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枣庄市“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原文)

TIME:2022-06-14 15:28:07 HOT:0来源:枣庄市发展和改章委员会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枣庄市“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对于实现经济高效循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我市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开创新局面,根据《山东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我市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力促进现代物流降本增效提质,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全市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强力支撑。


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3717.5亿元,物流业收入165.7亿元,物流业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全市公路里程达到9354.86公里,其中国省道里程1057.31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204.97公里/平方公里,位列全省第五。全市港口拥有泊位34个,港口直接腹地航道总里程113.4公里,内河港口码头泊位通过能力达2058万吨,船舶总吨位为200万吨,形成通江达海的水运大格局。市域内铁路里程344.3公里,铁路客货运站10个,成为山东东西南北贯通的关键节点。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1.22亿件,同比增长48.15%,快递业务收入7.39亿元,同比增长25.77%。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236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全市物流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459户,枣矿物流中心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认证为5A级物流企业,培育了弘祥运输有限公司、矿业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枣庄市九洲快运有限公司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物流骨干企业。全市已建、在建物流园区18个,总投资额近600亿元,初步形成“龙头带动、多点支撑、特色互补”的现代物流发展格局。滕州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有限公司鲁华物流园被认证为全省三级物流园区,枣庄市银光置业有限公司鲁南(山亭)农产品物流园区被认证为全省一级物流园区。青岛港枣庄公铁水内陆港区、鲁南公铁水联运物流产业园、峄州港航产业园、台儿庄临港物流产业园、枣庄港台儿庄港区涧头集作业区、滕州市临港物流产业园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项目正加速建设运营,物流园区特色化、集群化特点凸显,物流枢纽布局与类型逐步趋于完善。


物流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依托全省互联网一级节点城市地位和鲁南大数据中心技术优势,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物流业战略,推动现代物流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实现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现代化。物流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以车载卫星定位装置、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自动分拣系统、射频识别、无线手持终端等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实现“快递+电商+仓储”零距离发货,建成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滕州县级服务中心并开展运营,全市9个村、10个镇入选2020中国淘宝村、淘宝镇。推动邮乐购、滕州申鲜、鲁南网商谷等电商平台与快递深度融合,培育滕州马铃薯、峄城石榴、山亭杂粮等一区一品特色品牌。


物流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我市被评为省级农村物流试点,山亭区、滕州市分别被列为第二批、第三批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单位。滕州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家家悦集团被评为全国首批公益性农产品示范批发市场(示范零售市场)。深入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全市建立“农产品—村物流站点—乡镇站点—区级物流中心—全国各地”的快速物流专线体系,快递乡镇网点覆盖率100%,建制村全部直接通邮。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运转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为全市疫情防控以及保供武汉、北京、上海,提供了有力支撑。


物流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国家、省、市先后出台实施一系列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提质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组合拳更加有力。物流行业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简化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和进出境快件通关手续,快递企业工商登记“一照多址”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健全物流行业市场监管标准规则体系,重点领域物流服务标准进一步提升。加快物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与“互联网+监管”有效对接,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初步形成。


二、发展机遇


两个循环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新动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既对现代物流发挥连接生产消费作用,提升产业重构引领能力提出新要求,又为物流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竞争新优势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山东省也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提升。我市物流业必将借助区位、交通、产业、资源等多种要素优势,引领供需有效衔接、产业融合协同、内外互济并进,形成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为物流业发展指明发展重点。我市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仍然是支撑经济快速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需以工业的强势崛起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强市的坚实基础。此外我市“十四五”期间明确了“6+3”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现代物流业是“新型商贸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又将直接推动工业降本增效,推动企业集聚。整体而言,“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作为我市“十四五”谋求新突破的关键举措,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指明了未来发展重点方向。


区域一体化为物流业发展创造新潜力。我市位于京沪大通道的中间位置,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山东省南部门户城市,是鲁南经济圈、淮海经济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区域产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我市紧邻临沂市、徐州市两大国家级物流枢纽,和济南、日照、青岛高速公路、铁路连接便捷,具备融入国家物流体系的区位条件。我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区位优势明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赋予重大机遇,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战略叠加优势凸显。中欧铁路货运班列“渝新欧”、“汉新欧”、“郑新欧”及枣庄“齐鲁号”等快速发展,我市港通航水平不断提升,拟建枣庄机场将有助于形成“水陆空”现代立体物流体系,具有促进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的区位优势。


科技赋能为物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基建推进为物流数字化指明了方向,推动提升物流数字化供应链,提升仓储、运输、配送、融资、贸易、服务等物流环节的效率,实现整个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新技术发展为物流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持,物流基础设施正与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技术日趋融合,新兴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加快物流运作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产业链协同效率。智慧物流的高速发展,将带动互联网深入产业链上下游,物流各环节系统组织智能化助推“协同共享”生态体系加快形成,新模式、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将成为我市现代物流发展的重点方向。


三、面临挑战


从国际看,当前全球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贸易摩擦复杂多变,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进一步加大。从国内看,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强劲,区域间竞相发展压力日趋增大,借助物流业抢占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高端核心环节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从我市看,一些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产业发展支撑不足。我市经济规模总量小,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733.25亿元。全市产业发展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七成,煤炭、水泥企业占全市重点监测的纳税50强企业的三分之一,产品仍以低端为主,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未能从需求端对现代物流业提供有效支撑。二是物流主体层次不高。我市物流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专业性不高,在全国、全省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较少,物流行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水平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物流成本偏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行业整体处于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互联网一级节点城市优势尚未充分利用,多数物流企业不具备现代物流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互联互通程度较低,车辆空驶率和待转率高。三是运输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我市现代物流业网络运输能力不强、物流节点设施衔接不畅,城乡物流双向互通尚未完全顺畅。物流载体规划布局尚需优化,各园区之间缺乏协同,尚未形成网络体系,缺乏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综合大型物流园区。四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综合交通运输仍存在交通方式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物流公共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物流载体规划布局尚需优化,综合大型物流园区亟待培育,与当地产业集群、产业特色和交通网络有效衔接不够顺畅。五是周边区域竞争激烈。我市物流行业发展情况与鲁南苏北主要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物流行业总量、A级物流企业数量等指标远低于周边临沂、徐州、济宁等城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GDP比(2.78%)与周边临沂(4.55%)、徐州(4.98%)、济宁(4.39%)等城市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在区域中处于落后位置。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以深化物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物流领域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认真落实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要求,坚定贯彻我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发展思路,聚焦“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把握现代物流业新旧动能转化发展趋势,提升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做强物流运营主体,优化完善物流网络布局,着力构建安全高效的物流运行体系,集约协同、绿色智慧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和强劲坚实、协调匹配的支撑服务体系,打造创新赋能的物流经济,努力把现代物流业培育成为战略优势产业,为全市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和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新机制引领,统筹发展。坚持市场引领、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物流主体多元化、物流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格局;加强政府在组织、规划、政策和环境等方面的引导推动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增强宣传、培训、指导等作用;鼓励服务对象和消费者积极参与物流业改进提升,努力形成统筹发展合力。


新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坚持现代物流业与“6+3”现代产业服务体系互动发展,大力发展以物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一体化,推动现代物流有机嵌入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促进物流业与制造、商贸流通、现代农业、信息、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高效衔接协同,培育形成“物流+”新产业发展模式。


新格局指引,协同发展。积极对接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快构建融入“两个循环”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全局性谋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节点、通道、网络联通能力,完善城乡配送和区域中转分拨体系。建设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推进多式联运发展,高水平建设物流集聚区,以物流为核心打造与区域空间、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模经济。


新技术驱动,高效发展。推进物流技术、管理、模式、功能等创新,加大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升级,提升物流要素数字化和软件智慧化水平,实现物流信息采集标准化、处理电子化、交互自动化,推动物流服务体系高效运转,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新业态促进,绿色发展。着力推进传统物流业改造升级,合理优化配置资源,大力培育绿色物流、供应链、跨境电商、共同配送等新型业态发展。推广绿色物流设施设备和绿色包装,推进物流设施设备的循环共用,创新绿色物流运作模式,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完善应急物流体系,为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章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定位


到2025年,着力构建水陆空统筹、全方位拓展、多层级畅通、一体化协同的物流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一批综合实力雄厚、专业特色突出、辐射带动力强的物流企业和服务功能全、产业融合度高、经济贡献大的物流集群载体,与“两个循环”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建立,引领带动三次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和融合协同发展,努力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京沪廊道特色商品集散新枢纽、大宗生产资料供应链物流基地、京杭大运河多式联运中心。


京沪廊道特色商品集散新枢纽。打造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物流枢纽载体,完善构建以航运为特色,水铁空路并举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优化网络布局,构建覆盖全市、对接国内外的先进物流体系。积极围绕京沪廊道,以本地大宗商品、工业品、二手车、农产品等优势特色产品为基础,建设采购分拨平台,打造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商品集散新枢纽。


大宗生产资料供应链物流基地。依托高端化工、高端装备、煤炭、干杂海货、二手车等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工业物流、特色农产品物流以及煤炭、粮食、建筑材料等大宗商品供应链物流,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产业供应链一体化运营基地和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融入淮海经济圈、辐射鲁西南的综合物流基地。


京杭大运河多式联运中心。充分挖掘京杭大运河水运潜力,大力发展以煤炭为主、多元发展的内河物流业,整合公路、铁路运输基础设施和产业链物流资源,积极推进“水运+”多式联运和枣庄港“一港四区”内河港口建设,打造中国北方内河多式联运中心。


二、发展目标


力争“十四五”末,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实力明显增强、物流运作方式更加顺畅、运行效率显著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物流枢纽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形成竞争有序、结构优化、运转高效、适应“两个循环”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到2035年,网络畅通、高效衔接、共享共用的物流运行体系进一步完善,物流业的支柱性作用持续增强,与产业的协同融合更加紧密,以物流为核心的枢纽经济和供应链产业链集群高地基本形成。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市物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运输结构持续优化,综合运输货运量明显增加,区域集散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宗生产资料供应链、农副产品产业链等重点领域物流规模实力不断壮大,物流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网络辐射力整合提升。以物流节点为支撑、以综合交通网络为基础、以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为保障的物流运行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末端网点、现代化冷库等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网络功能更加突出,配置更加优化,现代化多式联运体系、高效便捷城乡配送体系和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基本形成。


——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以骨干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为核心的物流载体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发挥,主体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物流资源整合和载体网络运营能力明显提升,一批知名物流品牌企业形成群体规模,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先进技术与装备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更加深入,智慧物流、供应链金融物流、智慧农村、“共享经济”、“无人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得到广泛应用,物流服务供给结构更加合理,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进一步降低。


——产业融合深度提升。物流与先进制造业、商贸流通业、高效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新优势逐步显现,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农产品等“6+3”现代产业与物流融合互动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现代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三、发展布局


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根据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发展特色,统筹陆水联动、内外联动、城乡联动,全力释放物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应,着力打造以骨干物流企业为引领、重大物流园区为支撑、城乡物流高效协同、重点领域物流特色发展的物流网络体系。


(一)物流网络空间布局


“一轴”引领带动。京沪特色集散发展轴。充分发挥滕州、薛城中心城市作用,整合区域物流存量资源,依托京沪铁路、京台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等交通走廊,加强公铁联运设施建设,培育发展冷链物流、国际物流、快递物流和大宗物资物流等四大产业集群,建设城市多式联运集散中心、商贸物流集聚中心和全市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供应链物流总部经济中心,打造现代物流经济发展高地,有力辐射带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高效发展。


“两带”协同联动。多式联运发展带。依托京杭大运河内河航运区位优势,推进临港物流“一港四区六作业区”布局,发展成为以煤炭、矿建材料、集装箱、干杂海货等运输为主,兼具旅游客运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打造枣庄内陆港港站一体化物流通关多式联运发展带。城镇物流发展带。完善城际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网,搭建城市物流节点,促进与城镇周边地区要素禀赋相适应的产业规模化发展。依托重点物流园区和大型商贸市场,高效衔接陆路干支线运输,形成全市陆路货物分拨基地,打造我市融入鲁南经济圈物流核心区和淮海经济区重要战略支点。


(二)国际国内物流通道


1.融入国内物流大通道


横向:以鲁南通道为主线,以滕州、山亭、市中为重要物流节点,依托鲁南经济圈物流网,高效对接中西部重要战略支点,积极融入国家陆桥物流大通道。


纵向:以京沪通道为主线,协同京杭大运河内河水运主通道,以滕州、薛城、峄城、台儿庄为重要物流节点,高效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积极融入国家京沪物流大通道。


2.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


充分发挥我市京杭大运河港口群整体规模优势,以枣庄港、滕州港、峄城港、台儿庄港为重要物流节点,依托枣庄临港产业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打造我市内河辐射型重要物流支点。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抢抓RCEP机遇,强化与青岛、南京等港口“港港协作”,形成我市联通国际的河海联运物流大通道。依托国内物流大通道向外延伸,对接济南、临沂、徐州物流枢纽,打造我市陆向辐射型重要物流支点,推动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经贸合作。


(三)综合交通网络


1.港口物流群


积极推进京杭大运河港口物流资源整合提升,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发挥协同效应,促进融合错位发展,形成优质高效的内河港口物流体系。滕州港区重点建设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主要发展集装箱运输和周边煤炭资源开发以及煤炭中转服务。薛城港区重点建设以散货、件杂货运输为主,主要发展煤炭中转以及腹地件杂货运输、集装箱运输和临港物流产业服务。峄城港区重点建设以水泥、矿建材料、非金属矿物运输为主,拓展集装箱业务,主要为临港矿业与物流产业服务。台儿庄港区重点建设以矿建材料、件杂货运输为主,主要拓展集装箱、客运业务,为临港物流产业服务。


2.陆路物流网


整合高速公路沿线物流资源,以京台高速公路、枣菏高速公路、新台高速公路、岚曹高速公路为重要通道,在全市布局综合物流产业园区、物流节点,打造辐射全市、连通周边的高速公路骨干运输网络。充分发挥铁路综合优势,依托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铁路、枣临铁路等铁路网,布局建设物流基地,加快建设以滕州、薛城等铁路物流基地为中心的普速铁路货运支点。依托济南、青岛、临沂3个一级网点(班列集结中心),做好中欧班列运营发展,形成水铁联运、集拼集运的物流体系。


3.航空物流网


依托省内机场布局,加快推进枣庄机场建设,完善空港物流产业园节点网络。加强与省内航空干支衔接、陆空联运协同,努力对接济南、青岛、烟台、临沂,建立多点联动的航空物流网络。山亭区突出枣庄机场核心区域优势,强化与顺丰等快递企业的合作,重点打造省内快递航空运输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台儿庄通用机场、滨湖镇通用机场作用,构建应急安全物流网络。


4.多式联运节点网络


加快建立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打造以薛城为核心的“1+5”多式联运中心,加快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滕州、山亭、市中、峄城、台儿庄区位优势,提升完善服务功能,协同打造区域性多式联运网络体系,形成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四)重点领域物流网络


1.重点工业领域物流网络。


一是高端装备。布局建设以滕州、峄城、台儿庄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物流网络。滕州建设中小机床物流基地,峄城布局自动化通用设备制造物流基地,台儿庄布局矿山机械、造纸机械物流基地。二是高端石化。布局以滕州、薛城、市中为重点的高端石化物流网络。滕州布局煤气化物流基地,薛城布局煤焦化物流基地,市中布局水处理剂及盐化工物流基地。三是煤炭能源。重点围绕滕州、薛城、峄城布局煤炭能源物流基地,形成全省煤炭能源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四是新材料。布局建设以高新区、滕州、市中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链物流基地。


2.农产品物流网络。


加快建设以滕州、山亭为核心的农产品物流网络,打造一批具有枣庄特色、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布局建设以滕州为重点的蔬菜物流网络,以峄城、山亭、薛城为重点的果品物流网络,以滕州、薛城为重点的畜禽物流网络,以滕州、市中、台儿庄为重点的城市农产品配送物流网络,建成与重点农业生产基地、优势农产品产区产地市场、田头市场、经营主体相适应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


3.邮政快递物流网络。


优化邮政快递业发展布局,提高中转分拨效能,加快建设以薛城、滕州为核心,台儿庄、市中为骨干,乡镇为节点的寄递物流发展格局,建设上接市区下连村的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着力构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差异发展、集约高效、城乡一体的综合网络体系。


第四章发展重点


一、打造特色内河航运物流


(一)构建干支衔接的航道体系。


加快京杭运河枣庄段主航道整治升级、支线航道新建扩建等航道工程建设,提高京杭运河枣庄段航道标准,推进枣庄段提升至二级航道标准,尽快实施城郭河航道新建、滕微航道扩建、薛微航道扩建等疏港航道工程建设,改善港口水路疏运条件,提升航道通达度和船舶通过效率,提高水运服务技术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二)打造集约高效的现代化港口。


加快推进枣庄港“一港四港区六作业区”的推进工作,围绕各港区特色,加快对各岸线的集约利用及合理开发,加快内河港口、集装箱泊位等专业码头、内陆集装箱中转站、货场等设施建设,拓展港口服务功能,形成集装卸及储存、运输换装和集疏运、运输组织管理、信息服务、公共服务、临港工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促进以港口为枢纽的全程物流供应服务链发展。


(三)建设港产城协同发展体系。


提升港口对腹地产业的支撑作用,积极发展临港相关产业,推进大宗商品贸易、机械制造、船舶修造等临港产业发展,构建港口与腹地产业间相互支撑共赢发展的良性机制。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强港口与市域骨干交通网以及枣临铁路、京沪铁路等专用线的有效衔接,着力提升港口集疏运效率。


(四)建立多元化航运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航运信息平台建设,并探索金融、保险、咨询等相关航运服务。探索集装箱船舶尽快进入水运市场,对新增船舶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促进运输船舶的环保化、系列化与标准化。提升枣庄港货运组织能力,探索发展水水中转、内河海运衔接等运输模式,加强与徐州、连云港等周边港口的连接,积极与枣庄各主要产品集聚区以及周边临沂等腹地构建联运体系,发挥内河水运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打造区域物流中转平台,形成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物流节点。


内河航运物流重点支撑项目


(1)京杭运河枣庄段主航道整治工程


(2)薛微航道升级工程


(3)滕微航道扩建工程


(4)城郭河航道工程


(5)枣庄港疏港道路


(6)枣庄市长河港业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


(7)台儿庄港区马兰屯作业区


(8)台儿庄港区涧头集作业区


(9)峄城港区魏家沟作业区


(10)薛城港区薛城作业区


(11)滕州港区滨湖作业区


(12)滕州港区西岗作业区


(13)台儿庄临港产业园


(14)峄城临港产业园


(15)薛城临港产业园


(16)滕州新港临港产业园


二、构建多式联运交通网络


(一)畅通陆上运输通道。


一是全力构建“四纵五横”路网,完成京台高速改扩建、新台高速二期、临滕高速、京台高速公路台儿庄连接线、枣木高速与枣临高速连接线及延长线等项目建设,实现纵向通道基本全部贯通,横一和横三通道形成,鲁南、苏北联通能力显著增强。二是优化“七纵八横三连”国省道系统,新建X017台儿庄—韩庄部分路段、研究G518微山—薛城段改线,升级改造地方省道公路、县乡道公路网。三是加快中心城区大外环建设,加快提升老城区及外环道路的通行能力,构建大车快速通行通道,实现客货分离。


(二)探索高铁物流方式。


主动对接北京铁路局、济南铁路局、上海铁路局等单位,探索利用动检车协议运输、载客动车组急特件运输、定时运输等多种方式,实现高铁快递发展突破,加强与北京、上海等高铁沿线主要城市合作。支持顺丰速运、四通一达等快递行业龙头企业加强与铁路运输部门合作,结合特色农产品探索开展货运专列。探索建立运、装、配等环节高铁运输与快递作业的统一标准,加强快递企业与高铁物流业务合作对接。


(三)实现航空运输突破。


一是推进枣庄机场规划建设工作,打造枣庄空港枢纽,规划建设枣庄机场空港产业园智慧物流基地,积极推进全货机运输,依托航空货运,开展生鲜、医药冷链等高附加值货运业务。二是谋划空港运输衔接,近期结合G518改线实现公路同枣庄机场衔接,远期规划机场联络线衔接省道321,提升机场至市区方向交通集散能力。


(四)形成多式联运服务网络。


依托枣庄港、枣庄内陆港、海关多式联运监管场站,增加疏港铁路,提升疏港公路等级。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鼓励甩挂运输与多式联运衔接,加快推进公铁联运、水铁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等方式,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构筑港口“公、铁、水”多式一体化集疏运系统。加强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物流园区合作,开展“一单到底”多式联运服务。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多式联运交通体系重点支撑项目


(1)滕州至临沂高速


(2)京台高速公路至新台高速公路台儿庄连接线项目(3)新台高速现代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


(4)枣庄机场


(5)滕州通用机场


(6)台儿庄通用机场


(7)通用机场及通航产业园


(8)枣庄机场空港产业园


(9)西北部杨岭枢纽物流中心


(10)税郭公铁物流园项目


(11)枣庄临港产业园


(12)峄州港公水廊联运物流产业园


(13)中国供销(滕州)公铁联运国际物流港项目


三、创新工业物流发展模式


(一)围绕制造业延伸物流环节。


“专业分离”,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促进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同时依托滕州木石煤化工生产基地、国际机床市场、鲁南高科技化工物流园区等载体,扶持我市大型制造业企业及生产基地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深化战略合作。鼓励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鼓励国内大型物流和快递企业为我市工业企业定做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物流解决方案,增强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建设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工业物流体系。“服务延伸”,推动本地物流企业向供应链管理企业延伸,针对本地高端装备、煤炭化工、纺织服装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建立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服务体系,并培育扶持集质量管理、追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功能,提供采购执行、物流服务、商检报关等于一体的全程供应链服务企业。


(二)围绕物流资源推进制造环节布局。


吸引流通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在我市布局核心库存节点与供应链关键节点,增强产业链一手货源整合能力,逐步吸引企业核心生产环节落位,整合制造业上下游资源,开展区域间配套协作,逐步构建形成以物流为核心的组织模式。


工业物流重点支撑项目


(1)枣庄市市中宇翔智慧物流项目


(2)卜珂休闲食品物流园


(3)陕煤新能源物流配送基地项目


四、提升涉农物流服务能力


(一)夯实涉农物流基础设施。


培育一批全程物联、可追溯的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平台,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以滕州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鲁南(山亭)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为重点,发挥大型农产品商贸物流节点和加工园区的集聚能力,推进农产品产后商品化等农商互联试点项目建设,围绕果蔬、肉制品、豆制品等产品构建产地预处理、初加工、储运等农产品物流服务能力,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要节点物流设施体系。推广供销社基地直采合作模式,实现基地+终端的农超对接模式,推动商品质量产地化控制。


(二)实现农产品上行短链化发展。


针对相对易储运的石榴、蔬菜、干果等产品,采取产地分级、初加工、包装,对接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针对樱桃、草莓等相对高附加值产品,利用专线等方式,采取销售地直营店、前置仓等平台直采模式发展。


(三)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


提升冷链同城服务能力,加快北农农业等全程冷链体系及供应链末端惠民网络等建设。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集聚区为重点,开展农产品公共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集中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生鲜农产品集中加工中心等。完善服务于各类商超、零售门店和终端消费者的食品及农产品冷链配送末端节点设施网络,构建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冷链物流配送网络,保障本地白菜、马铃薯、石榴、樱桃等特色果蔬的对外运输能力,提升本地农产品价值,加快冷链物流干线运输的建设,畅通冷链物流通道。


(四)保障粮食物流能力。


推进粮食仓储物流中心等粮油市场、物流中心的接卸、储存、加工、中转、配送一体化物流能力,保障本市粮油市场稳定和安全。


农业物流重点支撑项目


(1)三百坊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供应链


(2)岩马水库物流枢纽带


(3)台儿庄区新型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


(4)环台儿庄港种养储运产业集群综合开发项目


(5)峄城区粮食仓储物流项目


(6)枣庄市食品产业园区


(7)合宁智慧物流项目


(8)春藤牧业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


五、加快商贸物流体系建设


(一)完善城乡消费物流。


一是“网络布局”,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城乡居民消费物流体系。重点发展连锁企业、专业物流配送企业开展的统一配送、集中配送、新零售即时配送项目,加快传统实体市场、各类商贸企业建立链接市场消费端与生产供应商的智慧商贸物流协作平台、供应链体系,推进“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项目建设。二是“多站合一”,探索末端网点多站合一,积极探索交通、邮政、供销体系融合发展模式,围绕乡镇站点、邮政网点、便民服务站、供销社等设施,建设集日用品、农资商品、农产品等多项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配送中心,探索在日用品流通网络终端开展网上购销服务,并拓展农产品代销服务,形成商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体系。三是“仓配一体”,科学布局市区镇仓配一体化服务网络,推进市区级运营中心、镇级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建设,完善市区镇分级仓储,实现就近仓储、就近配送。四是“两网合一”,推进城乡公交、货运两网合一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城乡公交网络资源,支持公交车辆代运邮件快件业务,降低末端物流配送成本。


(二)提升城市配送水平。


加快制定城市配送发展政策,探索建设城市货运通道,合理布局配送车辆停靠区域,研究推进城市配送车辆“分路段配送”、“夜间配送”等通行管控,探索制订医药、快递、应急物资等绿色通道政策,提高城市配送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动城市配送车辆转型升级,加强城市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


(三)提升快递物流服务能级。


一是加快布局县级快递园区,在枣矿智慧物流产业园和滕州智慧物流园基础上,进一步在市中区、台儿庄区等区域,规划建设一批具备集中仓储、分拣处理、快速集散等快递服务功能的快递电商产业园区。整合邮政、交通、商务、供销等资源,建成以县级快递物流园区为中心、镇级快递处理中心为集散、村级快递便民服务站为支撑的、运行平稳的农村快递网络体系。二是依托快递园区整合快递车辆和人力资源,实现社区快件集中仓储、统一分拣、共同配送;加快农村快递便民服务站等公共基础建设,推进邮快合作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引导快递企业、物流企业资源共享,从镇到村一级,将到港快件统一配送至村级快递便民服务站,实现成本共担、网络共享,努力打造“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开创城乡物流一体化新格局。三是推动快递与电商协同发展,积极与顺丰、“四通一达”、京东等快递企业洽谈合作,推进快递龙头企业在枣庄设立区域分拨中心、面向鲁南苏北地区的区域仓及向枣庄全市的城市仓等,形成面向全市、辐射鲁南苏北地区的toC物流运输运体系。


商贸物流重点支撑项目


(1)美邦供应链物流产业园


(2)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暨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


(3)大河现代物流产业园


(4)枣庄市春阳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农商互联示范工程建设项目


(5)山亭区智慧物流项目


(6)滕州智慧生鲜冷链项目


(7)伟伦电商物流项目


(8)店子镇商贸物流综合体


(9)山好大厦电商中心


(10)枣庄盛北物流园(市中区物流园)


六、打造特色商品集散中心


(一)打造全国二手车集散中心。


一是做大做强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依托枣庄中安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加快汽车服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整合二手车市场周边汽车零部件专业市场,积极吸引专业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提升二手车运输配送能力,进一步完善二手车交易市场功能配套,建设集交易、物流、仓储、金融、保险、检测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二手车交易中心。二是探索商品车集装箱化运输模式,依托京杭运河这一“黄金水道”,挖掘枣庄二手车交易优势及需求,加快实施集装箱码头、内陆集装箱中转站、货场等多式联运及转运设施等功能性设施建设,发挥陆路水路运输优势,降低运输成本。三是积极推进二手车出口试点市创建,完善收车、交易、转移登记、整备、检测、出口、注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甄选一批具备车源整合能力、海外市场渠道、售后服务保障能力的出口试点企业,结合中欧班列等线路,扩展二手车出口业务。


(二)打造江北特色产品分拨中心。


围绕滕州干杂海货、滕州马铃薯、石榴、樱桃、青岛啤酒等特色产品,积极布局一批专业物流园区,完善智慧仓储、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能力,形成物流、交易、检验检测等设施的干杂海货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加快推进山亭区食品交易中心、高新区冷链设备交易园区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加快青岛啤酒智慧物流园项目建设,紧密围绕青岛啤酒枣庄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完善啤酒物流服务能力,加快单元化物流进程,形成集生产、仓储、配送的全国性啤酒分拨中心。


(三)建设国内大宗商品采购中心。


完善大宗商品交易结算功能,进一步加强煤炭、建材等运输专线建设,打造煤炭、建材、棉花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期货交割、集中仓储等功能。建设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依托枣矿集团建设枣矿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在物流节点通道配套建设监管库,形成以交易、交割、仓储、物流、信息咨询以及融资等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化大宗商品线上交易平台,助力我市打造大宗商品交易结算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交割仓基地。


打造特色商品集散中心重点支撑项目


(1)汽车服务产业园项目


(2)台儿庄区二手车交易基地建设项目


(3)京东国际闲置品循环链示范区


(4)青岛啤酒智慧物流园


(5)空港产业园物流基地项目


七、打造仓储物流成本洼地


(一)做强仓储企业主体。


发挥我市土地成本在周边区域的比较优势,重点瞄准仓储环节,与周边区域错位补充。强化我市在仓储领域的功能布局,充分发挥我市京沪中轴线区位优势及空间优势,引入国际物流仓储企业,打造高标准仓储环境。鼓励枣庄市盛北物流园、鲁华物流园、国新仓储物流中心等龙头仓储企业做大做强。整合中小企业,布局仓储领域,降低仓储综合成本,成为鲁南经济圈仓储成本洼地,为整体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撑。


(二)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


提升现有物流基地智能化水平,依托鲁华物流园、弘祥物流园等园区,增强物流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全面提升物流运作效率,积极推广应用各类物联网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在自动化仓储领域的应用,实现仓储设施与货物的实时跟踪、网络化管理、库存信息的共享,提高货物调度效率。加快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等相关智能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鼓励物流企业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


打造仓储成本洼地重点支撑项目


(1)峰联仓储物流园建设项目


(2)枣庄内陆港服务平台


(3)乡村智慧仓储项目


八、推进智慧物流应用创新


(一)加快打造智慧物流体系。


一是探索物流数字技术应用。推动5G、高精定位、物联网等技术与现代物流业的进一步融合,探索无人机、自动驾驶在城市物流、应急医疗配送和应急保障等场景的应用。加快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流园区、港口、货运场站等物流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建设智慧港口、智慧园区、数字仓库等设施网络。发展先进载运工具,大力推动专用运输货车、多轴重载大型车辆、中置轴挂车、多轴汽车列车和新能源车辆发展。鼓励使用现代专业化物流装备,推广集装单元、自动分拣、无人机、无人车、立体仓库等先进装备应用,推动大型化、专业化运输设备研发和应用。二是提升城市智慧配送能力。加快推进社区快递共配体系建设,将快递驿站或智能快件箱等快递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列入住宅小区项目规划设计,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验收,推动智能化、集成化的社区物流功能覆盖,加快推进县到村的物流配送网络和村级配送网点建设,打造智慧物流配送城市。


(二)提升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


引入商品垂直电子交易平台,在煤炭、化工、冷链专业物流领域,形成区域性、行业性的商品交易和物流信息平台,鼓励区域间和行业内的物流平台信息共享。推动现有信息平台对外合作,鼓励大型物流基地等信息平台积极对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山东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外部区域平台,促进枣庄物流资源供需的有效对接。探索采取政企合作、资源整合、政府采购等方式,积极开展全市统一的零担物流运力撮合信息平台建设,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推广。探索同城配送O2O平台,推广同城配送的服务众包模式,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推广应用车联网技术,加快推进货运车联网与物流基地、仓储设施、配送网点等信息互联,促进人员、货源、车源等信息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货车空载率,提高配送效率。


(三)集聚物流大数据科技企业。


依托我市大数据产业数据存储优势及山东省互联网一级节点城市的优势,结合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集聚一批物流大数据科技公司。通过对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及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中涉及的数据、信息等进行价值挖掘,提高运输与配送效率,减少物流成本。积极推进山东兰瑞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峄州合顺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厚物物流有限公司等网络货运物流平台建设,加快实现网络货运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打造智慧物流创新中心重点支撑项目


(1)滕州传化物流小镇项目


(2)枣矿智慧物流产业园


(3)山亭开发区智慧物流产业园区


(4)常商汇·双创工场项目


九、拓展跨境国际物流业务


(一)完善物流出口运输通道。


充分发挥“齐鲁号”欧亚班列、枣庄西—青岛港集装箱快运班列外联作用,加强市场开发及货源组织,在推动轮胎、服装、玩具、玻璃等货物集装箱货运专列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周边进出口企业货物运输潜力。进一步深化同青岛海关、山东港口集团合作对接,推进“一次申报”、“属地查验”、“属地放行”。


(二)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物流。


推动枣庄临港产业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鲁南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保税园区项目落地,积极申创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主动对接青岛海关,采取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代码1210)海关监管方式,开展一线进境跨境电商保税零售进口,推进网购保税进口业务发展。


国际物流重点支撑项目


(1)枣庄临港产业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


(2)鲁南跨境电商产业园


(3)干杂海货精品市场暨保税仓库


十、推进绿色应急物流发展


(一)推进绿色物流发展。


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物流组织模式,鼓励采用新能源汽车等低能耗、低排放的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赋予新能源货车更多路权,推广集装单元技术,鼓励包装物和托盘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发展绿色物流,推动节能减排。加快建立回收物流体系,推动有使用价值废弃物的回收物流发展。


(二)建设应急安全物流体系。


充分利用物流节点网络和通道资源,整合存量应急设施,推动既有物流设施嵌入应急功能,优化布局应急物流核心枢纽、应急物流转运场站相结合的两级应急物流设施网络,完善应急物流干支衔接的运输通道体系。建立“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全流程、专业化应急物流企业库和人员队伍,调动社会有效资源,构建以政府储备为基础、企业商业和产能储备为辅助、社会化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整合建立应急物流资源信息共享和指挥调度平台,提升物资跨区域大规模调运组织水平,满足应急物资紧急调运,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运行。加强预案管理,开展平时演练,提高应急物流系统韧性。建立全市统一、规范高效的危化品企业生产经营信息采集和物流服务平台,推动危化品物流实现全过程线上监管,完善线上过程监控、异常预警、应急处置等标准化流程,提高全程监测、实时查询水平。


绿色应急物流重点支撑项目


(1)危险货物运输智慧危化品物流中心(B型)项目


(2)枣庄鲁南应急物资智能储备基地


(3)台儿庄区粮食应急仓储物流项目


第五章支撑服务体系


一、基础设施畅通体系


(一)高标准建设物流中心。


推动物流设施集约整合,加强骨干通道网络与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物流网的衔接,提升重要物流节点辐射区域的覆盖水平,着力打造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的物流中心设施网络。鼓励滕州、薛城、峄城、台儿庄等规划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物流园区。引导物流园区整合铁路专用线、专业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区域分拨配送等物流设施及通关、保税等配套设施,集中承接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邮政、快递等物流服务的区域分拨和仓储功能,推动物流中心资源集聚,减少物流设施低效供给,提升设施综合利用效率。


(二)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加快推进重点港区与沿运开发区、物流园区的连接通道建设,着力实施城郭河航道新建、滕微航道扩建、薛微航道扩建等疏港航道工程,打通铁路、高等级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结合路网升级改造,按相应标准建设滕州港区滨湖作业区与西岗作业区疏港道路、台儿庄港区马兰屯作业区与涧头集作业区疏港道路,高标准提升港口作业区水路与陆路疏港条件;加速布局“港口—铁路专用线”,积极推进薛城港区进港铁路项目,进一步完善港口铁路运输、仓储配送、园区加工以及贸易金融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依托枣庄内陆港、枣庄“齐鲁号”欧亚班列,发挥滕州港、薛城港、峄城港、台儿庄港和枣庄机场优势,招引货拉拉等国内知名互联网物流平台,构建公铁水海空多式联运的现代物流体系。


(三)促进城乡物流融合发展。


推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供销等行业整合物流资源,促进城乡配送网络有效衔接。加快完善城市配送网络,提升改造仓储、冷库等存量设施及分拨、转运、装卸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公用型配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快递分拨中心建设。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按照“市县中转、乡镇分拨、村级配送”原则,整合交通客货运站场、邮政局所、快递企业网点、电商服务站点、农产品市场和流通网点等现有资源,加强末端网点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物流资源要素聚集和融合发展。


二、市场主体培育体系


(一)夯实供应链主体核心环节。


一是大力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在规划中的核心物流区域重点建设一批具有现代理念和现代设施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聚焦快递物流、供应链服务、多式联运、冷链物流、水运物流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现代物流专业企业,发展一批规模大的物流专业公司。引导传统流通企业整合上下游供应链资源,培育一批新型供应链服务企业。二是鼓励中小物流企业资产重组,推动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壮大发展。将原来分属不同部门的物流资产和相关业务剥离,以市场为导向,吸收社会资金进行产权改造,组建有特色的大型物流集团,实现规模化经营。三是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依托枣庄高端装备、能源化工等产业基础,引导工业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鼓励采取合资、合作、兼并、整合等措施,培育本地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招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


(二)创新供应链主体孵化模式。


一是建立企业孵化基地,依托盛北物流园等一批现代化物流园区,集中建设一批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孵化基地,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入驻,集中提供内部信息化导入服务、外部物流业务撮合服务和金融、培训等产业增值服务。二是拓展众创孵化模式,鼓励龙头物流企业通过开放信息平台、共享资源、开放标准等方式开展企业共享众扶,推动中小物流企业开展股权众筹融资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现众创、众包、众筹等新模式在现代物流业的创新实践。


三、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一)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一是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物流企业融资支持,依托核心企业和载体平台加强对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政府基金参与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通过设立物流产业基金、入股金融机构等方式,加强对重点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二是加强信用服务支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的授信额度,加大政策性担保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担保支持力度,鼓励保险公司为物流企业获取信贷融资,提供保证保险增信支持,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打造区域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城市。


(二)创新供应链结算支付手段。


鼓励大型现代物流园区、经营户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统一的货款结算中心,大力推广与枣庄银行、民生银行等银企对接移动支付、第三方平台在线支付等创新物流资金结算模式。鼓励利用APP和在线支付等技术手段,实现货款在买卖双方和物流企业之间的直接划转和三方资金实时到账,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代收货款安全性隐患,促进物流市场健康发展。


四、信息服务提升体系


(一)提高物流信息公共服务水平。


探索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资源整合、差异共享、高效利用的模式,充分发挥交通运输部门平台资源作用,加快建设汇集全市、联通全国的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重点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邮政及公安、工商、海关、质检等领域相关物流数据的开放共享,强化行业监测、信息服务、供应链协同等应用功能,实现物流信息跨部门、跨平台、跨区域的互联互通和政务商务功能的有机融合。


(二)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鼓励物流企业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推进企业运营管理系统信息化改造,推广应用电子运单、电子仓单、电子面单等电子化单证,引导物流设施装备与服务产品的数字化发展。重点支持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企业建设面向上下游客户的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交易、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等专业服务平台,促进物流区域间和行业内的物流信息共享,支撑物流组织和服务模式创新。


(三)推进物流大数据开发应用。


依托我市政务、市场云资源,收集物流及相关领域信息数据,开展物流大数据分析,完善决策咨询功能,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数据服务支撑。依托优势产业供应链物流发展,运用物流大数据,探索构建专业性物流贸易金融平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大数据产业优势,形成全市大数据应用产业的重要支柱。


五、创新应用管理体系


(一)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


支持滕州三兴物流、滕州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滕州市嘉誉干杂海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业开展省级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重点抓好托盘、周转筐等物流标准装备的推广使用,通过强化上下游及横向各环节的装备衔接切实提升物流效率,形成物流标准化示范效应。


(二)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


完善物流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快构建贯穿物流全过程的现代商贸物流标准体系。强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指导行业发展,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推动与食品、食用农产品、快速消费品等产业标准以及国际物流标准的衔接。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以物流标准化促进物流现代化。


(三)强化人才培养引进。


支持物流企业与本地、外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密切交流合作,建立校企结合的物流综合培训体系、实训基地和人才孵化基地。鼓励骨干物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开展多层次、多阶段的合作培养物流人才项目。积极推动现代物流领域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快递物流、跨境物流、金融物流等新业态专业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支持物流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合作,共建物流研究院、实验室、实训基地,多渠道培养复合型物流高端人才。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现代物流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任务分工,强化协调联动,加大政策创新和支持力度,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建立现代物流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现代物流业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推进市发改、交通、商务、邮管、港航、工信、农业农村、统计等单位各司其职,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多部门联动管理,加强规划执行力度,确保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市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根据职责分工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督促检查和跟踪分析,重大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二、推进规划实施


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业、电子商务、国土空间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推行多规合一,提升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科学开展中期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执行中的突出问题,提升规划实施效果。切实将项目建设作为推进规划落实的重要抓手,加强对纳入规划项目的跟踪监测,加快推进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审批、节能审查、审批核准等前期工作。加大项目督导检查力度,适时开展动态管理和绩效评估。充分发挥规划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各级财政资金优先支持纳入规划中的重点项目。


三、优化发展环境


结合“一次办好”改革,以“应办即办”为原则,“说办就办”为承诺、“一次办结”为目标,简化物流企业行政审批手续,推动物流领域资质证照电子化,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优化城市配送货运车辆通行管理,放开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货运车辆的通行限制。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统一监管执法标准和处罚清单,加强对物流业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经营或不正当竞争行为。深入推进治超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治超执法标准。推进物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对严重失信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的惩戒力度。


四、加强土地保障


将现代物流业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在依法依规用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基础上,保障现代物流业项目建设用地的供应,在建设用地指标方面给予重点保障。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鼓励利用存量土地增加仓储物流设施。创新用地模式,试行弹性用地供地模式,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对企业利用原有土地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在办理规划条件、规划许可、划拨用地转性等方面予以支持。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对提高自有工业用地或仓储用地利用率、容积率并用于仓储、分拨转运等物流设施建设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五、拓宽融资渠道


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或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等发起成立物流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重要节点物流设施建设。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加大对骨干物流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拓宽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引导和支持资金流向创新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物流普惠金融,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物流企业开展直接信贷业务。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依托核心企业和载体平台加强对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仓储物流企业参与相关物流金融领域试点,盘活优质存量资产。


六、落实减税降费


严格执行物流减税措施,落实好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进口大型物流装备设施增值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加强物流领域收费行为监管,深化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改革,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降低铁路货运收费,进一步清理港口收费,合理降低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目录清单和公示制度,严禁违规收费。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切实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七、完善统计制度


推进统计部门与各主管部门分工合作,研究现代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将现代物流业纳入全市产业统计体系。完善货类、货量、货值、流向、运价和行业贡献等统计指标。完善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确保统计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地反映现代物流业各行业发展情况。注重对物流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趋势跟踪研究,加强物流运行的监测、分析和评价,切实发挥物流指标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先行作用。


枣庄市发展和改章委员会


2021年9月24日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608.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