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福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原文)

TIME:2022-06-14 15:28:07 HOT:0来源:福州市人民政府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福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第一个五年。福州市肩负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中走在前列、做出示范的重大历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必须充分发挥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布局,落实强省会、“强门户”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构筑畅达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区域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加速发展现代交通运输服务业,推动交通改革创新和绿色发展,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争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助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


本规划依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等相关规划编制,明确“十四五”福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未来五年福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是制定交通运输发展相关政策、行业规划和安排重点项目建设与投资的基本依据。


本规划基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规划范围为福州市行政辖区。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在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臻完善,累计完成投资约1550亿元,主要规划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外畅内联、便捷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综合立体交通网初步成型


(一)公路网更加便捷高效


累计完成投资523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617公里,新增508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05公里/百平方公里。


高速公路网日趋完善,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56公里,新增168公里,实现80%乡镇30分钟上高速。长平高速、福州东南绕城公路、莆炎高速、长福高速建成通车,世界最长跨海公铁两用大桥全线贯通,“三纵三横”骨架路网基本成型。


普通国省干线持续优化,一批“卡脖子”路段建设加速推进。普通国省道通车里程达1288公里,新建成183公里,完成路面改造268公里,实施国省干线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202公里。G104连江至晋安段、G228长乐外文武围垦堤至下沙段等重大项目建成通车,动建G316长乐漳港至营前段、洪塘大桥、城区北向第二通道等重大项目,全省第一座双层公轨两用桥道庆洲大桥、全国跨径最大的四连洞隧道群董奉山隧道顺利推进,对外快速联系通道建设取得新突破。


“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县道“四晋三”、县乡道公路“单改双”等工程,建设改造农村公路820公里,93%乡镇通三级及以上道路,通车里程达9530公里。改造危桥46座,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约2200公里,实施养护示范提升工程约3750公里。晋安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福清市、闽清县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晋安北峰环线全景公路鼓宦线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公路”。


(二)沿海港口迈向两亿吨级新台阶


累计完成投资约130亿元。福州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52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67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泊位总通过能力1.62亿吨(含集装箱267万TEU)。江阴港区可通航15万吨级(减载20万吨级)集装箱船,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30万吨级深水泊位连片式集约化发展加快推进。集装箱航线共82条,其中国际/港澳台航线23条、内支线15条、内贸航线44条;开辟“海丝”航线10条,航线网络不断完善。2020年福州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约2亿吨,连续两年居全省沿海港口城市首位,切实发挥了沿海主要港口和对台“三通”主要口岸的作用。完成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船闸主体工程,竣工闽江干流马尾罗星塔至水口干流航道整治工程航标工程,为闽江航运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三)机场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福州机场第二轮扩能工程全面竣工,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2500万人次。福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新开辟航线13条,新增航点27个,截至2019年底,共开辟航线119条,通达航点93个,航线直达欧美澳,覆盖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国内主要城市,国际连通度不断提升。开通首条洲际大型全货机福州至洛杉矶航线,航空货运实现新跨越。2019年民航旅客吞吐量达147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万吨,较2015年分别增长35.6%、11.6%。


(四)“轨道上的都市”初步形成


铁路累计完成投资158亿元。建成通车福平铁路,新增铁路运营里程67.7公里,基本实现“县县有快铁”。运营总里程达542公里,其中高快速铁路里程410公里。总体形成“六干三支”的铁路网络体系,“六干”为合福高铁、温福铁路、福厦铁路、向莆铁路、福平铁路、峰福铁路,“三支”为可门港支线、江阴港支线、福马支线。开工建设福厦客专、城际铁路F1线,在建项目里程119.4公里;港口后方铁路通道北段启动可行性研究,罗源北岸铁路支线、长乐区松下港铁路专用线及温福高铁等铁路项目前期研究工作有序推进。


城市轨道交通累计完成投资551亿元。轨道1、2号线陆续投入运营,形成“十字形”轨道交通骨架网络,运营里程58.5公里。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潘墩站至万寿站)、5号线一期(荆溪新城站至福州南站站)、4号线一期(洪塘站至帝封江站)工程正在建设,在建线路总里程87.5公里。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启动研究编制。


(五)客货运枢纽布局日益完善


建成琅岐综合对台客运码头、闽运连江东站、福清宏路汽车站、长乐闽运中心客运站(一期)、福清龙江汽车客运、罗源县二级汽车站等6个客运枢纽,福州站、福州南站、长乐机场等3个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持续推进,对外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道路交通、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的一体化衔接不断强化,旅客出行换乘条件明显改善。福建星泰安物流园(福清公路港)、福建长乐翔福物流园等物流枢纽站场建设有序推进。


二、现代交通运输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品质大幅提升


(一)运输结构不断优化


2020年全社会货运量达到3.3亿吨,比2015年增长44.9%,规模化的铁路运输发展迅速,铁路货运量比2015年增长113.9%。2019年全社会客运量13421万人次,公路客运逐步向铁路转移,铁路客运量较2015年增长27.1%,旅客运输服务向集约化、快捷化、舒适化发展。


(二)公众出行更加便捷


全市更新3772辆公交车,五城区常规公交车万人拥有量16.3标台。建成金山、福新等30个公交场站,总面积达86公顷,公交进场率实现100%;新改建公交站台657个,中心城区500米站点覆盖率达100%。新增公交线路140条,先后开通地铁接驳专线等多条特色公交线路,全市公交线路达503条,公交正点率达到90%以上。建成26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运行农村客运班线202条,建制村100%通客车。


有序推进传统出租车行业改革及网约车规范化管理。制定了《福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政许可工作规范》等配套文件。截至2020年底,全市出租车7243辆,客运量1.3亿人次/年,已有2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


(三)现代物流提质增效


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业深度融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初显成效。与邮政、供销部门合力推进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已建9个县级物流中心(覆盖率100%),乡镇级物流节点为129个(覆盖率约100%),村级物流节点为1632个(覆盖率约79%);引导运输、邮政、供销等主体企业合作,着力解决农村物流从镇到村、村到户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实现末端物流配送“面对面、门到门”。


(四)邮政快递蓬勃发展


2020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达到134亿元,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68亿元,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完成55亿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217.2%、114.6%、173.4%。交邮融合有序推进,福州长乐机场设立航空快件接驳专区;利用“高铁网+快递网”,实现福州—武汉“高铁极速”模式。邮政网络覆盖深度明显提升,建制村直接通邮率100%,邮政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100%;福州市获批“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称号。


(五)闽台交通融合持续深化


琅岐综合对台客运码头开通运营,台湾海峡两岸海上客运票务平台正式启用。“福州—台北”自主邮货运输航线运营稳定,马尾对台跨境电商货物海运直航专线首航成功,对台海运快件稳步发展。榕马通桥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三、交通运输行业治理取得新成效,智慧安全绿色交通蓬勃发展


行业治理更加专业规范,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推广不见面审批和定制审批服务,压缩公路水运审批时限。建立“一企一档”,落实企业源头管理。应急保障能力在抗击疫情中得到检验。


交通执法更加精准高效,建立健全的“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合协作”道路管理联动机制;落实“一超四罚”和失信联合惩戒;整合交通运输营运许可数据、营运车辆轨迹数据等资源,有力推进科技治超建设。


坚决把平安交通建设放在第一位,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加强应对气象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实现内河水上客运、港口作业“零死亡”。


智慧交通引领新发展,江阴港区上线省内首个“5G智慧港口”平台。建成福州港航道遥控检测系统、福州市公交行业大数据中心,公交车辆实现智能调度。


绿色交通建设卓有成效,开展路面旧材料100%循环再利用研究,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加大对交通运输领域环保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全面淘汰营运黄标车,共计7091辆。道路运输清洁能源、新能源车辆保有量近2万辆。


“十三五”期间,福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仍存在发展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存在结构性短板,机场、港口辐射能级偏低,部分通道承载能力不足,公路与城市交通衔接不畅,闽江内河航运的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2)多式联运发展相对滞后,空港、海港集疏运体系不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与协同不够,交通运输服务品质亟需提升;


(3)智慧交通支撑作用不够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不足,交通运输发展动力有待提升;


(4)受各种要素制约较大,如普通公路建设受资金融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保护等因素的制约,前期审批较为困难。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深落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一个篇章”总目标、“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和当前四项重点任务,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全面落实福州实施强省会战略,坚持改革创新,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建设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打造高品质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巩固福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国际辐射能级,为福州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大局。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发挥海丝交流前沿和对台门户优势,落实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战略部署,打造“海丝门户枢纽”和“对台门户枢纽”,争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支撑“现代化国际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建设。


坚持协同发展。全面落实强省会战略,增强省会城市核心引擎功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挥交通运输在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中的先导作用,引领福州都市圈(闽东北)区域协同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优化运输结构,着力补齐短板,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统筹区域、城乡交通运输发展,促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交通运输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发展。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理念,以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集约利用资源落实到交通运输各环节,努力实现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坚持创新改革。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动能、新业态、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以打造“一枢纽两门户”(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对台门户、海丝门户)为总体发展目标,打造互联互通大通道,着力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年投资力争完成1850亿元。


对内着力打造“2336”交通圈:福州主城基本实现20分钟上高速,基本形成主城区30分钟便捷生活圈,初步形成主城至六城30分钟互联互通交通圈,市区至所辖县、各县至所辖乡镇60分钟基本覆盖。


对外着力构建“1234”交通圈:福州都市圈1小时通勤,至省内主要城市2小时互达,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3小时通达,至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4小时陆路通达。


展望到2035年,建成交通强国先行区,基本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和航空枢纽,建成两岸往来的便捷枢纽,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全面建成“三轴三廊”综合运输大通道,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力争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二)“十四五”具体目标


1.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打造国际航空枢纽。航线网络连通度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航线覆盖增加,货运能力大幅提升,集疏运交通组织更加完善,奋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力争到2025年,福州机场实现货邮吞吐量45万吨,客运吞吐量突破2200万人次。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港口功能布局进一步完善,港口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力争到2025年,福州港港口吞吐量超过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600万—800万TEU。闽江内河航运全面振兴,改善提升以闽江为主体、其他支流航道为补充的内河航道体系。


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更加完善。铁路形成“七干三支”空间布局,里程达到约600公里,沿海高铁廊道初步形成,江阴港、罗源湾港等主要港区后方实现与干线铁路相衔接。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突破200公里。


公路网络进一步优化。形成“对外通道多路联通、核心城市有效辐射”的高速公路网和“便捷联通、广泛覆盖、衔接高效”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至2025年,通车里程达1.18万公里。


中心城区与福清市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规划福州至福清高速、沈海高速黄石至联丰段扩容、国道G534等公路通道以及市域铁路S1线等铁路通道,形成福州中心城区与福清市区多方式、多通道的半小时通勤圈。


2.运输服务迈向现代化


定制化客运服务更加多样,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主城区轨道交通换乘接驳体系更加完善,城区轨道站点800米覆盖人口和岗位比例突破40%;城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达85%以上,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显著提升,城乡客运一体化基本实现。海铁联运、空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快速发展,货运服务更加经济高效。


3.交通发展更加可持续


新一代科学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和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基本建成TOCC平台。主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0%,交通运输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应急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交通运输行业法规规章、标准更加完善,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四、战略导向


战略一:门户枢纽提档升级


提档升级长乐国际机场成为国际航空枢纽;畅通海铁联运、江海联运通道,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全力打造海港空港国际品牌,构建“海丝门户”枢纽、“对台门户”枢纽。强化复合交通走廊,打造外联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全省的区域交通中心。


战略二:区域网络互通快联


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进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与城市快速路网络一体化发展,提升省会辐射带动能力,打造高质量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福州都市圈(闽东北)1小时通勤圈。


战略三:物流网络提质增效


支撑丝路海港城、国际航空城、现代物流城建设,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形成“大进大出、优进优出”的物流大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


战略四:绿色交通集约高效


运输结构更加优化,高效、集约、环保、低成本的绿色配送、绿色出行体系初步形成。运输装备更加绿色,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应用,运输装备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营运车、船超标排放现象基本消除。


战略五:乡村交通振兴畅达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建成广覆盖、通村达组的高水平“四好农村路”,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战略六:数字交通创新融合


推进交通运输与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的数字化采集体系、网络化传输体系、智能化应用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和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第三章  建设畅达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一、构建高效互联综合运输大通道


主动对接国家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及福建省“三纵六横两联”综合运输大通道,构筑福州市综合运输大通道。


“十四五”期间,着力提升南北向沿海大通道通行能力,完善辐射内陆通道,谋划拓建西向交通新干线,补齐山区内陆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短板,积极推进福州至马祖通道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放融合,着力打造“一枢纽两门户”。到2025年,基本形成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服务中西部、覆盖县区的“三轴三廊”综合运输大通道。


二、构筑现代化综合枢纽体系


(一)打造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


以机场、铁路等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造“海丝门户”枢纽。推动综合交通枢纽各种交通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协同管理,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间换乘便捷、公共换乘设施完备。以提升多层次交通运输方式的换乘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原则,以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福厦客专等对外交通设施建设为契机,推进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及南北进场路建设,打造长乐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完善福州站、福州火车南站等枢纽项目,打造一批集约高效、站城融合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运输服务“一体化”。


(二)提升货运枢纽现代化水平


推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全力推进现代物流城建设,集中承接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地区商贸物流业转移,打造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生活生产资料集散中心。完善长乐空港、江阴港区、罗源湾港区、松下港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集疏运铁路、公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现代化综合货运枢纽。


加快福建长乐翔福物流园、福建星泰安物流园(福清公路港)、元洪冷链食品物流园区等现代货运枢纽建设,新建中通快递集团福州区域总部等物流节点,提高区域货运组织水平和物流集约化、规范化水平。


三、打造多层级轨道交通体系


构建以福州站及福州南站为主、福州新东站及福州西站为辅的“两主两辅”铁路客运枢纽体系;强化沿海高标准廊道建设,积极推进福州机场高速铁路建设,充分挖掘既有铁路城际功能,构建“高铁+城际”的复合铁路走廊格局。“十四五”期末,在原有“六干三支”的铁路网络体系基础上,新增福厦客专,形成“七干三支”铁路空间布局,铁路运营里程达到约600公里,其中高快速铁路总里程约467公里。


(一)全力推进高速铁路建设


着力加强与国家高速铁路大通道的衔接,构建便捷通达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西部地区的铁路运输大通道,强化省际联通。建成福厦客专,开工建设温福高铁,贯通沿海高铁廊道。提前谋划昌福(厦)高铁(南昌经南平延平至福州段)、福龙高铁、福衢高铁、福赣高铁,强化福州对外辐射高铁通道。


(二)完善港口海铁联运体系


加快福州港口后方铁路通道北段建设,推动可门港铁路支线剩余工程、长乐区松下港铁路专用线以及罗源湾北岸铁路支线前期工作,提前谋划江阴港经莆田衔接向莆铁路、兴泉铁路连接后方腹地通道,着力推进铁路与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海铁联运体系。


(三)构建快捷融合的城际铁路网


建成福州至长乐机场城际铁路(F1线),挖掘福厦铁路、温福铁路、福平铁路等既有铁路城际功能,构建福州都市圈(闽东北)城际铁路网络,提供快速通勤服务,推动形成1小时城际交通圈,支撑福州都市圈(闽东北)建设。


(四)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全力推进轨道二期建设规划项目,推动地铁6号线、5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建成运营,推进2号线东延伸线、6号线东调段等线路加快建设,形成轨道交通主骨架。开展市域铁路S1线前期研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编制与报批,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推动市域(郊)铁路规划布局,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干线铁路等“四网融合”。


四、全方位推进公路网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高速公路扩能增效


持续完善高速公路网布局,加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强福州中心城区与福州都市圈主要城市交通联系,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积极拓展沿海高速通道,加强福州主城区至滨海新城轴向交通联系,促进老城新区协同发展、无缝衔接;加快补齐内陆山区发展短板,扩大高速网络覆盖,助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实施机场第二高速、滨海新城高速、福州至福清高速等项目建设,加强重要组团间快速化联系;积极推进沈海高速福厦段扩容二期工程江阴至惠安段、京台高速扩容工程延平至闽清段建设;开工建设政永高速福州永泰至泉州德化段、政永高速闽侯洋里至永泰嵩口段,完善内陆纵向通道;提前谋划沈海高速宁德至福州段、黄石至联丰段扩容项目,增强既有通道通行能力;规划预留龙高半岛经福清至滨海新城高速通道,强化港产城融合。实施乡镇便捷通高速工程,增强高速公路辐射能力,满足更多乡镇、旅游景点、枢纽场站等重要节点便捷上高速,持续扩大高速公路服务覆盖面,助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二)推进普通国省干线连段成网


构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加快推进城镇化地区干线公路优化提升,积极推进干线公路与城市干道衔接融合,因地制宜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城镇过境段路段改造。结合重要产业园区、枢纽节点及重点片区,完善全域干线路网体系,强化组团间交通联系。


加快待贯通路段建设,重点推进G228全线贯通并充分兼顾旅游功能,加快“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地区干线公路优化提升,推进过境段、出入口路段改造,加快实施G104、G316、G324重点路段建设;扩大对乡镇、产业基地、枢纽节点的连通和覆盖,积极推进G355、S308、丹贵公路等路段建设。加快推进未达二级公路标准路段的提级建设,有序推进重要拥堵节点升级改造,提高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水平,稳步提升区域路网整体运行效率。


(三)完善港口、物流园区集疏运公路建设


积极推进福建LNG接收站进(疏)港公路、罗源湾迹头至将军帽疏港公路、G228连江下岐至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物流园公路、福州橘园洲大桥西桥头至福建高速物流园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满足港口及物流园区“最后一公里”交通出行需求,补齐港口、物流园区集疏运基础设施短板。


(四)推进农村公路广覆盖惠城乡


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强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衔接。加快推进县道“四晋三”、县乡道公路“单改双”等建设,有序推进通较大自然村公路建设,让交通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00公里,新增200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实现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比例平均达到95%以上,加快推动乡村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现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建成广覆盖、通村达组的高水平“四好农村路”。


(五)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坚持建养管并重,加大公路养护管理的人员、资金投入,继续完善公路养护中心、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国省干线公路道路面加铺改造153公里、路面预防性养护1163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96公里、危桥改造6座;计划完成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40公里、危桥改造63座、撤渡建桥3座。推行预防性养护,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与应急保障能力,为群众提供“畅、安、舒、美”的交通环境。


五、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一)推动机场能级提升,完善集疏运体系


加速机场二期建设,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双楼双跑道”运行。推进长乐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国道G316、国道G228等公路建设;建成城际F1线(福州站至长乐机场),推进福州机场高速铁路建设,积极推动“高铁进机场”,构建“民航+高铁”复合客运枢纽,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拓展机场腹地,提升面向区域的辐射能力。


(二)积极拓展航线网络,增强市场竞争力


打造“空中快线”,加密与其他重要枢纽机场的航线联系,完善通达国内重要节点的干支线网络。开辟与厦门机场差异化的洲际航线,深入拓展东南亚航线布局,着力发展通达全球的国际干线网络。加大中转服务设备设施的投入,优化中转流程,积极争取航权航线开放,争取支持开设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直飞航线。


(三)提升货邮保障能力,强化与快递业的融合发展


加快航空物流中心建设,改扩建现有机场货站,加快北部货机坪建设,提升货邮保障能力;以福州航空重组为契机,着力发展本土货运航空公司,吸引专业化货运航司入驻,提升区域航空货运竞争力。拓展至东南亚、大洋洲和欧洲等航空货运专线,丰富全货机航线,完善国际快递航空运输网络,加强货运航线、航班时刻等资源保障。


六、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一)提升港口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


进一步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有序推进闽江口内港区外贸集装箱业务外移至江阴港区,做大做强江阴港集装箱及罗源湾港大宗散货船业务,着力打造江阴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罗源湾大宗散货集散基地。加快推进港口邮轮码头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松下牛头湾作业区0-2#泊位提升改造为邮轮码头。


推进港口泊位及航道建设。推进罗源湾、江阴等重点港区专业化规模化开发,加快江阴港区6-7#和8-9#集装箱码头建设,提升港区集装箱运输能力。积极推动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1-3#和6-7#大型深水码头建设,加快建设30万吨级散货码头,打造东南沿海大宗散货接卸转运中心。加快推进罗源湾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江阴港区进港航道三期工程建设,优化港口通航环境。


(二)加快推进开放融合发展


拓展国际远洋航运航线班次,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港航合作,提升国际航线覆盖度和连通性,力争成为国际远洋航运的重要枢纽。畅通“福州—乌鲁木齐—欧洲”互联互通大通道,衔接和融入亚欧大陆桥,打造“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枢纽。切实发挥对台“五缘”优势,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对台港航合作领域和内容,研究开通对台货物滚装航线。发挥罗源湾深水港优势,拓展对台煤炭、铁矿石等大宗散货中转和运输业务。同时,加大沿海内支线建设力度,完善以江阴港区为枢纽的支线运输网络建设。


(三)推动陆岛交通码头提升改造


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陆岛交通码头的综合风貌、设施水平、交通集散及旅游服务功能。“十四五”时期,规划建成连江下宫、连江安海、连江琯头川石、罗源鉴江洋屿等陆岛交通码头项目,适时启动连江定海、福清吉钓(梁厝)、罗源松山、长乐潭头等陆岛交通码头项目。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出行需求情况,改造提升长乐坑口、长乐象屿等码头作为兼顾旅游客运及民生需求的游船码头。


(四)全面振兴闽江航运


全力实现闽江全面复航目标,加快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建设,启动坝上和坝下候闸待泊码头(停泊区)以及翻坝码头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闽江航运的优势和效益,完善江海联运设施建设,统筹江海联运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建设,推广内河标准化船型应用。


第四章  打造集约高效的现代运输服务业


一、提升旅客出行服务水平


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品质。完善轨道交通接驳设施以及换乘枢纽布局,推广公交换乘出行优惠,促进公交与地铁双网融合。推动义序、樟岚等15个公交场站建设,新增公交场站用地15.9公顷;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实现主城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达到85%;更新购置公交车辆1000辆。提升公交专用道里程,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健全网约车相关管理政策,解决巡游出租车历史难点,完善市区出租车停靠设施,构建灵活规范的出租车运营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有效提升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


引导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鼓励发展定制客运特色服务,在一定区域内实现“门到门”服务。有序发展共享交通,积极推广“互联网+”共享出行,鼓励和规范发展智能公交、智能停车、网约车等城市出行服务新业态。


多举措推进两岸客运便利化。扶持培育闽台客运航线,持续提升闽台直接往来条件。推动增开福州至台中、高雄空中直航航线,推进“两马”游艇双向直航,强化两岸直航的中转功能。


二、推动货运物流提质增效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推行物流全程“一单制”。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城,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港口、机场、陆路交通等方面的合作,打造衔接“一带一路”、服务中西部及周边地区的重要节点。


构建规范高效的邮政快递网络。建设完善的“通道+枢纽+末端”现代跨境寄递网络,拓展跨境市场。科学规划“快递物流园区——快递分拨、处理中心——末端配送点”三级配送服务网络。大力推进快递服务进机关、进园区、进商场、进学校、进企业工程;推动快递下乡进村,推动农特产品上行,助力乡村振兴。


稳步推进交邮(快)融合。支持邮政、快递企业与铁路、公路等运输企业深化合作,加强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积极推动“快递+高铁”发展,促进快递业绿色集约发展。促进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实现客货运输站点、农资配送点、村邮站、邮政支局和快递服务点“多点合一”。


推进海峡两岸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经济便捷的闽台物流新通道,拓展闽台海上货运航线,增开两岸集装箱班轮航线和散杂货不定期航线;扩大空中货邮直航范围,升级闽台邮件快件黄金通道,深化闽台航空邮件、快递物流合作。


三、深化交旅融合发展


健全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基本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旅游交通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旅游交通服务功能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有效提升。健全重点旅游景区交通集散体系,加快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公路建设,完善普通公路旅游服务设施,推进G228线滨海风景道建设。


完善水上旅游客运。加强松下邮轮港口与城市旅游体系的衔接,引导有条件地区建设邮轮旅游集散枢纽。充分发挥城区“两江四岸”和长乐区滨江滨海风光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游艇、游船等水上休闲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提升“闽江游”品牌影响力。通过改造提升或新建旅游客运码头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码头布局,丰富和拓展水上休闲旅游产品,盘活滨江滨海旅游资源活力,提升福州城市旅游品质。


第五章  推动创新智慧绿色安全发展


一、创新智慧赋能交通运输新发展


(一)建设交通领域新型基础设施


以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开展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5G网络、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交通应用示范。重点构建福州综合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打造福州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加快打造智慧机场、“5G+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轨道、智慧公路、智慧枢纽等新型智能化管理交通基础设施,推进智慧停车平台、冷链物流园区、智能仓储、智慧物流等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二)全面推进科技治超


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装备在治超工作中的应用,全面提高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检测自动化水平。实现与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对公路、水运等运输方式运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加快完善车辆路面动态检测技术监控以及治超站建设,全面形成以非现场执法为主、路面执法为辅的治超新模式,构建全市治超“一张网”,实现超限运输运行监管、违法超限运输执法、治超指挥调度。


二、持续推进绿色交通发展


(一)落实生态保护要求


严格遵循国土空间管控要求,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空间协调,构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相协调的交通生态网,最大限度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工可、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


(二)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循环利用


推动建立适应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变化的运输结构调整长效机制,打造绿色高效运输系统。开展绿色交通工程建设,推动建立交通设施通道、线位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推广施工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推进交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完善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管理制度,促进城市绿色配送发展。


(三)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


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实现新能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比例达到95%。实施机动车排放检验与强制维修制度,抓好道路运输达标车辆核查。加强港口岸电建设力度,推动船舶靠港期间岸电使用常态化,提高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无害化处置率,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能源体系。


三、强化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一)完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体系


推动建立健全行业安全生产责任险制度及监管责任清单,健全交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明确部门监管责任。推动全面提升地下轨道交通等行业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改善消防安全条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强化施工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交通安全生产安全事故。推动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研判和风险预警机制,完善自然灾害交通防治体系,提高交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完善行业安全研究、培训教育和社会宣传机制。


(二)夯实交通行业安全基础


针对各级监管职责不明确、监管措施不具体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客运场站、公路客运、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内河运输等五个行业领域试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新建、改扩建道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持续开展“平安公路”创建工作,持续加强公路主线、桥梁、隧道、养护设施、服务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对全线安全设施及指路标志“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设置”,进一步提升安保设施实施率、完善率。推进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引导各地提升县乡道安全通行条件。做好闽江航运开发通航安全保障工作,推进闽江通航安全保障支持系统建设。


(三)强化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推进“市、县”两级交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加强与公安、消防、卫生、应急等部门的联动和协作,深化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体系,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与气象、水利等有关部门建立预警合作机制,实现恶劣气象、洪水等情况下对船舶航行的安全预警,健全内河水上交通应急保障体系提高防汛抗台、突发险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平战结合”的交通管控制度。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和快速评估体系,及时研判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损失程度、人员伤亡等信息,并提出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完善应急运输保障队伍和应急运力储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打造专常兼备的交通运输行业应急力量。


第六章  提升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深化行业改革


(一)推进公共交通体制机制改革


引入社会评价机制,促进公交管理机制改革,提升公交行业管理水平。完善保障机制,保证驾驶员队伍的稳定。加大公交企业的服务质量考核,切实把运营服务计划落到实处,保障公交服务水平的提升。优化公交成本规制,保障公交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


侧重推进传统巡游出租汽车的改革,要求服务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网约车服务和安全的监管,引导出租汽车行业融合发展。推进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监管服务能力与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运力动态监测与调控机制,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推动绿色环保出行。促进新旧业态融合发展,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三)深化道路运输行业转型升级


稳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现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强道路客运定制化、平台化及多元化方向引导;建立驾培机构培训与考试质量的双考核机制,优化提升驾培行业服务模式。


(四)深化内河港航体制改革


明确内河港航建设监管机构行政管理职责,推进内河港口规划和内河航道整治,构建“服务、高效、融合、绿色”的现代化水运体系,深化内河港口和航道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振兴内河航运。整合内河港口资源,加快推动闽江内河航道建设,全面改善福州内河航道的通航条件,初步形成以闽江干流为主的江海联运架构,打造“服务一流、功能齐备、制度健全”的现代航运服务平台。


(五)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


强化养护市场化考核和监管,加快养护市场主体培育,分类有序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落实“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责任体系,完善养护管理制度,推进常态化管护,统筹实施美丽生态农村路建设,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二、健全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


(一)推进交通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完善交通运输领域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信用评价管理机制,组织开展公路水路建设市场信用评价,强化信用奖惩工作,落实国家层面已签署的联合奖惩备忘录,完善“红黑名单”制度,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深入落实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和共享工作,依法依规共享信用信息,形成交通运输系统全覆盖、高互联、可共用的信用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强化信用信息在行政管理和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事项中的应用。


(二)推动交通运输法治建设


积极参与交通运输重点领域政策制度修订工作,深入推进法治部门建设,进一步健全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提升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确保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三)以数字化建设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大科技执法投入,充分利用科技提高执法效能。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建设数字办公体系,完善“云代办”“打包办”“一网通办”“全城通办”服务,推行登记业务“秒批”制、企业开办“小时”制,完善运输治理制度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强化政治保障。加强党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为规划实施提供政治保障。


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各方职责,强化落实责任,细化落实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责任清单,健全责任体系,统筹协调推进综合交通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加强组织协调。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合力推进规划实施。加强规划实施中动态监测分析,及时组织中期评估,及时对规划目标、重点任务进行调整。


二、加强政策协同


充分利用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海丝”核心区建设、深入推进闽台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强和上位政策、规划衔接,积极争取符合国家战略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规划、入盘子。促进交通运输与国土、产业、城镇化、投资、环保等政策协同,保障综合交通运输重点目标任务完成。


三、强化要素保障


加强用地保障。保证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实施过程中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等规划的协调衔接,扎实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用海保障,强化重要通道、重大设施和重大项目的空间预控。


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关于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多式联运、公交都市、绿色交通和交通扶贫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政策,积极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关键作用,健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研究重点领域资金补助、财政贴息等政策。


培育交通人才。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把制度执行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激励交通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完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培育高素质交通科技人才。


四、加快前期工作


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完善项目建设各环节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的工作部署,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3月8日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604.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