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东台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原文)

TIME:2022-06-17 11:15:31 HOT:0来源:东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东台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形势


第一节 发展成效


物流业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全市完成货物运输量4202万吨,年均增长2.7%。公路货运量从2015年的1652万吨增至1929万吨,年均增长3.1%;水路货运量从2015年的2023万吨增至2848万吨,年均增长2.1%;铁路货运量24.7万吨,实现新突破。2020年全市邮政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2998万件,同比增长20.78%,完成投递量达到3059万件,同比增长40.11%,收件量和发件量双重增长。


物流通道建设持续推进。截至2020年底,交通运输线路总里程达到5687.08公里,较2015年增长19.6%。其中公路总里程5062.47公里,较2015年增长21.4%,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为骨架的“两横六纵”公路网。盐通高铁建成,铁路总里程达74公里,较2015年实现翻番。


物流园区加快规划建设。建成安丰镇钢材物流市场、保税仓库等专业化物流设施。东台市生产性物流园区和生活性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市、镇、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框架基本搭建,初步形成东台市邮件转运中心和东台市农资公司物流中心2个市级农村物流中心、14个镇级农村物流站、355个村级农村物流点布局结构。


物流市场主体快速壮大。截止2020年底,全市共有注册运输物流企业1238家,较2015年增加近300家,累计注册资本29.8亿元。共有5家列统物流企业,亿元以上物流业企业3家。其中江苏仁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围绕“一带一路”政策,在东亚、中亚等地开展了物流业务;江苏伙伴物流有限公司近5年业务逐渐从华东拓展至全国,实现全国无盲点配送;东台市东梁运输有限公司依托自有14艘船舶,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


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全市重点发展“农村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商物流产业加快集聚,助力东台农产品扩大品牌影响范围。在发展传统快递网点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快递进社区、进乡镇、进园区等新型服务模式,建设综合性快递服务中心。在市区大力推广智能快件箱试点建设,方便居民收取包裹,提高投递智能化水平。


物流要素资源加快集聚。重点物流项目落地带动全市物流人才、金融、数据等要素集聚。中农联东台云仓农商城依托中农联集团的“云、仓、配”商业模式,整合本地及境外水产、海鲜、冻品等资源,建成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冷链仓储中心、信息电商中心。项目投入运营后将集聚一批冷链仓储、城乡配送、物流金融和数据开发领域的行业企业,加速要素资源集聚。


第二节 存在问题


物流业发展不协调问题突出。一是由于“邻避效应”、亩均税收低等原因,大型物流园区、货运枢纽等物流重要节点规划落地难,依托内河港口的生产性物流园区仍未开工建设。二是物流企业全市分布零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生产性物流需先发往盐城等周边城市进行中转,增加企业物流运输成本。全市缺乏投入运营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中心,难以满足生鲜、医药等消费品商贸物流需求。三是东台农业电商较发达,但由于快递进村困难,发件价格高于周边地区,增加了本地电商企业运营成本,制约了东台电商与农业的融合发展。


物流科技应用水平不高。一是东台市主要物流企业装卸设备仍以传统码头吊机、基础叉车搬运为主,港口智慧化、自动化水平很低,快递运营企业仍停留在人工分拣阶段,仅装备有传送带等基础装卸设备,缺少AGV无人配送车等自动化分拣设备,装卸效率较低。二是现有的物流仓库仅能提供最基础的堆存管理功能,缺少利用大数据系统、传感器、摄像头等进行集成控制的智能化设备。三是物流企业大数据挖掘和应用不够。


物流业开放合作水平低。一是全市物流业尚未完全融入长三角物流网络,除仁达物流外,多为本地中小型物流企业,与周边盐城、泰州、南通等城市缺乏物流企业交流与合作,集装箱空箱仅能依托仁达物流从上海港调运,未能就近与盐城港集团等物流企业实现物流资源合作利用。二是受制于港口建设滞后,目前尚未开通至太仓、大丰、淮安等地的内河集装箱航线,保税仓库建而未用。


物流资源共享能力差。一是全市物流企业缺乏联动机制,部分制造企业自建物流运输公司或自研物流供应链系统,物流资源共享程度低。城乡配送等物流循环体系尚未建立,缺少连接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的干线接卸、前置仓库、分拣配送能力。二是在物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上缺乏网点布局,未能与客运、邮政等基础设施形成场地共享、运力共享的机制。


物流绿色发展态势尚未成型。一是全市货物运输量中铁路运输仅占0.6%,铁水、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体系尚未构建。新能源车尚未投入物流运输,船舶岸电尚未接入。二是磊达物流占用大量港口岸线资源,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三是快递物流尚未推广普及电子面单、环保袋、可降解生物包装等绿色化应用。


第三节 面临形势


对于东台市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东台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


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为东台物流业发展提供新契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在东台交汇叠加共振,为东台市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推动产业对接升级、创新资源共享、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等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多重国家战略的实施,要求东台市物流业要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消除跨区域物流堵点和断点,推进物流跨区域设施联通、资源共享、协同运作、区域共治,推进高能级物流枢纽和高能级物流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新发展格局建立为东台物流业发展提供新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成为基本立足点,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对于东台来说,要抢抓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以生产性物流园区和生活性物流园区两大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增强全市物流功能为方向,全面融入区域“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中。


产业强市战略实施为东台物流业发展提供新空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加快实现产业强市新跨越,是东台市委、市政府面向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东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大健康等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并积极推动纺织服装、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产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将带动全市经济规模、产业规模和物流需求显著提升,为生产性物流和生活性物流发展提供了重要空间。


物流通道扩能改造为东台物流业发展带来新动能。“十三五”期间,盐通高铁、344国道东台段、610省道二期、海陵路南延等建成通车,梁垛河、连申线等航道通航能力持续提升,东台市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未来,随着东兴高速及东延段、张皋过江通道、临海高速、新长铁路扩能、内河港铁路货运支线、S229东台段等一批重点项目规划建设,东台市交通基础设施将进一步改善,物流通道将进一步扩能,为全市物流业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双碳”目标提出对东台物流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将引发整个物流各要素的迭代升级。为此,东台市物流业要深入推进现代物流节能减排,完善逆向物流体系,实现物流全链条绿色化发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扩大物流总量,着力优化完善物流空间布局,着力推进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加强物流资源统筹共享,着力扩大物流开放合作,着力激发物流业创新发展活力,着力推动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为擦亮“三张东台新名片”,加快建设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东台提供强力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更好发挥政府在项目审批、市场规范、政策保障等方面的作用,营造一流物流发展环境。


畅通堵点,系统推进。结合东台自身实际,科学谋划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以发展目标为指引,对标找差,着力解决当前东台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东台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开放共享,融合创新。主动对接长三角北翼和沿海区域物流需求,强化与周边地区物流合作,促进物流效率提升。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积极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农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智慧绿色,安全有序。以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核心,加快现代物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践行绿色物流理念,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流业碳排放。坚守安全底线,提升物流业韧性。


第三节 战略定位


长三角北翼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高地。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依托东台市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物流资源禀赋,围绕服务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以生产性物流园区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现代物流业融入先进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实现协同联动创新发展。


江苏沿海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充分发挥生态农业优势,依托东台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中农联·东台云仓农商城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冷链为主、民生冷链为辅的冷链物流,打造江苏沿海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市场辐射力的区域冷链食品交易平台。


盐城枢纽经济重要增长极。把握高铁、高速等通道建设机遇,主动策应长三角北翼和沿海物流需求,推进物流枢纽、通道、网络一体化规划建设,强化协调合作、设施联通、功能协同,推动枢纽经济快速发展,构建运输高效化、渠道多元化和服务专业化的综合物流体系。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物流业迈上新台阶,全社会货运量达到5700万吨,快递业务量达到5000万件。


物流设施布局建设取得新进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0公里以上,等级以上航道总里程达130公里以上。按省级物流园区评定标准,规划建设专业型物流园区2家。完善三级物流节点,村级农村物流节点涉农社区覆盖率达100%。


物流市场主体进一步培育壮大。物流企业数达到2000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物流企业达到6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5家。


物流服务质量效率实现新跃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至12%以下,冷链车、集箱车等专用车占营运车辆比重达45%以上。


智慧物流创新增添新动力。搭建东台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1个,加快推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生产性物流园区和生活性物流园区货物实时监控和跟踪覆盖率达100% 。


绿色物流探索发展新路径。完善公、铁、水多式联运货运枢纽建设,公路大宗物资运输量转向铁路和水运的比例达到10%以上;推进物流节点绿色化改造,高标准建立绿色物流园区1个。


第三章  需求预测


第一节 预测思路


一、预测原则


系统分析原则。在预测的过程中,将东台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产业经济状况、经济腹地发展状况和交通运输状况联系起来,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状况对东台市物流业所产生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政策协调原则。国家和江苏省的政策环境、盐城市以及东台市自身的发展政策,都将对东台市物流业的定位、与其他物流园区(中心)的关系以及实际物流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预测过程要建立在与相应政策相协调的基础上,以发展政策为导向进行分析。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对于发展建设中的东台物流业,单纯根据历史规律和已有的历史数据进行预测是不够的,政策的引导,交通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都将极大地影响物流量发展趋势。因此在分析预测过程中,力求既充分利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手段把握规律性,也充分利用政策、专家经验和国内外案例等定性分析手段来把握测算的方向。


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原则。东台市物流业的物流需求主要来自东台市及周边地区。因此,预测其物流需求要遵循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原则,全面地分析东台市物流业物流需求的发展趋势。


二、预测方法


结合东台市农业、工业、服务业,尤其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和物流需求情况,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物流服务主体、专业物流设备和物流服务水平等物流产业供给情况,通过产业产量预测、物流强度预测和需求系数、弹性系数等方法,组合预测东台市全社会物流需求。依据《东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合理界定生产性和生活性物流组成,科学预测东台市生产性物流节点和生活性物流节点需求。在全社会物流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参数法、类比法等方法,组合预测东台市全市和主要物流节点的用地需求。


本规划预测年限为2021-2035年,基准年为2020年,特征年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


第二节 全社会物流需求预测


一、东台社会总体物流需求预测


东台GDP预测。由于东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东台市GDP总量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因此,需要综合各种经济发展因素确定GDP的预测值,并用平均增长率对照东台市与盐城市既有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所确定的GDP发展水平进行校验。本规划综合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和线性指数平滑模型的加权平均值,确定东台市2025年、2030年和2035年GDP分别为1204、1515和1893亿元,预测结果与东台“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200亿元,年均增长6.5%以上”的目标匹配度良好,预测合理,结果置信度良好。


东台货运总量与增量预测。由于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和城市经济活动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支柱,物流业的附加值不断增加,货运量对GDP的增长系数不能反映货运量的增长变化。基于此,使用社会货运强度和单位货运贡献率进行预测,随着东台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东台物流业从低质量低附加值的业态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业态转型升级,总体上单位产值的物流货运量逐渐降低,货运附加值逐渐提升,单位物流对于GDP的增长贡献逐渐增强。“十四五”期间,随着东台市生产性和生活性物流园区的建设,以及东台物流大通道的打通完善,东台市物流业进一步提质增效,保守预测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单位产值货物运输量分别为4.58万吨·亿元-1、4.14万吨·亿元-1和3.85万吨·亿元-1。结合GDP预测结果,预测东台市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社会货运量分别为5672万吨、6270万吨和7290万吨。经校验,预测结果与东台“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到2025年,货运总量年均增速3.5%,达到5689.5万吨”的目标匹配良好。


二、结构性物流需求预测


1、生产性物流


生产性物流是从生产活动角度,特别是从物品或服务性质延伸出的物流概念。根据国家统计局《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生产性物流特指为生产活动服务的货物运输、货物运输辅助、仓储、装卸、搬运和包装服务,以及部分为生产活动服务的邮政、快递和其他寄递服务。


电子信息产业。目前东台市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移动终端、射频系统、半导体材料、光电器材等布局,成为东台市成长性最高、前景最广阔的产业,产品涵盖3C零部件、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10个行业22个门类。2020年,开票销售超亿元电子信息企业38家,其中,超过20亿元2家,5-10亿2家。考虑电子信息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附加值很高、物流依赖度低,增加值率相对较高,物流强度相对较低,随着“十四五”期间东台市电子信息产业载体建设完善、产业链条补强,电子信息产业物流强度进一步降低。


高端装备产业。目前东台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新能源装备、成套机械及石油、汽车、风电、船舶等特色配件系列。2020年高端装备产业总产值达160亿元。高端装备是技术和生产复合型产业,经济附加值较高、物流依赖程度一般,增加值率相对较高,物流强度处于平均水平,随着“十四五”期间东台市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率进一步提升。


新材料产业。目前东台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特种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增强复合材料和新型电光源材料的集聚区。2020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265亿元。新材料是生产和技术复合型产业,经济附加值较高、物流依赖程度一般,但中间产品占比较高,增加值率相对较低。随着东台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新材料产业经济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大健康产业。目前东台市大健康产业依托长三角(东台)康养小镇落地建设契机,稳定发展,龙头带动效应增强,加速形成健康肉食、健康保健品等产业链。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大健康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附加值高、物流依赖度较低,随着长三角(东台)康养小镇的建成,东台大健康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物流强度进一步降低。


2、生活性物流


生活性物流是从家庭生活角度,特别是从物品或服务的性质延伸出的物流概念。特指生活性用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高效、低成本地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从生活性物流的货种范围看,生活性物流主要包括除餐饮和住宿外的社会零售和批发品物流、邮政快递业务和部分冷链生鲜特种物流。


商贸物流。东台市目前现有大型商品交易市场12个,主要交易类型涉及装饰材料、农副产品、批发零售、汽配、海产品和小商品等,总营业面积38万平方米,年交易额25亿元以上。“十四五”期间,商贸节点的建设和新零售业态的发展将带来旺盛的商贸物流需求,消费对于物流业的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十四五”期间东台市商贸物流需求将保持稳定高速增长。此外,东台市冷链物流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相关统计数据,根据调研,中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15%和23%。考虑随着东台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的建成运营,将拉升东台市的商贸冷链物流水平。按照东台市“十四五”规划及东台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至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0亿元;城市人均拥有零售商业营业面积为1.1平方米以上;规划新建商业中心13处,商业网点6处,特色商业街5条。


电商物流。近年来,东台市电子商务产业稳步发展,随着线上消费规模的日益扩大,快递业务量逐年增长。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0亿元,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30亿元。邮政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3059.30万件,同比增长40.11%。收件量和发件量双重增长,电子商务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十四五”期间,电商物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撑,需求量进一步增长。预计2025年,东台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亿元。实现快递业务量超5000万件,年均增长25%,培育年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市级骨干品牌快递企业1~2家,年收入3000万以上的市级主要品牌快递企业2~3家,培育打造同城配送物流平台1~2个。根据行业统计,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约为零售总额的20%到30%,而物流节点和通道的建设完善有助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基于此预测电子商务产业中远期规模。


第三节 物流用地需求预测


一、参数法


参数法计算物流用地公式如下:


其中:


S——总用地量,亩;


L——全社会货运总量,万吨;


i——第三方物流比例;


k——第三方物流进入物流用地比例,一般取值 40%~80%;


u——单位面积作业量,一般取值 500~800 亩/万吨;m——物流用地利用率,一般取 0.6~0.8。


根据东台实际情况,参考同类物流业发展规划及物流业发展趋势。


二、类比法


类比法是参照国内外物流发达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模情况而进行本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的方法。由于地区的差异,不能直接根据其他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规模来确定本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而是要根据一定比例类推。类比公式为:


其中:


S——总的用地量,亩;


S’——参照地区物流用地量,亩;


Q——特征年东台预测 GDP,万吨;


Q’——参照地区预测 GDP,万吨;


根据预测东台市2025年、2030年和2035年GDP分别为1204、1515和1893亿元,算得东台市2025年、2030年和2035年规划用地规模应为1183亩、1517亩和1845亩。


三、综合预测


综合参数法与类比法预测结果,东台市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物流用地需求应为1872亩、2179亩和2625亩。


第四节 主要物流节点需求预测


一、生活性物流园区


分析东台市既往统计年鉴数据和产业结构,测算2025年东台市社会生活性物流总量约2382万吨,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5%;到2035年,东台市社会生活性物流总量约为3208万吨,由于GDP的增速放缓和物流经济附加值的提升,中远期的生活性物流增长率相应放缓,约为3.4%。根据《东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精神,布局“规划培育智慧物流、电商物流和冷链物流,打造服务全市商贸流通的生活性商贸物流园区”。根据物流需求预测和基础条件分析,生活性物流园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含冷链物流)、电商物流、汽车物流和智能集配四大主导业态。其中,商贸服务业对于成本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生活性物流园区所带来的物流成本节约对商贸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电子商务产业近似于商贸服务业,且电子商务业对于空间地缘的依赖程度较传统商贸更低,产业集聚能力较强。由于东台市生活性物流现尚未形成供应集聚,生活性物流园区物流业集聚度水平相对较强。


根据东台市重点业态结构、主要服务业节点分布,以及二手车交易市场相关规划,预计2025年到2035年,生活性物流园区用地需求约为1000~1600亩。


二、生产性物流园区


分析东台市既往统计年鉴数据和产业结构,测算2025年东台市社会生产性物流总量约329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8%;到2035年,东台市社会生产性物流总量约为4082万吨,由于GDP的增速放缓和社会物流经济附加值的提升,中远期的生产性物流增长率相应放缓,约为2.2%。根据《东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精神布局生产性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与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配套的现代物流产业。确定生产性物流园区定位为三大物流基地,重点发展供应链物流、原材料物流和多式联运三大业态。由于东台市生产性物流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供应集聚,生产性物流园区物流业集聚度水平受影响相对减弱。


根据东台市重点产业产品结构、主要企业分布、传统产业货运结构,以及东台港中心作业区的规划情况,预计2025年到2035年,生产性物流园区用地需求约为400~700亩。


第四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节点布局


围绕整合全市物流资源,完善物流枢纽、通道、网络体系,推动形成“双园、四心、多点”的县—乡(镇)—村三级物流节点布局,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发展格局。


一、“双园”引领


“双园”是指东台生产性物流园、生活性物流园等2个按省级示范物流园区评定标准规划建设的区域性物流节点。生产性物流园区和生活性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综合考虑产业分布、交通区位、用地条件、需求结构、存量资源等因素,明确选址位置、占地规模和发展导向。


生产性物流园区。位于东台经济开发区内,北至城镇开发边界、东至站前路、南至港区四路、西至中心作业区作业前沿,占地面积约617亩。以本地四大先进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发展为依托,以提高物流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区域物流辐射强度为重点,不断整合各种供应链、物流、金融、产业资源,建设集公路、水路、铁路三种运输方式的交通物流基地和集交通运输、货运代理、货运配载、流通加工、仓储配送、展示交易、金融保险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物流基地,发展成为东台市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基地、原材料物流基地和多式联运物流基地。


生活性物流园区。位于东台高新区内,北至沿海国际中心、东至G15沈海高速控制线、南至惠阳路、西至市场路,占地面积约1390亩。以满足全市居民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紧抓商贸物流发展机遇,发挥东台市区位、交通、政策优势,践行“一手拉着供应商、一手拉着消费者”的理念,全面整合生产、采购、运输、仓储、分销、加工、配送、检测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促进供应链有形要素“物流”和无形要素“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发展,打造立足东台、辐射苏中的生活性物流服务中心。重点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区域二手车交易服务中心、区域电商物流交易中心、区域智慧物流集配中心四大功能中心。


二、“四心”协同


“四心”是指进一步完善东台市邮件转运中心、农资公司物流中心、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中心物流功能,并规划建设安丰生产性物流中心,形成“四心”协同、合作分工的格局。作为三级节点体系的中间层,物流中心上接“园”、下联“点”,承担镇街范围内的物流组织与管理,是发展农村物流、保障民生物流的重要节点。


邮件转运中心。占地面积约150亩,重点发展电商快递、生活消费品等物资的中转仓储、分拨配送,整合东台物流信息打造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积极推动交通、邮政、供销、电商、快递等部门协作。


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中心。占地面积约250亩,充分发挥东台名优特农产品和农产品电商特色优势,依托中农联·东台云仓农商城项目,集农副产品展示展销、质量检测、冷链物流、创业孵化、电子商务、酒店住宿、农旅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建设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中心。


农资公司物流中心。占地面积约100亩,立足自身特色为各类农资产品提供物流组织和中转服务,满足东台特色农业生产需求,同步整合农资物流信息资源,对接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发挥数据潜在价值,指导农业生产。


安丰生产性物流中心。占地面积约600亩,重点发展生产性物流,依托安丰工业园、钢材市场和通榆河航道资源,打造服务集仓储、流通加工、货运代理等为一体的生产性物流中心。规划试点发展云物流、无车承运人等物流新业态。


三、“多点”支撑


“多点”指建设完善14个镇级配送站、6个城乡共同配送节点、355个村级物流点。“多点”支撑打通东台物流网络毛细环节,全面构建“县、乡(镇)、村”三级物流格局,打造农村物流示范县。作为三级节点体系的末端,物流点是打通“进城下村”工程“最后一公里”重要环节。


镇级配送站。14个镇级配送站以行政镇为服务范围,重点对接电商快递、商贸配送和农产品物流等生产性物流,同时整合生活服务功能,提供代买代卖、商品下乡、快递收发、农产品上行等综合服务,满足居民生活性需求。


城乡共同配送点。重点针对新曹、弶港北、弶港、新街、唐洋、许河等物流企业难以覆盖的偏远镇村,规划6个城乡共同配送点,作为镇级配送站的补充和延伸,打造城乡共同配送网络体系。针对东台东北部片区物流节点严重缺失的问题,优先补充建设新曹共同配送点,辐射周边生活性物流基本需求。同步改造弶港北、弶港、新街、唐洋、许河等客运站,拓展乡镇客运站物流服务功能,推广城乡公交、镇村公交车辆代送小件邮件快件,实现客货同网、运力共用,提高客运场站综合利用率。切实推进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设。


村级物流点。根据《东台统计年鉴(2021)》,规划对355个村、社、生活区实现物流配送点全覆盖。利用村邮站、益农社、农资站、农家店、超市、农村电商服务点等现有资源灵活布设物流点,同步布局建设田头市场,实现东台全域覆盖,为乡村物资集散以及生活消费品、农资、快件取送等提供服务。


村级物流点


溱东镇:罗一、罗二、青一、青二、夏龙、周黄、开一、开二、草舍、高桥、志刚、鲍庄、鲍南。


时堰镇:后港、三时、陶庄、塘坝、塘东、新嵇、嵇东、丁谢、谭庄、红庄、茂富、进胜、周舍、五星、双星、双溪、九龙、存山、沙杨、港西、雍庄、杨沈、缪陈、姜林、双先、建东、陈庄、倪莫、六烈、养殖场生活区。


五烈镇:扎垛、文华、谢庄、镇南、大同、甘港、薛岗、东里、辞郎、仙河、摹云、四新、双泽、广山、祁联、博岳、廉贻、联窑、振北、郑唐、联堡、乐意。


梁垛镇:鹤伦、小樊、殷乐、沈倪、如意、梁西、舍港、梁垛、梁北、梁南、安洋、永和、高柳、中联、牌楼、丁堡、大凡、牌沟、孔堡、张倪、四港、高窑、单南、通城、临塔、泰河、董贤、中南、兴鹤、双河。


安丰镇:东风、大港、下灶、安东、红安、五进、丰新、新榆、洋洼、联合、九桥、通榆、东旭、丰西、跃进、东光、同明。


南沈灶镇:兆丰、包灶、万桥、李灶、常灶、晨光、新丰、东刘、贾坝、天鹅、唐西、金星、港桥、陈丿、才琴、大桥、庆丰、安云。


富安镇:双富、北街、桥梓、建团、竹林、梁一、湾港、九九、石桥、勤丰、坝桥、富宝、乘胜、王桑、小东、丁庄、龙港、圩里、安澜、孟庄、久胜、富北、西场、沙港、上灶、弓湾、十灶、富民、团结、集贤、米港、仲灶、元九。


唐洋镇:新元、安建、红花、心红、郭沙、二总、十里、新储、朝福、万红、红色、唐胜、王环、许腰、官坝、乐元、中苴、张灶、联灶、鼓劲、众新。


新街镇:沿海、堤东、东海、周洋、双洋、丰桥、来东、东兴、葛墩、邱墩、九总、郝苴、陈文、建洋、方塘、方东、街北、新街。


许河镇:许河、许乐、许北、四联、四仓、杨河、联富、芦河、高墩、许南、云集、西灶、丁河、元官、高中、腰余、元东、板鱼、三直、东进。


三仓镇:新桥、镇南、镇东、镇北、镇西、新元、一仓、新农、临海、仓胜、仓农、新五、联南、华美、新墩、八一、洋中、新舍、万行、沙灶、新纪、龙舍、官直、新兴、三兴、联边、强西、双楼、陈林、兰址、联北、机场。


头灶镇:六灶、徐灶、保丰、曹丿、张港、华丿、黄尖、前进、海联、袁陈、练坳、沈河、金康、金灶、金东、永红、建设、川港、兴灶、新合、中渠、陈章、顾丿、韩文、下舍、潘港、双中、港东、姜祝。


弶港镇:新港、渔舍、弥南、弥港、黄海、镇海、六里、海堤、巴斗、蹲门、堤利、双墩、尖南、前哨、中来、姜墩、新先、新海、八里、新曹、农场生活区、果林场生活区。


东台镇:海堰、苏何、卞团、双坝、西楼、富旗、官北、富民、兴灶、官楼、盈河、东丰、华灶、兴房、海堰、苏何、卞团、双坝、西楼、富旗、官北、富民、兴灶、官楼、盈河、东丰、华灶、兴房。


开发区:城北、新团、富新、垛南、垛团、正团、中合、普新、双新、蟒河。


高新区:红光、蔡六、钱陈、红烈、和平、南庄、富洋、天洋。


西溪景区:泰山寺、晏溪河、万陆、西郊。


第二节 通道布局


综合考虑东台空间节点布局,规划“两横两纵”的物流通道系统,其中“两纵”分别指绿色转型沿海纵向物流通道和深化对接滨海纵向物流通道,“两横”分别指绿色跨越港城横向物流通道和开放发展引江横向物流通道,重点引导东台市生产性和生活性物流绿色开放跨越发展。


一、绿色转型沿海纵向物流通道


通道结构。绿色转型沿海纵向物流通道为公铁联运通道,公路部分以沈海高速、G204为主,东台城际快速路为辅,铁路部分包括盐通高铁和新长铁路。通道纵贯东台西部,连接东台中心城区和梁垛、安丰、富安产业集聚区,沿线布局有生产性物流园、生活性物流园、农资物流中心等重要物流节点和上海西郊经开区东台工业园、东台经开区、城东新区、安丰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系列重要工业集中区。


通道功能。沿海运输通道作为国家级沿海通道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盐城市境内重要的南北纵向大通道,通道向北连接盐城、连云港,向南衔接长三角中心区,是东台融入区域一体化的核心通道,也是同时也是东台境内生产性物流主要通道,形成东台的绿色转型物流中轴。绿色转型沿海纵向物流通道重点服务供应链物流、原材料物流和多式联运三大业态,重点打通沈海高速、G204核心通道和生产性物流园等主要节点的“毛细血管”。


二、深化对接滨海纵向物流通道


通道结构。深化对接滨海纵向物流通道为公水联运通道,公路部分以G228为主,201、203县道为辅,水运部分包括潘堡河、丁堡河等航运资源。通道纵贯东台滨海,沿线布局弶港北、弶港、新街等城乡共同配送点和镇级配送站,坐落有新川农场、东川农场、东台农场、水产场等主要农产品物流生成点,以及沿海经济区、新街苗木电商集聚区、上海康养基地等生产性和生活性物流集中区。


通道功能。通道作为区域交通联络的重要通道,串联沿海经济开发区,向北衔接盐城、连云港,向南联通南通、上海,即是东台“对接上海”发展战略的主要支撑,同时也是依托连云港“一带一路”桥头堡,驱动东台特色农产品对外开放发展的潜在路径,形成东台深化对接合作共赢的发展中轴。同时对接东台市“开放沿海”战略,加强东台市沿海地区对外联系,能够有效带动黄海森林公园、条子泥、康养小镇等生态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该通道内部基础设施现状仅有G228 国道,道路服务能力基本饱和,交通方式较为单一,目前尚无便捷高效的高速、高铁等高强度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未来应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建高速公路,进一步提升通道服务能力。


三、绿色跨越港城横向物流通道


通道结构。通道为公水联运通道,公路部分以G344为主,S352、S33等为辅,同时规划建设东兴高速东延段,水运部分主要依托梁垛河航道资源。通道从中部横贯东台,连接东台主城区和中东部地区,沿线布局有生活性物流园、商贸物流集散点和一系列镇级配送站、城乡共同配送点等重要物流节点,坐落有城东新区、东台精密机械产业园、安南工业园、沿海经济区等重要生产和生活性物流集聚区。


通道功能。绿色跨越港城横向物流通道是东台市域重要横向物流通道,通道衔接主城区、城东新区和沿海经济区,向东联通兴化和苏中腹地,是东台打造G204智造创新带、沿海生态产业区、里下河绿色创业区和中部创新产业区,实现“一带三区”因地制宜、联动发展,形成东台的绿色跨越发展中轴。目前通道内部功能较为完善,但能级和容量尚不能匹配“一带三区”中长期需求,也未能有效衔接高铁新城和沿海开放区,因此“十四五”期间应积极完善推进东兴高速东延段建设,实施推进铁路支线配套,提升通道服务能力。


四、开放发展引江横向物流通道


通道结构。通道为公水联运通道,公路部分包括S610、S229省道,水运部分以泰东线航运资源为主。通道沿线布局农资物流中心、时堰和溱东镇级配送站等物流节点,坐落有新型金属材料产业园、溱东新材料装备产业园、新型农业开发区等物流集中区。


通道功能。开放发展引江横向物流通道是港城横向物流通道和沿海纵向物流通道的延伸。通道连接东台主城区和西南部地区,向南与国家级沿江通道对接,强化东台与苏南地区泰州、无锡等区域的直通,是东台引江发展、对外开放、深度融入长三角的对外路径,形成东台开放发展辅助轴。“十四五”期间,应充分考虑张皋过江通道、东台-泰州城际铁路等项目建设,服务东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第五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推进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


一、深化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


围绕全市四大主导产业,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统筹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鼓励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加强资源共享,盘活闲置的土地厂房、仓储物流设施和运输能力。加快东台市生产性物流园区建设,保障物流园区与经开区工业企业有机衔接。鼓励物流企业与捷世通射频、科森光电等制造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与制造企业共同设计制造企业供应链流程,打造个性化、定制化供应链解决方案。鼓励制造企业专注于设计、研发和生产等核心环节,整合外包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等物流需求。推动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及包装过程中,充分考虑物流作业需求,采用标准化物流装载单元。支持东台经开区、高新区、沿海区等园区依托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面向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服务,促进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高效协同。


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工程


企业主体融合工程。引导磊达等制造企业结合实际系统整合其自有物流服务能力,以及仓储、配送等存量设施资源,向社会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综合物流服务。


设施设备联动工程。积极推进东台市生产性物流园区建设,支持园区打造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充分发挥物流枢纽对接干线运力、促进资源集聚的显著优势,支撑制造业高质量集聚发展。支持经开区、高新区、沿海区改扩建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进驻并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


业务流程融合工程。推动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快递企业密切合作,在生产基地规划、厂内设施布局、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引入专业化物流解决方案,结合生产制造流程合理配套物流设施设备。


标准规范融合工程。鼓励制造业企业采用国内国际通用包装生产标准,促进1200mm×1000mm标准托盘和600mm×400mm包装基础模数从商贸、物流等领域向制造业领域延伸,提高托盘、包装箱等装载单元标准化和循环共用水平。


信息资源融合工程。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和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物流技术装备,实现采购、生产、流通等上下游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共享。积极探索和推进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在物流信息共享和物流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二、推动物流业与商贸业联动发展


构建现代商贸供应链体系。促进物流业与商贸业深度融合,提高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创新商贸物流新业态,完善商贸供应链,促进商贸业转型升级发展。鼓励商贸企业、物流企业通过签订中长期合同、股权投资等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物流服务深度嵌入供应链体系,提升市场需求响应能力和供应链协同效率。引导传统商贸企业、物流企业拓展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功能,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推动农副产品批发、冷链、医药、生产资料等专业物流发展,大力培育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共享物流、应急物流等新业态。鼓励批发、零售、电商、餐饮、进出口等商贸服务企业与物流企业深化合作,优化业务流程和渠道管理,促进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协调发展。推进生活性物流园区冷链中心建设,运营盘活东台保税仓库,提升肉禽及生鲜农(水)产品冷链储备和分拨交易能力。配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医药物流,提升专业化医药物流水平。推动商贸市场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鼓励仓储、配送一体化规划运作,支持传统商贸批发和仓储企业转型升级,向配送运营中心和专业化、规模化第三方物流转型发展。强化大型商业网点的多业态融合布局,充分考虑商贸物流服务功能,完善商贸市场周边物流基础配套设施。统筹布局乡镇商贸中心建设,确保每个乡镇至少一个。


商贸物流提升工程


电商物流。推动电子商务企业进入东台市生活性物流园区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区域辐射能力。规范快递运营,对快递服务车辆实施统一编号和表示管理,合理确定通行区域和时段。将智能快件箱纳入便民服务、民生工程等项目,加快社区、乡镇等末端节点布局。


生鲜物流。加强果蔬、海鲜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生鲜企业、农户、养殖户信息化重视程度,加强田间地头、小摊小贩等对手机终端数据采集的信息监测软件利用。加强生鲜产品的单元化包装,满足物流各环节上的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操作。推动生鲜物流标准化建设,建立生鲜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实现生鲜果蔬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使冷链物流“不掉链”和“不断链”。


绿色建材物流。针对建材产品具有产品种类多样、易散失、易损坏、易变质等特点,支持物流企业建设专用的建材库房、料棚、料场、储罐等形式各异的建材仓库,购置粉粒物料罐式运输车、散装水泥运输车等建材运输专用车辆,推动物流企业共同制定物流操作规程,提高物流作业精细化、标准化水平。


三、提高物流业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力


构建现代农业供应链体系,加快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促进农产品规模化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形成农产品供应链。鼓励物流企业与农贸市场联动发展,升级弶港镇、三仓镇、安丰镇、梁垛镇等综合农贸批发市场规模,构建覆盖全市域的农产品流通物流网络。围绕东台西瓜、蚕丝、大米、海鲜等特色农产品,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进入农产品物流领域,建立“种植基地+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物流运输+金融服务”供应链体系,实现产运销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大力发展 “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方式。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促进生产与储备、流通与保供相匹配。“十四五”期间完成拆除、置换仓容8.7万吨,新建储量仓容29.7万吨。支持快递物流与电商农业加快衔接,建立覆盖全市主要村镇的快递体系,实现电商农产品的经济、高效运输。加快引进和开发适宜农资特点的物流管理技术,努力实现农资仓储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商品配货电子化。


粮食物流提升工程


完善仓储设施布局。落实盐城市要求,建设集畜禽、水产、宠物于一体的综合性饲料加工业基地;完善东台城区中心粮库、五烈库、头灶粮库、时堰粮库、南沈灶粮库等5万吨以上仓容粮库建设。


推动仓储设施绿色发展。推行绿色生态储粮,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循环利用、集约环保储粮技术,鼓励配备低温准低温储粮、气调储粮、生物技术防虫治虫、快速检验等设施。


推进仓储管理现代化。细化目标,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实现储备粮质量合格率100%,宜存率100%,账卡实相符率100%。细化量化库区环境、仓储保管、出入库作业、质量检验、机械器材等管理目标。实现对收购储存、运输中转、销售配送等各个环节的最佳配置。精确成本核算,精准业务运营,严格预算核算,实现降本增效。


提高物流服务产业能力。推进物流企业与粮食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加强信息编码基础类、质量控制类、托盘等装备类的标准统一。依托电商平台、配送企业,加快发展粮食物流配送服务,构建直达社区、村镇的配送网络。


第二节 加强物流资源统筹共享


一、构建城乡一体化高效配送循环体系


以满足城乡居民高质量消费需求为目标,加快整合城乡物流资源,积极构建布局合理、有机衔接、层次分明、智慧高效、绿色环保的城乡配送体系。优化全市城乡物流空间布局,加快生活性物流园、生产性物流园两大物流园区建设,推进全市散乱物流企业入园进区,构建形成“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末端网点”三级城乡配送网络。强化综合物流园区、配送(分拨)中心服务城乡商贸的干线接卸、前置仓储、分拣配送能力,合理布局产地仓、前置仓、配送站、快递驿站、自提点和社区门店,高效衔接即时配送、网店配送、门店自提等模式,促进干线运输与城乡配送高效衔接。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完善城市快递末端服务体系。


城乡配送要素建设


配送企业的培育。引导运输、仓储和批发类企业通过整合、改造、联合、兼并、合资等方式,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服务能力的城乡物流配送企业。加快信息技术在配送企业中的应用,提高东台城乡配送的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末端配送物流载体建设。鼓励电商服务网点、小型超市、邮政网点、三农服务站与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展开合作,面向农村、社区、学校的快递需求建设公共取送点,推广“网订店取(送)”、自动提货柜等新型末端配送模式。


城市专业配送车队建设。完善城市货运车辆通行的交通管理制度,明确城市专业化配送车队运营资质要求,制定配送车辆的统一技术管理标准与服务标准,对城市配送车辆实行“统一外观标识、统一车辆要求、统一车辆调度、统一信息服务、统一管理”的“五个统一”标准,建立具有东台特色的城市配送运营模式。


电商和配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搭建东台本地的生鲜电商直销平台和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鼓励生鲜农产品经营主体加强与配送、快递等企业合作,开展冷链配送服务。建设东台配送信息平台,提供物流园区、物流企业、专业市场、连锁超市、大型企业的供需信息发布与查询、货物跟踪、车辆管理、政务信息管理等功能。


二、补强乡村末端物流建设短板


以保障乡村振兴和乡村民生为目的,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补齐镇级配送站和村级公共服务网点建设短板,健全乡到村工业品、消费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的双向物流服务网络。统筹农村地区寄递物流资源,鼓励邮政、快递、交通、供销、商贸流通等物流平台共用末端配送网络,在农产品田头市场合作建设预冷保鲜、低温分拣、冷藏仓储等设施。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探索实行利用乡村客运专线开展代运邮件和快件业务。完善农村物流公共服务站点,创新乡镇邮政网点运营模式,承接代办代缴等各类农村公共服务,实现“一点多能”,提升农村邮政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建立“种植养殖基地+生产加工(仓储保鲜)+电商平台+快递物流”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完善产运销一体化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结合东台特色农产品种植,推进直播电商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发展“直播电商+产地仓+快递共配”模式,支持农民返乡创业、居家创业。


三、推进企业物流资源共享


加强邮政、交通、电商、快递等资源整合,推进城乡共同配送发展,构建共享共用的物流服务体系。围绕城市共同配送发展,推进“互联网+同城配送”落地,支持平台型企业整合同城货源和物流运力资源。推进快递末端配送资源整合优化,大力推广统仓共配、分时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方式,引导快递企业通过联盟、合资等方式建立共同配送平台,建立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数据、统一分拣的共同配送体系。


物流资源共享建设


云仓资源共享。建立云仓系统实现仓库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面向用户开放云仓资源,实现仓储资源共享。云仓系统是基于实体的仓库设施网络系统打造的在线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联通全国各地仓库的管理系统,实现仓库数据与云仓平台互联互通,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整合、运筹和管理实体仓库系统,实现优化仓库资源配置和实时进行全国仓库系统的网络化运营与共享的管理。


单元器具(托盘、周转箱等)循环共用。推广使用标准单元器具(托盘、周转箱等)包装产品,保持货物与单元器具不分离,上下游企业循环共用单元器具,减少装卸、倒货、搬运,避免物流作业中货物的磕碰、挤压,大幅度减少货损,提升物流作业效率。


企业物流设备资源共享。支持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共用共享物料搬运设备、输送分拣设备、货架系统、装卸装备、货运车辆等。


末端网点设施资源共享。包括共享收货站点、共享智能快递柜、共享社区信报箱基础设施等。


共同配送共享。通过横向联合、集约协调、求同存异以及效益共享等,实现物流配送作业的规模化,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其配送模式包括统仓统配模式、循环取货直配模式、循环取货共配模式、集货+集仓统一配送模式、分阶段JIT集货共配模式、社区集货+分区域循环共配模式、多工厂集货共配模式、智慧集货共配模式等。


推进制造业物流剥离发展。建立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制造业产业实施物流业务剥离外包,推进企业率先实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和重点项目。重点依托生产性物流园区,引导制造业释放物流需求,引进国内知名物流地产商,建设标准化仓储设施,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运营设施条件,有效整合制造业分离外包的物流设施资源。推动为制造业服务的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集聚,积极引进物流企业依托物流园区为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库存管理、加工、配送等物流服务,重点推进园区物流企业以合资共建、托管置换等形式整合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制造企业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中的物流服务。


制造业物流培育


鼓励制造业企业设立独立的物流业务管理机构。积极推动东台市大企业集团带头剥离物流服务环节,鼓励重点制造业企业集团设立独立的物流业务管理机构或建立企业物流管理中心;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采用BPR(业务流程再造)与ERP(企业资源计划)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将分散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物流信息等资源进行内部整合、集成。


鼓励制造业企业集团成立独立核算的物流企业。鼓励制造业企业优化物流管理活动,成立独立核算的法人物流公司。鼓励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以资产重组、合资、合作等形式,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鼓励制造业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引导制造业企业逐步将整合后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并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分离、外包、合作等形式,释放物流需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信息共享、标准对接。鼓励制造企业在企业物流管理流程规范化、核算精细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物流作业和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支持制造企业建立面向上下游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节 深化物流业开放合作


一、招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加快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加速外地企业“选资”引强、本地企业“提档”育强、创新型中小企业“培植”扶强,不断提高现代物流企业数量和质量,力争到2025年,物流企业数达到2000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物流企业达到6家。积极引导个体运输经营户按照股份合作原则组建专业化运输公司,规范化发展,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鼓励龙头企业通过产业联盟、企业联盟等形式,促进企业间紧密互动联合,建设大中小企业分工协同体系。


打造物流企业特色品牌。实施品牌培育和品牌价值提升工程,建立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提升一批、推荐一批的层级递进品牌培育机制,形成具有东台特色的物流品牌价值评价机制。大力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力争到2025年,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5家。加速整合优质物流品牌资源,鼓励物流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国内品牌,推动国内外著名物流商业品牌在东台集聚。创新商标监管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增强对商标违法行为线索的发现、收集和甄别能力。


积极拓展物流新型服务。顺应新时代物流发展趋势,聚焦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物流的新需要,积极推动物流企业向上下游拓展产业链,不断提升物流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拓展物流业务。大力提升服务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配送等物流基础服务水平。积极推动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引导物流企业开展供应商库存管理(VMI)、网络运输(Milk-Ruan)、即时配送(JIT)等高端物流业务。有序拓展仓单质押、动产质押、融资租赁、保兑仓等物流金融服务,车辆保险、货物保险等物流保险服务,以及车辆ETC、车辆检验检测等车辆运输服务,大力发展预测运价、智能匹配、信用评价体系等物流大数据服务。


二、积极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


积极推进东台市物流业与大丰、兴化、海安等周边区县交流与合作,打破区域壁垒,引导物流资源跨区域流动,共同构建统一开放、畅通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区域联动协调机制建设,以网络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为主体,加强与周边区县合作,致力于消除区域物流障碍,实现物流区域联动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在物流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对接与融合,加快东兴高速东台段、东兴高速东延段、张皋过江通道东台段、临海高速东台段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跨区域物流节点建设,构建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区域物流资源,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


对外交通通道建设工程


高速公路。积极推进东兴高速东台段、东兴高速东延段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张皋过江通道东台段、临海高速等项目前期研究。


国省干线公路。积极推进S229东台段改扩建、S352东台西段改扩建、S226东台段改建、S403东台段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S333西段、G228改线等项目前期研究。


市域快速路。积极推进金海路东延工程、雅居路西延工程、G344地面快速化提升、盐东快速通道东台段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站前路南延及北延、振兴路西延、环高铁枢纽快速通道环等项目前期研究。


铁路。积极推进新长铁路扩能、内河港铁路货运支线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高铁站至康养小镇市域铁路、东台-泰州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研究。


水路。积极推进兴东线等级提升、丁堡河等级提升、连申线东台北段疏浚和护岸、中心作业区扩建、时堰镇作业区、安丰镇作业区、三仓镇作业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潘堡河-丁堡河等级提升等项目前期研究。


航空。加快推进沿海副中心通用机场规划建设。


客货枢纽。加快推进东台综合交通枢纽(南广场)、弶港北客运站、弶港客运站、新街客运站、唐洋客运站、许河客运站、溱东客运站、时堰客运站、三仓客运站、西溪文化园首末站、高新区首末站等项目建设。


二、融入长三角物流一体化


充分发挥铁路、水路长距离运输优势,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联系,扩大物流服务范围,融入长三角物流体系建设。加快东台内河港作业区和生产性物流园区建设,谋划推进东台港铁路支线建设,推动煤炭、木材、钢材、粮食、集装箱等大宗物资运输全面融入长三角物流体系,推动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发展。加快畅通内河运输网络,积极开行东台-兴化-淮安-淮河上游,东台-大丰,东台-太仓-上海的内河集装箱运输航线,推动东台成为区域内河集装箱中转枢纽,助力全市内贸、外贸货物加快出海。加强与大丰港、太仓港、上海港等地联系与合作,谋划推进东台保税仓库、无水港等建设,积极推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的区域通关模式。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等方式鼓励长三角地区龙头企业在东台设立物流分中心,整合东台物流资源,构建以东台为区域物流节点的长三角物流服务网络,提升东台物流服务水平。


第四节 推动物流业创新发展


一、发展智慧物流新基建


依托5G、供应链、区块链等新技术,围绕应急物流、粮食物流和逆向物流发展完善新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快生活性物流园和生产性物流园规划建设,率先试点物流园区智慧化改造,建设高规格、模块化、可定制的标准仓,搭建物流信息平台,打造作业自动化、过程可视化、产品追溯化、设施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运营网络化的示范性智慧物流园区。


加快引进无人驾驶货车、可穿戴设备、智能快件箱、自动分拣机器人等行业领先的快递智能化设备,打造具有东台特色的农产品快递分拣配送中心、电商企业中心及电商仓储物流中心,实现卸货、扫描、分拣、装车全程自动化。


二、推进物流数智化新应用


鼓励磊达、江海等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挖掘、应用物流大数据价值,提高物流大数据在风险识别、网络优化、市场预测、客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水平。以生产性物流园和生活性物流园为试点,率先探索物流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围绕智慧物流关键场景,推进物联网感知、物流仿真、车路协同、大数据挖掘算法等的研究应用。


持续推进物流企业“上云”工程,支持物流龙头企业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货物可追溯、在线车辆调度、智能配载等功能,对物流车辆、人员等要素进行实时监控,优化配送路线和运力,降低资源要素空置率,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高效匹配和物流数据资源互联共享,为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提供平台支撑。


三、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平


冷链物流。围绕更好满足生鲜农产品特色电商产业化、流通规划化和居民消费品质化的需求,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打通流通堵点、完善网络体系,全面提升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依托东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速推进“1+5+N”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广冷藏车、低温物流箱等标准化设备应用,提升城乡冷链服务网络覆盖水平,建立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依托中农联·东台云仓农商城平台载体,推进冷链食品低温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模式,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市场辐射力的区域冷链食品交易平台。


农产品物流。发挥东台农林牧渔总量领先全国县区,现代化综合水平位居江苏省首位的优势,依托数字农业加速发展、名特优农全国驰名、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等优秀发展基础,立足本地主导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与产业规模配套、装备先进的冷链物流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物流园区,完善农产品物流批发体系,着力加快中农联农副产品电商物流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尽快打通东台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服务长三角、辐射华东地区的农副产品电商物流综合服务中心。


农产品物流工程


“1+5+N”冷链建设工程。以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专业化为方向,全力培育1家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建成5家规模化、专业化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打造多个田头预冷冷链设施建设,全面构建“1+5+N”冷链物流体系。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西瓜数字生产基地、智能网络物流体系、西瓜B2B电商营销、西瓜溯源系统、东台数字农业示范等应用,以“互联网+”为抓手,完善“1+1+N”市场运营机制,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业数字化发展进程,完善农村“产、供、销、管”全产业链体系,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助力富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中农联云仓农商城建设工程。项目集农副产品展示展销、质量检测、冷链物流、创业孵化、电子商务、酒店住宿、农旅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建设农副产品电商物流综合服务中心。


第五节 推动物流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一、提高物流业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


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加大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物流企业广泛应用节能环保的包装材料和新能源物流车,加大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在枢纽园区、城市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应用,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促进城乡配送一体化、集约化和绿色化发展。推进绿色物流枢纽、园区和基地建设,结合生产性和生活性物流园区建设契机,试点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广光伏屋顶等绿色设施建设,引导企业规划和建设绿色仓储新设施,打造园内可再生能源物流解决方案。加大节能环保型仓储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在物流园区、大型仓储设施应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与装备以及能源合同管理等节能管理模式。加强土地和存量资源的集约利用,推广应用绿色节能物流技术装备,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


绿色园区建设工程


坚持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积极发展绿色能源。整合仓库、办公楼等屋顶资源,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建设。大力推动节能低碳建筑,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


加大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在枢纽园区内使用占比。鼓励现有加油(气)站改扩建加氢、充换电设施,探索加氢、加油、加气、充电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布局,积极探索电网侧集中式储能电站试点示范。


强化物流企业间合作,推广电子化面单、循环包装和标准化绿色物流设备,不断提高物流设备有效利用率、降低包装等废弃物产生,打造无废园区。


二、培育绿色物流新业态


积极开展 “散改集”“公转水”业务,引导适箱货物向集装箱运输转移,推动水陆滚装、公水联运、水水中转、江河联运、甩挂运输等联运组织模式发展。加快东台市中心作业港区和货运铁路专线规划建设,推动大宗货物运输由公路转向铁路和水路,推动形成公路与铁路、水路合理的比价关系,加快发展铁水、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不断提高内河水运、公水联运占比,促进运输结构优化调整,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绿色化水平。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模式,推进公共“挂车池”“运力池”“托盘池”等共享模式和甩挂运输等绿色运输方式发展。鼓励物流企业依托物流园区,整合零担长途干线运输“落地配”与城市配送资源,发展面向机关单位、工商企业、学校医院等消费团体的集中配送。


绿色物流升级工程


绿色运输工程。优化运输结构,依托东台内河港作业区和生产性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按照“宜水则水、宜陆则陆”的原则,提高铁路、水路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重,降低运输能耗强度。支持“双园”物流企业率先试点应用公共“挂车池”“运力池”“托盘池”等共享模式和甩挂运输等绿色运输方式,提高园区内部混合动力、新能源车辆占比。


绿色包装工程。鼓励快递、邮政等物流主体实施物流包装绿色化改造,选择环保材料,设计引入可重复回收使用的快递包装盒,增强包装材料的使用效率,设计折叠式包装方案降低空载率等。将绿色包装要求落实到物流全过程之中,坚决杜绝过度包装的现象。


绿色信息平台工程。建绿色信息处理平台,依托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系统、数字园区管理系统对尾气排放、能耗等数据进行收集与检测,有效推进物流绿色化改造。


三、推广使用绿色物流设备


推广电子面单、环保袋、循环箱、绿色回收箱,推进物流企业与制造、商贸流通企业包装循环共用,推广使用循环包装和生物降解包装材料,实现物流全链条绿色化发展。推进电商物流标准化,发展单元化物流,推广标准托盘,共享快递盒等可循环的物流设施,结合东台农产品电商特色,研发推广可降解、可循环的农产品电商专用包装设备。普及绿色环保叉车、绿色托盘产品、环保密集货架和智能穿梭车系统、自动存取和输送分拣系统等绿色物流设备和技术,实现物流降碳、零碳、去碳(负碳),超前布局物流领域碳交易市场空间,实现物流“双碳”绿色转型的跨越超车。


绿色物流设备与技术推荐清单


绿色环保货架系统


(1)密集货架与智能穿梭车:利用智能穿梭车实现在密集货架中存取货物,达到最大化节约仓储空间和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实现节能降耗;(2)标准货架:标准化货架生产可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同时标准化货架租赁,实现货架循环重复使用。


绿色环保叉车


(1)电动叉车:电动叉车在仓储物流作业环节可实现零排放。叉车用电可通过电池技术和解决方案创新,实现节能;(2)节能内燃叉车: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叉车能耗,降低内燃叉车排放,实现节能降耗的先进技术;(3)LNG/CNG叉车:采用LNG/CNG作为动力的叉车,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


绿色托盘和包装产品


(1)标准托盘:推广标准化托盘的循环共用,实现节能降耗;(2)环保周转箱:推广方便循环使用和回收的环保周转箱,建立物流周转箱循环共用系统,实现节能降耗;(3)减量包装技术:减少快递二次包装,通过包装标准化和自动化,实现简约包装,减少包装填充物和外包装技术等;(4)循环使用包装技术:借助于包装物标准化,实现包装物的多次循环使用技术,同时实现废弃纸箱等包装物可以回收循环再利用;(5)环保包装材料:、无毒、无害、可自然条件下环保降解的物流包装材料与填充物。


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


(1)仓库屋顶光伏分布式发电技术:充分利用仓库屋顶,建设分布式发电设施,自发自用或电力上网,节能降耗;(2)绿色建筑技术:采用高反射性和浅色屋面板、屋面板涂层采用不同构造形式的倒置式屋面、库房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新型预制装配集成技术、绿色建材成套应用技术等;(3)综合节能技术: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燃气红外辐射采暖技术、太阳能集热技术等。采用自然采光、智能照明控制、分布式光伏照明技术、LED照明技术、光导管技术等,实现电能节约。


第六章  实施保障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与发展,加强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指导,明确物流建设任务责任分工,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导,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健全市级管理部门协同分工,建立市、镇两级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各项目工作落实和推进,加强政策协同,合力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全市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加强对重大物流项目统筹管理。


第二节 加强财税支持


对符合条件的物流园区,鼓励申报“省级示范物流园区” “省级重点物流基地”“省级重点物流企业”,并在税收政策、平台申报、配套奖励等领域给予政策支持。对新认定为国家3A级及以上的物流企业和符合一定投资数额的新建物流项目,给予资金奖励。鼓励开展物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探索和推进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并给予资金扶持。深入推进收费公路通行费电子发票、货物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异地代开专票等创新举措,开展互联网物流平台企业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


第三节 构建良好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对物流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实施现代物流与工业在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上同价并轨。充分发挥物流、快递协会的作用,从办公场所、内部管理、业务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对重点物流园区、物流(或快递)协会及重点物流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会办解决。


第四节 强化要素保障


加大物流用地供给。加强规划衔接,确保“双园四心”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多渠道整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用于物流业发展,创新建立长期租赁的新型物流用地供应保障模式。合理保障冷链物流设施用地,在用地安排上给予积极支持,永久性农产品产地预冷设施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和上市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现代物流业重大项目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物流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强化在职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持续开展物流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加强物流科技和大数据应用。系统推进全市物流数字化改革,深化部门协作,加快物流政务信息的部门间互通互联,促进物流信用信息公开共享。


第五节 强化物流统计监测


完善全市物流统计制度,加强对物流重点企业运营成本、效率的监测。积极创新物流运行统计监管手段,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完善物流市场全流程监管,开展重点领域事中事后实时统计监测,实现全供应链端到端监管。


东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1月19日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634.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