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江山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原文)

TIME:2022-06-10 09:46:47 HOT:0来源:江山市人民政府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前 言


交通运输是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中央作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要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加快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先行官。衢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四省边际综合交通“桥头堡”,构建智慧互联的四省边际基础设施新网络,健全交通互联共享“通衢”时代。江山市全力建设“江山大花园”,把握本市在衢州、全省和区域发展的定位,深化实施“融衢接杭”战略,努力打造大湾区战略节点的支撑点、大通道浙西门户的桥头堡、大花园核心景区的精品园、大都市区绿色卫城的幸福城,勇立潮头当好“排头兵”。依托辐射浙闽赣三省的交通便利条件,加快构筑智能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为打造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示范提供最大助力。


为落实《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衢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江山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本规划是我市“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为江山市域,规划对象涵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轨道、邮政快递、绿道、枢纽等。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规划基础年是2020年,目标年为2025年。


一、“十三五”江山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评价


“十三五”时期,江山市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江山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为指引,围绕“打造活力城市,建设幸福江山”的总体目标定位,大力推进“两轮驱动”“融衢接杭”战略举措,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谋求新发展,继续发挥交通先行优势,更加注重综合带动、建管并重、服务提升、民生改善,全面建设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美丽交通、民生交通、平安交通,全力构建三省边际综合交通枢纽,为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江山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江山市实际完成综合交通投资额31.32亿元(不计铁路投资),是“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额22.98亿元(不计铁路投资)的1.36倍,其中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5.08亿元,枢纽场站建设投资2.24亿元,其他建设投资4亿元。


1.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快速加密成网。


铁路:“十三五”期间,杭衢高铁江山段开工建设,共完成投资2.99亿。至“十三五”末,江山市铁路主要由沪昆铁路(即浙赣铁路)、沪昆高铁(即杭长客运专线)组成,总里程达77.2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6.2公里。


公路:“十三五”期间,以重大项目为抓手,48省道延伸至黄衢南高速江郎山(长台镇)段公路工程、江山至广丰公路、美丽沿江公路、兰溪至江山公路江山清湖至凤林段公路工程(即通景公路)及江山市华夏至西山公路改建工程(即通景公路“二改一”)、江山市淤头至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贺村姜家公路工程(即姜家公路)、淤八线改建等工程相继建成通车;江山市淤头至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贺村姜家公路工程规模调整(即桑淤大桥及接线工程,下同)、杭衢高铁涉双江线改建工程(陶村至丰足)段(即迎宾大道西延伸工程,下同)等开工建设;积极争取甬金衢上高速公路、江山江航道、缙云至江山(广丰)高速公路等重大战略项目纳入省规划盘子,扎实推进奉化至江山公路江山上余至大桥段公路工程(即江玉公路,下同)、S221省道江山市清湖大桥及接线改建工程(即清湖大桥改建,下同)、205国道峡口大桥至保安路口段改建工程(205国道峡口段外移工程,下同)等项目前期。路网通行能力增强,区域干线公路网络逐步完善。


至“十三五”末,江山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850.64公里,相较“十二五”末增加44.84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362.2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20%,全市境内普通国省道里程达145.51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628.85公里,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通村公路路面硬化,行政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36.6%,百人以上自然村通公路比例(硬化道路)达97.8%;“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及提升幅度位居全省第13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和路域环境稳步提升,基本消除农村公路危桥隐患。


全市境内公路网密度,以国土面积计算为91.66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人口数量计算为30.17公里/万人。境内有1条高速公路、1条普通国道、2条普通省道、44条县道、87条乡道、542条村道,基本形成了以G3黄衢南高速公路、205国道、324省道(即现状221省道)、319省道(即现状315省道)为主骨架,以墩贺线、贺峡线、双江线、水张线等重要县道为主干线,以农村公路为辅,沟通城乡的“外畅通、内贯通、村连通”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水运:“十三五”期间,江山市实施完成四都镇双溪村-溪山头及峡口镇大峦口村白水坑美丽渡口创建工程,积极开展江山江航道前期研究。


航空:“十三五”期间,江山市加快推动江山二类通用机场建设的前期研究工作,并建设完成人民医院直升机起降点。


管道:至“十三五”末,江山市共有省级天然气配套管道44.7公里,设江山门站1座,阀室2个。


枢纽场站:“十三五”期间,江山市完成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场站建设,加快建设驰骋物流基地冷链物流及配套建设项目、网营物联江山智能供应链运营中心、浙西公铁联运综合物流园等重点物流项目。至“十三五”末,江山市城区共有二级客运站2个(市客运中心、虎山汽车站),乡镇客运站(场)10个,其中四级客运站4个(贺村、四都、大桥、峡口),简易客运站2个(南坞、新塘边),客货一体站4个(勤俭、塘源口、占村、保安),共有物流基地2个(江山虎、驰骋),客运服务能力、物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


绿道:“十三五”期间,江山市统筹推进城乡绿道网建设,全面打响“骑在西山、走在古道、游在须江、乐在农家”的城乡绿道品牌,完成城乡绿道网建设136.81公里,其中城镇型绿道43.51公里,郊野型绿道93.3公里。


2.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取得成果,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江山市在衢州各县(市、区)率先启动并全面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完成城乡公交国有民营混合制改革,建立了一套适宜山区县实际、城乡一体、便捷高效的公交新体系,开创全省县域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江山样板”和“江山模式”。


建立完善“城区—城乡—乡村”三级公交网络;完善公交客运票制票价机制,全面落实票价优惠政策,优化公交线路,合理投放各级网络的运营车辆。2018年,首次开通虎山汽车站至衢州西区“巴巴快巴”客运班线。2020年,在重要节假日开通高铁站至长台镇、峡口镇等重点乡镇的夜间直达“定制公交”。全市250辆公交车支付宝扫码支付业务实现全覆盖;新投放17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助力节能减排和绿色出行。


至“十三五”末,江山市共有客运企业6家,营运客车354辆,客运班线81条,线路总里程3000公里,建成农村港湾式停靠站(候车亭)267个;城乡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客运班车通行政村率达100%,公交准点率达98.2%。出租车企业2家,出租车100辆。水上客运企业1家,渡口2个,现有大小各类船舶21艘。


3.城乡物流业发展加速,降本增效促农民增收。


“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服务于公路运输集散物流的公路港,转型发展“互联网+物流服务平台”产业。聚焦于构建农村物流“规划网、通达网、智能网、服务网”,全面发展农村电商、物流经济,形成以清湖街道清泉村电商产业园为主的电商集聚区,持续推进农村物流服务网点布局工作,网点数达到172个,实现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5%。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化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引导物流企业开展物流园区建设。


至“十三五”末,江山市共有货运企业224家,营运货车(含牵引车)4060辆,运输吨位达5.4万吨;危险品运输企业3家,危险品运输货车33辆。


4.公路养护管理持续加强,通行环境进一步改善。


“十三五”期间,江山市狠抓公路管养工作,健全管养体系,建立“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养”的分级管理体制。着力推动农村公路实现普惠性、全覆盖、高质量,持续推进农村公路新改建、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取得有效成绩。推行市场化和专业化化管养模式,2018年顺利完成4家股份制养护公司的股权转让,县道以上公路正式进入市场化养护,管养分离、企事分离落到实处。深入贯彻落实“四边三化”行动要求,积极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干线公路沿线“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2018年,成功创建省第二批、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中的第一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2个。


5.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平安交通建设进一步强化。


“十三五”期间,江山市全面开展基层执法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基层执法站所的标准化建设、基础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交通运输依法行政,不断推进交通行政执法规范化;全面清理交通运输行业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不断提升交通行政效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就近能办、全市通办”。打造公路路政管理新体系,强化与公安交警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加强源头治理、应急联动,保持超限超载和非法改装车辆治理高压态势,同时加强道路安全隐患点整治,确保公路安全畅通。进一步落实领导“一岗双责”,建立“安全平安交通”机制,健全交通系统应急联动机制,积极开展重点环节、设施、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率先在衢州各县(市、区)完成老旧营运车辆淘汰任务。


6.交通体制改革初显成效,行业治理水平持续提高。


完成交通管理机构改革工作,市交通运输局成立1个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和市公路港航与运输管理中心、市新农村公路管理中心、市交通工程管理中心3个事业单位。市政府组建江山市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江山市综合交通对区域战略实施、经济融合、产业集聚提升起到支撑保障作用,但对照新时代建设交通强省和高水平发展要求,江山市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亟需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仍存在一些发展短板。


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待完善,需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受长条形的地理和多山地势影响,江山市公路路网分布呈东疏西密,公路等级北高南低,公路网密度略低于省、衢州市平均水平;市域西北侧框架路网仍未形成,仍有部分断头路、瓶颈路,限制城区及沿线区域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域北部路网结构;对外通道仍显不足,与衢州市间通道交通量增长较快,迫切需要通道扩容,支撑“融衢接杭”战略实施;进一步支撑三省边际县际交通枢纽的交通定位。


2.交通运输结构有待优化,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待加快。


综合交通运输仍以公路为主,运量占90%以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结构较为单一,水运、航空仍然空白,铁路运力尚未充分发挥;多式联运发展缓慢,物流成本偏高,水泥建材、木业等主要产业物流成本分别为23%和21%,影响江山产业发展。物流企业仍显“低、小、散”,2020年营收超2亿元的仅一家。


3.要素制约难突破,重大交通项目落地难。


一是耕地保护等土地政策日趋收紧,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审批窗口仍未开启,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加大;用地审批程序日益严格,土地报批难度加大,部分项目推进受影响。二是建设资金筹措难。交通项目投资量大,融资难度高,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国省道干线公路新改建项目建设补助标准进一步下调,地方配套压力大幅增加。


二、“十四五”形势需求分析


(一)形势分析


1.立足“交通强国”建设宏伟目标,构建高质量交通运输体系。


党的十九大指出,当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交通运输系统既要为决胜全面小康做好服务、当好先行,又要为建设交通强国绘好蓝图、打好基础、开启新征程。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近期新冠疫情影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党的十九大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对“两个百年”宏伟目标作出新的目标要求和系统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建设交通强国的具体要求,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成基础设施强、运输服务强、创新动能强、治理能力强、支撑带动强的高水平交通强省。


2.全面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诗画浙江最美核心花园。


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融衢接杭”、“融杭接沪”战略再深化,推进与杭州都市圈、上海市辖区和长三角核心区县(市、区)合作交流,加强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打造“衢州同城半小时通勤圈,杭州一小时高铁圈”。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打造成为全省西向开放的交通枢纽节点。全面融入钱塘江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和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以交通大发展助力浙西南生态旅游带和衢丽花园城市群建设,共创国际级旅游目的地,打造诗画浙江最美核心花园,共建衢黄南饶“联盟花园”。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出台了《支持“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致力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快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效提升农村公路建设、管护和运营水平,发挥交通运输行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基础作用,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助推实现共同富裕。


4.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一体推进,促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


统筹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一体推进,优化交通领域能源消费结构,以运输装备低碳升级、运输结构优化调整、运输组织效率提高、绿色出行活动管理、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为核心抓手,综合施策、系统管控,加快形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主动引导江山市交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要求,完成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


(二)需求分析


1.客运需求。


客运需求与经济、城镇化水平密切相关。“十四五”时期。2020年江山市地区生产总值跃上300亿元新台阶,常住人均GDP突破6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7:43.6:48.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83:1,连续20年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荣获2018年、2020年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第一名,预计到2025年,江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480亿元,常住人均GDP达到8.8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预期高于GDP增速,预计江山市客运需求总量持续增加。


铁路客运需求快速增长。运输条件改善和服务质量提高,铁路对于旅客吸引力将大大提高。随着杭衢高铁的建成,铁路客运能力进一步释放,铁路客运量将有较大增长空间,高速铁路的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铁路客运比重进一步提高。


城际公路客运需求稳步增长。受疫情影响,短期内江山市城际客运需求急剧下降,但受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杭州都市圈等战略影响,随着全域旅游发展质效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江山市与衢州、杭州同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的推进深化,城市间中短途城际出行将更加频繁。


城乡出行需求仍然旺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提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城乡出行需求增长,中短途出行,包括居民的生活、商务、旅游出行将更加频繁。


绿色交通需求逐步增长。共享经济在交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出行需求将逐步增长。


2.货运需求。


货运需求主要与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相关。“十四五”时期,江山市经济实力将实现新跨越,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导向,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强化全市“一区三园”工业平台建设,全面形成以时尚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全力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420亿元,货类结构和运输距离将会出现较大调整。


货运需求总量持续增加,产业升级加快。随着干线公路的逐步完善,路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传统产业智慧化升级,高端要素、高端产业承载集聚能力提升,未来的货物运输附加值增加,大宗货运需求增长逐步放缓,适箱货运运输需求大幅上升,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调整,公路货运向其他运输方式转移趋向明显,铁路运输占比将稳步上升。


商贸物流规模扩大,冷链物流运输需求增长。随着浙西重要物流节点、浙闽赣三省边际现代物流集散的枢纽地位不断夯实,物流业“融杭接沪”“接轨甬沪”等区域物流一体化不断加强,商贸物流规模扩大。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需求的多样性,冷链食品等高附加值消费品占居民日常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冷链物流运输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规模将会显著增长。


农村电商与农村寄递物流融合发展持续加快。随着农村寄递物流的大力发展,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将更加便利,农村内需潜力进一步得到释放。随着电商专业村与电商小镇的培育,农村电商物流的网络化及渗透性发展,电商物流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发展专业化农产品寄递服务,创新城乡配送模式,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商与农村寄递物流融合发展持续加快,农产品购买方式趋于线上化,运输模式趋于专业化。


三、总体思路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落实交通强国建设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战略和“四大建设”、“1433”战略,立足江山市自身资源禀赋条件,以建设三省边际县级交通枢纽为导向,构建骨架网络,补齐交通短板,发展多式联运,提升综合效应,为打造全国县域治理标杆地、全国“两山”实践样板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先行区“一地三区”、争创山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示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大局、先行引领。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四大建设”等重大战略,更好发挥战略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发达的骨干网、完善的干线网和普惠的基础网,进一步拓展空间格局、引领产业升级,持续发挥交通先行作用。


坚持综合集成、一体融合。充分发挥江山区位优势,统筹推进各要素建设,强化交通资源整合和利用,提升交通综合效应。聚焦重要通道、客货运枢纽、多式联运等关键领域,着重解决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问题。加快区域、市域、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强化跨部门、全流程协同联动。创新交旅融合、枢纽经济、交通与产业融合等跨领域融合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着眼未来发展,突出创新核心地位,推进数字化手段赋能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与新模式,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以数字化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强化整体智治,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形成交通行业创新体系,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绿色低碳、提质增效。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推广绿色交通运输装备应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注重集约节约发展,优化设施供给结构,充分挖掘存量潜能,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构建全域美丽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坚持人民满意、普惠共享。围绕共同富裕,聚焦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全面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满足群众个性化出行需求、提升均等化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发展软实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初步构建完成“便捷高效的对外通道网、互联互通的城乡基础网、协调联动的客货枢纽网”运输体系,总体形成一张“规模合理、布局完善、结构优化、资源集约、衔接高效、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运输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融衢接杭”步伐进一步加快,交通提升城市能级效果进一步加强,基本形成杭州都市圈60分钟(铁路)、衢州同城30分钟(快速路)、江山市域45分钟(高速)和江山市区20分钟(框架性主干路)生活圈。


2.具体目标。


构建现代交通格局,综合交通网络设施更加完善。统筹各大交通方式,建设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打造“三线入杭、四线连衢1”的铁路格局,“三纵四横2”的干线公路网,“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至“十四五”期末,铁路、公路网络密度进一步提高,干支线衔接通畅,通达能力明显提升,全市综合交通线网总规模达到2045.13公里,其中:快速骨干网(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总规模达125.18公里、普通干线网(普速铁路+国省干线公路)总规模达到218.91公里、基础服务网(农村公路+油气管道)总规模达1701.04公里。


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高,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实现整个区域城乡互联互通、景区快进慢游、市区快速通达,形成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现代客运体系,城乡客运发展更加协调,公共交通服务更加优质高效;打造浙闽赣三省边际现代物流集散地,构筑辐射周边的枢纽节点系统,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物流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四、“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重点


根据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交通运输发展需要,结合国家、省、市各级交通部门相关规划,以“优化交通线网布局、强化交通要素建设、注重交通高质量发展”为方针,谋划江山市未来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布局,重点做好完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布局建设、建设综合交通网络、推动交通运输服务更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


(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布局


根据江山现状国土空间格局和交通区位特点,满足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发展需要,从江山市内畅通、外连通两个层次进行布局。外连通方面,突出江山市域两条轴线发展功能,形成东西、南北两大综合运输通道;内畅通方面,打通城市交通内部循环,形成环形通道。总体上打造“一横一纵三环”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


1.东西横向综合运输通道——沪浙赣通道


沪浙赣通道由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航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横贯江山市域中北部,为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是“十纵十横”国家综合运输通道上海到瑞丽运输通道组成部分。


主要运输干线有:沪昆高铁(杭长高铁)、沪昆铁路(浙赣铁路)、杭衢高铁、甬金衢上高速公路、缙云至江山高速公路、319省道义乌至江山公路、316省道三门至江山公路、江衢快速路、江山江航道等。


沪浙赣通道为江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便利,对江山发展先进工业、建设江山大花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同时,东西向通道串联着江山市城市发展主中心和工业发展翼。未来,随着杭衢高铁、甬金衢上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完成,东西向通道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促进江山经济产业的发展与完善。


2.南北纵向综合运输通道——皖浙闽通道


皖浙闽通道由铁路、轨道、高速公路、国省道等运输方式构成,北起安徽黄山地区,南至福建南平地区,为区域级综合运输通道,将江山与常山、黄山、武夷山等联系起来,促进浙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是江山等浙西南区域融入沿海的纵向通道。


主要运输干线有:杭深高铁衢南段、黄衢南高速公路、205国道、324省道温岭至常山公路、市域轨道交通衢江廿线等。


皖浙闽通道串联南北两个功能片区,为江山三省边际旅游发展提供便利,是加快江山发展生态旅游及现代农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交通走廊。


3.环形运输通道


环形综合运输通道主要由内部环、快速环、高速环三环组成,具有地区内相互衔接,丰满交通网络结构的作用。内部环由迎宾大道、西山西路、324省道温岭至常山公路、莲华山大道、衢江公路组成。快速环由奉化至江山公路江山上余至大桥段公路工程(江玉公路)、319省道、205国道以及部分重要县道等组成。高速环由黄衢南高速公路、甬金衢上高速公路、缙云至江山高速公路组成。环形运输通道可以将江山城区外围的路网更紧密地连接起来,提高经济要素的快速流通。环形通道与市内重要农村公路相接形成的环形交通网络,推动城镇一体化发展。


根据上述通道布局规划,力争中长期形成铁、公、水、空、轨等多种方式齐全、多元化、立体化的交通格局。最终构建“一航道(江山江航道)、一轨道(市域轨道衢江廿线)、三环线(内部环、快速环、高速环)、三高速(黄衢南高速公路、甬金衢上高速公路、缙云至江山高速公路)、四铁路(杭深高铁衢南段、沪昆高铁、沪昆铁路、杭衢高铁)、六干道(205国道、316省道、319省道、324省道、221省道(即淳安至江山公路)、江衢快速路)、“一主两副多点”的客运枢纽、“三园两心多点”的货运枢纽、多线网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建设多网融合的综合交通网络


深入贯彻交通强省战略,聚焦大通道建设,以美丽、绿色为指导理念,着力打造三省边际县级交通枢纽、大通道浙西门户黄金节点,构建人性化、集约化、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省际边界门户城市,实现“融衢同城化、接杭全方位、出省强通道”的交通发展目标。


1.铁路规划。


在现状沪昆高铁、沪昆铁路的基础之上完成杭衢高铁(江山段)建设,初步构建“三线入杭、四线连衢”的总体空间格局。北连长三角都市圈、南接海西经济区、西连中西部的铁路大动脉,有效缩短对外出行的时空距离,奠定三省边际县级交通枢纽地位。重点完成杭衢高铁(江山段)和杭衢高铁江山站及配套工程并投入运营,谋划杭深高铁衢南段(衢州至南平武夷新区)、浙赣合作区连接线、龙游至江山段沪昆货车外绕线等项目前期,构建“层次分明、快慢结合”的铁路系统。至“十四五”末,铁路新增里程约14.75公里(含铁路专用线2.05公里),完成铁路建设投资约30.62亿元。


2.公路规划。


完善以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重要县道为主骨架,以农村公路为辅,沟通城乡的现代化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大通道浙西门户黄金节点,打造“外畅通、内贯通、村连通”的公路交通网络,打造“三纵四横”的干线公路网,切实改善区域交通大格局。至“十四五”末,完成公路建设投资约71.52亿元。


(1)高速公路


聚焦“畅通高效、扩容通道、完善网络、优化衔接”,打造“一横一纵”高速公路网络(一横 甬金衢上高速公路、一纵 黄衢南高速公路),形成高速互通10分钟服务圈。力争甬金衢上高速公路(江山段)开工建设,适时开展缙云至江山高速公路项目研究。至“十四五”末,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约5亿元。


(2)普通国省道及区域干线公路


优化普通国省道及区域干线公路网布局,对部分干线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畅通与省际、县际周边地区联系的干线交通,加快融衢步伐,改造提升瓶颈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初步构建“二纵三横”(一纵  324省道温岭至常山公路(现状221省道江溪线)、二纵205国道;一横 316省道三门至江山公路(江玉公路+双江线)、二横 江衢快速路+莲华山快速通道、三横319省道义乌至江山公路(现状315省道衢江公路)的干线公路网框架。围绕综合交通整体布局,逐步提升区域干线公路。完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完成清湖大桥改建及江玉公路建设,开工建设江衢快速路,加快融衢步伐;优化干线公路网络,实施205国道峡口段外移工程、205国道与江广公路交叉口(平改立)、等项目建设。实施迎宾大道西延伸、桑淤大桥及接线工程、高新东路延伸、市域跨江桥梁改建、江贺公路沿线综合整治提升等项目。


至“十四五”末,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完成总投资约47.15亿元。


(3)四好农村路


继续发挥“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作用,持续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公路预防性养护,推进危桥改造、危险边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整治、平交口整治工作。推进黄衢南高速碗窑互通及连接线等项目前期;新(改)建及养护提升四好农村公路200公里。


至“十四五”末,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达60.3%,百人以上自然村通公路比例(硬化道路)达100%,优良中等路率达94%、3A级及以上景区等级公路通达率100%,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率达到100%,全面消除农村公路危桥隧隐患。


3.水运规划。


启动江山江航道(双港口~双塔底)等级提升工程项目前期并力争开工建设,开展江山市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港区(上余作业区)前期。


4.航空规划。


提前谋划衢州机场搬迁后的运输服务对接,开展机场专线的研究工作。结合江山特色生态资源发展低空飞行旅游,继续深化江山航空机场前期研究。


5.管道规划。


重点推进赣闽浙支干线浙江段项目前期研究,自江西玉山县下镇镇,经贺村镇、坛石镇、虎山街道,止于虎山街道乌金山村的江山末站;深化谋划宁波舟山LNG登陆中心江西通道前期工作;争取从大唐电厂专线坛石阀室新建次高压管线延伸至莲华山工业园区。


6.轨道规划。


开展市域轨道衢江廿线研究,经衢州-江山-江郎山-仙霞岭-廿八都-浮盖山,串联江山主要旅游景点,服务地区旅游业,带动城市发展,促进人口集聚。


7.邮政快递规划。


加强快递物流末端网络设施建设,加快“智慧邮管”建设,谋划建设江山市电商快递分拨中心,推动快递邮政业与综合交通产业的互动融合,构建“一中心多末端网点”的快递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形成住宅投递、智能快件箱投递和公共服务站投递等多种模式互为补充的末端投递服务新格局。


8.绿道规划。


依托江山市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加快建设“百里须江,美丽长廊”,依托公路、水系,推动旅游骑行线建设,打造绿道骑行系统。


9.枢纽系统规划。


(1)客运枢纽


依托铁路、高速公路骨架和区域干线公路网,形成“一主两副多点”的客运枢纽总体布局。


“一主”:江山市综合客运枢纽是综合运输网络的关键衔接点,是综合运输网络中客流集散、过境的核心场所,对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资源占用,推进先进运输方式等具有重要作用。


“两副”:以城北、城南两个城区公交调度中心为副中心,承接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向外发散,做好公交资源配套。


“多点”:以其他乡镇客运站及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为节点的客运站点。包括城乡客运站场、公交首末站、客运港湾式停靠站等,使旅客出行更方便、更安全、更便捷,为城乡居民生活提供更便利、高效的运输服务。


“十四五”期间,江山市在现状江山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基础之上,完善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站及城市公交枢纽站、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乡镇客运站3个,完成开发区公交首末站建设,完善城乡客运站场、公交首末站、客运港湾式停靠站;建成双塔、清湖、坛石、莲华山等综合供能服务站。至“十四五”期末,计划完成投资1.5亿元。


(2)货运枢纽


紧密结合江山“融衢接杭”和“工业振兴”发展战略部署,、构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物流产业发展平台,将江山市打造成浙西重要物流节点、浙闽赣三省边际现代物流集散地。


根据《江山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三园两心多点”的货运枢纽系统建设。


三园:三省边际综合物流园(公路港)、浙西铁路货场综合物流园(无水港)、江山市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港区(上余作业区)。


两心:莲华山工业园物流中心、峡口工业功能区物流中心。


多点:各乡镇物流站点(含农村邮政物流网点)。


“十四五”期间,积极做大做强公铁联运综合体,加快建设三省边际综合物流园(公路港)、浙西铁路货场综合物流园(无水港)、网营物联、方达物流园等项目。


(三)夯实交通基础助推共同富裕


1.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


补齐交通短板,为争当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示范夯实基础。结合江山地形特征,打造“鱼骨状”城市公交线网,结合现状客流特征,优化线网规划和枢纽站点布局,统筹优化公交资源配置,科学安排运行线路和班次,提升公交运行效率。推进公交惠民利民,完善城乡交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群众出行满意度和幸福感。服务乡村振兴,聚焦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完善城乡客运网点布局,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保持5A级,鼓励灵活采用城市公交延伸等模式,推动全域公交发展。统筹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探索区域共同配送、班车带货等模式。确保城乡客运发展更加协调、政策保障更加到位、换乘衔接更加顺畅、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努力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2.推动交通与城市布局融合发展。


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完善枢纽及周边产业功能、引导优化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集聚,打造枢纽经济发展新模式。客运枢纽方面,引导构建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经济圈,推动中转换乘信息互联共享和交通导向标识连续、一致、清晰,积极引导立体换乘、同台换乘。货运枢纽方面,发展多式联运,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物流总部经济,实现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公铁联运和供应链物流等业态协同,加快智慧物流创新发展,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发展物流枢纽经济。


(四)提升交通数字化水平


1.基础设施数字化。


加快推动既有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推动智慧公路等智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谋划争取205国道江山段作为省公路与运输中心的数字公路试点,实现205国道江山段重点路段的雨雪冰冻预警、边坡安全预警和重点桥梁技术状况预警,同时结合非现场执法等设施建设,实现智慧治超等数字化应用。实施物流基地智能化改造,提供智慧运输服务,以多式联运为主体,发展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信息系统建设。


2.运输服务数字化。


加大公交站智能站牌系统的安装,加快开发公共出行系统,提升通过手机APP或在站点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实施查询公交运行信息能力,使乘客能够实时掌握公交车动态,方便公众选择乘坐公交车,提升出行便利性。


3.深化智慧养护综合应用。


依托省智慧养护模块,建立桥梁、隧道、路面、边坡的基础数据库,开展养护数字化巡查、监督,对重大桥梁隧道路面运行情况进行监测,积极推进桥梁、隧道和高边坡动态安全监测设施建设,提升养护科学化、规范化和阳光化水平。推进多部门协同公路视频应用体系建立,通过与公安数据对接,实现部门间视频共享,完善国省道、农村公路视频监控,与其他部门一起积极探索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统一运维机制。


(五)建设低碳美丽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1.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


围绕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以打造低碳交通为主线,紧抓交通减排核心,推进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不断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等有序转移,重点推进无水港及大型工矿企业等“公转铁”、“公转水”,开展多式联运。进一步加大超限超载治理力度,持续推进货运车辆规范装载运输。


2.强化交通资源节约集约。


加强交通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统筹规划布局交通线路和枢纽设施,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线位、桥位、岸线等资源,鼓励建设复合型通道,研究公路与市域轨道衢江廿线局部实行立体空间复合。建立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提高交通土地资源利用率。


3.深化交通环境污染治理。


推广应用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车辆。以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为重点,持续加快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加快新能源客车及成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实现江山主城区城市公交清洁能源车辆全覆盖。


4.推进出行方式绿色转型。


推动公共交通由传统注重数量供给转向注重品质服务,打造“城市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补充”的现代都市多元化绿色交通出行体系。构建城市绿色出行网,推进公共交通智能化、智慧化,提升绿色出行服务水平。推动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等共享交通发展。强化公交站点与绿道系统串联衔接,加快构建“公共交通+绿道”绿色出行网络,至2025年,实现江山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80%。


(六)构建完善可靠的安全应急保障网


1.健全交通安全责任监管体系。


强化对交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发展理念,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健全领导责任机制和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


2.提升交通设施安全水平。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持续推进公路灾害防治、病危桥隧维修改造和安全防护工程,加快事故多发路段改造提升。推动公路桥梁隧道监管、路网监测与应急指挥、“两客一危”车辆监控和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控等重点领域监测系统全面接入上级平台。推进交通战备装备仓库与应急基地联合共建。


3.深化交通安全风险防控治理。


强化交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评估,建立重大风险清单管理机制,落实分级管控人员和措施。强化大型桥梁和长隧道等重大工程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排查治理。深化铁路沿线隐患治理,建立长效机制。


4.坚决遏制交通重大安全事故。


加强道路危化品运输整治,围绕企业、车辆、从业人员等核心要素,开展常态化监管工作,实现车辆安全检查、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企业安全监管全覆盖,坚决消除危化品运输超速、疲劳驾驶、非法营运等行为。加强对班车客运定制服务的监管,提升农村客运智能管控水平。


5.推进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建设。


按照一县(市、区)一基地要求布局,推进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合理布局基地功能,视情增加应急装备物资储备点,提供种类齐全、因地制宜的应急装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适时开展集训,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七)打造现代化交通产业体系


1.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以构建浙西重要物流节点、浙闽赣三省边际现代物流集散地为目标,以提升物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构建能力充分、衔接顺畅的基础设施体系,互联互通、共享开放的物流信息体系,提升全市区域影响力。大力推动区域物流发展,依托江山市三省边际的区位优势,推动区域物流枢纽要素的建设和聚集,推进三省边际综合物流园(公路港)、浙西铁路货场综合物流园(无水港)等货运枢纽建设,推动商贸、物流、金融产业发展。完善工业物流服务体系,结合木业、消防器材、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布局发展配套货运枢纽和物流园区,延伸供应链,提供专业化第三方服务。做强电子商务物流,支持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


2.做大交通安全制造产业。


依托浙江省交通安全设施产业园项目,力争将平台打造成为省内知名的交安设施建设平台,产品与服务延伸至其他交通专用物资领域。


3.促进交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以百里须江及通景公路等为载体,打造集旅游、交通、运动、产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走廊;在国省道干线基础上,重点围绕3A级以上重点景区,谋划建设景区联络线,提升景区景点互连互通的便捷性和时效性,形成景区集聚效应;合作共建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完成“95号联盟大道”及支线建设,做好“最后一公里”公路运输保障,实现景区快速联通,推进旅游交通产品创新;推动旅游风景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低空飞行旅游,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加快建设“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推进交通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相融合。


(八)提升交通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加强交通运输法治建设。


坚持法治引领,加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和信用交通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体系,依法依规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奖惩应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交通运输新型监管机制。


2.加强交通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完善交通人才工作体系,积极引进高层次交通专业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用突出的交通专业人才队伍。


3.打造清廉交通建设标杆。


坚持党建统领,全面完善清廉交通工作体系,持续开展交通运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项目安排及投资计划


“十四五”期间,全市综合交通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20.58亿元(详见附表1),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115.78亿元(包括铁路建设30.62亿元、公路建设71.52亿元、水运建设0.3亿元、枢纽场站建设11.34亿元、绿道建设2亿元,详见附表2),交通基础设施养护总投资约4.7亿元(详见附表3),交通数字化改革总投资约0.1亿元。


“十四五”期间,全市综合交通拟完工重大项目19个,开工项目9个,安排预备类项目14个,深化研究类项目17个,具体编排情况如下:


1.完工项目19个:


杭衢高铁(江山段)、杭衢高铁江山站及配套工程、江山公铁联运无水港铁路专用线、江山巨油能源油库铁路专用线4个铁路项目,奉化至江山公路江山上余至大桥段公路工程(即江玉公路)、杭衢高铁涉双江线改建工程(陶村至丰足)段(即迎宾大道西延伸工程)、江山市淤头至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贺村姜家公路工程规模调整(即桑淤大桥及接线工程)、S221省道江山市清湖大桥及接线改建工程(即清湖大桥改建)、江贺公路沿线综合整治提升、长达线改建提升、西入城口延伸至324省道、规划316省道(里坞)-315省道(十村)连接线一期工程(即高新东路延伸)、姜家公路山塘-敖坪段改建工程、衢江公路辅道建设工程、公铁联运无水港接线工程、市域跨江桥梁(贺兴大桥、凤林大桥、虎山大桥、贺康桥重建项目)12个公路项目,网营物联、方达物流、综合供能服务站(双塔、清湖、坛石、莲华山等)3个枢纽场站项目。


2.开工项目9个:


205国道峡口段外移工程、316省道三门至江山公路柯城华墅至江山上余段公路工程(即双江线改建工程)、甬金衢上高速公路(江山段)、江山江航道(双港口~双塔底)、市域跨江桥梁工程(上余老桥改建)、江衢快速路-鹿溪北路延伸、205国道与江广公路交叉口7个公路水运项目,江山三省边际物流园(公路港)、浙西铁路货场综合物流园(无水港)共2个枢纽场站项目。


3.预备类项目14个:


杭深高铁衢南段(衢州至南平武夷新区)、高新技术园区企业专用线共2个铁路项目,324省道温岭至常山公路遂昌西畈至江山长台段公路工程(江遂公路)、319省道义乌至江山公路江山上余至清湖段公路工程(315省道城区段东移)、黄衢南高速碗窑互通及连接线、江玉公路上铺公铁联运港物流园区连接线、双江线上余至城区段改建工程、205国道与莲华山大道交叉口、沿江公路新建、江溪线丰足至水泥厂路口段改建工程、江山市西山西路道路工程(西山至贺村路段)等9个公路水运项目,江山市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港区(上余作业区)、莲华山工业园物流中心、峡口工业功能区物流中心等3个枢纽场站项目。


4.研究类项目17个:


浙赣合作区连接线、龙游至江山段沪昆货车外绕线、常山至江山铁路、市域轨道衢江廿线等4个铁路项目,缙云至江山高速公路、江山港上余作业区至319省道连接线、324省道大陈段西移、杭淳开至甬金衢上高速连接线、205国道江山市凉亭边至凤林段改建工程、205国道江山市保安路口至枫岭关段改建工程、江郎山至花溪岙段拼宽工程、江玉公路至320国道连接线、221省道淳安至江山公路江山塘源口段工程、江郎山至峡口公路改建工程、峡口至保安公路工程、江山市西山西路道路工程(西山至贺村路段)、坛贺线坛石(郭丰坞)至贺村(狮峰)段公路工程等13个公路项目。


六、国土空间规划衔接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本交通规划空间跨度大、覆盖范围广,是国土空间的支撑体系,对区域空间格局的形成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既服务于国土空间开发,也受国土空间保护的约束。本交通规划需与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布局方案与省、市、县空间发展战略导向完全一致,由多网融合的综合交通网络、便捷协调的综合枢纽组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新格局,对引领我市对外开放、支撑空间拓展、服务民生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的基础性、服务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


(一)实现存量与增量的有机统一


坚持需求导向,根据全市综合交通需求分析结果和支撑重大战略的现实需求,优化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结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质量和效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扩容改造、等级提升、智慧化管理等手段,挖掘现有综合交通网络运输能力,实现交通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二)实现开发与保护的统筹协调


突出交通基础设施空间资源有效储备、统筹协调、严格管控和高效利用,注重资源稀缺地区通道设施共建、走廊资源共享。系统谋划综合枢纽,利用运输综合体、多式联运区等新载体,整合各类交通功能,提高国土管控下的交通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与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的关系,做好线位、重要节点的空间预留,严守生态底线,注重无害化穿越;根据城镇开发强度合理确定路网规模和密度;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底线,尽量避免直接穿越,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总量在控制边界中有序增长。


(三)建立规划一张图动态协调机制


主动衔接国土空间成果,以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张底图”为依据,统一底图、统一标准,构建交通规划成果空间信息平台,实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一张图”、深化规划项目技术方案研究,达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1:10000的精度),其中拟在“十四五”期间实施项目达到1:2000的精度,建立综合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协调机制。本交通规划交通走廊和具体线位所受影响因素多,特别是在规划研究阶段很难获得稳定线位,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后续根据相关控制因素的变化动态调整和优化。


(四)合理把控用地需求规模


初步匡算,至2025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建设共需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约909.31公顷(1.36万亩),其中国省干线新增用地规模约361.62公顷(0.54万亩)。


七、环境影响评价


(一)总体评价


本交通规划与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保持一致,以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集约高效、外通内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目标,充分发挥各交通方式的比较优势和整体效能,为保障战略实施、推动区城协调发展、促进市域交通条件改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等提供有力支撑。规划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考虑既有设施的利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能源、岸线等资源,着力提升能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相关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占用、生态影响和污染排放等方面。本规划新增用地约1.36万亩,交通建设会相应消耗一定的物资资源,可能对局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也会向周边环境排放废气、污水、噪声等污染。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本规划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相关规划做好衔接,提出的项目将充分吸纳相关专项规划环评工作的成果,不突破相应环评结论,并将有关环评结论作为后续规划实施的依据。


(二)预防和减少影响的措施


一是坚持“保护优先、避让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原则,加强对沿线环境敏感区的保护。交通基础设施选线(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的约束和限制,尽量避开各类环境敏感因素和目标,尽量利用既有交通设施,避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避绕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


二是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和用地规模,严控增量用地,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节地规划、设计等,尽可能减少土地占用和资源消耗。


三是加强能源节约利用和生态保护。大力推进使用节能、节水、环保的材料和机械设备,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从源头上降低交通基础设施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做好交通项目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工作。


四是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节能审查制度,根据能源资源条件、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等要求合理确定交通项目的建设规模。强化交通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严格执行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统筹衔接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在规划推进过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周边互动的综合交通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协同市发改、资规、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土地、资金、生态等重点问题,共同研究提出加快全市综合交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加强与省、市级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上级指导与相关政策支持,提高规划内容的执行落实效率。加强与周边市、县(区)合作,建立健全注重实效的多边会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跨领域、跨地区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


(二)加强规划实施,健全推进机制


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规划内重大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省级重大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统筹预留交通通道,优化关键节点。建立联动推进机制,细化落实目标任务,明确责任,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建立规划实施事中事后监管和动态评估调整机制。加强多部门协作,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建设。


(三)加强要素保障,完善政策支持


在新一轮土地规划调整中,充分考虑交通用地需求,统筹保障重大交通项目所需的规划预留指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省内调剂补充耕地指标,优先保障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的衔接,注重节约集约发展,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省投资补助支持政策;研究适应新形势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完善投融资平台,增加建设资金来源,加快推进综合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对物流、枢纽等可市场化建设的交通项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2月25日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586.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