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嘉兴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原文)

TIME:2022-06-10 09:19:46 HOT:0来源:嘉兴市人民政府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根据《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嘉兴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嘉兴市综合交通规划(2019-2035)》,特编制《嘉兴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嘉兴市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深入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围绕“8411”发展目标,全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取得显著成效,高效便捷、内连外接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基本成型,“15-30-60”的交通圈全面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为嘉兴实现蝶变跃升、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综合交通网络再续新辉煌。


“十三五”期间,嘉兴交通投资力度空前,5年累计完成综合交通投资688亿元,为“十二五”时期的3.3倍,综合交通网络实现大跨越大发展,续写辉煌新篇章。


1. 铁路从一到多发展。


杭海城际铁路全面开工并进入系统联调,沪乍杭高铁、通苏嘉甬铁路等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2. 公路从密到优发展。


全面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525国道广陈至林埭段等一批重点项目,基本建成钱江通道北接线工程等项目,顺利开工苏台高速二期等项目,超计划完成“四好农村路”“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全市公路网密度、高速公路密度、二级及以上公路网密度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首位,其中公路网密度居长三角第二,“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国家级示范县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3. 水运从大到强发展。


嘉兴港、嘉兴内河港首次突破成为双亿吨强港,嘉兴港入选“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杭平申线、京杭运河“四改三”嘉兴段、丁诸线等航道工程相继建成,浙北集装箱运输通道嘉兴段工程等项目全面开工,全市航道总里程、航道密度、三级航道里程均居全省第一,其中航道密度位居长三角第一。


4. 枢纽从站到极发展。


全面开启枢纽嘉兴大会战,开工建设嘉兴火车站区域提升改造工程,推进嘉兴南站站城一体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嘉兴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工作,打造全球航空物流枢纽。推动海河联运枢纽建设,全力推进港产城统筹融合发展。


(二)长三角一体化打开新局面。


“十三五”期间,嘉兴市牢牢把握全省接轨上海“桥头堡”的职责使命,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推动与长三角区域设施共联、民生共享、机制共融。


1. 加快推进设施共联。


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驶入快车道,全面改善与周边省(市)连接的29条“瓶颈路”。积极落实“三省一市”交通运输部门关于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打通沪浙毗邻地区的首条省际断头路叶新公路-姚杨公路。加紧推进朱吕-善新公路等一批项目实施。


2. 加快推进民生共享。


全面推进毗邻公交,5年累计开通25条毗邻公交线路,其中省际毗邻公交线路12条,省际接壤县(市、区)毗邻公共交通实现全覆盖。开通西塘、乌镇至上海浦东机场和杭州萧山机场的直达客运专线。嘉兴公交“一卡通”实现与303个城市互联互通,覆盖上海、杭州等大部分长三角城市,成为全国首个发行量率先突破100万的城市,同时首批6类电子证照在长三角地区范围共享互认。


3. 加快推进机制共融。


制定交通接轨上海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深化与上海的互联互通互融。推动嘉兴市交通运输局与金山区交通委深入实施“交通毗邻党建”,推动嘉善、吴江、青浦三地交通部门建立了党建共建协议,密切交通部门的交流联系。全力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交通建设,出台支持示范区建设22条举措。


(三)综合运输服务跃上新水平。


“十三五”期末,全市公铁水完成客运量2469万人次、货运量27640万吨,客货运量保持平稳增长趋势,2016至2019年期间公铁水综合客运量、货运量分别年均增长4.2%、7.6%。


1. 客运实现便捷快速。


高铁迎来4对8趟始发列车历史性时刻。累计新建及更新公交车辆1354辆、微公交线路19条、公交专用道32.9公里,开通全省首批辅助公交,实现城市、城乡公交移动支付全覆盖,市本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由2015年的15.8%提升至2020年的21.4%。实现水上巴士正式通航。


2. 货运实现降本增效。


建成全省“四港联动”海河联运示范工程,货运量年均增长近30%,2020年嘉兴海河联运货运量占全省78%。物流龙头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全市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40家,其中4A级及以上企业数量达5家,圆满完成“十三五”目标,邮电业务总量突破两百亿大关。


(四)现代治理体系呈现新面貌。


“十三五”期间,嘉兴市践行行业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多点突破,全面推动行业现代化治理效能迭代升级。


1. 全面深化行业改革。


五年累计出台及修订17项制度,371项群众和企业办事事项的网上办事率、“跑零次”实现率和掌上办事事项率指标均达100%,率先实现普通货车“三检合一”、内河船舶“多证合一”“多检合一”。


2. 坚持绿色交通底线。


创建成功绿色交通城市。全面开展公路、铁路、航道沿线环境整治工作,五年累计关停“小散乱”码头830座。实现星级文明服务区全覆盖。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应用,占比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49%、8.41%。创建“美丽交通经济走廊”2246公里。


3. 加速智慧交通发展。


以整合“一平台”、建设“一中心”、提升“二服务”、完善“一张图”、创新“一模式”为重点,完成智慧交通建设任务,实现人(货)、车(船)、路和环境协调运行,形成县域智慧交通示范工程、公交运行监测系统、航舶航行预警系统等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经验。


4. 巩固平安交通建设。


开展危货运输治理等专项行动,完成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治理318处,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超限超载率降为0.28%,全市共建立应急基地及抢险小组32个,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乌镇峰会等交通安保工作及重大节日、极端天气交通应急保畅任务。


(五)民生保障能力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嘉兴市以兴产业、积民生为重点,全力推进惠民交通建设,交通民生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1. 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全面推进农村公路质量提升,5年累计改造低等级公路1315公里,全面消除等外公路,推进先进示范创建,5年累计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4个,“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1个,各县(市、区)均达到“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标准,形成了高品质、新模式、优服务的“四好农村路”新样本。


2.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构筑畅通有序的城乡三级公交网络,公交通村率达到100%,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全部达到5A级。加快农村停靠站、农村客车等基础设施更新,累计建成农村港湾式停靠站298个、更新城乡公交571辆。


3. 推进农村物流服务网点建设。


5年累计建成农村物流服务点438个,服务点数量居全省前列。


对标新时期新阶段新要求,我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中还存在区位优势未充分转化、市域网络格局有待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有待统筹、交通运输品质有待提升等不足,需要在“十四五”期间着力解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黄金机遇,围绕成为“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和共同富裕典范城市的发展目标,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及交通强省建设总体要求,紧扣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建设,聚焦“三个转变”“四个一流”,以打造“枢纽嘉兴”为抓手,以沪嘉一体化、立体互联、公平普惠、质效提升、绿色低碳、创新驱动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着力促进双循环高效流通,全面夯实惠民交通基础,统筹推进一体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高水平建设交通强市示范市。


(二)发展目标。


至2025年,基本建成高水平现代化交通强市,完成综合交通投资约2000亿元;基本建成城际、市域、市内3个“半小时交通圈”及铁路枢纽、航空枢纽、海河联运枢纽三大枢纽,全面形成枢纽嘉兴、交通网络、一体融合、城乡统筹、运输效能、交通品质六大标志性成果;全力打造长三角核心区中心枢纽,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枢纽嘉兴实现新跨越。


铁路枢纽打造国家高铁通道重要节点和长三角核心区复合枢纽,米字型铁路交通枢纽初步形成;航空枢纽建成服务长三角、面向全球的航空物流基地,民用航空领域实现零的突破;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基本建成,十大辐射通道基本建成,嘉兴港三大港区均具备规模化海河联运能力。


交通网络实现新跨越。


加快“轨道上的嘉兴”建设,构建“县县有铁路、处处连枢纽”的多层次轨道体系;优化完善干线公路网骨架,实现“县县通快速路、镇镇通高速”;畅通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实现内河千吨级航道里程达250公里。


一体融合实现新跨越。


基本实现设施互联,基本建成城际、市域、市内3个“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实现服务共享,形成一批特色的长三角区域协同出行服务产品,市域公交一体化全面实现“一码通行”“三网融合”“四个统一”及“五个规范”;初步实现管理一体,初步建成区域统筹协调机制,以党建合作为引领的三地定期会商机制更加完善,跨区域管理模式基本建立。


城乡统筹实现新跨越。


力争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7个县(市、区)均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城乡跨区域路网全面联通,基本消灭断头路;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建制村全面通双车道公路,通公交道路均为三级及以上,乡镇等级客运站覆盖率显著提升,行政村客运班车、物流快递全覆盖。


运输效能实现新跨越。


交通运输效率全面提升,联程联运、多式联运体系初步形成,综合客运枢纽平均换乘时间持续缩短,基本建成海河联运、空铁公水两大全省多式联运样板;交通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建设以嘉兴南站站城一体综合体、水上巴士为代表的一批新模式交通项目,交通与城市、旅游等融合发展空间全面拓展。


交通品质实现新跨越。


形成绿色低碳的发展和生活方式,运输结构全面优化,公转水、公转铁有效突破,公交分担率显著上升,水乡碧道纵深推进,实现县县均有美丽精品示范线;新基建示范引领,率先建成沪杭甬智慧高速、杭申线智慧航道示范工程;交通安全保障有力,实现重特大事故零发生,道路万车死亡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到2035年,综合枢纽服务能级明显增强,基本形成以“三港”为核心、“四网”为基础、“六通道”为骨架的综合交通发展格局,融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市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更加完善,交通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综合立体交通网新格局


三港:铁路枢纽、海空枢纽、海河联运枢纽。


四网:对外交通网、都市公交网、市内快速网、水乡碧道网。


六通道:沪嘉湖通道、沪嘉杭通道、沿湾通道、苏嘉甬通道、苏嘉绍通道、苏嘉杭通道。


三、全面实施枢纽嘉兴战略,奋力打造长三角核心区中心枢纽


(一)分层分级打造综合枢纽体系。


以推进“空公铁”和“铁公水”联运枢纽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多层次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加强枢纽场站与国土空间、产业布局的协调衔接,提升联程联运和多式联运水平。“十四五”期间规划完成投资约135亿元。客运枢纽以高铁站、机场为重点,统筹铁路、轨道、公路等各种运输方式,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重点推进门户型及地区型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加快形成多层次客运枢纽体系。货运枢纽以空公铁、铁公水、海河等联运枢纽为重点,按照无缝化衔接要求,加快构建以“三主三副”为核心的多层次货运枢纽体系。科学规划设计一体化综合枢纽,完善枢纽站场的换乘换装设施和集疏运系统,推进枢纽内多种运输方式一体设计、同步建设、协同管理,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高效衔接,强化枢纽站场之间快速联通,实现枢纽衔接一体、运转高效,进而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


综合枢纽建设重点


综合客运枢纽:力争建成通苏嘉甬铁路嘉兴北站、嘉兴南站站城一体、海盐西站等项目,推进桐乡高铁枢纽站改扩建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综合货运枢纽:全面建成海盐港区传化智慧海港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嘉兴机场物流枢纽等项目,推进平湖独山港综合物流园区、苏宁平湖智慧电商产业园等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二)重点发力服务区域枢纽建设。


依托嘉兴区位优势及自身资源禀赋,围绕打造长三角核心区中心枢纽总体目标,持续深化铁路枢纽、航空枢纽、海河联运枢纽三大枢纽建设,至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高铁通道重要节点、航空物流基地、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铁路枢纽紧抓高铁时代机遇,全面提升嘉兴南站枢纽能级,初步建成国家高铁通道重要节点和长三角核心区复合枢纽。航空枢纽抢抓长三角区域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契机,按照长三角航空联运中心定位,打造服务长三角、面向全球的航空物流基地。海河联运枢纽发挥嘉兴“前海后河”的独特优势,深化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等周边港口的战略合作,以嘉兴港和嘉兴内河港为节点、高等级航道网为纽带,推进海港与内河港之间高效协同,基本建成以海河联运为特色的国内一流强港,奠定嘉兴海河联运枢纽在长三角的核心地位。


三大枢纽建设重点


铁路枢纽:按照“站产城一体、零距离换乘”的要求,力争高铁嘉兴南站扩容提升工程开工,推进通苏嘉甬铁路、沪乍杭铁路等多方向轨道接入,强化与虹桥机场、浦东机场、萧山机场等周边主要枢纽的快速联系,加快完善嘉兴至海盐快速化射线等铁路集散网络,形成区域性轨道交通枢纽。


航空枢纽:全面完成嘉兴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工程,推进圆通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强化嘉兴至湖州铁路、桐乡大道等集疏运通道与空港间的高效衔接。


海河联运枢纽:全面完成杭申线、湖嘉申线等骨干航道建设,畅通骨干航道与支线航道联通,加快建设一批万吨级泊位码头集群,基本形成“一枢纽十通道八联”外联内达的海河联运总体布局。


四、聚焦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勇当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示范标杆


(一)聚焦重点方向一体化发展。


1.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深化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协同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推动一体化区域建立更紧密的交通联系。打造沪嘉同城升级版,奋力担起嘉兴作为接轨上海“桥头堡”和承接上海辐射“门户”的历史使命,加快沪乍杭铁路、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G228 等多方向通道建设,重点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争取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通达虹桥枢纽,推进金山至平湖市域铁路等项目,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在嘉兴建设虚拟航站楼,强化沪嘉间快捷化、同城化发展水平,全力建设大湾区接轨上海门户城市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助推嘉杭、嘉湖一体便捷,以杭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和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加快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杭州下沙至海宁长安、苏台高速、杭州中环快速路、杭申线等干线通道建设,加快嘉兴至湖州铁路前期工作,谋划跨钱塘江多通道发展,提升杭嘉湖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共同打造大湾区发展核心区。推进嘉苏、嘉甬、嘉绍直连直通,依托大湾区发展及沿海通道建设机遇,重点突破行政、地理限制,加快通苏嘉甬铁路、207省道等项目建设,构建嘉兴与苏州、宁波、绍兴间的快速直连通道,提升嘉兴与长三角主要城市间的联系。协同推动示范区交通发展,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以一体化布局为导向,重点推进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等示范区轨道交通及丁陶公路、兴善公路等跨省连通道路,全面提升一体化服务管理水平,争创高质量一体化交通示范区,推动示范区嘉善片区成为嘉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提高服务管理一体化水平,依托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等平台机构,加强与周边城市规划协同,探索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建设机制,试点跨省市线路共同投资、统一运营,加快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信息的互通与共享,构建交通管理法规协调机制,推动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联合发布,构建交通行业公共信用管理体系,推行跨区域信用联合惩戒制度,推动超载超限等交通联动执法。


2. 聚焦市域一体化发展。


充分发挥交通在空间格局优化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科学布局市域交通系统,强化市域统筹,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发展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组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各种制式,提升交通连接效率,谋划建设中心城区至嘉善、海宁、海盐、桐乡等县(市)轨道交通,对接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杭海城际铁路、金山至平湖市域铁路、水乡旅游线等,加快构建市域一体化公共出行体系。加快市域一体化路网建设,充分发挥现有路网作用,以贯通“断头路”、畅通“梗阻路”、疏通“盲肠路”为重点,推进干线公路提速提标提质,提升通行效率,重点推动市域一体化“一环十一射”快速路网建设,建成中心城区至各县(市)的快速道路射线,谋划建设中心城区环线及中心城区至秀洲区、南湖区等方向的快速道路射线,保障各县(市、区)、产业平台、重要景区等市域内主要组团间的快速连接。推动市域一体化运输发展,着力实现“一三四五”总体目标,实现“一码通行”,即加快数字化公交建设、搭建全市域公交支付二维码平台;实现“三网融合”,即加快统筹线网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城市、城乡、城际一体化全域公交体系;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服务标准、票价政策、支付方式、车身标识;实现“五个规范”,即规范运营标准、票价体系、场站建设、信息系统和服务评价,形成一整套长效运营管理和保障机制。


(二)共建共享轨道上的长三角。


发挥轨道交通在长三角城市群连接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县县通高铁,轨道交通主要城镇全覆盖”的多层次轨道体系。“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211”计划,新开工建设干线铁路、城际铁路里程200公里以上,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有轨电车里程100公里以上,完成投资近1000亿元。铁路加密沪嘉杭通道,构建苏嘉甬通道,谋划嘉湖通道,打通嘉兴融入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多向陆路快速通道,构建全市米字型铁路网络,实现嘉兴与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以及虹桥、浦东、萧山三大国际机场半小时畅达,服务国家、区域战略发展格局。市域(郊)铁路围绕沪嘉、杭嘉、嘉湖及市域一体化等发展目标,加快构建中心城市至各县(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研究选择合理制式与周边毗邻地区衔接,做好通道预留和沿线控制工作,提升嘉兴与周边毗邻地区间的一体化衔接水平。有轨电车按照“多网融合、空间支撑、枢纽锚固、老城优先”的理念,加快推进“网格放射”形态的有轨电车谋划与建设,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及效益。


轨道交通建设重点


全面建成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工程、有轨电车一、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通苏嘉甬铁路、沪乍杭铁路、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金山至平湖市域铁路、杭州下沙至长安城际铁路等项目,推进沪杭城际铁路、嘉兴至湖州铁路、嘉兴至海宁市域铁路、嘉兴至(海盐)平湖市域铁路、沪嘉城际铁路二期、杭海城际铁路海盐联络线等项目的前期研究。


(三)构建内畅外联现代公路网。


“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现代公路网建设,规划完成投资约917亿元,建设高速公路150公里以上,普通国省道400公里以上,快速道路70公里以上,至2025年实现“县县通快速路、镇镇通高速”。高速公路围绕“三纵三横七连”总体布局,加快对沪杭、苏嘉等繁忙通道的扩容改造,提升与长三角地区及相邻城市间高速公路衔接,强化对重要城镇、交通枢纽、重点景区、新兴经济节点及经济薄弱地区的覆盖支撑;积极推进智慧高速建设,至2025年底实现三纵三横主骨架全面贯通,支线连接线实现优化提升,建成沪杭甬智慧高速示范工程,提升高速公路开放互联及智慧化水平。普通国省道积极推进公路拥堵路段扩容改造,加强对乡镇和重要经济节点的覆盖,强化与高速互通、主要港口、机场、铁路站场的综合衔接,结合道路功能属性合理调控既有及规划普通国省道线位,至2025年底基本形成“五横五纵一连”普通国省道网络,力争实现普通国省道总里程翻番,普通国道技术等级基本达一级。快速道路重点建设市域一体化“一环十一射”快速道路网,至2025年底基本实现中心城区至各县(市)快速道路半小时通达,中心城市、市域各县(市、区)、产业平台和著名景区等市域主要功能片区之间的快速联系进一步加强。


现代公路网建设重点


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钱江通道及接线工程杭浦高速至沪杭高速段、沪杭高速公路海宁段改建工程、苏台高速南浔至桐乡段及桐乡至德清联络线工程(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杭浦高速公路海盐联络线(一期)、沪杭高速公路嘉善联络线(亭枫高速公路北延)、乍嘉苏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南湖互通至浙苏界、沪杭高速公路海宁联络线等项目,推进沪昆高速高铁新城段改建工程、杭浦高速公路海盐联络线(二期)等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普通国省道:全面建成228国道平湖段嘉兴港区平海路至天妃路段改扩建工程、524国道秀洲新塍至王店公路工程、S202嘉善至象山公路平湖新埭俞家浜至大齐塘改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228国道平湖独山港至林埭段改扩建工程、杭州中环嘉兴段、S212嘉善至余杭公路嘉善县丁栅至陶庄段改建工程(丁陶公路)等项目,推进320国道桐乡濮院港至凤鸣立交段快速化改造工程、320国道南迁及连接线工程、S206嘉善至余姚公路嘉善芦墟塘大桥至省际段改(扩)建工程(平黎公路)等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快速道路:全面建成嘉兴至罗星至嘉善三通道(三环东路至世纪大道)、嘉兴至嘉善快速化射线(城东路-320国道)等项目,推进嘉兴至嘉兴互通至嘉善快速化射线(广益路、兴善公路)、嘉兴至秀洲快速化射线(东升西路)等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四)打造现代化水运示范标杆。


“十四五”期间,水运规划完成投资约220亿元。内河航道以嘉兴“三横三纵”国家高等级航道网为建设重点,实施通航关键节点改造,加快畅通嘉兴千吨级内河航道网络,提高长三角省际航道通过能力,同时加强支线和旅游航道建设,实现千吨级航道总里程超250公里。内河港口科学合理布局嘉兴高等级航道沿线港口,发展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作业区。新建500吨级及以上泊位34个,内河码头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航道加快构建“一城多星两琏七廊”的市域水上客运服务线网及“两环九射”的中心城区水上客运服务线网,实现市域主要滨河景区全覆盖、下辖城区、重点镇、重点村等水乡聚落广通达、依托城市历史韵味和发展新貌塑造精品服务。新建水上巴士客运码头49个,锚泊地6个,高品质打造水上巴士体系,客运总里程约180公里。沿海港口加快专业化深水码头建设,科学集约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加快港口开发建设,提升码头大型化、专业化水平,新建沿海泊位12个,至2025年沿海万吨级泊位达到45个。航道锚地大力完善航道、锚地等港口公共服务配套,推进港口公共服务基地码头建设,开展外海进港航道和锚地建设可行性研究,保障港口可持续发展。


水运建设重点


内河航道:重点建成湖嘉申线航道嘉兴段二期工程、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工程嘉兴段、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新开挖航道段(嘉兴侧)等项目,开工建设杭申线(嘉兴段)三级航道改造工程、乍嘉苏线(浙江段)航道整治工程等干线航道工程,适时推进何家桥线、宋塘桥线、官堂线、永明线等支线航道建设。


内河港口:重点推进城郊港区西港作业区、平湖港区钟埭作业区、海宁港区星光作业区、桐乡港区经开作业区等内河作业区建设。


内河水上客运:重点推进嘉兴水上旅游线路建设项目。


沿海港口:全面建成独山港区A区5、6号液体散货泊位工程,独山港区B区25、26号多用途泊位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海盐港区C区智慧海港基地(含内河港池)等项目;加快推进独山港区A区1号液体散货泊位工程,独山港区B区21、22号多用途泊位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航道锚地:重点建成独山2号锚地、彩旗山2号锚地等项目,加快嘉兴外海进港航道疏浚等项目前期研究。


(五)建设畅达高效邮政快递网。


“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嘉兴(国际)快递产业园、圆通国际航空物流园“双百亿”工程,推动国际邮件快件(跨境电商)综合监管中心建设。建设邮政快递强市,形成普惠城乡畅达国际、辐射“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地区)的寄递服务能力。提升邮政普遍服务质量,实施“进村进厂出海”工程。构建农村快递辐射网、工业互联服务网、国际快递骨干网、高质量快递服务网,推进海外仓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快递物流节点,增强“最后一公里”末端网络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城乡快递无差别配送。


五、全力夯实惠民交通基础,助力嘉兴打造共同富裕典范城市


(一)推进城乡交通统筹融合。


1. 加快城乡基础路网建设。


建设内通外联的城乡交通骨干通道,重点打通市域内存在的跨区域(县市、镇村、村村)断头路,加强城市道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内河码头之间的衔接,强化市、县、镇、村之间的交通联系,实现区域路网全面联通,基本消灭断头路。不断深化基础路网覆盖广度,全面提升基础路网通达、通畅水平,重点提升改造通乡镇、景区公路,建设通较大自然村公路,实现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100%。加快建设美丽公路,推动农村公路与美丽乡村、水上巴士等有机结合,推进翁金线、西塘大道等项目建设,基本建成五彩农村路网,各县(市)均建有示范线。


2. 完善城乡运输站场体系。


完善城乡客运场站体系,完善以乡镇客运站为中心、公路沿线港湾式停靠站为依托的多层次城乡客运站场体系,推动乡镇等级客运站覆盖率提升至85%,基本实现村村均有公交站,站站均为港湾式。完善城乡货运场站体系,健全完善县级物流中心、乡镇配送站、村级物流网点三级物流快递场站体系,实现行政村物流快递全覆盖。完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体系,按照“多点合一、资源共享”模式,加快集客运、货运、邮政于一体的乡镇综合客运服务站点建设,引导交通运输、邮政等物流资源的整合,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农资、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


3. 提升城乡运输服务水平。


提升城乡公交运输水平,统筹协调城市公交、城际客运和农村客运发展,提高城乡客运网络的覆盖广度、深度和服务水平,实现行政村客运班车全覆盖,因地制宜开展道路提升改建,实现通公交道路等级均为三级及以上。提升城乡物流运输水平,加强规划引领、政策引导,支持建设专业化的配送基础网络,鼓励专业化物流企业充分利用邮政、快递及客运站,积极发展农村物流末端节点,形成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能力。


(二)提升特殊群体服务品质。


1. 提升交通暖心服务品质。


更加注重向困难群众倾斜,加强特殊群体出行保障,保障老年人、未成年、残疾人等群体基本交通权益,推动在火车站、城市客运场站、公交车站等站场设置无障碍设施设备体系。强化急救药品、器材、自动除颤仪(AED)等医疗应急救助在枢纽站场的设置。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合理保留传统出行凭证和查验手段,推广预约式、一键式无障碍出行服务,提供公交定制化服务。


2. 改善交通行业从业环境。


维护货车、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各类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持续推进“司机之家”、船员驿站建设,提供面向从业人员的法律援助等服务。实施轻微违法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行暖心执法、温情执法。引导并鼓励企业建立健全货车司机、公交客运等从业人员关爱机制,督促企业落实社会保险、工商保险、医保、公积金等社会保障,引导并鼓励企业建立健全货车司机、公交客运等从业人员收入增长机制。


六、加快运输服务提档升级,构建促进双循环格局的服务体系


(一)持续优化交通出行服务。


1. 构建多样化公共出行体系。


加快构建轨道交通、航空、道路客运、水上客运等不同运输方式构成的多样化公共出行体系。优化提升轨道运输服务,统筹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探索推动沪杭铁路通勤化改造,提升城际间通勤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民航运输服务网络,把握沪杭航空功能外溢机遇,重点发展商务、旅游等差异化服务,结合嘉兴机场改扩建提前预留高铁、轨道等站点,强化空公铁无缝衔接。加快道路客运转型升级,强化道路客运与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融合衔接,持续深化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发展,完善干线、支线、微线组成的三级常规公交服务网络。


2. 发展高品质运输服务模式。


以为出行者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为出发点,推动交通运输服务全面优化。推动旅客联程运输发展,以各类枢纽场站为突破口,优化换乘体系,推进联程服务,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顺畅换乘和无缝衔接。纵深推进城市拥堵治理,加强需求管理,强化科技治堵,鼓励多元化品质出行模式,鼓励5G微公交、微枢纽、定制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多元化模式发展,积极引导大型客运枢纽发展共享汽车租赁网点,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升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出行便利性。


(二)培育壮大现代物流发展。


1. 纵深推动多式联运发展。


充分发挥海、陆、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结合嘉兴实际,推进海河、空铁公水及海铁等联运体系发展,重点依托嘉兴港口、嘉兴机场打造海河联运及空铁公水两大多式联运发展样板,加快推动港口、铁路、公路货运枢纽改造升级,强化相互间的融合衔接,加快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优化多式联运组织模式和装备技术。


2. 夯实现代物流发展基础。


围绕嘉兴产业布局,不断完善现代物流空间格局,提升物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高效物流网络。建设与产业布局相适应的高效物流网络,探索发展高铁快运,提升道路货运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完善物流节点布局,完善嘉兴空港物流枢纽、平湖独山港综合物流园等物流节点布局,加快构建以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市三级物流配送网络,提升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能力。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企业网络联盟,推动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不断壮大以国家A级物流企业为代表的品牌企业队伍。


(三)拓展交通融合发展空间。


推动交通与城市空间融合,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完善枢纽内部及周边产业功能,打造枢纽经济发展新模式。围绕嘉兴南站等综合客运枢纽,通过功能多元复合、交通立体连接、城绿紧密交融,推动车站无缝嵌入城市。打造站城一体综合体,围绕嘉兴港、嘉兴机场等货运枢纽,加快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着力发展物流枢纽经济。推动交通与旅游业融合,加强旅游公共交通服务,结合嘉兴特色,以发展湖区经济为重点,创新推动水上巴士等特色客运模式发展;加强交通运输与景区、绿道、旅游航道等休闲旅游设施布局协同发展,挖潜交通融合新消费。推动交通与制造业融合,鼓励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加快推进智慧物流服务。


七、织就生态水乡秀美画卷,打通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通道


(一)持续深化绿色低碳交通发展。


1. 推进运输结构绿色转型。


持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不断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优化综合运输结构。推进出行方式绿色转型,推进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客运系统协同发展,提升公共客运的舒适性和可靠性,实现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70%。


2. 强化交通资源节约集约。


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把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全领域,降低交通建设造成的生态影响。加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集约利用土地、线位、桥位、岸线等资源,加强地下、地面、地上等空间规划衔接、综合开发和高效协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新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中应用。


3. 深化交通环境污染治理。


推广节能环保运营车辆,推广应用以天然气、电力等绿色清洁能源为动力的运输装备,加快推进加气站、充电桩及综合功能服务站等配套设施建设,试点推广氢能源车辆,鼓励高效、低耗、安全、舒适的客运车辆发展,全面推进货运车辆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加强港口船舶污染防治,提升重大船舶污染事故应对能力,推广纯电动和LNG等清洁能源船舶,探索氢能源船舶发展,继续加大船舶排放管控力度,大力推进港口岸电建设,沿海港口泊位岸电设施覆盖率达100%。


(二)纵深推进全域水乡碧道建设。


1. 推进四大廊道建设。


串联“山海林田湖、城镇乡村景”,以美丽公路、美丽航道、城乡绿道为依托,建设功能多样、覆盖全域的水乡碧道网。打造智慧产业走廊,以“运河智韵”为主题,结合主城区产业发展、京杭古运河智慧航道开发和G60科创走廊,打造服务高新产业的智慧产业走廊。打造生态富民走廊,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结合美丽乡村精品线、旅游风情小镇及休闲养生基地、农家乐示范村等,在以嘉善、秀洲为主覆盖全域水网区域打造生态富民走廊。打造自然风景走廊,以“钱江潮涌”等为主题,结合百里钱塘、滨海国际商务走廊、平湖滨海休闲区和全域内河水上旅游系统,打造自然风景走廊。打造历史人文走廊,以“红船古韵”为主题,结合南湖红色旅游文化、马家浜遗址区、罗家角遗址区和桐乡市乌镇镇茅盾故居等,打造服务红色文化底蕴的历史人文走廊。


2. 建设高标准绿道网。


围绕省级特色绿道1号线钱塘名城线及2号线江南古韵线,规划形成“双环七廊”的城乡绿道格局,建构全域贯通、城乡融合、市县无断点的市域绿道网络体系。“十四五”期间实现“双环”结构基本形成,推动省级绿道全线贯通,重点围绕嘉兴高密度水网,构建高标准滨水绿道网。


八、推动交通信息深度融合,成就领跑全省的新时代数字嘉兴


(一)迭代升级智慧交通云平台。


建设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嘉兴市交通运输综合监管平台,加强公路、港航、运管、交通工程质监等平台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实现数据整合、信息共享,提高决策支持、监管执法、政务服务等领域的大数据运用水平,实现精确分析、精准管控、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完善资源目录与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实现行业信息资源的汇聚融合,提升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开放服务能力。提升交通运输决策分析水平,建立大数据支撑的决策与规划体系,探索采用数据化、全景式展现方式,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运行监测预警、舆情监测、安全风险分析研判、调度指挥、节能环保、在线监测等支撑能力。完善数据化全景展示,依托大数据预测,推广应用出行诱导等服务,为公众出行提供交通信息服务,提升出行效率和出行体验。


(二)大力推动交通领域新基建。


建设智慧公路,探索打造适应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技术的智慧高速,率先建成沪杭甬智慧高速,研究推动G228等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智能化升级,积极推进市域一体自动驾驶商运走廊建设。建设智慧港航,依托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等骨干航道,提升嘉兴市智能化新型航道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推动港口码头的智能化改造。建设智慧民航,加快机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项设施全面物联,打造数据共享、协同高效、智能运行的智慧嘉兴机场。建设智慧枢纽,推进智能化客货运枢纽建设,鼓励各运输方式及枢纽间联运设备共建共享、资源信息共享共用,深化“一站式”“一单式”等数字化改革。协调能源和通讯设施布局建设,推动完善高速服务区快充站、5G基站等能源和通讯设施布局,提高对重要设施、重要节点、重点领域的覆盖水平。


九、纵深推进平安交通建设,为推动嘉兴跨越发展保驾护航


(一)健全安全责任监管体系。


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各级政府加强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领导;各级交通部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二)提升交通设施安全水平。


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生产和使用。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公路、城市轨道、港口、航道、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防护能力,充分运用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增强综合交通运输各领域安全监管,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推进运输装备提档升级,推动老旧营运车船更新、改造,推广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防碰撞和整车整船安全运行监管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港口、码头危险货物运输及储存设施等智能化安全设施设备,提高运输工具及设施设备安全技术性能。


(三)深化安全风险预防控制。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推动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隐患清零,一般隐患减增量、去存量。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定期全面排查梳理风险,加强风险防控责任落实,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严格管控重点领域风险,加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安全风险联防联控,加强风险源头管控,加强两客一危、水路客运、货车超载超限等重大领域的安全风险管控。


(四)强化应急运输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救援体系,加快交通运输综合应急指挥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多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加快构建统一指挥、快速响应、协同联动、安全可靠、平急结合的应急物资运输保障体系,提升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防御处置工作,增强交通运输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和保障能力。


十、持续深化现代行业治理,为嘉兴蝶变跃升提供持久动力


(一)深化交通行业领域改革。


全面推进交通数字化改革,加快构建整体智治体系,以数字化推动交通业务流程整体优化和系统重塑,牵引交通高质量发展,探索多元化应用场景,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交通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在综合交通统筹机制、交通投融资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行突破。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平稳承接上级下放权力事项,加快推进交通事项“一网通办”“异地通办”。


(二)加强交通运输法治建设。


深化交通运输法治部门建设,坚持法治引领,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综合执法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执法监管模式。持续深化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深化“四基四化”建设,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信用交通建设,建立健全动态精确、融合高效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交通运输新型监管机制。


(三)加强交通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交通运输科技人才培育机制,强化对交通运输人才队伍的政治引领,坚持“高精尖缺”导向,培育高素质交通科技人才。加强交通运输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完善交通运输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完善教育培训、轮岗、挂职等机制,提高交通运输干部队伍政治素质。


(四)纵深推进清廉交通建设。


全面完善清廉交通工作体系,形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完善清廉交通制度体系,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集聚等高风险领域,加强清廉交通建设制度设计,健全制度执行机制。


十一、环境影响评价


(一)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


实施本规划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占用、生态影响和污染排放等方面。“十四五”期间,全市综合交通建设将新增一定用地规模及消耗一定物资资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也会产生一定废气、污水、噪声、固体废物等,对局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规划建设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推广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和发展集约高效运输组织,实施后能耗指标明显下降,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二)预防和减缓不良影响的措施。


1.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减少污染。


优化供给结构,通过既有设施改造、扩容等手段提高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土地(海域)占用特别是耕地占用,实现对能源、资金、土地和环境等的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应用,提高车船能源使用效率,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车船,减少环境污染。优化交通运输组织结构,提高轨道交通和水运承运比重,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


2. 强化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


合理设计项目线位走向和场站选址,注重生态保护,避绕水源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和永久基本农田。研究制定公路航道沿线绿化和公路边坡复绿的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建设一批绿色公路、绿色航道,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观赏性和抗灾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开展环境恢复和污染治理,做好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工作。


3. 完善项目环境管理体系。


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节能审查制度,严格规划、土地、岸线、环保等准入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大建设项目后期管理力度,强化验收环节的管理,做好规划项目施工、运行阶段的环境监管。建立完善绿色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改善制度环境,提升服务与管理能力。


十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党在规划推进过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市级部门协同、上下机构联动、周边省市互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综合交通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完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分工协作机制,细化落实目标任务,明确责任,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加强与相关单位、周边省(市)衔接,争取项目同步实施;强化市级协调推进机制,集中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实施。


(二)加强统筹衔接。


增强与国家、省及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衔接,与国家“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协同,紧密对接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城镇化等专项规划。统筹公路、水运、机场、铁路等各类运输方式,紧密联动市县规划编制。制定规划实施事中事后监管和动态评估调整机制,强化规划执行刚性约束,完善“规划-计划-项目”闭环机制,加强常态化监督考核。


(三)加强要素保障。


强化用地保障,积极争取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重大平台,统筹解决占补平衡等用地指标。做深项目前期工作,具备条件项目要套叠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做好用地预留。强化资金保障,完善交通投融资政策体系,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交通项目建设,推动EPC+PPP、交通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模式试点,引入社保资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探索“交通+资源”“交通+旅游”等融合发展机制。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20日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584.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