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湖北省交通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原文)

TIME:2022-06-06 13:57:05 HOT:0来源:湖北省交通运输厅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湖北省围绕促进现代物流健康发展,交通物流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不断加深,支持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的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衔接互动的发展格局。


1.交通物流规模不断提高。2016至2019年,全省营运货运量从16.51亿吨增至22.10亿吨,年均增长10.2%;货运周转量从6159.90亿吨公里增至7237.85亿吨公里,年均增长4.11%。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营运货运量16.04亿吨,货运周转量5295.68亿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省物流通道、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组成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截至2020年,共建成以公路货运为主的交通物流枢纽78个,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武汉阳逻港综合物流园、宜昌东站物流中心、宜昌三峡物流园、襄阳国际陆港物流园、十堰林安综合物流园等大型物流园区稳步运营。宜昌白洋港、鄂州三江港、武汉阳逻港三期、黄石新港二期建成运营,全省港口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502万标箱。大花岭、三江港铁路物流基地、阳逻港区铁水联运一期工程、黄石新港铁路货场等铁路进港的物流枢纽相继建成运营。武汉、宜昌、十堰、襄阳、鄂州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名单,其中武汉、宜昌港口型物流枢纽获批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武汉山绿农产品集团获批国家首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3.运输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全省三年运输结构调整目标如期完成,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铁路、水路、公路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由2017年的2.01%、19.26%、78.72优化到2019年的2.91%:20.78%:76.30%,公路平均运距由2017年的185公里下降到2019年的158公里,基本实现水路货运、铁路货运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作用增强,公路货运在中短途运输及港口、铁路集疏运领域作用显现的目的。武汉阳逻港、武汉粮食物流项目、黄石新港、宜昌白洋港和鄂州三江港5个项目列入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全省铁水联运量从2015年1.8万吨跃升为2020年750万吨,其中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4.98万标箱,是2017年的3倍。


4.物流网络稳步拓展。武汉至上海江海直达航线实现“天天班”运营,“泸汉台”“武汉—东盟四国”及日韩等近洋集装箱品牌航线进一步巩固,武汉至日本关西江海直达航线正式开通。天河机场开通货运航线19条,国际货运通航点32个,连通全球五大洲。2016至2020年,中欧班列(武汉)陆续开通经阿拉山口、满洲里、二连浩特、凭祥、霍尔果斯“五线并行”的物流通道,累计发运1664列、14.5万标箱,辐射34个国家、76个城市。


5.城乡物流水平不断提高。竹山、远安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赤壁、竹山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十三五”时期全省支持建设了25个省级农村交通物流试点示范项目,通过新改建县级物流中心、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村级服务点,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体系。襄阳、十堰通过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验收,黄石、咸宁入选全国第二批示范城市,基本形成“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邮政快递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全面实现村村通邮、乡乡通快递,快递进村率达到77.5%。


6.新模式新装备广泛推广。甩挂运输态势良好,8个试点项目完成验收,开通试点线路18条,降低单位运输成本15%以上,提高运输效率30%。网络货运平台创新发展,截至2020年,全省共30家网络货运平台企业获得认定。省道路运输四级协同系统、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系统、网络货运监管平台上线运行。武汉、黄石先后组建物流标准化联盟,标准托盘使用率、带板运输量、物流装卸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7.物流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制定出台湖北省交通运输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补助项目管理制度,截至2020年共落实物流发展专项补助资金4.7亿元,撬动了物流园区投资303亿元。多措并举降低物流成本,“十三五”期累计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超300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所有省级交通运输服务审批事项并入省政务服务“一张网”,下放和取消了一批省级职权事项,全面落实货车“三检合一”,开展了“我要开物流公司(货运)”一事联办试点及推广工作。“互联网+监管”不断推进,完成“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4G动态监控平台、实现全省“两客一危”及12吨以上重型载货汽车24小时监测服务。


(二)主要问题


“十三五”以来,全省交通物流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对标“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更高要求,对标“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迫切需要,仍存在短板弱项,主要体现在:


一是物流枢纽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全省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区域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通用型物流园区重复建设且功能单一、多式联运物流园区不足;现有物流园区与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衔接不够,与制造业、商贸业发展联动不充分。


二是物流通道有待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进港进园“最后一公里”仍需畅通,铁水运输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对外向型经济的支撑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三是运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全省公路货运量占比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式联运试点项目虽多但综合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全链条、一体化货运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四是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物流业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不高,物流企业规模“小、散、弱”的整体情况没有根本改变。智能化、标准化物流设施设备,现代信息等新技术和新业态、新模式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不够。


二、形势要求


“十四五”时期,国家处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物流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快完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为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速完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我省提出将湖北打造成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重要部署,这要求湖北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有机串连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优化物流空间布局和服务组织方式,加快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现代交通物流体系,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服务交通强国战略,要求推动物流进一步降本增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构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顶层设计。湖北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首批省份,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发展基础雄厚,承担着示范引领的重要使命。多式联运作为六大试点任务之一,要求发挥综合交通优势,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提高运输组织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形成一批能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成果和经验,推动湖北成为内陆地区物流成本洼地,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湖北样板。


加快建设平安和美丽湖北,要求强化安全绿色发展《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湖北交通物流发展要围绕“美丽湖北”“平安湖北”建设目标,围绕国家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全面推动物流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优化运输结构,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和绿色物流装备,发展全链路绿色物流。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守住安全底线思维,强化安全监管,完善应急物流保障体系。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省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就要求湖北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加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持续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


顺应新一轮技术产业变革,要求推动交通物流转型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依托新一轮技术变革推进交通物流转型升级,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湖北交通物流要抓住新一轮技术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推动传统物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大物流新基建投资,推广自动化立体库、物流机器人系统、智能分拣系统、识别与感知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与装备,推广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网络货运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现交通物流更高质量发展。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和和“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以“依托大交通发展大物流、汇聚大产业服务新格局”为导向,以深化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提质”为主线,完善交通物流节点布局,畅通交通物流通道网络,促进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为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提供有力支撑,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更好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基本原则


市场运作,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物流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实现要素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完善激励和保障政策,做到放活与管好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环境。


枢纽集聚,融合发展。强化综合交通体系与现代物流体系融合发展,以货运枢纽(物流园区)为载体,促进各类物流资源集约整合。强化货运枢纽与制造、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协同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内外联动,开放共享。围绕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推进大通道大枢纽建设,完善国内国际物流通道,强化交通物流枢纽功能,实现国内与国际市场的高效衔接,支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坚持发挥创新在交通物流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物流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由追求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安全发展,绿色低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推广高效清洁运输装备、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等,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围绕建设“两中心两枢纽一基地”(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全国重要航空门户枢纽、全国重要物流基地)目标,实现四个高效衔接(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干线货运与支线配送高效衔接,国内货运与国际货运高效衔接,农村货运与城市货运高效衔接),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内畅外联、高效经济、智慧绿色、安全有序的现代交通物流服务体系。


布局合理。全省交通物流枢纽布局更完善,与产业园区、交通枢纽一体协同发展,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顺畅。新建货运枢纽(物流园区、中心)40个,多式联运得到较大发展,创建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7个、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12个,打造8个以上国家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争创8个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


内畅外联。全省铁水公空“四港联动”的物流通道网络建设取得新突破,依托航空、高铁,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中部陆海大通道基本成型,江海联运通道巩固优化,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标箱。省内主要港口铁路集疏运“最后一公里”全覆盖,150万吨以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达到90%以上。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达到100%。


高效经济。货运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铁、水货运量占比稳步上升,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率力争达到15%,成为中部地区物流成本“洼地”;道路货运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网络货运模式加速推广,运输空驶率明显下降。


智慧绿色。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业发展深度融合,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等智能化设施设备加速推广,重点领域北斗系统应用率达到99%;绿色环保运输模式得到大力发展,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力争达到5个以上,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5%。


安全有序。全省交通物流安全防、管、控能力明显提高,安全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应急物流调配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进一步降低,道路货运安全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0%。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交通物流节点建设


推动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支持建设一批具备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两种及以上对外运输方式,为国际性或区域性货物提供大批量货物集聚、辐射、转运、联运等服务的多式联运型货运枢纽。积极支持建设一批具备公共物流服务功能,提供货物快速集散、中转分拨和高效配送,提高干支衔接效率和组织化水平,实现网络化、规模化、专业化运输的通用集散型货运枢纽。支持建设一批位于国家级或省级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区、综合保税区、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重点口岸附近的口岸服务型货运枢纽。支持完善农村交通物流服务三级网络体系,建设和改造一批县级物流中心、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和村级物流节点。


提升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服务效能。加大存量资源整合优化力度,推动国家物流枢纽与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统筹规划建设,促进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协同化。鼓励传统货运站场改造升级,提供多式联运、配送、仓储、转运、保税、信息等全程物流服务,使其成为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交易中心、信息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综合货运枢纽。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推动临空经济、临港经济、临站经济等发展。


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汉欧国际物流园、汉口北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港、荆州煤炭储备基地、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核心枢纽、宜昌三峡(茅坪)货运中心、宜昌云池港铁水联运物流园、襄阳国际陆港多式联运中心、鄂州长江现代物流园、十堰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黄石新港多式联运物流园等货运枢纽建设。


(二)畅通交通物流通道网络


畅通国内多向辐射干线通道。围绕“五纵四横”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形成与城镇发展轴和重要产业带有机衔接、沟通周边城市群和各大经济区的公水铁空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巩固优化省内水运网络,深入推进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大力发展省内沿江捎带、水水中转,巩固提升湖北至长江沿线城市水运航线,畅通与大运河水系航运通道。拓展铁路货运通道,开通、加密至中西部主要城市、沿江主要城市、沿海港口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的铁路货运班列和铁海联运班列,积极发展铁路重载直达、班列直达、高铁快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


构建中部国际陆海物流大通道。依托京九铁路、京广铁路、焦柳铁路、汉丹铁路、武九铁路以及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沪蓉高速、沪渝高速、福银高速等铁路、高速公路运输大通道,构建向北连接俄罗斯、向南连接东南亚、向西连接欧洲的国际陆路运输通道。依托长江航道,提升“武汉-洋山港”江海直达集装箱品牌航线,巩固“泸汉台”集装箱快班、“武汉—上海—台湾”等集装箱江海联运航线,持续发展“武汉—日本”江海直航集装箱班轮航线,培育“武汉/黄石—韩国”集装箱江海直航航线,构建向东出海的国际水运通道。强化省内铁路枢纽、港口枢纽和沿海港口衔接,构建东北亚经湖北中转至欧洲的国际海铁联运通道和湖北经沿海中转辐射全球的国际铁海联运通道。


(三)优化交通物流组织模式


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做优做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着力推进主要港口核心港区的疏港铁路、公路建设,加强机场、铁路站场等集疏运道路建设,完善物流园区、大型产业园区进港铁路建设,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港内铁路和码头作业区的无缝衔接、重要港口二级及以上公路高效联通、年货运量15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铁路进场率(进园率)达到90%。推动铁水、公铁、陆空、公水、空铁等多式联运发展,壮大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积极培育省级示范项目,争创7个以上国家级、12个以上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开通湖北至国内及欧洲、东盟、东南亚等地国际多式联运精品线路。提升多式联运协同水平,建设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在信息共享、供应链服务、“一单制”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


全力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建成7个以上国家级、12个以上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培育20条以上多式联运精品线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创新道路货运组织模式。鼓励提供优质干线运力服务的大车队模式创新发展,创新货运组织方式,提升集疏运效率和质量。广泛推广网络化、企业联盟、干支衔接等甩挂运输模式,支持创新货车租赁、挂车共享、集装单元化等模式。推动网络货运健康发展,规范网络货运企业经营行为,积极培育网络货运头部企业。推动冷链运输等专业化运输组织模式发展,鼓励基于跨境生鲜贸易的多式联运冷链运输。推动建立道路货运分类分级体系,完善动态监测分析体系,有效引导市场供需平衡,加快化解过剩产能。


提升城乡配送组织水平。推动城市配送规范高效发展,继续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推动落实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便利通行政策。创新城市配送组织模式,引导配送需求大、配送频次多、商品种类适宜的商贸企业与配送企业合作开展夜间配送、分时段配送、集中配送等多种形式的集约化配送。创新农村物流运作模式,引导物流运输企业与大型商超、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发展产运销一体化的物流供应链服务。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推动运输和邮政、快递融合,探索农村客运小件带货。支持发展城乡共同配送联盟,促进县(市)、镇物流中心与大型枢纽物流园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城乡物流网络建设工程


(1)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


推进城市配送组织模式服务与创新,鼓励和推广新能源城市配送车在城市配送领域应用,努力提高城市配送绿色化、信息化水平,创建5个以上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项目。


(2)农村物流服务创建工程。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争创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支持基础较好的农村物流企业申报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推动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继续创建一批省级农村交通物流试点示范项目。


(四)提升智慧物流发展水平


加快交通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交通物流基础数据库建设,支持武汉、襄阳、宜昌等有条件的市州建设交通物流数据平台。推动全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危化码头港口智能监管平台建设,提升危化品物流服务能力。推动省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建设,提升网络货运规范发展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建设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实现铁路、公路、水路等货运信息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建设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信息平台、农村物流信息平台。


鼓励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以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载体,引导货运枢纽(物流园区)、货运企业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开发应用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全程透明可视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和服务升级。鼓励物流园区和龙头物流企业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信息互联与共享,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鼓励交通物流企业信息平台与省公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和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对接,构建通联各地、覆盖全省、线上线下一体的物流云平台。


(五)推广绿色物流发展方式


推广应用绿色物流装备。推进货运车辆向标准化、箱式化、专业化、轻量化发展,积极发展符合国家标准的中置轴汽车列车、箱式半挂车,推广应用冷藏、散装、液罐等专用车型,加快轻型化挂车推广应用。推广应用标准化运载单元,推动专用铁路平车、53尺内陆集装箱、空陆联运标准集装器的研发应用。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广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因地制宜发展LNG汽车、CNG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替代燃料汽车。加快货运车辆适用的LNG加气站、充电桩、岸电设施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引导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绿色化发展。引导物流企业集约化利用土地。引导物流园区推广使用太阳能、风力发电照明装置。引导物流园区开展集中配送、共同配送,提高配送车辆实载率。引导仓储物流企业采用标准货架与托盘共用系统,实现货架的循环使用,增加企业效益。鼓励企业采用以LNG、电动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为动力的节能环保型转运设备,降低仓库室内排放污染。


(六)完善应急物流体系构建


建设应急物资储备设施。依托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布局建设一批应急物流基地和应急物流转运场站。整合优化存量应急设施,推动既有物流设施嵌入应急功能,推进各类物资储备设施和应急物流设施在布局、功能、运行等方面的匹配和衔接。提升应急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实现应急物资高效送达。


完善应急物资运输体系。健全完善交通运输应急预案体系,在重大灾害、疫情、安全等突发事件管理中,强化与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合作,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联动机制。健全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相适应的交通保畅和管控机制。建立运力征用补偿机制,切实保护被征用运力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参与应急保障的积极性,形成应急运输保障的长效机制。发挥应急物流企业主力军作用,制定应急物流保障重点企业名录,建立高效响应的运力调度机制。支持行业协会及公益组织、志愿团体等共同建立应急物流联盟。推进应急物资包装、设施设备标准化,提升运输效率。


(七)推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引导传统物流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向多式联运经营人、综合物流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型企业转型。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整合,培育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推动本土物流企业不断扩展服务网络和服务功能,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逐步由本土型企业向区域型、全国型、国际型企业发展。加强对网络货运、冷链运输等领域企业的引导与支持,培育一批全国领先的科技型、专业型交通物流企业。


引进外地龙头企业。瞄准“五类500强”、全球物流100强,在湖北设立区域总部或功能性总部,建设面向大区域的转运、分拨基地。抢抓非首都功能疏解机遇,积极承接央企物流在湖北设立物流总部。加大对大型国际物流企业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形成一支品牌效应突出、业务优势明显的国际物流队伍。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物流产业集聚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


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建立重大交通物流项目跟踪服务机制,适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加强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协调合作,推动交通物流在不同地区间、不同行业间、不同部门间的合作交流与融合发展。


(二)完善政策支持


争取国家关于交通物流发展的支持政策,突出省级物流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和农村交通物流等交通运输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做好重要通道和重大项目的空间预控。支持交通运输枢纽综合立体开发和骨干通道沿线土地物流功能开发。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交通物流行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企业并购方式等方式募集资金,鼓励物流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三)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物流行业管理队伍教育培训,统筹利用业务培训班、科技大讲堂、网络在线教育等培训平台,提高交通物流行业管理队伍素质和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加强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发挥行业协会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持续开展“最美货车司机”评选,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司机先锋模范作用,推进道路货运领域党的建设试点工作。


(四)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物流企业行政审批手续,推动物流领域资质证照电子化和“一网通办”。推广“我要开物流公司(货运)”一事联办。加强物流领域收费行为监管,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切实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加强物流行业安全建设,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物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物流企业诚信考核工作,建立信息发布机制。


(五)加强统计监测


提高交通物流统计工作水平,强化统计人员培训,完善交通物流数据采集方式,提高数据质量。加强对多式联运、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货运枢纽、农村物流等重点领域的运行监测,定期跟踪样本企业经营情况,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


2022年3月25日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550.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