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溧阳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原文)

TIME:2022-06-14 15:28:07 HOT:0来源:溧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溧阳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序言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打通供应链、协调产业链、创造价值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常州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江苏中轴的交汇枢纽,承东启西、联动南北的枢纽地位突出,大力实施“532战略”,聚力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建设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溧阳区位优势独特,地处上海、苏锡常和南京三大经济圈的交汇处,同时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为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全面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效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引领水平,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支撑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根据《江苏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常州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溧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第一节发展基础


(一)规模效率持续提升


2020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为3307亿元,占常州市物流总额的13.92%,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实现物流业增加值57.6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1.7%,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3.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有所增强。全市社会货运量平稳增长,2020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594万吨,快递物流持续快速增长,2020完成年快递业务量1200万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20%。


(二)设施网络逐步完善


高速公路方面,建成通车溧高高速,开工建设溧宁高速,“一轴四射”高速公路网络形成,车道里程448.195公里。国省干线方面,“三横一纵”国省干线格局形成,总里程达200.341公里。铁路方面,宁杭高铁穿城而过,设溧阳站和瓦屋山站,半小时可达南京,一小时可达杭州,全面融入宁杭“快速交通圈”。水运设施方面通航里程达216.34公里,其中等级航道152.86公里,形成丹金溧漕河、中河、芜申运河、溧梅河等航道网络,拥有码头48个,年吞吐量达3660万吨/年,芜申线溧城西作业区码头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内河港口初具规模。航空方面溧阳天目湖通用机场工程已完成,具备通航条件。


(三)物流主体不断壮大


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物流企业10家,营收总额达7.14亿元。重点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依路物流依托已取得“网络货运”企业经营许可的母公司,致力于快车智网平台建设运营,对上集约货源,对下整合运力,当前累计服务货主(即托运方)超200家,承运人(即承运方)超万名,年均交易额近5亿元,多年来多次获得常州及全市星级企业荣誉称号。江苏环通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玄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可为客户提供全国云通关、仓储运输、供应链整合、国际物流、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云等服务。溧阳已拥有顺丰、邮政等十家快递公司,2020年总收入达1400多万。


(四)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港口设施方面,常州内河港溧阳港区溧城西作业区码头工程设计年吞吐量350万吨,拟建设12个1000吨级泊位,建成后将作为集装箱、件杂货及散货集散地,服务于溧阳高新区、溧城街道、南渡镇等溧阳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园区方面,溧阳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绿色农业发展样板区、智慧农业总部集聚区以及乡村振兴创新发展区,未来将配套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依托苏皖合作示范先导区,社渚镇围绕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不锈钢三大主导产业,正加快引进和集聚一批重点制造项目。专业市场方面,苏浙皖边界市场运行十多年以来,业务涵盖农副产品、家居建材、家具、钢材等各类生产和生活资料,占地面积达29万平方米,2020年完成商品交易额110亿元,目前正面临转型升级,将持续带动较大的农副产品物流和生产资料物流需求。


(五)城乡物流基础完善


电商快递物流方面,依托全市现有镇、村划分,建设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现已建成86个,主要依托网点是商超、副食店及便利店等。邮政物流方面,已建成村邮站171个,邮政公司已布局50多个邮乐购网点满足村镇快递需求。溧阳邮政大力推动邮快融合、交邮融合,已启动邮快合作试点项目。拥有江苏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惠农农资配送有限公司和江苏苏南农资配送有限公司两个主体,提供覆盖乡镇地区的农资配送业务。


第二节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全市统筹推进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物流发展质量水平逐步提高。但同时,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物流空间布局有待调整。


“十三五”期间,溧阳原有重点物流项目运转不良,苏浙皖物流中心因资金、合同纠纷等问题已关闭,八方国际因经营不善被吊销营业执照,华达物流、安顺运输因业务没有做大做强而自动退出。缺少有影响力的大型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缺少为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配套的专业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网络体系尚未形成。


二是物流设施体系有待完善。


缺少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集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城市配送设施、公共物流设施等总量不足,衔接配套不够,整合集聚发展水平不高。溧阳城西作业区港口集疏运体系仍未完善,支撑港口与周边区域互联互通的高速、铁路、水运等快速通道尚未完全形成。


三是物流供给结构有待优化。


第三方物流市场体系尚不成熟,物流服务模式与管理技术创新不足,物流设施和装备的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水平不高。大部分物流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提供物流信息、流通加工、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


四是物流支撑引领有待增强。


物流与产业结合度不高,缺乏必要的物流规划和设施配套,与产业集聚区布局不匹配,导致物流业与制造业存在一定脱节,产业配套物流设施建设不足或契合度不高,深层次的供应链物流服务难以有效开展,物流与产业深度发展存在一定障碍。智慧物流、仓配一体、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等创新物流模式仍显不足,不符合城市双循环物流发展需求的新兴业态。


五是物流治理能力有待提高。


物流行业统筹管理能力较弱,公共信息发布、物流行业监测和统计分析等工作尚未长效开展,行业信用体系、统计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等亟待建立。


第三节面临形势


(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溧阳打造现代物流体系提出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等压力显著加大。国家明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物流是现代流通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进一步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提质、实现与生产、消费环节的深度融合对畅通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县域物流作为区域物流的基本单元,是畅通区域经济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溧阳需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着力构建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畅通国际国内物流通道建设,深入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构筑适应国内、连接国际的双循环物流体系,以支撑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建设。


(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溧阳参与区域物流一体化创造新机遇


2020年6月,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战略框架协议签约,拟在“一岭六县”省级毗邻区域开展基础设施互融互通等多方面合作。2020年12月,江苏、安徽两省九市召开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宣布吸纳溧阳市加入南京都市圈。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下,城市群、都市圈间的物流资源配置面临更高要求,为物流资源共享、协同运作、区域共治拓展了新的空间。溧阳作为长三角地理中心同处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叠加区域,应发挥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提升商贸物流服务能级,降低流通成本,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依托南京都市圈扩容契机,围绕建设“接轨南京第一城”,重点做好对接和融入南京都市圈文章,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三)常州建设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为溧阳物流业发展提供新方向


《常州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532”发展战略,建设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打造长三角中轴物流枢纽的发展定位,布局“1核心3枢纽8中心”物流结点。其中溧阳依托苏皖合作示范区,以“一园一市场”(溧阳中关村物流园、苏浙皖边界市场)为核心,布局苏浙皖物流枢纽。溧阳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长三角地理中心区域,可作为常州建设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的带头示范区域,江苏中轴物流核心枢纽,强化与常州主城物流枢纽链接、融入主城物流网络、构建一体化物流体系。


(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为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拓展新空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产业的转型升级将带动智能制造、新零售、现代物流等产业变革。物流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产业转型升级具备支撑保障作用,可推动物流与制造、商贸的深度融合,拓展产业融合服务新空间。溧阳作为制造业基础相对较强的发达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各类开发区、特色产业基地(集群)等为载体的集群化发展格局,涌现了一批在国内甚至国际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智能电网、汽车零部件、农牧与饲料机械、动力电池等制造业集群。溧阳应加强物流与制造业、商贸流通的深度融合,加大资源集聚集约发展,融合载体建设。加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特色产业拓展发展空间。


(五)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为智慧物流全面发展提供新动能


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变,将为现代物流发展带来系列重大产业变革。物流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其资源配置方式、运作范围、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将发生更深层次的变革,无接触配送、智能仓、网络货运平台等业态广泛应用,智慧物流将是实现区域物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溧阳应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大力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实现物流资源要素的全面数字化、可感知、可追溯和信息共享,以智慧物流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建设万物互联的智慧物流新生态。


(六)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消费升级为溧阳城乡物流一体化创造新需求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推进,刺激我国消费为主的内需型增长,全市消费群体将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从而带动电子商务、邮政快递、城乡配送等新兴物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现代物流是支撑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底层设施,城乡一体化要求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补齐农村物流设施和服务短板,畅行资源要素在城乡的流动通道,提高社会流通效率。溧阳应构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沟通城乡、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城乡物流运行体系,完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站等物流网络,重点提升电商物流、快递快运、即时物流、冷链物流等细分领域的服务水平,为新型城镇化和居民消费升级提供物流保障,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消费物流需要。


第二章发展总纲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常州建设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的总目标和实施“532”发展战略的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一个目标”“两个定位”“三个导向”“四个协同”“五个示范”的要求,围绕“四大经济”发展,着力提升枢纽网络服务能级,着力提升物流主体国际竞争力,着力提升物流数智化、绿色化、国际化水平,着力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构建产业融合、网络通畅、服务创新、智慧高效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为溧阳打造美丽江苏“溧阳样板”、深化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物流要素配置效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全面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二)统筹布局,构建平台


对全市物流产业和物流结点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引导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集聚集约化发展。依托港口、高速道口等交通枢纽以及重点产业集聚区布局一批重点物流结点,构建以港口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民生物流为重点的物流服务平台体系。


(三)枢纽带动,拓展网络


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苏皖合作示范区等国家及省市区域发展战略,依托本地港口、高速道口等交通枢纽大力建设物流枢纽,提升物流服务能级,拓展物流辐射范围。强化与周边城市物流枢纽的互联互通,加强与区域产业间的协同协作,加快融入区域物流网络。


(四)扩大供给,提升能力


以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为支撑,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引领带动物流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质物流企业,丰富物流服务功能,提升物流服务供给质量,引领带动本地物流企业发展。


(五)创新驱动,绿色智慧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速物流基础设施智慧改造升级,提升智慧物流运营水平。积极引进和探索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仓配一体、供应链一体化、统仓共配等物流服务新业态,提高物流服务链价值。大力推广绿色物流技术装备、绿色物流作业模式以及新能源车辆等应用。


第三节战略定位


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实施为契机,以一体化、高质量为特征,依托溧阳区位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将溧阳打造成立足溧阳、联动常州、接轨南京、辐射苏浙皖的区域性物流枢纽门户。重点打造“一区、一心、一基地”:


常州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示范区:


以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为发展思路,以时代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长三角基地、上汽时代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赛得利莱赛尔、德龙高端不锈钢等项目为依托,开展面向动力电池、智能电网、农牧与饲料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分销的供应链服务体系,建成功能完备、设施健全的供应链物流体系,打造具有较强综合服务能力的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示范区,支撑常州国际智造名城及先进制造之都的城市定位。


苏浙皖边界商贸物流中心:


充分发挥溧阳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打通物流通道,优化区域物流分拨体系,整合提升仓储、配送、运输等传统物流业务,开发流通加工、电商物流、体验展示交易、供应链金融等物流增值服务,建设区域性专业物流与商贸物流体系,形成立足溧阳,辐射苏浙皖地区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基地:


充分发挥溧阳在“一岭六县”省际毗邻区域中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优势,精准对接长三角城市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围绕果品、蔬菜、粮食、青虾、生猪、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布局打造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以绿色种养为基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以商贸物流为纽带,围绕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标定位,打造集农产品生产、检测、冷链仓储、加工交易和冷链配送于一体的长三角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配送基地。


第四节发展目标


到2025年,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全面建成,形成以产业物流、商贸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为重点领域,港口物流、公路物流协同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智慧物流装备技术广泛应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广泛普及,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形成便捷高效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确立苏浙皖边界地区重要物流枢纽地位。


第五节重点镇物流定位


社渚镇:


依托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发挥毗邻南京高淳、安徽郎溪等地的区位优势及239省道、溧广高速贯穿全境,芜申运河从北部穿过的交通优势,以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绿色建材、生态农业、文旅康养等产业为目标,建成溧阳西南部特色产业物流结点,为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绿色建材、农产品以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提供公共仓储、中转集散、城市配送、智慧配载、物流信息等服务。


上兴镇:


发挥宁杭高速和104国道的交通优势,以上兴工业园区为依托,为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及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安防、生命健康(休闲食品)等新兴产业提供配套供应链物流服务。以服务农业产业化为目标,为农副产品交易、城乡消费品贸易等提供运输、仓储、交易、销售、配送、配载、信息等物流服务。


南渡镇:


利用宁杭、扬溧、常溧、溧芜、溧黄五条高速公路交汇的通道优势、紧邻3条高速公路道口优势及芜申运河升三级航道及南渡港口的建设优势,抓住溧阳城市西拓的历史机遇,围绕建材、化工、纺织、机电、冶金等产业,提供配套的产业物流服务。


竹箦镇:


发挥溧阳、金坛、句容三市交界的区位交通优势,依托竹箦绿色铸造小镇、国家火炬常州溧阳绿色铸造特色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为生产企业提供配套的供应链物流服务。依托丰富的特色农产品优势,以养鹅、养鹿、养牛、花卉、林果等新型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延长风鹅加工、鹿制品深加工等特色农副业深加工产业链,构建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


别桥镇:


利用丹金溧漕河、中河、北河等航道优势及道路交通优势,以北山工业园区、北郊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为依托,为冶金、机械加工、工业型材、电梯等产业提供物流配套服务。


戴埠镇:


利用毗邻宁杭高速公路、镇广公路的交通条件,以竹木、花卉苗木、果品等资源优势为基础,依托戴埠在水陆交通、商品流通、特色农副产品等方面优势,打造商贸流通中心、商品集散中心及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形成辐射横涧、平桥、天目湖、宜兴、安徽广德、郎溪等地的商贸物流结点。


天目湖镇:


以天目湖旅游及水产品资源为特色,打造提升天目湖鱼头、白茶、白芹、青虾、扎肝等特色品牌,完善产品标准认定体系,对农产品实行“一品一码”追溯管理。打造“1号优选”优质农产品品牌,发展具有溧阳特色的区域电商品牌,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快配套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综合商贸物流中心。


埭头镇:


利用北依长荡湖,南枕芜太运河的区位及省道239穿境而过的交通优势,以埭头镇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为啤酒、箱包、机械、肉鸭制品、不锈钢制品、彩印包装、塑钢建材等产业提供供应链物流服务。以万亩商品粮基地、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及水产养殖基地为载体,为农产品、水产品等提供冷链物流服务。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农产品物流。


上黄镇:


发挥溧阳、宜兴、金坛三地交界的区位优势,以石灰石产业、水产养殖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茶果园艺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打造全市东部的农副产品加工型城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布局优化原则


(一)立足现状,前瞻布局


立足现有的物流用地、产业基础、物流市场、物流结点布局、物流通道现状,充分考虑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及其他有关规划相协调。布局应具前瞻性,根据当前实际需要,结合科学预测结论,确定物流结点的功能定位与选址。


(二)因地制宜,差异发展


结合产业和市场分布的情况,合理规划设置不同层次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全局统筹的物流网络体系。综合考虑物流结点周边交通、产业、已有基础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条件,对物流结点进行准确定位,避免物流结点在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上产生同质竞争。


(三)统筹规划,规范指引


基于产业布局、交通条件、土地资源等要素,对各物流结点的功能、选址、规模等科学统筹规划,实现物流结点的有机联动、区域一体化协作。引导零散物流企业向主要物流结点转移集聚,实现规范化管理,促进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城市建设及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布局合理,功能集约


物流空间布局必须符合经济合理性原则,物流结点的选址和用地规模的确定,以物流现状分析和预测为依据,尽量利用已有的市场用地、仓储用地及交通设施,综合考虑影响物流企业布局的各种因素,选择最佳的物流结点场地和用地规模达到集约性目的。


(五)区域联动,产业融合


物流结点尽量设置在大型市场、产业集聚区附近,便于物流结点提供紧密配套的物流服务,推动物流与市场、产业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吸引其他相关市场及产业上下游企业进一步集聚,形成产业链、服务链、供应链集群。


第二节总体布局方案


基于溧阳城市空间形态和物流业发展现状,有效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等上位规划,综合考虑与交通枢纽、产业集群和城乡生活物流布局,重点依托交通通道及重点产业集群优势,科学布局港口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等类型的物流结点结点,形成“一枢纽、两园区、三中心、多站点”的溧阳物流空间布局结构。


一枢纽:


苏浙皖物流枢纽


两园区:


江苏中关村港口物流园


溧阳商贸物流园


三中心:


溧阳经开区物流中心


苏皖合作示范区社渚物流中心


现代农业产业园冷链物流中心


多站点:


天目湖镇、埭头镇、上黄镇、戴埠镇、别桥镇、竹箦镇、南渡镇


第三节物流枢纽布局


(一)苏浙皖物流枢纽


依托苏皖合作示范区,以溧阳“2+2+X”产业集群为载体,培育和引导一批以大宗商品加工交易、公水联运、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区域城乡配送为主的产业集群,整合安徽郎溪、广德物流资源,拓展南北向辐射带动作用,打造辐射浙西南、皖南区域的苏浙皖物流枢纽。枢纽内建设“两园一市场”,即江苏中关村港口物流园、溧阳商贸物流园、溧阳不锈钢交易市场。


第四节物流园区布局


(一)江苏中关村港口物流园


选址于溧阳主城区西部及南部的溧阳高新区内,宁杭高速西侧、芜申运河北侧、溧广高速东侧。规划面积约1000亩。依托芜申运河、溧广高速、宁杭高速以及104国道的交通资源,加强与省港口集团合作,利用1000吨级港口公用码头实现多式联运,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高端制造智能库存中心、跨境电商物流中心以及综合服务区,为不锈钢、输变电、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产业等提供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依托溧城西港口建设内河二类口岸,打造内河集装箱物流平台,为溧阳及周边地区货物提供进出口物流服务。


(二)溧阳商贸物流园


选址位于新昌区域。规划面积约1000亩。引进大型商贸、电商企业、新型零售企业,打造以区域配送、展示交易、电商云仓、冷链物流、跨境食品为核心的区域集散分拨中心,构建“区域配送、现代仓储、展销体验”等三大功能。依托新昌周边高速公路运输通道及周边产业基础,服务于周边工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农副产品、消费品,提供供应链物流及生活消费品配送服务。


(三)溧阳不锈钢交易市场


分为交易展示区和物流加工区,其中交易展示区位于苏浙皖物流枢纽内,江苏中关村港口物流园西侧。物流加工区按照近航道、近高速公路、近工业园区的选择标准,初步选定三套方案。交易展示区占地面积约500亩,物流加工区占地面积约5000亩。交易展示区旨在发挥全市的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优势,集聚不锈钢贸易经销商、品牌供应商、金融服务商以及物流服务商,对接国内主流不锈钢在线贸易平台,完善专业仓储、展示交易、电子信息等交易配套设施,打造集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不锈钢交易平台,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以不锈钢为特色的大宗商品物贸中心。物流加工区围绕溧阳德龙高性能冷轧不锈钢、高端不锈钢热轧等重点龙头项目,吸引不锈钢加工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实现集群化、协同化发展,推动不锈钢加工产品精细化、高端化、个性化,同时配套提供公共仓储、物流加工、供应链集采、供应链分销、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打造不锈钢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基地。


第五节物流中心布局


(一)溧阳经开区物流中心


选址于上兴镇S341与后王路交叉口。规划面积约500亩。以接轨南京为重点,依托上兴省级经济开发区金属加工、建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以运营国际高端汽车零部件及制造业供应链、动力电池供应链以及服务于食品产业为定位,为工业企业提供原材料供应、库存管理、生产资料JIT配送、产成品运输、信息服务等现代物流服务,打造供应链物流中心及区域运营结算中心。


(二)苏皖合作示范区社渚物流中心


选址于溧广高速互通沿线,靠近239省道一侧。规划面积约500亩。以联动皖南为重点,依托苏皖合作示范区先导区,为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型建材、轻纺、特色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提供批发、交易、中转、集散、配送等商贸物流服务,打造立足溧阳西南部,辐射社渚周边乡镇以及安徽郎溪的北部地区的商贸流通特色的物流结点。


(三)现代农业产业园冷链物流中心


选址于溧芜高速出口区域、丁村水库西侧。规划面积约420亩。建设智慧生鲜电商中心,建设由“中心+结点”构成的溧阳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打造集溧阳农产品冷链仓储、冷链运输、冷链加工于一体的特色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第六节配送站点布局


根据城区及乡镇的规模、功能进行城乡配送网络规划,将城乡配送划分为物流园区(中心)、配送中心(乡镇级中转配送站)、末端配送网点(社区终端配送站、村级物流服务网点)三个层次,形成“三级配送网络体系”。生产生活物资通过物流园区(中心)分拨至配送中心(乡镇级中转配送站),再通过乡镇级中转配送站送至农村地区,实现物流配送农村全覆盖。


结合各个乡镇的职能及产业基础条件,分别在溧城街道、天目湖镇、埭头镇、上黄镇、戴埠镇、别桥镇、竹箦镇、南渡镇等规划建设配送中心(乡镇级中转配送站),与市级布局的物流园区(中心)实现有效对接,促进乡镇物流更好地融入全市物流体系,同时在各重点村、特色村设置村级物流服务网点。


依托乡镇客运站、邮政支局等资源,按市域9个镇全覆盖建成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并投入运营。整合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村邮站、农家店、村级快递服务点、农资网点,建设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实现173个行政村农村物流服务点覆盖率超过90%。通过邮政快递企业共同配送、城乡公交车辆带快件等方式,实现173个行政村主要品牌快递直投。


第四章重点任务


第一节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一)改善提升港口航运基础设施


提升航运基础设施能力,续建芜申线溧阳城区段航道整治工程,推进中河、北河等航道养护改善工程,提升溧阳内河航道通行与服务能力,加快建设溧阳港区溧城西(中关村)、上沛、社渚、上兴等港口作业区,大力完善港口集疏运及多式联运设施,提升内河港口物流服务水平。


(二)加快推动公路物流设施改造


加快完善公路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溧宁高速、宁杭高速水西互通、宁杭高速与溧高高速连接线建设,形成完善高速公路网,积极推动丹金溧快速路、233国道溧阳段、239省道溧阳南段、341省道溧阳段、S239快速化改造等项目,提高干线公路网络通达性,加强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与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网络的高效衔接。


(三)跟踪推进铁路线网规划研究


推进铁路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镇宣铁路镇江至溧阳段线路方案规划研究,强化溧阳与苏中、苏北、皖南地区的联系,完善纵向综合运输通道,构建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物流结点建设工程


强化物流结点功能建设。


推进江苏中关村港口物流园港口枢纽服务功能建设,开展大宗物资公共仓储、中转集散、流通加工、交易交割等业务,远期升级为苏浙皖综合物流枢纽。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社渚物流中心、溧阳经开区物流中心产业物流配套及城乡居民生活配套服务功能建设。推进溧阳商贸物流园线上线下融合的商贸物流服务功能建设,开展生产生活资料的线上线下展示、交易交割、电子结算、物流金融、定制加工等一站式服务。重点补齐县域物流园区、农村物流短板,打造县域示范物流园区。


提升物流结点服务能级。


围绕“宁溧同城化”先行区建设,重点推进江苏中关村港口物流园、溧阳经开区物流中心与南京主要物流结点的对接协作,构建宁溧区域物流一体化协作网络。围绕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在江苏中关村港口物流园、溧阳商贸物流园、社渚物流中心等物流结点集聚一批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物流企业,提升物流结点的服务能级和辐射范围,建成一批用地集约、功能集聚、服务完善、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引领苏皖合作示范区物流发展。


推动物流结点互联互通。


大力推进物流园区线上线下融合创新,依靠新一代科技赋能,搭建市级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共享互联平台,推动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物流结点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业务合作协同,构建线上物流园区网络。围绕“宁溧同城化”、“苏皖合作示范区”等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接入全省物流园区公共服务云平台。


第二节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


(一)提升重点产业供应链服务能力


围绕动力电池、智能电网、汽车及零部件、农牧与饲料机械等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管理需求,加快专业第三方供应链物流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推进区域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升重点产业供应链协同和集成能力,强化制造企业供应链要素资源整合能力,引领和推动制造业流程再造、模式创新、质态提升。


(二)推进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应用精益供应链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手段,完善覆盖采购、仓储、生产、销售、回收的全链条供应链体系。鼓励供应链技术及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供应链物流企业深度参与制造企业供应链,提供采购执行、入厂物流、逆向物流和仓配一体化、供应链金融、管理咨询等创新服务。积极推动建立区域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物流分拨、营销服务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体系。


(三)加快重点产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


推动产业设施融合,围绕“江苏省溧阳高新区-南渡工业园区-溧阳经济开发区”先进制造产业带建设,在制造业集聚区周边统筹规划配套的公共物流设施体系,支撑制造业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主体融合,鼓励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在智能协同制造、物流信息共享、物流整体外包、资本合作等方面加强合作,尤其针对赛得利、德龙不锈钢等重大制造项目,着重加强项目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协调大型专业物流企业参与合作。


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示范工程


推动钢铁物流模式创新。


围绕德龙不锈钢加工制造项目和交易市场项目建设,集聚整合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加强钢铁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打造集线上线下交易交割、物流加工、仓储堆存、分拨集散、城市配送、物流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钢贸物流体系。


提升危化品物流专业水平。


依托溧阳高新区,围绕溧阳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集聚电芯制备、电池pack开发、正负极材料、隔膜生产等上下游产业链项目,打造专业化的危化品物流服务体系,建立高标准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提供危化品车辆的智慧化集中管理调度服务,提高危化品安全监管水平和危化品物流效率,保障动力电池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功能。


依托溧阳现代农业产业园、苏浙皖边界市场等农产品生产与交易基地,完善水产品、果蔬、肉类等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功能。培育和壮大本地冷链物流企业,加快苏浙皖边界市场升级改造,打造集仓储、加工、配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围绕溧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生产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农户”等现代农业模式创新,建设溧阳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第三节构建绿色高效城乡配送体系


(一)构建一体化城乡配送网络


围绕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强县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物流服务功能,补齐农村物流短板,加快构建对接区域、覆盖城乡、双向畅通、保障有力,有效满足当地产业发展和民生消费需求的县域物流体系。加快城市三级配送网络建设,依托交通枢纽、工业园区、商贸集散地等,在中关村港口物流园、溧阳商贸物流园、溧阳农产品物流中心、上兴物流中心、社渚物流中心等结点统筹建设干支配一体化的城市配送中心,加快区域分拨物流通道建设,形成物流园区、城市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站构成的三级城市配送网络。


(二)提升绿色物流发展水平


推进货物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围绕江苏中关村港口物流园大力发展公水联运模式,加快发展铁水、公水、公铁等多式联运。构建绿色货运配送体系,完善城市配送车辆标准和通行管控措施,鼓励新能源配送车辆等节能环保车型在城市配送中的推广应用,围绕溧阳商贸物流园及各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城乡共同配送模式,加强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等绿色技术应用。推广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推进公共“挂车池”“运力池”“托盘池”等共享模式发展。推广普及电子面单、环保袋、循环托盘、循环箱、绿色回收箱,推进物流企业与制造、商贸企业包装循环共用,推广使用循环包装和生物降解包装材料,推行实施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积极参与探索建立物流领域碳排放监测体系,开展物流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研究。


(三)建立应急物流服务网络


依托城市三级配送物流网络,规划专用仓储、运输配送等应急物流能力储备体系,通过建设专用仓储、隔离区、快速中转换装等功能,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打造一批日常服务、急时应急的应急物流基地。对接省市级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构建日常应急信息系统,及时发布灾害情况、运输及仓储运行信息,指导救灾物资的筹集、采购、流通、配送等各项工作。


城乡高效配送工程


加强县域物流配送网络建设。


推进农村物流配送公共服务站建设,在各个镇设置配送站,在60%以上的各村庄设置村级配送点,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支持连锁超市等商贸零售企业、快递物流等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对接乡镇配送站点,构建城乡高效衔接的双向物流配送通道。引导邮政企业开放邮政服务网络,与涉农流通企业合作建设农村物流配送网络。补齐冷链、应急物流短板,推进县城及周边的产地冷库设施、应急物资运输中转场站建设。


加快农村物流达标县建设。


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十百千万”工程和“快递进村”工程,按照“交邮商融合、市镇村一体”的思路,完善城乡物流三级网络、创新融合发展与组织运营模式、提升设施装备与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联盟合作主体。依托全市物流公共服务中心打造集邮政快递分拨、电商仓储、农村消费品配送、生鲜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县级农村物流中心,加快推广农村物流节点网络共享、末端线路共配、运力资源共用、标识规范统一等措施。依托溧阳客运总站打造县级农村物流公交带货集散中心,探索农村物流货运班线(专线)、城乡公交代运邮件快件等农村交邮融合物流模式,鼓励交通客运企业、邮政快递企业组建企业联盟合作共建农村末端服务站,打通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依托苏浙皖边界市场打造县级城乡农贸物流中心,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物流物资配送需求。


加快农村电商示范工程建设。


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支持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筹建,为工业产品下乡打通物流和销售通道,建立“政府+电商平台+企业”的工业品直销农村电商模式。推进新农村电商模式布局,打通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建立“政府+农户+合作社+网店协会+电商平台”的农产品电商销售机制,探索电商平台直播、社交平台直播等创新农产品网络直销模式。强化品牌建设,以溧阳“1号公路”为纽带,着力打造“1号优选”区域公用品牌。大力扶持本地优质农村电商平台发展,推进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构建,强化本地优质电商企业孵化培育。


第四节推进物流智慧化绿色化发展


(一)推动智慧物流技术应用


打造物流园区公共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在中关村港口物流园、溧阳商贸物流园等物流结点率先实施物流设施智慧化改造,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园区的综合集成应用,推动无人驾驶配送、不停车交费系统(ETC)、自动化仓库系统等装备技术应用,建成作业自动化、过程可视化、产品追溯化、设施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运营网络化的智慧物流园区。


(二)建设专业垂直化物流信息平台


围绕中关村港口打造联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与苏浙皖地区主要港口的互联互通,强化航线合作,为大宗物资分拨集散提供公水联运服务。依托苏浙皖市场、德龙不锈钢交易市场等商贸集聚区,打造网络货运平台,整合溧阳零散的专线运输配送资源,提供智慧高效的零担专线及城市配送服务。鼓励“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运力优化、“互联网+”运输协同、“互联网+”仓储交易、“互联网+”物流金融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全场景服务体系。


(三)打造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加快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物流行业的动态监测、数据分析、趋势预判。围绕提升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智慧化水平,在电商快递、冷链物流、多式联运、港口物流、城乡配送、智慧供应链等领域,培育一批技术先进、模式新颖、服务高效的智慧物流示范企业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智慧物流平台工程


推动重点物流园区智慧化建设。


重点推动江苏中关村港口物流园、溧阳商贸物流园、溧阳经开区物流中心等园区(中心)实施智慧化建设,提升仓库、道路、停车场等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引进培育一批龙头智慧物流企业,建设一批智慧仓配中心、智慧停车场等项目,引导企业加快智慧物流信息系统、智慧物流装备技术应用,提升物流园区整体智慧化水平。


加快公共智慧物流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集信息发布共享、物流统计跟踪、物流大数据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智慧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具有物流大数据整合、大数据挖掘以及大数据综合解决方案等功能的物流云平台,推动物流企业将管理与业务信息系统上云。加快推进冷链物流、港口物流、城市配送等专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冷链宅配、多式联运、网络货运、城乡共配等创新物流模式发展。依托江苏中关村港口物流园建设智慧港口物流信息平台,依托溧阳商贸物流园、溧阳经开区物流中心建设智慧公路配载、城乡共同配送物流信息平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物流中心重点建设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物流信息平台,依托苏皖合作示范区社渚物流中心、溧阳不锈钢交易市场建设工业品及大宗生产资料的电子交易及物流配载平台。


第五节加强区域物流联动协同发展


(一)加强周边区域物流枢纽节点合作


加强与周边地区物流枢纽结点的合作,形成“跨区联动、协同发展”的发展格局。依托常州境内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及快速路,加强溧阳与常州主城区的对接,融入常州城区物流体系,承接城区物流布局优化调整后部分物流资源要素的转移。发挥地处苏浙皖交界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展区域物流合作范围,对接周边省市物流结点,强化以长三角经济区为重点的区域物流合作。加强溧阳港与苏州太仓港、上海洋山港等港口合作,实现江海河联运合作和联动发展。


(二)融入苏皖合作示范区物流体系


围绕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与常州城区以及宜兴、郎溪、广德、长兴、安吉等周边县城物流结点的联系与对接,提升溧阳中关村港口物流园、溧阳商贸物流园等物流结点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能级。拓展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的区域物流合作,构建辐射长三角地区的干支配一体化运输系统,加快内河集疏运及中转联运体系建设,融入长三角航运网络。加快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平台与其他县级、市级、省级物流信息平台以及社会化物流信息平台对接,推进区域物流信息的开放共享,促进企业跨区域物流业务的高效联动协同。


(三)推动跨区域物流主体和载体建设


围绕苏锡常通环沪物流枢纽组团建设,发挥溧阳位于苏浙皖交汇处的区域优势,加快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打造优质物流产业承载平台,进一步吸引高竞争力、高影响力的物流主体企业和平台集聚,推动本地物流业的跨区域发展,扩大区域影响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在更高层次上参与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物流发展、融入区域物流网络、推进区域物流协作。


第六节创新发展物流新业态新模式


(一)推进城市冷链物流模式创新探索


加快生鲜电商分拨仓、生鲜产品加工配送仓、城市中央厨房等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公共冷链物流运输平台,整合社会冷链运输车辆,提高冷链流通率,实现全程不断链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鼓励生鲜电商平台、大型零售企业发展“连锁+冷链配送”“网络化冷库+生鲜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冷链央厨+食材冷链配送”“生产基地+电商+冷链快递+智能菜柜”等城市冷链物流配送模式。


(二)推动物流平台经济模式融合创新


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推进“互联网+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的跨界融合创新。支持龙头物流企业打造整合全社会仓、货、车资源的一站式物流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供需信息的高效匹配和互通互联。支持核心供应链企业搭建供应链集采、分销、物流及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供应链集成解决方案、供应链诊断与决策分析、供应链金融等服务。


(三)推广应用创新电商业态模式


加快社交电商、直播电商、新媒体电商、网红经济、跨境电商等创新电商业态模式的推广应用,推动溧阳现有家居建材、农副产品、钢材等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推进传统物流配送体系向仓配一体化、服务网络化、作业自动化的智慧电商云仓模式升级,支撑创新电商业务发展。


物流主体培育工程


1.培育本地优势物流主体。


围绕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多式联运、城市配送等领域,重点培育一批本土物流企业,推动知名物流品牌企业与溧阳本土物流企业合作,加快本土物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加强品牌塑造。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国家A级物流企业评选工作,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与经营水平,打造溧阳特色物流品牌。


2.加强专业物流主体培育。


扶持壮大一批知名度高、网络健全、运行高效的城乡配送骨干企业、平台型企业、农村物流企业、多式联运企业。推广先进物流与供应链企业经验,在仓配一体、分销分拨、入厂物流、线边物流、逆向物流、海外协同、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形成一批物流品牌企业和项目。


3.引育优质物流主体。


引进一批具有较大市场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围绕农产品、高端装备、不锈钢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引进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采购、销售与配送能力的供应链物流企业,在溧阳设立采购中心、区域分销分拨中心。强化“平台型”、“链主型”、“精专型”、“综合型”等各类物流领军企业打造,引领物流企业精益发展。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健全行业管理体制


强化党对物流业规划实施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各领域全过程。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交通运输局、商务局、资规局、工信局、邮政公司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组建成立全市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物流业规划与发展,建立分工明确的行业管理机制。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及时解决物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清理消除阻碍物流市场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壁垒,按照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放宽对物流企业资质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条件,降低企业经营运作成本。加大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强化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的跟踪与监督。


第二节加强规划引领指导


加强对规划实施和项目推进的统筹部署、监督与跟踪考核,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形成推进物流业发展的统一合力。研究重点物流领域的专项方案,推进落实新建、扩建物流项目选址用地和迁移改造工作。加强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的融合,推进规划之间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增强规划效力。重点物流园区(中心)应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建设方案、运营管理模式等,保障园区(中心)可持续发展。建立物流项目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引导物流项目落户物流园区(中心),确保项目严格按规划要求建设。


第三节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近期在建或待建重点物流项目的建设,及时跟踪项目推进情况,加快建立重点物流项目服务制度,认定一批年度重点物流项目和重点储备物流项目,针对性的制定重点物流项目或物流企业的服务策略,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矛盾,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对于符合国家、省市和溧阳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推动物流产业集聚发展、提档升级的重大龙头物流项目,从项目立项、行政手续办理、项目用地、财税支持等多维度提供全方位保障。


第四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金融扶持支持。切实落实国家、省市支持物流业发展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改革,进一步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扶持,可适当安排地方财政以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设立物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企业培育、物流装备改造升级、物流人才培养等。切实保障物流用地。做好物流业发展规划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的衔接,落实和完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用地政策。对符合规划的重点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以及重点物流企业项目建设所需用地,优先合理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提供物流服务或建设物流设施。


第五节明确物流统计制度


加快建立物流行业统计制度。


明确物流行业统计工作职能,完善物流统计工作运行机制,提高物流业统计工作水平,做好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业增加值和社会物流费用以及物流费用与GDP的比例等社会物流运行指标的调查统计工作,及时反映地区物流业发展情况。


加强物流行业运行监测分析。


定期开展物流业统计调查工作,在重点物流园区和企业开展物流统计调查,推进物流企业数据直报体系建设,实现企业物流经营数据统计分析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推动社会物流信息共享,按季度、年度定期报送物流统计数据。联合物流行业协会、物流研究咨询机构等第三方单位,推动物流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工作,为政府物流行业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第六节完善人才培育机制


对接省市重点高校及科研院所,依托本地重点物流企业,建设一批企业产学研基地,支持企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育适应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依托高校、职业院校、行业组织推进物流培训体系建设,加强职业人才资质合作认证,建设一批物流职业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


打造物流人才对接服务平台,制定人才激励措施,实施高端物流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引进一批复合型、创新型、领军型物流人才。依托领军型物流企业和物流人才,支持建设物流产业创新中心、物流技术创新中心以及物流创业孵化基地,支撑引领物流产业发展。


溧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3月9日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610.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