


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打造国际采购、区域配送和集拼分拨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深化与智能生产、现代流通等产业环节创新融合,加快金融、信息等发展要素嵌入,加强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优化集中采购、集成运输、共同仓储、共同配送、协同营销、统一结算、信息联通等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功能。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和政策配套机制,积极引进和培育提供货物交易、服务交易、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信息管理及相关增值服务的供应链管理企业。引导企业延伸物流服务链条并向供应链管理服务转变,依托自身网络及凉山州资源优势,鼓励水电企业与矿产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加大供应链服务企业的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带动金融、商贸及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物流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能力。


打造制造业物流供应链。引导制造业转变物流运作模式,推广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着眼上下游生产组织联动,优化采购、库存、生产供货等组织管理。鼓励制造业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流程对接供应链管理平台,开展物流服务外包,重点支持医药、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制造业发展。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制造企业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构建集线上线下交易、商品展示、信息、金融、仓储、加工、配送、零担、专线、各类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物流平台,增强物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创新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物流业为制造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服务、准时制物流服务。推动供应链服务与流通领域协调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发展基于核心企业的“链主型”供应链,强化资源的系统整合和优化能力,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业务开展提供融资支持。


打造商贸业供应链物流体系。依托凉山州优良的商贸物流基础条件,充分发挥凉山州的交通区位和产业优势,推动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引导商家调整商业业态,建设“智慧商圈”,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区域辐射能力、在省内外具有合作主导地位的商贸物流产业集群。推进安宁河谷地区商贸物流集聚发展,重点发展西昌市、德昌县、冕宁县、会理市、会东县和宁南县商贸物流集聚区。加强专业化区域性商贸物流市场提质升级发展,重点推进西昌工业交易市场、西昌农特产品专业市场、特色商品交易市场等商贸物流市场集聚发展。推动传统商贸渠道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培育以物流网络为支撑的线上线下融合扩张物流发展组织模式。建设商贸物流服务平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商贸物流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商贸物流服务能力。在成立凉山州现代商贸物流产业联盟和建设城乡配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由凉山州物流行业部门与采购联合会、龙头物流企业牵头,成立凉山州零担物流联盟、凉山州社会运力联盟、凉山州冷链物流联盟、凉山州托盘联盟等物流服务平台,为商贸企业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方案。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物流设施、技术装备、数据信息等资源共享,通过零担物流联盟等物流服务平台的集聚,带动提高中小物流企业的组织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商贸物流整体服务能力。建设覆盖城乡的商贸物流服务网络,加快商贸物流服务向周边区域延伸,向农村乡镇下沉,向居民社区拓展,增强商贸物流“最后一百米”的服务能力。


完善大宗商品供应链物流体系。引导和支持雷波新街码头水陆综合智慧物流港、凉山港等专业物流码头构建能力匹配的公水集疏运通道,完善大宗商品集运、中转联运、储配等现代化设施,实现货物换装无缝衔接,提升水电、钒钛、稀土、装备制造、新材料、粮食等大宗商品物流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大宗商品物流技术水平及加工能力,鼓励建设大宗商品仓储、分拨、交易中心,完善大宗商品物流枢纽、信息、金融及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对接水电产业,依托公路、凉山港、铁路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建立水电物流基地。对接攀钢集团及钒钛产业,依托公路、凉山港、铁路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建立钒钛物流基地。对接四川冕宁稀土经济开发区及稀土产业,依托公路、铁路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建立稀土物流基地。对接凉山州装备制造产业,依托翻坝体系、铁路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建立装备制造物流基地。对接凉山州新材料产业,依托翻坝体系、铁路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建立新材料物流基地。对接凉山州农业及加工业,建设散粮仓储、农产品加工、中转、分销、交易、配送中心。


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拓展产销对接、安全检测、加工包装、统仓统配、溯源查询等功能,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推广标准托盘、周装箱(筐)为单元进行全程货物监控,“不倒托、不倒箱(筐)”的标准化冷链。推动具有适销对路农产品的产区合作社、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等建设产地公用型预冷库或推广使用冷藏集装箱,弥补冷链短板,鼓励生鲜农产品的供销合作、农超对接,培育一批综合性冷链服务企业。


第四节 推动城乡配送全覆盖


从完善城乡三级配送网络、优化城乡配送组织方式、推进城乡配送标准化等方面推进城乡配送体系全覆盖,以满足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扩大内需、保障民生。


完善城乡三级配送网络。构建县市物流中心为核心、乡镇配送站位骨干、村取送点为基础的三级城乡配送体系,形成覆盖全面、功能齐全、配送高效、绿色智慧的城乡配送网络,实现城乡配送服务全覆盖。统筹协调邮政、供销社、快递企业等物流资源,大力发展货运枢纽和多式联运配送节点,在西昌市建设一个向全州辐射的物流集散中心,在会理市、盐源县、昭觉县、越西县各建设一个区域中心县级物流集散中心,负责区域覆盖内仓储、配送、分拨、转运等服务和处理快递中转分拨业务,其他县市根据需要建设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在各乡镇设置运输服务站,负责县级物流集散中心与村级物流服务点之间的中转,支撑本乡镇内各类物资的中转仓储和分拨配送。在各行政村依托小超市、便利店、供销合作社、村邮站、农产品购销代办站等设置村级物流服务点,推行“直投到户”和“物流配送+网点自提”相结合的模式。


延伸快递末端收投网络。优化城市末端,加快建设城乡公共配送中心、社区配送站、智能自提柜、存取点等物流配送网络服务体系,设置社区末端集中取送点或智能信包箱,提升智能信包箱投递比重,推进小区集中投递,打破乡村社区“最后一公里”投递障碍。补齐农村寄递基础设施短板,扩建县级邮政处理中心、快件中转集散中心,形成县域快递物流运营节点。鼓励有条件的县整合邮政、快递、商贸、农业、交通、供销等资源,建设县域电商公共仓储设施、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参与农产品仓储配送体系建设。在农产品优势突出、产销量较大的建制村设立快递揽收点,服务农产品电商线下配送。推动将村邮站纳入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强化电子商务、便民服务、收寄投递、自提服务等功能优化城乡配送组织方式。强化区域分拨与城市配送间运行联系,推动仓储加工、高效分拨、合理换装等全链条全要素资源整合,实现城乡配送要素高效协同。发展“客运、公交+物流”模式,利用邮政、快递、供销社与农村客运等资源,开展“定时、定点、定线、定制”沿途取送、循环配送的物流班车。积极推广农村“货运班线”服务模式,鼓励快递企业与农村客运企业合作经营,通过客运班车剩余运力附搭配送邮快件。


引进与培育快递企业。开放州内快递市场,引进和培育快递企业。推动快递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快递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企业向差异化竞争转变,向专业化、品牌化、集团化发展,向多元化中高端转变。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限。


推进城乡配送标准化。推进城乡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应用,拓展车辆调度、路径优化、运力调控、绩效统计等管理服务功能。推广新能源配送车辆使用,完善新能源车辆出台车辆购置、通行、停车等方面的优惠支持政策。加快建设托盘、周转箱循环共用体系,推广应用标准托盘、周转箱及一贯化作业,探索以托盘、周转箱作为装载、作业、计量和信息单元。


第五节 打造智慧物流体系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挖掘及感知识别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集成应用于物流的各个环节,建设智慧化物流基础设施、搭建智慧信息平台、引进智能技术,鼓励企业进行智慧物流生产和运营。


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运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和定位导航、仓储管理、自动分拣、智能运输等信息系统在物流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建立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的物流公共平台,提高凉山州内物流作业的信息化水平,支撑凉山州物流资源供需协同,为用户提供采购、交易、运作、跟踪、管理和结算等全流程服务。


加强物流作业环节智慧化水平。加强智慧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物流园区、机场、货运场站广泛应用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广泛推广应用自动化立体仓库、引导运输车、智能输送分拣和装卸设备,实现物流业数字化、自动化。提高物流软件智慧化水平,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采集路况信息,与智能交通系统对接,优化城市干支线运输和物流配送路线,鼓励运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实现对物流运输车辆追踪与货物溯源。促进物流配送技术装备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自助电子快递箱、智能快递站等为代表的智慧末端物流设施,构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末端物流配送体系。培育支持一批智能化水平高、示范作用强的智慧物流企业,大力推进具有土地占用少、资源利率高、知识技术密集等特点的智慧物流项目和平台建设。


提升制造业物流装备智能化。制造业开展集成制造、分销配送等业务,推广订单快递、入厂物流、仓配一体、逆向物流等模式。制造企业联合物流企业研发智能立体仓库,建设智能仓储与自动化搬运装卸体系,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等各环节采用先进的物流装备设施,促进包装箱、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上下游设施设备标准化,提高作业自动化水平。聚焦快速周转型制造业需求,积极鼓励企业发展“工厂+智能装备+数字购销+物流”模式。


鼓励网络货运平台做大做强。打造州级骨干网络货运物流信息示范平台,依托网络货运平台,以“数字产业化”为导向,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精准车货匹配,提高物流效率。通过智能匹配技术实现高效率调度,构建开放、共生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实现全流程集约化管理和降本增效。


加强智慧物流创新发展。加强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和5G等前沿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鼓励和支持云仓等共享物流模式、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分时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方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物流,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货、车、船等物流要素数字化,提高物流软件智慧化水平,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县市建设智慧物流配送中心。


第六节 发展绿色物流体系


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坚持绿色物流生态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绿色物流园区建设、加强绿色仓储体系建设、优化绿色货运运输结构、推广运输配送新模式、构建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助力资源节能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推进绿色物流园区建设。强化政策激励,通过税费优惠等措施,鼓励在园区整体建设以及园区仓储作业、物流运输、装卸搬运等各个环节,大量采用绿色材料与物流装备技术。推动组建绿色物流园区战略联盟,推广绿色价值理念、绿色物流标准和绿色物流技术。推进产教融合,支持有实力的高校为绿色物流园区发展提供智力与人才保障。


加强绿色仓储体系建设。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装载技术,鼓励集装箱多式联运、挂车共享租赁等绿色装备设施共享。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鼓励仓储企业利用屋顶与墙体光伏发电,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优化绿色货运运输结构。提高铁路、水运运输比重,加强多式联运和集约化运输。有序推进运输车辆结构调整,分阶段分步骤引导不达标车辆退出市场,鼓励清洁车辆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引导清洁车辆更新替换,鼓励和扶持企业在城乡配送、邮政快递、电子商务、码头堆场等领域推广应用天然气车辆、电动车等新能源物流车。


推广运输配送新模式。深入推广甩挂运输,创新普通货车租赁、挂车共享、长途接驳甩挂、集中单元化等新模式。加快快递扩容增效和数字化专项,积极发展共同配送、众包配送,无人机(车)物流递送等新型配送和集约化配送模式。探索无车承运人试点,引进物流信息平台企业,整合运力和货源信息,提高运输效率。推广专业化运输,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快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冷链物流节点建设、加强产地冷库建设等方式,优化冷链物流产业空间布局,鼓励冷链甩挂运输和多温共配模式的发展,促进冷链运输集约化发展。


构建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加强绿色包装和回收物流,鼓励使用绿色包装材料、减少快件包装用料,提高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水平。倡导循环共用物流发展理念,鼓励托盘、周转箱等标准化器具和包装器具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在全州构建环境负荷低、循环利用高效的逆向物流系统。推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逆向物流发展中的应用,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逆向物流商业模式和交易机制,降低逆向物流成本,提高逆向物流效率。通过政府引导,依托行业协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资源,开展逆向物流科学研究,搭建逆向物流产学研合作平台。


第七节 做强冷链物流体系


充分利用凉山州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建设立足凉山州,覆盖攀西经济区,辐射川南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影响东南亚的高效冷链物流体系。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产品种植基地、农产品物流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加快田头地预冷库、农产品产地集散中心冷库、批发市场冷库等建设,实现源头冷链错峰上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大型连锁企业改造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鼓励西昌市鑫叶物流有限公司、凉山佳能达医药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凉山阿斯牛牛春天工社农业有限公司、四川甜美香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雷波县弘皓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冕宁可可物流有限公司、德昌县唯益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凉山州品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德昌蔬菜藏业公司等企业,根据冷藏产品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不同多温区冷链设施。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居民社区建设一批自提柜、冷链储藏柜等新型社区化配送设施,满足居民对冷链农产品的需求。


推进冷链物流装备现代化。鼓励企业改造升级高标准常温库,根据冷链季节性市场需求实现“常冷”切换。重点强化冷链仓储设施的应急物流和应急物资保障功能,建设完善专用的冷链仓储、隔离区和快速中转换装等设施。推进特色农产品产地的冷链物流分拨中心完善“最先一公里”预冷设施,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产地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造、扩建、新建具有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的预冷设施,支持果蔬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屠宰企业选购适用型的冷水预冷、冷风预冷、真空预冷或混合预冷设备。建立冷藏集装箱不同运输方式间循环共享共用系统,推广使用多温层冷藏车、冷藏集装箱、冷藏厢式半挂车、低温保温容器等标准化运载单元以及轻量化、新能源等节能环保冷藏保温车型,将温度监控设备性能要求作为冷藏保温车辆投入运营的基本条件。


打造冷链物流追溯体系。建设集在线交易、信息发布、位置跟踪、安全追溯、产业动态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扩大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覆盖范围。鼓励大型物流园区、龙头企业搭建第三方数字化服务平台,深度应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实现冷链运输全程监控、冷链产品温控追溯和全程管理信息共享。鼓励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的冷藏运输网络货运平台。


推进冷链物流服务规范化。大力培育农产品“三品一标”,加强行业标杆企业培育,提高农产品品质。支持企业利用冷链物流技术,实现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地到产地仓到销售地的“无断链”冷链物流运作,推进农产品流通从田间地到产地仓到商超货架全程“不倒筐、零接触”。加强冷链物流温度监控,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


创新冷链运营模式。推广“网络化冷库+生鲜加工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型冷链物流业务模式。推广冷链物流共同配送,鼓励生鲜农产品经营主体加强与配送、快递等企业合作,提供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精准高效共同配送服务。有序推进冷链物流夜间配送,支持大型商超、农贸批发交易市场提供夜间配送服务,提升冷链配送效率。拓展冷链物流无接触式配送场景,合理利用无人机、无人车、冷链智能自提柜等设施设备,根据果蔬、肉禽、医药、乳制品等冷链产品的不同温控需求,在城市社区、高校和农村山区开展一批无接触式配送试点。


第八节 完善应急物流体系


结合凉山州民族成分多,地域广袤,社会发展程度不均衡等现状,以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为承载体,规划建设应对疫情、食品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重大交通事故、矿山事故等公共安全事件,地震、洪水、森林火灾、泥石流、极端天气等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产生快速响应的应急物流体系。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应急功能。推动应急物资储备、转运、配送设施建设,通过西昌协同攀枝花共建四川南向门户枢纽,形成辐射攀西经济区的应急服务网络。探索无人机配送,提升特殊事件保障能力。


加强应急物资能力储备和应急物流组织。构建储备体系完善、数量规模适度、储备模式合理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应急物流储备设施,加强应急保障队伍建设,建立应急物流企业、运输车辆名录库,支持一批骨干应急物流企业发展。优化提升工业园区等生产制造集聚区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配套布局,功能设计中充分考虑产品生产、调运、集中仓储、电销云仓及原辅料供应保障等需要,确保紧急情况下物流通道畅通,增强制造产业链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的快速恢复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应急物流队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确保主要制造产业链平稳运行。支持物流企业和应急物资制造企业深度合作,研究制定应急保障预案,提高紧急情况下关键原辅料、产成品等调运效率。补齐医疗等应急物资储备设施短板,完善医疗等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高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能力。


建立应急物流统筹保障机制。开展应急物流统筹协调调度机制、应急物流能力储备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构建协同联动、多方响应的应急物流联动工作机制。引导各地政府、专业应急部门、市场主体等多方参与,统筹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以及国家A级物流企业各类应急物流资源,加强应急信息沟通共享。


第九节 融入国际物流体系


积极申报青山机场国家航空开放口岸建设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际物流通道,发展国际物流。


国家航空开放口岸建设。积极推进西昌青山机场申报国家航空开放口岸,加快对航站楼国际流程的设计、航空口岸国际(港澳台)候机厅、旅检通道、联检场地、安全设施、通信设施以及办公、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为凉山州航空口岸开放建设提供必备条件,发展航空物流。


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充分发挥保税政策优势,积极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申建粮食、肉类、果蔬、木材等海关制定监管区,拓展保税、加工、配送、报关、报检、货运代理等功能,发展保税物流。


融入国际物流通道。依托北向物流通道,密切与成都极核联系,融入中欧班列辐射欧洲。依托南向陆海物流主通道,密切与攀枝花、昆明极核联系,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辐射东南亚地区。依托西向物流通道,密切与西藏联系,融入中巴、中国—中亚—西亚开放走廊、中印尼走廊辐射南亚地区。依托东向物流通道,密切与宜宾、泸州、黔中联系,融入长江物流大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物流通道。


第五章 实施重点工程


第一节 物流通道工程


立足国家“6轴7廊8通道”综合立体网主骨架以及四川省“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以巩固增强凉山州区位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为导向,构建“成都—攀西—云南—东盟走廊、攀西—重庆—长三角沿江走廊、攀西—贵州—北部湾(粤港澳)出海走廊、攀西—西藏—南亚走廊、藏羌彝开放走廊”的通道格局,为凉山州融入四川省和国家物流枢纽网络提供坚实基础。积极申报西昌青山机场国家开放口岸建设和保税物流中心(B区),开辟川藏、滇藏通道,扩能改造成昆繁忙通道,主动融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畅通凉山州至南亚、东南亚、欧洲地区的物流大通道。建设公路货运班车运输体系,形成覆盖省内各市州、全国重点城市的公路货运班车网络;完善铁路货运班列网络,实现铁路客货运路网分离,打通以攀西为核心、西泸、西宜为支撑的铁水联运通道。推进新物流通道的建设和已有物流通道的改扩建工作,实现全州内联外畅。


物流通道建设项目


公路物流通道。加快G4216线沿江高速、G7611昭通至西昌段、乐西高速、峨汉高速甘洛段、德会高速续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新开工G7611线西昌至香格里拉、S71线金口河到西昌、S81线会理至禄劝、S71线西昌至宁南高速,力争开工建设S7线乐云高速昭觉经布拖至普格段、S83线攀枝花至盐源高速公路等项目。


铁路物流通道。加快建设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扩能改造工程,新开工建设宜宾至西昌至攀枝花高铁、昭攀铁路等项目。


航空物流通道。推动青山机场航空运输从客运为主向客货并举转变,新开货运航班,建设四川省南向门户区域性交通枢纽机场,并争取升级为口岸机场等项目。


水运物流通道。推进金沙江溪洛渡至水富航道建设工程(凉山段),开展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翻坝转运设施建设等项目。


第二节 城乡配送工程


积极发展“互联网+城乡配送”,继续加密我州民族地区公路货运线路及班次,在西昌市、会理市、盐源县、昭觉县、越西县等县市布局一批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乡(镇)、村,建设集仓储、分拣、包装、信息化管理于一体的物流仓储节点。加快建设县级电商公共仓储设施、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完善城乡公共配送中心、街道及乡镇配送站、社区及村取送点、智能投递设施等末端网点。完善农村寄递物流网络,实施农村物流“金畅工程”,促进城乡物流双向顺畅流通,有效解决物流下行“最后一公里”和上行“最先一公里”的难题。


城乡配送工程建设项目


三级城乡配送网点体系。建设会理县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节点、大捲仓储物流分拣中心、会东县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节点、盐源县渝南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德昌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快递物流云仓、会理快递物流分拨中心、木里县乡村物流配送中心、金阳县电商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木里县小商品集散中心等项目。


第三节 农产品冷链物流工程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支持西昌建设辐射攀西地区的攀西农特产品运营中心,依托盐源县、会理市、雷波县等县市农业产业园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建立集冷藏、仓储、配送、运输、加工、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综合物流中心。充分发挥交通、商贸、电商、邮政和供销系统在农村物流网络中的作用,为凉山州农村物流以及会理石榴、雷波脐橙、盐源苹果、德昌桑椹、西昌花卉等特色产品建立上行物流节点,提供仓储、运输、冷藏以及初级加工等服务,实现农产品即收获即处理。大力推广“物流中心+生产基地+农户”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将生产、批发、加工、储藏、保险、运输连接起来,带动农产品物流体系上下游的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快递下乡工程,鼓励发展“基地+城市社区”、“批发市场+宅配”及“电商+冷链共同配送”等农产品配送模式。


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依托凉山州各类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城区(县)等集中消费地区,构建以会理石榴、盐源苹果、雷波脐橙三大品牌的高端水果冷链物流体系,以西昌、德昌、冕宁等县市为重点的花卉冷链物流体系,以会理、会东等县市黑山羊为具体对象的优质高端肉羊冷链物流体系。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建立农产品物流冷链监控和追溯系统。支持成都·大凉山农特产品加工贸易园区建设及凉山相关县(市)农业产业园区项目配套的冷链物流项目建设,通过自建冷冻(冷藏)仓储用地,配备冷藏车辆,改造升级与生产过程高水平自动化相匹配的物流装备配置,引导周边冷链物流集群式发展。串联冷链物流上下游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业态完整、功能完善、服务全面、手段先进的全州冷链物流网络,实现农特、生鲜产品销售周期延长,产品品质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带动农户增收。


农产品冷物流工程建设项目


冷链物流服务。阿斯牛牛春天工社冷链物流服务功能建设(二期)、西昌思奇香冷链物流服务功能建设、会理众诺冷链物流服务功能建设、(草莓、桑葚)冻库冷链物流供应链建设、供港果蔬冷链物流服务功能建设、甘洛桑植园冷链物流供应链建设等项目。


冷链物流节点建设。凉山州北部冷链物流运输配送中心、果然好冷链物流分拣中心、会理通安镇一把伞冷链仓储物流分拣场、会理民箐金榴仓储冷链物流分拣包装集散点建设、会理树堡冷链物流集散中心、会东县粮油收储公司新云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冷链物流建设、凉山川朴冷链物流分拣中心、会理豪家冷链物流分拣中心、甘洛海棠腊肉冷链物流分拣中心、甘洛桑植园冷链物流供应链建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梅雨农副土特产冷链物流、卫城农副土特产冷链物流、盐井农副土特产冷链物流等项目。


第四节 电商物流工程


打造电子商务发展平台。构建“西昌电商总部基地+16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的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加开推进各村镇电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助力乡村振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平台化转型,培育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电子商务B2B平台龙头企业、跨境电商平台龙头企业,扶持邮乐购、阿斯牛牛等一批本地平台发展。


构建覆盖城乡的配送体系。以“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建设以城乡配送中心为枢纽、乡镇物流站为中转、村级快递服务店为末端的三级城乡配送网络。加强会理县快递分拣中心辐射能力,积极落实“一村一店”,支持乡村、社区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促进物流“最后一公里”集约、高效发展。


深化电商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大力支持西昌钢钒、江铜稀土等制造业企业开展产业垂直电商,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线上线下消费高效融合,加快大中小企业协同联动、上下游全链条一体发展。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协同发展,支持基础设施联建,推动电商平台和快递物流企业联建电商物流园,大力支持建立电商和物流统收统发、统一配送站点;支持路线同设,整合交通、电商和物流配送资源建立电商配送联盟,规划农村物流配送专线,依托配送站(点)网格化打造“半小时终端物流配送圈”,鼓励发展“农资带货”“班车带货”等方式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加速推进农村和社区电子商务。积极推广农产品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培育农民网商,推动农产品网上交易,促进产销对接。引导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仓储物流、代运营等专业化服务。支持农业电商企业宣传、销售和推广大凉山彝族漆器、特色农产品、会理石榴、西昌克伦生葡萄等地理标志产品。结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打造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整合各类社区服务资源,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构建社区电子商务应用体系,提供购物、餐饮、医疗保健、家政、维修、缴费等便捷服务。


积极探索跨境电商。支持生产企业、贸易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天猫国际、京东商城等知名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批发零售。鼓励物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自建平台,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通关、退税、国际物流、海外仓储、汇兑、融资等全方位服务。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引导本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电商物流工程建设项目


电商物流节点。德昌县电商物流产业园、冕宁县快递物流集散中心及电商产业园区、普格县州级电商物流中心、昭觉县电商物流园、金阳县县级电商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


第五节 智慧物流工程


加快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智慧物流云、智慧交通云、电子商务云和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利用先进的货源、车源和仓储信息发布为全州物流企业提供大数据分享,通过与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全州、全省数据共存、共享,加速物流企业的现代化信息流程,有效地实施现代物流大数据、大平台、大网络服务通道的构建,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实施物流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物流,支持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大型仓储设施等应用物联网技术,鼓励货运车辆加装智能设备,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立体仓库等。物流与互联网的叠加,打造融合车辆定位、客户管理、订单管理等智能化的物流平台。以物联网和物流数字化为基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整个物流环节进行不断优化赋能,达到安全、成本、效率、体验的价值提升,实现物流全场景智能化,提高物流各环节的现代化水平。


第六节 物流标准化工程


鼓励物流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志、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参与A级物流企业、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星级仓储认证等评定认定,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物流行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运输工具、停靠和卸货站点进行标准化改造,支持物流企业开展安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各类物流标准应用,进一步加强物流标准培训工作,完善物流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


物流标准化工程


物流装载单元化。推广1200mm×1000mm标准托盘和600mm×400mm包装基础模数,促进包装箱、托盘、周装箱、集装箱等上下游设施设备标准化,推动标准装载单元器具的循环共用。


物流车辆标准化。推广使用中置轴汽车立车等先进车型,以及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清洁能源货运车辆和标准化、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


第七节 物流主体培育工程


提升物流企业发展水平。推动本地物流企业“走出去”,扩展国内外业务网络,引导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做大做强。有针对性地引进国际国内领先物流企业,尤其是引进具有国际物流运营能力和供应链集成控制能力的专业物流企业,以及具有全国乃至国际运营网络的平台企业,全面提升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理念,带动凉山州物流业向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高质量发展。


培育壮大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形成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运营模式先进的枢纽运营企业。扶持和引导西昌市鑫叶物流有限公司、会理县万顷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四川华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等基础条件较好、具有明确企业发展战略、表现出良好成长性的大型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集中进行政策支持和要素资源配置,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励其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实施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重组和并购,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引领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支持本土邮政、快递企业发展壮大。


加快培育县域中小型物流企业。高效落实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偏远县域物流用地政策,优化投资发展环境,通过开展民营企业领导人培训班、加大人才输送、成立州物流协会等多种形式,切实帮助中小物流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加快制定中小物流企业培育办法,促进中小物流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品牌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制定中小物流企业融资管理办法,支持其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州内中小物流企业竞争能力。


物流企业培育工程


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到2025年,培育大型物流企业10-12家,中小型物流企业120家。其中3A物流企业8家,4A物流企业3家。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完善物流管理机制


深化物流管理机制改革,整合优化相关部门物流管理职能。发挥凉山州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修订和充实物流产业规划和配套政策,并将其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搭建政府-企业-市场高效沟通的桥梁枢纽,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良性形势。


第二节 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线上线下联合的惩戒机制。进一步清理和简化物流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精简快递分支机构办理手续,全面实施快递末端网点备案管理。深入推进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完善冷链运输服务规范,实现全程不断链。实行分车型、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为冷链物流跨区域分拨提供便利和效率。建立和完善危险品物流全过程监管体系和应急救援系统。强化市场监管,充分利用无线射频、卫星导航、视频监控、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重点领域全程监管。


第三节 强化用地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凉山州土地政策,加强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协同衔接,在严格落实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的前提下,预留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物流仓储用地,保障需要。鼓励灵活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物流仓储用地。落实物流用地价格优惠政策,降低物流用地成本。


第四节 完善资金保障


做好物流基础设施项目梳理,积极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国家航空开放口岸、翻坝体系、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投资补助项目等,争取国家和省级物流专项资金支持。设立凉山州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出台《凉山州物流业发展促进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对基础开发、信息平台、联运转运设施等建设领域支持重点。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鼓励采用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和公共私营合作制(PPP)等模式。


第五节 重视物流统计


高度重视物流统计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继续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及四川省物流统计核算制度的要求,确保物流统计质量。按照四川省物流统计的相关指标,指导企业逐步建立规范的物流统计台账,如实准确填报调查表,切实提高调查数据质量,按时向省内报送统计核算表和调查资料,准确把握物流运行态势、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第六节 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大批与凉山州物流产业发展相对应的中高端人才。制定人才装箱奖励基金,充分跳动、发挥中高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人才储备库,鼓励、支持和拓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人才开发渠道。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鼓励用人单位自主开展人才资源开发和引进,引导推动人才培养连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强化对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激励,着力引进凉山州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物流领域中高端人才。同时依托覆盖全省的物流专业人才供需信息平台,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坚持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开发、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凉山州“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始终,充分体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进凉山州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实施规划的环境影响


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物流节点体系的开发建设,改变了原有土地利用方式,用地类型向工业、对外交通、道路广场等用地转变,使区域的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基础设施建设期的环境影响。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期间,尤其是土建工程施工阶段,各项施工活动、建筑材料的装运加工将对所在地造成短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废气、废水、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和水土流失等。


运营期间的环境影响。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运营期间,仓库作业,包装和流通加工作业,尤其是装卸搬运操作产生的噪声、废气、废水,流通加工设备产生的噪声、粉尘、废弃物等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节 治理环境不良影响的措施


开展环境恢复和污染治理。合理规划物流节点选址和集疏运网络,避绕水源地、湿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保护生态环境;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尽量减少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或重建。


推进物流园区生态化建设。以发展生态文明、低碳经济为重点,强化物流园区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园区生态工业设计,通过区内、区外各单元间的副产物和废物交换、能量和水梯级利用以及基础设施的共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通过配套建设园区环保基础设施,促进园区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完善环境管理和监控体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严格项目审批和土地、环保准入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和监测方法,规范环保工程设计和施工,强化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建立完善环境管理和监控体系。


实施绿色物流,节能减排控制污染。实施绿色运输。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提高车辆装载系数和车辆运营效率,克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采取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业务模式降低排放;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以免造成环境危害。


实施绿色仓储。合理规划仓库的布局和选址,集中社会库存,发挥物流节点体系的规模和经济效应;通过装卸机械“油改电”、变频技术和优化装卸流程实现绿色装卸搬运;根据凉山州的地域特点,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在仓库和堆场的应用,实现绿色照明;减少商品和货物的过度包装,对包装材料和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实现绿色包装。


实施绿色流通加工。变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废料,与废弃物物流顺畅对接,降低与废弃物有关的污染。


实施绿色施工。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严格落实施工工地封闭围挡,加强城镇道路清扫保洁和洒水抑尘,控制道路交通扬尘污染。加强园区内绿化建设,充分发挥绿化滞尘防尘功能,提倡使用工艺先进、噪声强度低的建筑施工机具;优化物流园区内外部路网建设,在园区周边交通干线两侧设置合理的防噪距离或建设生态隔离带、隔声屏障,保护交通干线两侧的居住区、文化教育区等敏感地区。


第八章 安全影响评价


第一节 实施规划的安全影响


基础设施建设期的安全影响。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道路等建设期间,面临雷电、地震、冰雪等安全影响。雷雨天存在着被雷击中的危险,不仅可能损坏生产设备和设施,造成大规模停电,还可能引发火灾事故;发生强烈地震,可使建筑、设备设施破坏、倒塌,造成人员伤亡;下雪宜造成车辆事故,严重影响交通,还宜压断通讯、输电线路。


运营期间的安全影响。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人员触电、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高温灼烫等安全事故。


第二节 治理安全不良影响的措施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加强行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规划区域安全保障机制,加快完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安全联防联控,加大实战化应急演练力度,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重点加强全域森林防火,建立健全各种森林防护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安全保障的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的无人机巡查机制,全面开展无人机森林巡视服务,建立视频监控系统、智能预警系统等预防系统,加强森林防火的智能化、数字化;建立健全森林防火设施,开辟防火隔离带,修筑林道等。


保障应急处置能力。严把高风险项目安全审查关、和产业政策,加快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物流园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确保安全事故主要控制指标同比下降,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重特大事故遏制预防体系建设,强化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完善事故信息发布机制,提升基础保障能力,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凉山州商务局


2021年9月29日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537.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