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甘孜藏族自治州“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原文)

TIME:2022-06-09 10:25:03 HOT:0来源: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甘孜藏族自治州“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甘孜州地处川、滇、藏、青四省区结合部,是全国第二大涉藏地区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联系西藏的重要咽喉,也是我国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十四五”时期,甘孜州将进入创新发展的窗口期、绿色发展的黄金期和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面临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围绕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的总体目标,甘孜交通将发挥对坚持“一条主线”、打造“两区三地”、培育“四大动能”、实施“五大战略”的重要支撑作用。


《甘孜藏族自治州“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总体规划在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的具体细化和落实,是统筹全州“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和行动指南。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四川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四川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甘孜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纲要和上位规划,提出全州“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规划范围为甘孜州全域18个县(市),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发展基础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幅员面积辽阔,人口密度较低。


甘孜州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30.8%,居全省首位,辖康定1个县级市和泸定、丹巴等17个县,28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18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10.8万人,人口密度7人/平方公里,仅为全省平均人口密度172人/平方公里的4.1%,是全省人口分布最稀疏的地区。


地形地貌复杂,山脉河流众多。


甘孜州具有地形条件复杂、地势高亢、北高南低、中部突起、东南缘深切、山川平行相间、地域差异显著等特征,境内最高海拔7556米,最低海拔1000米,地貌呈现丘状高原区、高山原区、高山峡(深)谷区三种类型。甘孜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我国最高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属横断山系北段川西高山高原区,山地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占境内总面积的80%。甘孜州地处长江、黄河的源头地区,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甘孜西部、中部和东部,总流长1739千米,流域面积14.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幅员面积的96%。


区位条件特殊,战略地位重要。


甘孜州地处四川省西部,是唯一一个位于川、藏、滇、青四省区结合部的市(州),自然条件恶劣、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外经济文化合作交流水平不高,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甘孜州自古就是川藏咽喉、治藏依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西藏与四川之间经济文化交融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是康巴文化的主体和腹心地带,历来对维护西藏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生态保护优先,环境敏感度高。


甘孜州地处长江上游,森林、草地、湿地形成了长江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的天然屏障,其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乎整个长江流域甚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全州森林面积达到532万公顷,占全省的27%,森林覆盖率达35%,天然草场占川西北草地面积的58%,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织部分,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自然保护地数量和面积均居全省第一。但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整个生态系统抗外界干扰和恢复能力差,是典型的生态敏感脆弱区域。


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甘孜州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康定、雅江、道孚三县(市)交界处的甲基卡锂辉石矿区,已探明资源储量超过189万吨,是亚洲目前最大的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区,正加快打造“中国锂都”,聚集锂电产业链。甘孜州旅游资源富集,众多世界级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世界旅游组织定义的“中国具有推向世界的自然生态和康巴文化旅游目的地”,已查明旅游资源36112个1,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6305个(五级旅游资源308个、四级旅游资源754个、三级资源5243个),新发现新认定旅游资源点12510个,资源总数和优良级、四级、五级数量均居全省第一。目前,建成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20个,A级景区从2015年的4个增加到2020年的81个,总量居四川省第二。同时,甘孜历史文化古朴厚重,是康巴文化的核心区,州级以上“非遗”资源达639项、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095处,均居全省第一。州歌舞数据库数据总量达到3542个居全国涉藏地区第一。


经济增长迅速,人均水平较低。


“十三五”期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7%,与全省的平均增长率7%基本持平,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率5.7%。2020年全州GDP为410.61亿元,人均GDP为3.4万元,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产业培育加快,结构亟待完善。甘孜州紧扣“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加快培育壮大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10+2”产业体系,有序发展能源产业和矿产业,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一圈一带一走廊”区域发展布局。甘孜州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5:36:39调整为了19:26:55,产业结构优化显著,对比全省产业结构,由于区位条件限制,甘孜第一产业的占比高于全省水平。


城镇化率提高,二元结构明显。


“十三五”期,甘孜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城乡提升战略,全力“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州委、州政府命名稻城县、康定市等7个县(市)为“最美县城”,磨西镇、洛须镇等30个乡镇为“最美乡镇”,香格里拉镇亚丁村、孔玉乡色龙村等50个村为“最美村寨”。全州城镇化率达到32.9%,较2015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之比为10.8:1,属于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二)“十三五”交通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甘孜交通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和交通运输厅关心支持下,甘孜交通积极响应“脱贫攻坚,交通先行”号召,先后实施两轮交通建设推进方案(第三、第四轮甘推方案),全面打赢交通脱贫攻坚战,全州交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作出了突出贡献。“世纪工程”川藏铁路开工建设;甘孜机场建成通航,成为全省首个拥有3个支线机场的市(州);实现高速公路“零突破”、干线公路大改善、油路乡乡通、硬化路村村畅;建成雀儿山特长公路隧道、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特大悬索桥等一批超级工程。五年来,全州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625亿元,是“十二五”期的1.5倍,创历史新高,每年交通投资均超过百亿。争取中央、省级补助资金390亿元,居全省各市州之首,另安排中央补助资金84亿元专项用于雅康、康定过境段高速公路建设。


1.交通基础设施


(1)铁路。


2020年11月,总投资3198亿元的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川藏铁路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建成后将成为青藏铁路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


(2)公路。


全州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29万公里,居全省21个市(州)之首,总里程较“十二五”末增加1029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公路达4286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3%,三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较“十二五”末增加1893公里。


高速公路实现零突破。G4218雅康高速建成通车,甘孜州境内总里程45公里,覆盖泸定、康定2个县(市),结束了甘孜州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G4218康定过境高速公路、G4218康定至新都桥高速公路、泸石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G4217马尔康至德格(川藏界)、G4218新都桥至巴塘、八美至炉霍、马尔康至康定4个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高速公路网建设进一步向甘孜州腹地延伸。


干线公路稳步推进,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新改建G549线稻城县桑堆至乡城段等国省干线公路31个项目、1554公里。普通国省道三级及以上占比达到了73.3%,略高于全省及阿坝州、凉山州水平;其中普通国道三级及以上占比87.2%,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占比52.1%。对内基本实现每个县(市)均有三级及以上普通国省道连接;对外互联互通的干线公路规划有9条普通国道、12条普通省道,其中有7条普通国省道(G317、G318、G345、G548、S217、S454、S457)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青海、西藏、云南、阿坝、雅安、凉山方向实现三级以上公路全线贯通。


农村公路通达通畅水平进一步提高,交通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3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7万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农村公路的占比达97.5%。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甘孜县、色达县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州所有贫困县和贫困村实现高质量“摘帽”,交通脱贫攻坚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3)航空。


支线机场发展迅速,形成“品”字布局。“十三五”时期,格萨尔机场建成通航,成为全国唯一建有3座海拔4000米以上支线民用机场的市(州),形成康定、稻城亚丁、格萨尔三机场发展格局。


2.运输服务


道路运输站场逐步完善。


建成8个县级客运站,在建德格、得荣等5个县级客运站,新开工建设雅江客运站。建成乡镇客运站69个、村级招呼站1378个。累计拥有建成25个三级及以上客运站、299个乡镇客运站、2507个农村招呼站,实现三级及以上客运站县县全覆盖、乡镇客运站基本覆盖所有乡镇、招呼牌覆盖所有建制村。基本形成县级客运站、乡镇客运站和农村招呼站三级客运站场体系。


对外客运服务范围明显扩大。


康定、稻城亚丁、格萨尔机场目前共拥有航线15条,日平均航班量为22班次,航线可达成都、重庆、杭州、广州、西安、拉萨、珠海、厦门、泸州等多个省内外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约30万人次。建成以康定为中心,辐射重庆、西藏、云南、青海4省,连接省内16个市州,形成干支线相连、长短途相结合的省际、市际道路运输网络体系,累计开通客运班线跨省线路7条、跨市(州)线路53条。2019年全州营运车辆客运量76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54455万人公里,营运车辆客运量较2015年下降7.7%,客运周转量较2015年有小幅上升。人民群众出行方式更加多样化,民航、私家车等出行比例大幅提升,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对内客运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形成以州府为中心,18个县(市)县级客运站为支线的道路运输网络系统,累计开通客运班线跨县线路39条、县内线路194条,开通康定至丹巴、康定至道孚、康定至炉霍、泸定至丹巴定制客运,实现100%的乡镇、99.6%的行政村通客车,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17%、62%。丹巴、九龙、德格、雅江、炉霍、乡城、德荣等县开通城市公交,全州18个县(市)实现公交全覆盖,康定率先推行城市公交一卡通,发行量已达1万余张。


货物运输发展迅速。


以秦歌物流公司、吉康物流公司、中通快递为代表的物流体系正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渐渐完善,康定、泸定、九龙、丹巴等四县农村物流乡镇通达率达90%以上,村级物流通达率达60%以上。2019年货运量1203万吨,货运周转量242046万吨公里,货运量、货运周转量较2015年相比均有大幅提升。


3.管理体系


绿化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按照不同特征、不同功能、不同风格、不同环境等因素开展项目设计以及生态修复等绿化工程建设,全州交通建设生态保护工程投入资金8.1亿元。积极推进营运“黄标车”淘汰工作,超过300辆的“黄标车”已全部退出营运市场。不断优化发展新能源公共交通,新增新能源汽车94辆,公共交通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比重稳步提升。


安全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全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重点监管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对在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县乡道等公路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监督覆盖率达100%。围绕“平安交通”建设主线,大力开展“平安交通三年攻坚”、“道路运输平安年”等行动,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以安保工程及区域应急救援基地建设为抓手,安全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丹巴、德格、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等重大自然灾害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治理能力建设稳步推进。


修订完善《交通行政执法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制度》等管理制度,不断推进交通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治理。建成新都桥、炉霍、理塘、德格等4个超限检测站,累计检测货运车辆55.3万辆次,车辆超限率控制在0.5%-2.7%之间。


养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累计养护公路3.29万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了3415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达83.4%,较“十二五”末提高了30.3个百分点。建成国省干线州级机械化养护中心1个,建成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站33个、在建6个,建成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25个,建成县级机械化养护中心12个、在建2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孜州“十三五”期交通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建设成本高等原因,综合交通体系仍不完善,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交通仍然是制约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对标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甘孜交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进出州大通道建设滞后。


州际大通道尚未打通,至西藏、青海、云南以及阿坝、凉山缺乏铁路、高速公路通道,已成为制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向开放、五区协同发展的突出短板。川藏战略通道方式单一、保障能力弱,川藏北线、南线通道交通量日益增大,通道能力趋于饱和,迂回路线未形成或技术等级偏低。


内部网络结构不优。


甘孜州是全省仅有的2个未通铁路的市(州)之一。境内快速交通网2覆盖不足,县级节点覆盖率仅为61%,仍有16个县未通高速公路、7个县未享受民用运输机场半径一百公里覆盖。


全州尚有52%的乡镇未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普通省道有48%的路段未达三级及以上技术标准。普通国省干线断头路问题突出,还存在G549线九龙至稻城、S220雅江至江中堂木里界、S459稻城亚丁机场至理塘章纳等770公里的断头路。


农村公路网质量不高。


存在撤并建制村与新村委会缺乏直连道路、绕行严重等问题。30户及以上自然村仍有20%未通硬化路。县乡道路基宽度不足,县道路基宽度6.5米以下的道路占比达到73%,乡道路基宽度在4.5米以下的占比达到18%,抗灾能力差、通行服务保障水平低。农村公路网对农村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不足,通达县级及以上的产业园区、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等节点的道路具备双车道的比例不高。


运输服务水平不高。


运输站场体系亟待加快完善,缺乏综合客货运输枢纽。公路客运站普遍功能单一,配套设施简陋、老旧,货运站场建设滞后,甘孜来马空港货运物流中心、甘孜州康定折西片区物流中心、理塘县(康南)货运中心站尚处于前期规划阶段。农村客运长效发展机制尚未有效确立,存在“开得通、留不住”问题,定制、预约、响应式等个性化服务模式覆盖不足。交通与旅游等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足,景区通达道路存在技术等级不高或路基宽度不足的问题,沿线配套设施建设发展滞后,无法满足老百姓高品质出行旅游的需求。现代物流发展较为缓慢,运输成本偏高,货运能力还需加强,物流企业服务功能较为单一,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等功能上,物流活动的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程度偏低。


绿色安全发展面临较大挑战。


绿色交通建设滞后,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州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97万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地44个、面积共计4.02万平方公里,均居全省第一,交通生态修复压力较大。甘孜州地形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G227稻城境、G227炉霍至理塘、G317炉霍至德格等国省干线路段存在104处风险点,涉及地质灾害风险路段1050公里,占全州国省干线总规模的18%,路网疏散通道数量及疏散能力有限,应对自然灾害的人员疏散和救援能力不足,安全防护措施、应急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行业治理能力不强。


公路现代化养护管理体系尚未建成,养护资金严重不足,管养手段相对传统,管养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足,专业化、机械化作业程度较低,还有6个县未实现国省干线机械化养护,其中康定、乡城、得荣、新龙尚无机械化养护站,九龙、雅江机械化养护站处于在建状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全州农村公路基本处于失养状态。智慧交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重点路段监控监测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监管手段相对落后,仍然依赖人工巡视,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和协调沟通机制不健全。


二、发展形势


(一)面临形势


从国际国内宏观形势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等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发展的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国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成为“十四五”发展的逻辑主线。交通作为服务“双循环”战略的主力军,对于拉动内需、带动投资,提高循环的速度、效率、效益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全省发展环境看,四川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创新驱动新优势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加速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大突破,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力推动力支撑力显著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持续改善。同时,四川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仍然存在,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领域还有短板弱项,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相互交织,矛盾风险积累叠加。交通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将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从甘孜发展实际看,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涉藏工作会议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为甘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赋予甘孜“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新定位。同时,甘孜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仍然存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仍然存在短板,社会治理、防灾减灾、巩固脱贫成果等仍然存在弱项。州委结合发展实际,提出了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这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要着力推动交通运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发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扩大循环规模、提高循环效率、增强循环动能、降低循环成本、保障循环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甘孜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


总体判断,“十四五”甘孜交通面临多重国家重大战略叠加的大好机遇,但同时也面临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挑战。总体而言,甘孜交通将进入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发展机遇大于挑战。


(二)发展要求


1.全力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拓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向辐射空间,凸显甘孜处于川甘青和川滇藏两个结合部的区位优势,要求加快出州运输大通道建设。


甘孜位于川滇藏青结合部,是连接四川和西藏的桥梁纽带,也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稳定,承接成渝地区辐射、联系带动西部地区的重要作用。甘孜交通要突出对外运输大通道建设,强化东向融入、南向拓展、西向辐射、北向延伸,畅通至成都、雅安、阿坝、攀西、滇西北、藏东南、甘青等方向的运输大通道,加快形成多方式、多路径、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建成涉藏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创造条件。


2.构建“一核两副三轴多点”城镇格局,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甘孜交通脱贫攻坚任务虽已全面完成,但交通整体发展水平较省内平均水平仍有差距,要继续巩固交通脱贫攻坚成果,需要完善州域内部干线交通网络,推进城乡交通资源整合,拓展交通基础设施通达深度,打通断头路、畅通瓶颈路,提升康定泸定甘孜新区发展极核和理塘、甘孜副中心的交通枢纽功能,强化区域中心旅游集散功能,畅通三条城镇发展轴运输通道,为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提供交通支撑。


3.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民族地区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样板区,要求提高交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客运高品质、货运高效率的需求更加迫切。甘孜交通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提高客货运输服务效率,完善客货运输站场体系,完善城乡客运体系,提高货运物流发展水平,持续推进货运物流降本增效,扩大运输服务对农村地区覆盖范围,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交通运输需求。


4.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要求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甘孜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地区,肩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交通运输发展各个环节,从交通运输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运输装备结构、交通污染防治、绿色制度创新、绿色智慧协同和绿色交通国际合作等方面系统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处理好交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大力推进交通运输集约节约、低碳绿色发展,支撑构建“三廊三区多点”生态安全战略布局。


5.落实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建设部署,加快推动甘孜州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要求找准交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四川省交通强国建设的六大试点任务中有三项与甘孜州直接相关,立足甘孜发展实际,结合交通强市(州)、交通强县建设,以交旅融合、平安交通、行业治理为突破口,着力培育“交通+旅游”新业态,支撑“三环一带两湿地”全域旅游总体布局,提升交通本质安全水平,加大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推广应用,推进行业治理水平和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交通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省委涉藏工作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州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以构建川滇藏青结合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为总体目标,以“畅通道、优网络、强服务、促融合、提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提供有力交通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适度超前。抢抓多项国家重大战略在四川叠加的大好机遇,立足甘孜州区位、资源、产业特点,坚持融入国家、全省总体发展格局谋求发展,坚持交通先行引领,把握发展节奏,确保适度超前,规划布局和建设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服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找准甘孜州在全国、全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发展的定位,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有的放矢、精准发力,针对交通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找到交通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科学制定符合实际、合理可行的规划目标,在做好要素保障的基础上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统筹融合,注重协调。统筹各种运输方式资源配置,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体效能。统筹区域与城乡交通运输发展,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生。统筹建设、养护、运输、管理、服务,推进综合交通全面协调发展。统筹交通与经济、产业、城镇化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交通+”新业态。


生态优先,绿色安全。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条件及环境承载能力,降低交通建设对生态空间占用和资源能源消耗,形成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提高响应国防安全和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能力。


(三)发展思路


畅通道。


立足甘孜地处川滇藏青结合部、紧邻成渝地区攀西地区的独特区位优势,以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为主体,东向融入成渝地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南向拓展与攀西地区、滇西北交通物流和旅游大通道,西向依托中尼印经济走廊建设,强化川藏通道辐射藏东南能力,北向延伸推动川甘青互联互通,支撑形成全域开放新态势。


优网络。


抢抓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机遇,以普通国省道为重点,着力提升普通干线路网整体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积极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州;提升康定交通主枢纽功能,加快建设理塘、甘孜次级交通枢纽,完善客货运枢纽场站体系。


强服务。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城乡客运体系,着力提升旅客出行服务水平,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围绕支撑“6+1”绿色现代工业体系、“10+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调整优化运输结构,提高城乡物流服务水平,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促融合。


促进方式融合,推进铁公航“统、合、联”,发挥综合交通组合优势。促进区域融合,推进康泸新交通一体化协同发展,构建1小时交通通勤圈,扩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交通覆盖深度。促进产业融合,推进乡村振兴产业路、资源路和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公路建设,强化交通对重要经济节点连接覆盖,推动公路交通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提质量。


提升绿色水平,加快推进交通碳达峰进程,强化节能减排治污,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安全水平,健全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提升治理能力,深化行业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培育交通文化。


(四)规划目标


1.“十四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成川西北重要交通枢纽,实现设施、服务、创新和管理四大跨越,高质量完成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为建成川滇藏青结合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奠定坚实基础,综合交通发展水平位居涉藏地区前列,为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提供坚实保障。


基础设施。


初步形成进出通畅、成环成网、安全便捷、服务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0公里,三级及以上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普通国道三级及以上比重达到95%,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达到65%,乡镇通三级公路比重达到60%,基本实现州到县、县与县之间有三级及以上公路连接,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重达90%。铁路和通用机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运输服务。


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初具雏形,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实现零突破,普通公路客运站升级改造和功能拓展迈出新步伐。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50万人次,航线覆盖国内15个城市。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全面覆盖,人民群众出行体验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快递业务覆盖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


转型创新。


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基本建成,3A级及以上景区三级以上公路连通比例显著提高,智慧旅游公路、生态旅游示范路建设实现新突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有效增强,全州90%以上地震重点危险区实现多路径连接。交通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新技术在交通领域得到推广应用,重点节点交通感知网实现全覆盖,信息化平台对行业管理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绿色交通建设稳步推进,营运车辆、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碳排放进一步降低,有效支撑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行业治理。


完善现代化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养护管理质效显著提高,绿色经济的养护技术得到有效推广,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90%以上,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60%。行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深化,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交通市场体系逐步形成。法制政府部门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能力有效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持续规范。公共监督机制、交通运输信用体系、行业先进文化等建设取得重要成效。


2.2035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全面建成川滇藏青结合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五横五纵”国省交通干线、“两铁五高四空”立体交通体系和“一主两副”枢纽体系,综合交通线网总规模达到3.9万公里(铁路1192公里、公路3.8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4个),建成进出州综合运输大通道7条(铁路2条、高速公路5条),享受快速交通服务的人口比重大幅提升,基本实现80%以上乡镇15分钟上国省道、县级行政中心30分钟上高速、90分钟到机场,铁路覆盖50%以上县级行政区。


四、空间布局


紧密结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上位规划,按照远近结合、统筹规划的原则,谋划甘孜州2035年综合交通网空间布局。


(一)通道布局


围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根据甘孜州“一核四轴三廊三区多点”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总体格局,布局东西联系川藏、南北沟通滇青的“五横五纵”交通主骨架。


横一:达日—石渠—称多。


境内横贯石渠县,东向联系青海达日县,西向联系青海称多县,至拉萨城市圈。主要线路包括S95石渠至称多高速公路,普通国道G345。


横二:成都—甘孜—拉萨/格尔木。


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西部陆海走廊的组成部分。境内横贯炉霍、甘孜、白玉、德格、石渠,是四川经甘孜通往拉萨城市圈,或通往天山北坡城市群,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红其拉甫边境口岸,对接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国际经济走廊的综合运输大通道,主要线路包括成都至格尔木铁路,G4217蓉昌高速公路、S95甘孜至石渠高速公路,普通国道G317,普通省道S456等。


横三:小金—新龙—贡觉。


境内横贯丹巴、道孚、新龙、白玉,是西向联系西藏贡觉,东向联系阿坝州的主要运输通道,主要线路包括S314、G350。


横四:成都—康定—拉萨。


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川藏通道的组成部分。境内横贯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是成都经甘孜通往拉萨城市圈,经亚东、樟木等边境口岸联系南亚,对接中尼印国际运输走廊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同时也是甘孜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最重要的通道,主要线路包括川藏铁路,G4218雅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G318。


横五:汉源—稻城—德钦。


境内横贯九龙、雅江、理塘、稻城、乡城、得荣,是支撑甘孜州南部区域节点城镇便捷沟通,强化甘孜州东向联系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西向沟通西藏、滇东北的骨干运输通道,主要线路包括S66隆得高速公路,普通国道G549。


纵一:丹巴—泸定—石棉。


纵贯康定、泸定,南至雅安石棉县,是甘孜州南向联系雅安南部、凉山州运输通道,主要线路包括S73泸雷高速,普通省道S217。


纵二:兰州—康定—昆明。


境内纵贯丹巴、康定、九龙,是支撑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内部主要城市便捷联系,北向辐射兰西城市群、南向沟通滇中城市群的骨干运输通道,主要线路包括S83两康高速公路、S87新都桥至九龙高速公路,普通国道G428。


纵三:马尔康—雅江—木里。


境内纵贯道孚、雅江,是甘孜州北向联系阿坝州州府,南向联系凉山州木里的运输通道,主要线路为普通省道S220。


纵四:西宁—理塘—丽江。


境内纵贯色达、甘孜、新龙、理塘、稻城,是支撑甘孜州南北直捷沟通西宁、云南,高效串联理塘、甘孜2个副中心城镇的骨干运输通道,主要线路包括S95石稻高速公路,普通国道G548、G227,普通省道S454、S455、S463。


纵五:称多—巴塘—德钦。


境内纵贯石渠、德格、白玉、巴塘、得荣,是支撑甘孜州川藏结合部区域节点城镇直捷沟通,强化甘孜州北向联系青海、南向沟通云南的骨干运输通道,主要线路包括普通国道G215,普通省道S457。


(二)线网布局


1.铁路网。


包括干线铁路和山地轨道交通,规划总规模1192公里。其中,干线铁路775公里,包括横贯境内的川藏铁路、成都至格尔木铁路,研究规划甘肃合作至马尔康至理塘至云南香格里拉铁路(约400公里),力争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山地轨道交通417公里,包括已纳入《四川省山地轨道交通规划(2020—2035年)》的九龙支线、德格支线、稻城亚丁支线、小金至丹巴4条路线,研究规划康定经雅家埂至海螺沟支线、康定经机场至新都桥支线2条路线(120公里)。


2.公路网。


包括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规划总规模3.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条、3029公里,普通国道9条、3655公里,普通省道17条、2722公里,农村公路网28369公里(县道4241公里、乡道10284公里、村道13844公里),另新增普通省道14条、延伸既有普通省道3段,新增普通省道里程共计2219公里。积极争取S83康定至马尔康段高速公路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


3.水运网。


包括航道和港口。现有航道总里程3公里(木格措高山湖泊旅游航道),建议新增玉龙拉措、普措等2条高山湖泊旅游航道,金沙江苏哇龙、旭龙、奔子栏、龙盘,雅砻江两河口,大渡河猴子岩、长河坝、黄金坪、泸定、大岗山,硕曲乡城、洞松、去学,以及九龙河溪古水库等14条库区航道,布局形成“一州三湖十四库”航道格局。


4.民用航空。


共规划布局了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甘孜格萨尔机场、甘孜第四机场等4个民用运输机场和11个通用机场。


(三)枢纽布局


根据甘孜州“一核两副三轴多点”城镇空间结构,统筹考虑线网布局、通道布局、站点分布和产业发展情况,布局形成以康定为核心,以理塘、甘孜为支点的“一主两副”枢纽空间格局。


康定主枢纽。


康定是甘孜州府所在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按照康定、泸定、甘孜新区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思路,依托川藏铁路、雅叶高速公路、色攀高速公路、两康高速公路、泸雷高速公路、康定机场、航空物流园、川藏(新都桥)综合交通运输中心、泸定客运站、康定新城客运站等共建甘孜州交通主枢纽,打造甘孜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康巴地区最具竞争力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待条件成熟后,协同雅安共建四川西向开放门户枢纽。


理塘副枢纽。


理塘是甘孜州南部中心城市,联动巴塘,依托川藏铁路、雅叶高速公路、石稻高速公路、理塘机场、理塘区域性物流基地、理塘客运站等共建甘孜州次级交通枢纽,加快完善物流集散功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甘孜州沟通西藏的重要门户。


甘孜副枢纽。


甘孜县是川青藏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依托成格铁路、蓉昌高速公路、石稻高速公路、甘孜格萨尔机场、航空物流园区、甘孜—德格区域性物流基地、甘孜客运站等建设甘孜州次级交通枢纽,打造康巴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康北商贸物流中心,形成甘孜州沟通青海、甘肃的重要门户。


(四)交旅布局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需要,以旅游资源为点,以交通设施为线,以线串点、串点成面覆盖富有特色、景观优美的区域,编织点线面相结合、适应“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促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在延续对优势旅游区交通可达性提升基础上,增加对交通欠均衡、旅游待开发、乡村宜振兴区域的支持,围绕“三环一带两湿地”旅游发展格局打造“三环一带”旅游交通体系。


三环。


依托G318、G248、G350、G549、S434、S217、S220等骨干线路,服务东部环雪域贡嘎旅游圈,形成康定—海螺沟—泸定—丹巴—道孚—雅江—九龙—康定旅游环线;依托G215、G227、S314、S459、S460等骨干线路,服务西部环格聂神山旅游圈和理塘海子山中国最美草原湿地群,形成理塘—巴塘—白玉—新龙旅游环线;依托G215、G227、G549、S460、S461、S462、S463等骨干线路,服务南部环亚丁旅游圈和理塘海子山中国最美草原湿地群,形成稻城—乡城—得荣—理塘旅游环线。


一带。


依托G317、G345、G215、S456、S227等骨干线路,服务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带和石渠长沙贡玛中国最美高原湿地群,形成环格萨尔机场和川藏北线旅游风景道。多点。在等级以上景区设立具备提供信息咨询、临时休憩、对外交通等功能的旅游咨询服务点。


五、重点任务


(一)畅通进出州对外大通道


加快形成“五横五纵”国省交通干线、“两铁五高四空”立体交通体系,重点推进“成都—康定—拉萨”“成都—康定—甘孜—青海”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东西方向上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接中尼印经济走廊的综合运输大通道,保障川藏重要战略通道;西北方向上对接大陆桥国际运输走廊,辐射新亚欧大陆桥及中巴国际经济走廊。


全力推进川藏铁路建设。


将川藏铁路建设作为甘孜州“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头号工程,举全州之力配合川藏铁路甘孜段建设,把川藏铁路建设成“政治路”“生命路”“团结路”“经济路”和“富民路”,提升川藏走廊运输保障能力,畅通国家战备通道。积极推动站前广场、沿线配套工程、观景平台等工程建设,实施G318主通道及辅助通道提质改造建设。加快推进成都—格尔木铁路前期工作,形成四川联系青海、新疆的战略新通道,研究规划甘肃合作至马尔康至理塘至云南香格里拉铁路。探索建设山地轨道交通,推动建设小金至丹巴、新都桥至九龙、稻城亚丁机场至亚丁景区,研究规划康定经雅家埂至海螺沟支线、康定经机场至新都桥支线等轨道交通工程。


加速形成高速公路骨架。


加快建设G4218康定过境段、S73泸定至石棉高速公路,力争开工G4218康定(榆林)至新都桥、S83两康高速马尔康至康定(甘孜段)、S95石渠至称多,有力支撑配合川藏铁路建设,缓解瓶颈路段交通压力,开辟联系阿坝州、凉山州、玉树州的高速公路出州通道。加快推进G4217炉霍至德格(川藏界)、G4218康定(新都桥)至理塘段、G4218理塘至巴塘段、S95石渠至甘孜、S87康定(新都桥)至九龙、S87八美至炉霍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促进高速公路向甘孜腹地延伸。“十四五”期规划高速公路建设项目5个,建设里程388公里,其中加快建设项目2个、78公里,力争开工项目3个、310公里。另规划加快前期项目6个、1154公里。创新高原山区高速化公路发展模式,开展山区公路高速化研究,推动高速化服务向甘孜全域拓展。


加快推进民用机场建设。


进一步完善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格萨尔机场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拓展无人机航线和低空旅游、飞行培训、航空器研发等功能,推动甘孜州第四机场规划选址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巴塘、理塘、丹巴、石渠通用航空机场,加快推进康定、九龙、道孚、德格、色达、新龙、白玉等通用航空机场建设。


甘孜州“十四五”对外大通道建设项目


1.铁路


加快建设项目: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


加快前期项目:成都至格尔木铁路。


规划研究项目:合作至马尔康至理塘至香格里拉铁路。


2.高速公路


加快建设项目:G4218康定过境段高速公路、S73泸定至石棉高速公路(甘孜段)。


力争开工项目:G4218康定(榆林)至新都桥段高速公路、S83两康高速马尔康至康定(甘孜段)。


加快前期项目:G4217炉霍至德格高速公路(川藏界)、G4218康定(新都桥)至理塘段高速公路、G4218理塘至巴塘段高速公路、S95石渠至称多高速公路、S95石渠至甘孜高速公路、S87康定(新都桥)至九龙高速公路、S87八美至炉霍高速公路。


3.航空


力争开工项目:巴塘通用航空机场、理塘通用航空机场、丹巴通用航空机场、石通用航空机场。


加快前期项目:甘孜州第四机场及康定、九龙、道孚、德格、色达、新龙、白玉等通用航空机场。


(二)提升国省干线公路质量


构建县际互联、畅达乡镇、衔接顺畅的干线公路网络,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升级改造,消除低等级路段和瓶颈路段,提升通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普通国省道待贯通路段和低等级路段改造,着力推进乡镇通三级公路建设,实现乡镇通三级比重达到60%。实施一批城镇过境段项目,减少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相互干扰,促进干线公路与城市干道的有机衔接,畅通内部网络循环。“十四五”期规划普通国省道建设项目29个,建设里程2524公里,其中普通国道项目13个、1265公里,普通省道项目16个、1259公里。另规划普通国省道加快前期项目5个、246公里。


甘孜州“十四五”普通国省干线建设项目


1.普通国道


加快建设项目:G215白玉县建设镇至巴塘县夏邛镇段改建工程、G248丹巴县章谷镇至阿坝州金川县(马尔邦村)段(含丹巴县城过境段)改建工程、G215巴塘县竹巴笼(西藏界)至得荣县二龙桥(云南界)段改建工程、G215石渠洛须乡至青海玉树段改建工程、G215石渠洛须镇至德格柯洛洞乡段改建工程、G549雅安市石棉县(白水河)至九龙县呷尔镇新建工程、G549线乡城县城(经白松)至得荣县斯闸段、G318康定过境段、G318康定折多山隧道。


力争开工项目:G549九龙县呷尔镇至理塘县下木拉乡段新改建工程、G549理塘县下木拉乡至稻城县金珠镇段改建工程、G350线丹巴县段灾害绕避整治工程、G548色达县色柯镇至翁达镇段改建工程。


加快前期项目:G345石渠县尼呷镇至安卜拉山段(青海玉树州界)改建工程。


2.普通省道


加快建设项目:S460乡城县然乌乡至大雪山垭口(云南界)段改建工程、S459巴塘县夏邛镇至理塘县章纳乡段新建工程、S458白玉县河坡乡至甘孜机场段改建工程、S314道孚县扎拖乡至新龙县茹龙镇段改建工程、S220道孚县鲜水镇至雅江县河口镇段改建工程、S220雅江县河口镇至江中堂(凉山界)段改建工程、S460线理塘县城村戈乡至章纳乡(巴塘界)段。


力争开工项目:S460线巴塘县波密乡经乡城定波乡至正斗乡公路改建工程、S314线新龙皮擦至白玉阿察段公路改建工程、S469线九龙县烟袋镇至子耳乡(木里界)段建设工程、S434雅加埂隧道新建工程、S463稻城县香格里拉镇至木里县俄垭乡(凉山界)段改建工程、S433雅安市荥经县至泸定县冷碛镇段改建工程(甘孜境)、S460线乡城县城灾害绕避工程(乡城县城过境段新建工程、S432雅安市宝兴县至康定市河口大桥段改建工程(甘孜境)、S459理塘县章纳乡至稻城亚丁机场段改建工程。


加快前期项目:S434泸定县燕子沟镇(南门关沟)至磨西镇(海螺沟隧道口)段改建工程、S434康定市榆林街道(榆林路转盘)至泸定县燕子沟镇(南门关沟)段改建工程(不含雅家埂隧道)、S435泸定县兴隆镇至汉源县三交乡(雅安界)改建工程、S569康定市甲根坝乡至贡嘎山乡改建工程。


(三)推进康泸新交通一体化协同发展


加快推进“康泸新”一体化发展进程,助力“康泸新”一体化协同发展成势见效。支撑“一核一带两区,三地协同一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聚焦“基础设施内联外通、运输服务共建共享、管理协同高效”,加快完善康泸新区域“一环四向四通道”的综合交通通道格局和“两主一辅多点”的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新格局。


康定泸定甘孜新区一体化协同发展建设重点


1.空间布局。


形成“一环四向四通道”的综合交通通道格局和“两主一辅多点”的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新格局。一环:依托川藏铁路、雅康高速、泸石高速、G318、S434、S217,形成“1轨2高3快”的区域环状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布局形态;四向四通道:形成东向联系成渝大通道、西向出川入藏大通道、北向联系西北大通道、南向联系云南大通道;两主:康定、泸定;一辅:甘孜新区;多点:康定汽车站、康定新区客运站,泸定县客运站、冷碛镇综合运输服务站等多个集散节点。


2.重点项目。


对外大通道:川藏铁路、泸石高速、康定过境高速、康定榆林至新都桥高速。


城际交通网:G318线康定过境段、G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S434康定榆林经磨西至猫子坪、S569康定市甲根坝乡至贡嘎山乡改建工程。


枢纽站场:铁路康定站、铁路新都桥站、铁路泸定站;康定机场;功能提升客运站:康定汽车站、康定新城客运站、泸定县客运中心;新建:冷碛镇综合运输服务站、磨西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南门关沟综合运输服务站。


高速公路设施:泸石高速泸定南互通、泸石高速冷碛互通、泸石高速海螺沟综合体、雅康高速伞岗坪综合体、伞岗坪互通、泸石高速杵坭综合服务区。


(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网络


有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州。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组延伸,大幅提升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重,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重达到90%以上,建设通组硬化路200公里。实施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400公里,支持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服务“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带,支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促进交通建设与农村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加强农牧业与旅游资源富集区交通建设,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建设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400公里。维护涉藏地区长治久安,建设通寺硬化路115公里。提升森林防火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森林草原防灭火通道400公里。新建农村公路桥梁1000延米。强化邮政快递末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邮政在乡”工作,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甘孜州“十四五”农村公路重点建设项目


1.通组硬化路。常住人口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200公里。


2.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实施路面改造和加宽400公里。


3.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实施三级路、双车道改造400公里。


4.防灭火专用道路。实施森林防灭火道路400公里。


5.通寺硬化路。实施通寺道路115公里。


6.新建桥梁。新建农村公路桥梁1000延米。


(五)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效率


推进枢纽站场建设。依托川藏铁路建设,同步推进新都桥综合客运枢纽中心和新都桥多式联运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实现甘孜州综合运输枢纽零的突破,提升综合运输体系衔接转换效率。建设康定公共交通综合枢纽中心,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场体系,对全州17个普通公路客运站进行升级改造,拓展服务功能,推动传统道路运输转型升级。整合现有乡镇客运站资源,建设一批集旅客运输、货运物流、汽车维修、邮政快递、网络电商、地方土特产品展示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完善邮政普遍服务城乡终端体系,有效提升乡镇快递企业网点覆盖,推动邮政普便服务站点、农村客运站点及养护道班、服务设施整合。


甘孜州“十四五”枢纽站场重点建设项目


1.综合客运枢纽站


川藏(新都桥)综合交通运输中心。


2.普通公路客运站


新建新龙客运站,功能提升巴塘客运站、白玉客运站、丹巴客运站、道孚客运站、稻城客运站、德格客运站、甘孜客运站、九龙客运站、康定客运站、康定新城客运站、理塘客运站、炉霍客运站、泸定客运站、色达客运站、石渠客运站、乡城客运站、雅江客运站。


3.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新改建86个。


提升客运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客运服务便捷化、多样化水平,更好满足公众多层次出行需求。加密现有机场航班航线,推动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甘孜格萨尔机场串飞,推进与周边旅游机场互航互通,实现对外出行便捷化。积极拓展周边省市县旅游航线、客运班线,力争成为川滇藏甘青旅游大环线关键中转节点。进一步完善客运网络,扩大农牧区客运通达深度,优化县乡村三级农村客运站点网络,科学规划县际客运班线。扎实推进人民满意乡村运输“金通工程”,以统一乡村客运标识、统一招呼站(牌)、统一车辆外观、统一从业人员标识为抓手,以建设美丽清新、安全绿色、便捷优质、精细管理乡村客运为主要任务,建设人民满意乡村客运服务体系,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对于出行需求较小的边、散、远农牧区,鼓励探索预约式、定制式、个性化公交服务,采用区域经营、智能调度、预约响应等灵活方式运营,保障城乡居民行有所乘。


提升货运物流效率。积极探索空港物流业发展,加快完善航空物流网络,提升机场货运中转吞吐能力。加快建设城市绿色货物配送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运输网络体系,畅通城乡物流双向流通渠道。充分结合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发展支持地方特产冷链仓储、原材料加工、城乡货运绿色配送的特色运输服务。构建高效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各种方式之间运输企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六)深化交通旅游融合发展


围绕支撑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完善全域化、多元化的旅游交通体系,构建“快进”交通网络,提高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和便捷性,推进满足旅游体验的“慢游”交通网络建设,增强旅游交通的带动效应、串联作用。持续推进3A级及以上景区通景公路建设,优化景区集散循环网络,打通进出最后一公里。加快构建“三环一带”全域旅游风景廊道体系,近期重点打造“G318最美景观大道”“G227线理塘至稻城亚丁旅游公路”“强渡大渡河旅游路”等旅游风景道项目建设,完善交通沿线服务区、客运枢纽等旅游服务设施功能,力争打造雅叶高速泸定服务区、雅叶高速折多山服务区、泸石高速海螺沟服务区等高速公路主题服务区。充分挖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湖库区旅游潜能,围绕木格措等景区,推进康定市客船提档升级。


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大力推广共享交通、定制旅游、互联网租赁等新业态,构筑全程无忧、多样化、定制化的旅游交通服务链条。探索交通支撑旅游发展、旅游反哺交通发展的模式,强化公路沿线土地利用与交通建设、旅游发展的统筹整合,支持投资运营主体采用市场化方式,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以PPP模式进行“交通+旅游”产品开发和项目建设。


甘孜州“十四五”期交旅融合重点任务


1.通景公路


结合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建设,重点实施通景公路总规模268公里,其中三级公路10公里,四级公路双车道改造199公里、路面改造59公里。


2.旅游风景道


G318线康定至雅江段“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工程、147公里。G318最美景观大道南线(G318线雅江县城至竹巴龙段)、355公里,G227理塘至稻城亚丁旅游公路、253公里,强渡大渡河旅游路、72公里。


3.旅游配套设施


推进国省干线25个公路服务区建设,完善公路沿线绿化工程、旅游慢行道、标志牌。


4.客船提档升级


推进康定市客船提档升级项目。


(七)提高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以公路为主的“生命线”网络。做好“11.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8.10洪涝灾害”等交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快推进G227色达县翁达镇至炉霍县旦都乡段灾毁修复整治工程、G248丹巴县索断桥至纳交二村段灾毁修复整治工程、G248九龙县贡嘎山乡至朵落沟口段灾毁修复整治工程、G248九龙县乌拉溪乡灾害治理工程、S455甘孜县达曲河大桥至南多乡段灾毁修复整治工程等灾后重建工程,力争治理一批灾害易发点。着力提升路网可靠性,推进丹巴、九龙、雅江等8个地震重点危险区实现多路径连通,强化G318泸定至巴塘段、G227炉霍至理塘段、G317甘孜至德格段等灾害风险路段的迂回通道及联络转换通道改造建设。


提升设施安全防护能力。


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危旧桥(隧)改造、渡口码头改造等工程,完善配套安全设施,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水平和抗灾能力。实施灾害点整治工程,加强G227拖坝至大河边、G350线丹巴至小金段等自然灾害频发易发干线公路的灾害预测预警能力建设。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优化工程防灾减灾设计,提高设施质量和使用寿命。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完善全要素全过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行业安全监管、安全生产责任考核、企业安全生产信用及安全责任追究等体系;加强安全风险管控,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全面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健全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构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诚信体系,落实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制度,健全安全责任清单制度。


完善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


着力提升川藏战略走廊保障能力,统筹军民融合交通保障体系。完善应急装备物资和运力储备体系,推进甘孜交通应急保障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川藏铁路公铁两用救援和灾备中心在甘孜落地实施;加强高原、高高原等复杂条件下的民航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研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健全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应急物资紧急调运联动机制。开展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急队伍专业化和装备配备水平。完善综合交通应急法规政策,建立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构建日常信息报送、沟通协调等机制。建立纵向沟通渠道,确保平急两种状态下的沟通协调顺畅。


甘孜州“十四五”期安全应急建设重点


1.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建设


灾害整治工程。续建G318线巴塘县城至竹巴龙大桥段白格堰塞湖灾后恢复重建工程、G215线岗托至白玉段白格堰塞湖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推进G227色达县翁达镇至炉霍县旦都乡段灾毁修复整治工程、G248丹巴县索断桥至纳交二村段灾毁修复整治工程、G248九龙县贡嘎山乡至朵落沟口段灾毁修复整治工程、G248九龙县乌拉溪乡灾害治理工程、S455甘孜县达曲河大桥至南多乡段灾毁修复整治工程等一系列灾害整治及灾毁恢复工程,力争治理一批灾害易发点。


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80公里。


危旧桥(隧)改造工程。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5000延米。实施危隧检测加固维修工程。


2.应急救援中心建设


甘孜交通应急保障中心。


(八)推动智慧绿色交通发展


加快交通智慧升级。加快构建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网络,推动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推进行业治理现代化建设,完善行业监管与服务应用;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体系,完善标准规范体系,推动交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重点建设智慧交通“一路两网”。推进G318线提质升级工程,试点建设G318线康定至巴塘川藏省界智慧旅游公路,推动交通气象监测预警和主动防控技术应用,提升路段智能预警、智能诱导、智能服务水平。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网络工程建设,在重要桥梁、隧道、长下坡、事故多发路段等关键节点部署主动预警和诱导设施,在雅康高速开展北斗信号增强站试点工作。完善公路超限治理监控网络建设,开展公路超限检测站电子抓拍系统、视频数据及计重检测设备升级改造,推进全州国省干线重点路段建立不停车超载检测系统,加快与公安、交警构建联防联控,力争形成全时有效监测的治超监控网络。升级完善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积极对接省公路局信息化平台。


甘孜州“十四五”期智慧交通建设重点


1.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网


建立健全重点路段健康监测系统,监测重点桥隧主要结构的变形,安全运营等,支撑养护决策,主要应用于G318线二郎山隧道、康巴大桥、高尔寺隧道、雅江大桥、德达大桥、拉纳山隧道、金沙江大桥,G317线雅砻江大桥、雀儿山隧道,G215线苏洼龙电站复建段隧道群,S217线大渡河大桥等。


2.公路超限治理监控网络


完善泸定、新都桥、炉霍、德格、理塘、得荣(未建)固定超限检测站超限检测站电子抓拍系统,通过安装电子抓拍系统、监控设备、通信网络、加宽部分路面及完善配套的交通禁令标志、提示标志、路面标线等,准确采集货运车辆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逃避检测等违法依据,建立路警联动执法信息共享和处理结果反馈机制,督促货运车辆主动进站接受检测,有效解决超限超载货车冲关等问题。


推进G317、G318等交通主干线重点路段、重点地区、进出州通道、重点砂石料场、国省长大桥梁,实现视频监控,同时在具备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站点进行信息采集、统计和发送,对货运车辆异常驾驶行为进行检测、判别和输出。


促进交通绿色发展。加快完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工作,确保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三线一单”相协调。强化综合交通通道内公路、铁路、民航等运输资源的综合统筹、优化配置。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公路建设方案设计的比选优化,合理绕避永久基本农田、环境敏感区和灾害易发区,尽可能少占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推进生态选线选址,强化生态环保设计,研究生态环境敏感区“无害化”穿越技术,推进绿色施工、绿色养护。严格实施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加快完善雅康高速、G318线等重要干线沿线充电基础设施、LNG加注站。坚决打好交通运输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老旧柴油货车、施工机械提前淘汰更新,推动柴油货车尾气排放深度治理。鼓励高原机场加大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推广应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营运车船。


(九)健全行业现代治理体系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坚持“建管养服”并重,贯彻落实“全寿命周期养护、预防性养护”理念,加大地方财政对养护管理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养护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全州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加强专业养护队伍建设,科学安排养护计划,进一步提高养护作业效率。加强公路养护设施和装备建设,加快养护和应急保通中心、养护管理站建设,提升养护管理能力。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养护管理体制,建立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的非收费公路养护保障机制。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养护体系。推进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实现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施工机械化,作业规范化。


甘孜州“十四五”期公路养护管理重点


1.公路养护管理


力争实施2500公里普通国省道养护工程,3000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


2.养护管理设施


建设养护和应急保通中心4个、养护管理站25个。


3.附属配套设施


建设国省干线固定超限检测站1个。


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完善跨区域、跨部门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协调机制,推动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交通执法信息化建设。健全市场治理规则,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全力推进信用交通建设,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和监管制度,规范市场管理。努力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以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政府投入机制为重点,健全长期资金筹措渠道,探索搭配合理的项目招商模式,推动交通项目与沿线产业园区土地、旅游、矿产资源等一体化开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原山区公路建设及养护。


注重交通文化建设。推动“两路精神”的传承创新,讲好其美多吉雪线邮路、川航英雄机组等新时代交通楷模故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倡导交通文明新风尚,宣传先进交通文化,提升行业发展的软实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六、资金需求


“十四五”期甘孜州综合交通规划建设投资1368亿元,其中铁路702亿元、公路642亿元(高速公路315亿元、普通国省道194亿元、农村公路12亿元、枢纽站场及3亿元、养护管理24亿元、安全应急11亿元,智慧交通2.5亿元、川G318线提质升级工程80亿元)、水运0.02亿元、航空24亿元。


七、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现状


1.环境质量概况


水环境质量:2020年甘孜州水环境质量总体优,并持续保持稳定;3个国控断面中大渡河大岗山断面水质达Ⅰ类,金沙江岗托桥、贺龙桥断面均达Ⅱ类。全州1个省控和52个县域地表水断面达均Ⅱ类,断面水质达标率100%。4个地级、37个县级、72个乡镇级、5个村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Ⅲ类,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大气环境质量:2020年甘孜州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比例为100%,其中,优比例为88.8%,良比列为11.2%。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除臭氧为二级外,其余污染物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浓度限值。


生态环境质量:甘孜州拥有在我国地位突出的森林、草地、高山草甸、沼泽湿地、冰川、湖泊,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海拔最高的区域,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全州森林覆盖率32.1%,是四川省最主要的天然林分布区。天然草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1.7%,占川西北牧区草地总面积的58%,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46.5%。甘孜州动植资源丰富,种群数量大、经济价值高,是世界上自然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突出,有“生物多样性基因库”的美誉,为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典型以及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


2.生态环境敏感目标


甘孜州境内共分布有自然保护区38处、森林自然公园10处、地质自然公园1处、风景名胜区6处、湿地自然公园17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处,自然与文化遗产地2处、水源保护地44处。


经与甘孜州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敏感区比对:


(1)有11条线路涉及自然保护区,涉及长度449.58km;有4条线路涉及森林自然公园,涉及长度109.44km;有4条线路涉及湿地自然公园,涉及长度4.23km;有9条线路涉及风景名胜区,涉及长度425.01km;有7条线路涉及自然遗产,涉及长度351.43km。


(2)有6条线路涉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涉及长度47.74km。


(3)有1条线路涉及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涉及长度0.15km。


(二)环境影响分析


1.规划生态影响分析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沿线区域造成的污染和扰动,进而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景观格局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部分项目受限于路线走向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须穿越或临近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等生态敏感区,易对这些敏感区及区域野生动植物造成不利影响。


规划线路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论证优化路线方案,尽量绕避生态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关注野生动物通道,优化规划线路实施方案,以及对采取合适的工程方式、先进的施工工艺等方面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尽量降低规划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同时应完善涉及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相关专题论证及审批手续,确保满足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相关保护要求。


2.环境影响分析


水环境影响分析。规划的部分基础设施(如机场、各类客运中心、道路服务区等)运营后将排放一定量的污染物,需妥善收集处理。严格管控水污染物排放,避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切实加强重要水域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由于道路等级的提高,通行条件改善,单车排放尾气将会减少;总体排放仍将受到交通量的增大与汽车技术提高、燃油质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机场大气污染源主要由飞机起降时排放的尾气、飞机地面保障系统排放的尾气、辅助动力装置排放的尾气、进离场道路汽车尾气、停车场汽车尾气等,民航大气污染物的影响总体是可以接受的。考虑未来交通运输装备排放标准的不断加严,单位排放强度的不断降低,交通排放总量将会进一步削减,总体大气污染排放影响较小。


噪声环境影响。经分析,铁路、公路等在距交通基础设施中心线200米处,昼间噪声基本可以达标,但是公路和铁路夜间噪声可能超标,在采取声屏障等降噪措施后影响可以减轻。民航的噪声影响范围大于其他几种交通方式。总体上看,在综合考虑选线避让、路线路基因素、障碍物因素和降噪设施有效性后,规划实施引起的噪声环境影响较小。


(三)承载力分析


根据本规划主要建设项目特点,施工期、运营期项目自身总体不涉及水源、能源的消耗和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个别建设项目(如机场、各类客运中心、道路服务区等)在运营期涉及游客、服务人员生活用水及绿化清洁等用水,鉴于本次规划为指导性规划,相关项目选址、规模、服务人口、供排水规划等尚不明确,建议在下阶段建设项目可研及环境影响评价中,细化明确各项目水资源、能源的消耗和使用情况,供排水规划等,确保区域水资源、能源可承载规划项目的实施。


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采取多种工程措施进一步强化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随着公路和铁路载运工具电动化和电气化率的增长以及新能源的利用,可进一步降低交通能耗。总体上,规划的实施在能耗、碳排放和用水量方面对于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影响较小,总体协调。


(四)协调性、一致性分析


甘孜州是连接四川和西藏的桥梁纽带,也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稳定,承接成渝地区辐射、联系带动西部地区的重要作用。


本规划深入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涉藏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以构建川滇藏青结合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为总体目标,以“畅通道、优网络、强服务、促融合、提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甘孜州在交通设施、服务、创新和管理上实现四大跨越,综合交通发展水平位居涉藏地区前列,建成川滇藏青结合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为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开局起步提供坚实保障。


本规划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四川省“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中相关交通规划建设内容在甘孜州的细化和延伸,与正在编制中的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区域“三线一单”等有效衔接,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交通强国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对于推动四川省交通行业践行绿色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规划实施将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造成一定影响,下一步需与区域生态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协调衔接,努力提高规划方案的环境友好度。


(五)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次规划对各过程路线方案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环境影响识别和论证。在路线方案与沿线生态环境敏感区位置关系识别分析和影响论证基础上,主体工程根据环保专业意见,优化工程形式,尽量减小穿越路段长度,必须且无法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的,在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条件后,建议以“无害化”形式穿越,减小对各类生态敏感区的影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要求。


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公路、铁路、民航等各交通方式比较优势,统筹各运输方式间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配置,强化各方式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有助于资源节约使用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总体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在采取相关避让、生态补偿等措施后,规划路网及相关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不会对区域重要环境敏感目标和重要保护对象产生显著不可逆影响。


(六)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生态环境


(1)涉及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划线路,原则上应主动绕避。确实无法绕避,涉及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禁止建设区域时,应以“无害化”方式通过。位于禁止建设区域且为既有道路改造升级的规划线路,原则上应优化线路布局、绕避禁止建设区域,确实无法绕避,应进行“无害化”方式改造。其他区域无法绕避时,应优先采用“无害化”方式,确因工程安全、地质环境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在审慎拟定路线及工程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尽量减小地面工程数量,重视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式,完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减小生态环境影响。同时完善涉及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相关专题论证及审批手续,确保满足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相关保护要求。


(2)注重保护基本农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节约土地,少占耕地。注意绕避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和野生动植物分布密集区,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场地和营地等临时施工设施,严格划定施工范围,做好施工期环境监理和监测。强化施工管理,减少植被破坏,减轻生态扰动,将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加强水土保持建设,减缓水土流失影响,施工弃渣、建渣指定地点集中堆放,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借鉴和采用环境友好、先进优秀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案。


2.水环境


(1)涉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项目原则上应主动绕避。确实无法绕避,涉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禁止建设区域时,应“无害化”方式通过。涉及高功能水体的项目路段禁止新设排污口。其他区域无法绕避时,应优先采用“无害化”方式通过,确因工程安全、地质环境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在审慎拟定路线及工程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尽量减小涉水工程数量,重视施工管理,优化施工方式,完善水污染防治及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减小水环境影响,确保饮水安全。同时完善涉及饮用水源地相关手续。


(2)严格施工管理,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应集中收集处理,严禁乱排。营运期,加强路面排水系统、径流收集(处理)设施日常运维,各服务管养配套设施应合理配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建立长效运营监管机制和长期监测方案,确保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避免对周边水环境造成污染。


3.声环境


新建城镇路段宜坚持“靠近而不进入”的原则,从源头缓解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影响。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采取临时隔声降噪措施,尽量减轻施工噪声对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影响。营运期,按照声环境质量达标或不恶化现状的原则,对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保护目标合理设置隔声降噪措施。依据项目环评交通噪声预测成果,合理提出后续规划建设交通噪声控制距离要求。


4.大气环境


施工期,重视施工扬尘治理,采用先进的、密闭性能好的灰土拌合设备和沥青熬炼、摊铺装置。合理规划施工场地、施工便道设置,优化施工运输线路。完善施工过程中的围挡、喷淋等抑尘措施,加大洒水降尘的频率。营运期,加强道路绿化美化,防风固尘,限制尾气排放超标车辆上路。


5.环境风险


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的危险货物运输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危化品运输的工程防范、管理监督和应急处置措施。在跨水桥梁合理设置防撞设施、限速与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事故池、视频监控系统等风险环境防范措施。制定并严格落实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降低和控制交通运输带来的风险,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环境,确保环境安全。


(七)评价结论


本规划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共同组成的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运行系统和服务系统。规划实施对甘孜州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通过完善规划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本篇章以及后续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以及生态影响专项报告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管控要求后,环境影响是有限且可控的,规划建设与环境敏感区的矛盾总体得以解决,与区域发展规划相互促进,以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本次规划的规模、布局、结构、时序等总体环境合理,资源能源消耗、生态影响和环境影响总体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环境准入清单”的基本要求。通过严格实施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三线一单”要求,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和风险防控能力,规划实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总体可控。在严格落实规划评价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集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避让环境敏感区,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的前提下,规划实施不存在重大资源环境制约因素。从生态和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规划可行。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多方参与、协同联动”的规划实施机制。建立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林草等部门联动机制,明确州政府、县(市)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及分工,协同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建立规划实施督导考核机制,实行项目“责任制+清单制”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强化上级责任主体对下级责任主体的考核监督,建立健全考评奖惩机制。动态跟踪和监测评估项目实施,及时开展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及时做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协调衔接,促进交通运输与国土、产业、城镇化、投资、环保等领域的政策协同,确保建设项目可落地、可实施。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提升交通安全综合执法水平,确保交通运输系统畅通、安全、有序地运转,为供应链、产业链循环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保障。


(二)积极争取支持


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机遇,紧扣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涉藏工作会议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切实用好中央、省委支持涉藏地区各项特殊有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全力争取甘孜州交通发展在项目安排、资金补助、政策优惠、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和倾斜,尽可能将甘孜交通发展纳入国家和全省发展总体格局中,为甘孜交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三)强化资金保障


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风险可控的资金保障和运行管理体制。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交通运输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甘孜州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支持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州级、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形成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各级政府责任清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交通投融资长效机制。加大资金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管理投入力度,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控。积极探索创新普通公路与高速公路打捆招商等交通建设投融资模式,依法合规推广PPP、BOT等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交通领域,引导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四)强化要素保障


统筹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划定有效衔接,有效预留交通廊道以及线位、点位等空间资源。优先保障交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建议国家出台占用基本农田项目审批的政策措施,支持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加大面向社会公开引进优秀拔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力度,有力提升对人才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成长平台及创新团队,为全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2日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578.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