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
400-888-0826

好货运客服微信

重庆巫山县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原文)

TIME:2022-06-10 10:00:58 HOT:0来源:重庆市巫山县交通局
栏目分类 好货运广告 猜你喜欢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新定位、新使命的第一个五年,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第一个五年,是加快建设“行千里、致广大”的交通强市的第一个五年,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巫山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跨长江巫峡两岸,将立足三峡库区的地理条件、生态功能和资源禀赋,全力打好“三峡牌”、建好“城镇群”,突出巫山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充分发挥巫山“东大门”作用。


“十四五”时期是巫山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是建设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的机遇期,客货运输需求总量将稳步增长,人民群众对运输多样化、高品质、高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土地、环境、资金、资源等要素保障需求将更加迫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一定的规模。为科学研判“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科技发展新趋势,抢抓交通强国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战略机遇,准确把握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和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新任务,把握好各方式发展节奏和建设重点,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特编制《巫山县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编制依据为《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等相关规划文件。规划范围包括巫山全县,统筹考虑巫溪、奉节、建始、巴东、兴山等周边地区,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巫山交通始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交通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城市提升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要战略机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交通发展正处于历史最佳期,为加快建设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七横三纵三港一场八中心”交通大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1.过去五年是交通投资再创新高,助推经济活力不断释放的五年“十三五”投资再创新高。


坚持把资金保障作为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来抓,积极通过多种渠道,集聚各方财力、汇聚各方资源,全力筹集交通建设资金,努力满足交通发展需要。“十三五”以来,全县交通完成各类投资286亿元,投资年均增长25.3%,其中铁路完成投资44.8亿元、公路231.7亿元、水运3.8亿元、航空3亿元、枢纽及其他2.7亿元。争取上级补助审批资金32亿元、交通局补助资金26亿元,交通投资已成为有效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有效发挥了交通投资的关键性、撬动性作用,对促进全县经济增长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三年行动”计划投资成效显著。巫山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投资60亿元,占“十三五”交通完成总投资的21.2%。其中完成高速公路投资201亿元,普通干线公路投资38亿元,“四好农村公路”投资22亿元。


2.过去五年是供给侧改革深入实施,区域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凸显的五年高铁建设实现“零”突破。


基本建成郑万高铁巫山段,实现巫山高铁“零”的突破。郑万高铁巫山段设计运输能力为6000万人/年,预计2022年全线建成通车,届时将实现京郑渝昆高速铁路全线贯通,并与京广、陇海、兰渝等铁路大通道联网,极大地缩短三峡库区与西南、西北、华中、华北等地的时空距离。


高速公路建设加速推进。两巫高速巫山至大昌段基本建成完工,奉(巫)建高速巫山段、两巫高速巫溪至大昌段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同时,巫山至官渡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巫山“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推进两巫高速、奉(巫)建高速、沿江高速南线巫山至巴东段、巫山至官渡高速4条高速公路规划建设,规划总里程100公里,建成后将基本实现与周边区域快速互联互通。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实施。黛溪河、鳊鱼溪航道整治开工建设,巫山“一江四河”高等级航道体系加快形成。建设完成抱龙河综合码头、县城古城码头、大昌旅游码头一期、大溪综合码头一期等,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93万吨、旅客吞吐能力721万人。开通县城至双神景区、县城至大溪水上旅游航线,水上旅游客运加速发展。


机场通航开辟“空中走廊”。重庆巫山机场2019年8月正式通航,是重庆市“一大四小”民用4C级支线机场之一。机场设置5个机位站坪,适用波音737、空客A320等机型,目前已与重庆、广州、烟台、深圳、杭州、海口、西安、昆明、成都、武汉等城市实现通航。至2021年底,共保障起降架次1650次,旅客吞吐量达到9万人次。巫山机场打通了连接“东西南北中”的空中大通道,对提高巫山美誉度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意义重大。


3.过去五年是交通脱贫攻坚纵深推进,全面小康圆满完成的五年国省干线路网提质升级。


完成G347史家垭至龙溪路面改造32.3公里,实施G347平河至福田、G348骡坪场镇改建段、S102、S201等升级改造236公里,全县普通国省道里程达到421.8公里,国道二级及以上、省级三级及以上比例分别达到71.4%、98.4%,县内干线路网密度进一步加强,干线公路状况明显变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农村公路路网全面覆盖。以“交通进村入户、助推精准脱贫”为统揽,突出“加硬度”,重点建设30户以上(或100人以上)集中居住的村民小组公路,建设“四好农村路”2256公里,排名全市前十,符合通组条件的1903个村民小组通达率达到100%、通畅率达到90.7%,圆满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5194公里,其中县道243公里、乡道469公里、村道4425公里、专用公路57公里。农村公路的不断完善,有力助推交通脱贫攻坚,支撑乡村振兴。


4.过去五年是客货运输服务提质,人民满意度稳步攀升的五年客货运输能力快速增长。


2020年全县客运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相较期初增长35.9%,位列渝东北城镇群增幅第一名。货运吞吐量增长至1050万吨,相较期初增长26.2%,增长速度高于渝东北城镇群平均增幅(26%)。


城乡客运服务更加普惠。公共交通覆盖面不断提升,新增10条公交线路,优化15条公交线路走向,开通了至巫山机场的客运专线。新建城区公交站牌5个,维护40个,有序开展江东公交港湾等公交场站前期研究,极大提升了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开通了城区至摩天岭、两坪、文峰观等多条城乡公交,新建农村客运招呼站186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金坪乡、大昌、福田、双龙等客运站建成投用,官渡、骡坪、竹贤、庙宇等乡镇客运站建设有序推进,农村群众出行环境显著改善。水上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新建客运趸船12艘,完成小小三峡29艘旅游船改造,新增客运船舶29艘、1102客位。


货运物流蓬勃发展。新增货运企业5家,全县货运企业达到17家,货运车辆2700辆,货运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货物运输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巫山县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正积极开工建设,货运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狠抓超限运输治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治超新规,“十三五”期间检测车辆18万余车次,查处超限运输车辆352车次,卸载货物2000余吨,联合交警部门开展联合执法40次,移交交警部门处理案件352起,超限率控制在0.2%以内,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荣获全市治超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5.过去五年是创新驱动先行引领,交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智慧交通发展取得突破。


大力开展全县公路、港口、航道、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工作,业务覆盖广度已超过80%,核心业务应用实现基本覆盖。搭建了巫山县GPS监管平台,随时监控企业GPS值班和值守情况,建成覆盖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港口航道、“两客一危”车辆、公交车、出租车、运输船舶的动态运行监测体系。完成大宁河等重点航道视频监控系统维护管理,同时全县水运企业完成GPS监控分中心建设,行业运行监测能力显著增强。交通局与辖区运输企业建立线上联络机制,掌握、传递重要的运输及安全信息;与交警大队、高速公路执法大队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开展联合执法,对重点查处对象和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实行共同监管;与气象局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对重要天气信息及时掌握,迅速传达,全面预防。翠屏汽车客运站全面推行“联网售票系统”,实行了全市联网视频监控和IC卡报班发车制度,智能出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绿色交通发展成效显著。成立巫山县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密集召开环境保护专题会议,加强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公路方面,全面贯彻生态绿色发展,以巫山公路打造长江三峡新景观,建设了巫山最美乡村公路—建平环线公路,最美风景路—梨金路、最美花果之路—平安至锁龙通畅公路等一系列美丽乡村示范公路。完成外环路(二三期)、巫大快速旅游路等60公里景观绿化建设。开展危化品运输路检路查与维修企业检查,并全部签订环保处置合同。稳步推进节能与新能源车船,投入新能源公交车134辆,新能源公交车型占比56.1%,超过国家对新能源公交车比重要求,剩余全部为天然气清洁能源车型。已在客运中心站建设充电桩19个,100辆出租车全部使用CNG。水运方面,落实环保整改措施,认真开展船舶码头防污染专项检车100万余次,查处船舶防污染违法行为9起。拆解船舶38艘、餐饮船舶1艘,“量减质增”趋势明显。


安全交通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以来,平均每年实施公路安检查171次、排除安全隐患180处、处置险情78次,5年来修复安保护栏12440米、改造危桥42座,实施渡口改造2个。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重点,加强对自然灾害多发路段的监控预警和工程治理,实施地灾防治工程60余处。班子成员和干部安全管理“一岗双责”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安全例会制、督查制和明察暗访制度得到坚持。运管与多部门联合执法,深入开展非法运营专项整治行动,合理调整治超站点,狠抓超限治理,检测车辆18万余车次,处理道路运输各类违章车辆4435辆次、卸载货物2000余吨。航务、海事等多部门联合行动,深入开展水上交通“5+N”专项整治,检查水上运输各类船舶13562艘次、拆解报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自用快艇24艘,全面排查整治隐患。深入开展港口码头整治工作,拆除老旧散小码头24座。


6.过去五年是重大领域改革攻坚克难,行业治理体系深化完善的五年公路管养能力显著提升。


公路管养实现全覆盖,加强农村村社道路养护,出台了《巫山县村社道路养护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率先将社道纳入养护管理范围,得到了市交通局的认可与广泛宣传。积极开展国省道预防性养护工作,建成重要桥梁及路段卡口视频监控信息平台。初步形成“畅安舒美绿”的路域通行环境,取得全市公路养护工作第四、公路工作第十的优异成绩并获先进单位,路政大队连续五年获全市路政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精神,严格落实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完成了局系统机构改革。拟定《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改革方案》,县公路局更名为县公路事务中心,交通勘察设计室改制基本完成,形成了职责更为清晰、机构更加合理、岗位更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出台了《巫山县农村道路旅客运输管理办法》和《巫山县乡镇船舶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成立了交通安全联合执法办公室,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进一步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出台了《交通建设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将环保纳入季度建设考核指标,完善了《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项目约束机制,规范前期、项目设计、招投标及合同签订、建设过程、交竣工验收等管理行为,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


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落实“最多跑一次”“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等制度,完成网上行政审批72项104子项各类信息录入工作,无一起投诉和行政复议案件。


第二节发展差距


尽管“十三五”期发展成绩显著,但对照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交通运输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发展差距。


1.对外通道不畅通


干线铁路网络仍不健全。一是高铁通道不足,境内南北向高速铁路通道为空白,东西向郑万高铁尚在建设,巫山与重庆主城、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未实现高铁直连,同时,京郑渝昆高铁大通道未全线贯通,巫山与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地联系效率较低。二是铁路货运通道缺失,巫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货运大通道能力不足,制约巫山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同时,巫山与邻近城市奉节、巫溪、城口、云阳、万州等缺乏铁路联系,对全市“一区两群”“奉巫巫城”区域协同发展支撑不足。


公路互联互通有待提升。一是高速公路对外通道较少。现状巫山高速公路对外出口通道仅2个,且仅有2个落地互通,北向连接巫溪、城口的两巫高速,南向对接湖北恩施建始县的奉(巫)建高速尚未建成,东西向已建成沪蓉高速,但长江南北岸交通网络存在北强南弱矛盾,且南北向联系较弱,三峡库区长江南岸的大通道尚未实现全线贯通,导致巫山与周边联系不够紧密,制约巫山打造区域交通物流枢纽。二是对外干线公路衔接不畅。巫山城区与巫溪、奉节缺乏高等级的快速干线公路连接,巫山县与恩施建始县、巴东县、巫溪县等毗邻地区省道、县道存在断头路,或衔接公路等级较低。因此,全县与毗邻地区干线公路衔接不畅,互联互通水平亟待提升。


水运一体衔接尚未形成。一是支流航道等级有待提升。黛溪河河口至潮水溪12公里航道整治工程(按Ⅱ级航道标准)、鳊鱼溪河口至煤场3公里航道整治工程(按Ⅲ级航道标准)尚在建设,干支联动、高效畅通的航道体系尚未形成,库区深水航道优势未能有效利用。二是港口物流枢纽功能不强。境内专业化重点港仍不完善,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尚未形成,港口对临港产业的聚集作用不明显,港口吞吐能力93万吨,2020年完成港口吞吐量240万吨,港口吞吐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运输需求,港口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制约巫山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开放大格局。


航空发展有待完善。一是支线航空运输发展较为缓慢。支线机场开通航线较少,航线网络结构缺乏科学性和高层面统一规划。支线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分散,客货基础相对薄弱。由于县内客货源体量规模有限,航空出行需求不够集中,短期无法聚集起支撑航空运输市场持续发展的基础流量。二是县内通用机场、水上机场缺失。受地域和空域制约,区域内缺少承担空中旅游、空中表演、空中航拍、空中测绘等特殊飞行任务的通用机场和水上机场。


2.内部网络不完善


路网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巫山境内普通公路总体技术指标偏低,高等级公路占比较少,大部分为四级及等外公路,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仅288公里,占比为4.7%,与全市平均水平(5.8%)与周边奉节县(5.1%)尚有一定差距,城乡高效畅通的骨架网络未形成,路网等级还具备一定提升空间。此外,按照交通部对“十四五”期间省道以下普通公路的建设要求,县道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双车道改造将成为下一步工作重点,巫山县农村公路体量大、等外级占比大,公路整体未铺装路面占比为23.9%,低于周边奉节县、开州区,后期升级改造工程量和难度大。


公路行政等级结构不合理。巫山公路交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适应程度正不断提高,但随着公路逐步走向网络化、系统化,路网布局不合理,公路行政等级结构不合理的结构性矛盾也逐渐凸显。数据显示,巫山县农村公路村道占比高达80.3%(全市78.5%),县乡道仅占公路比例的12.7%,路网层级结构失衡,未形成金字塔式结构。


“产城景”路网衔接仍需加强。全县26个乡镇街道中仍有21个乡镇未通高速公路,有16个乡镇到达高速互通出入口需要1小时以上,且衔接路段路面较窄、技术等级偏低,不能实现乡镇与高速公路网络的高效衔接,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干线公路对景区覆盖仍有不足,全县仅有2个位于城区的旅游景区实现30分钟上高速,文峰景区、神女景区和黄岩景区等其余重点景区连接高速时间较长。


3.枢纽衔接不顺畅


客运场站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综合客运枢纽缺乏。巫山境内主要的客运站场有巫山翠屏汽车客运站、巫山县汽车客运站等,均为单一交通运输方式主导的公路客运站场,缺少客运枢纽。全县缺少与经济体量相匹配的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各个客运站分工不够明确,层次不够清晰,客运站场体系呈现无序发展状态。现状各种交通方式衔接不紧密,巫山机场与各客运站之间的交通联系不够通畅,公交换乘效率不高。


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尚不健全。各种交通方式换装不高效,铁路进港区尚未实现,特色产业支撑力度不足,难以支撑全面建成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目标。机场集疏运体系尚不健全,航空货运量占比偏低,仅占运输总量的0.12%,货运能力利用度不高。


4.运输服务不高效


高品质客运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包车客运、旅游客运、精品班线等多样化道路客运服务推进缓慢。城市客运服务水平不高,公交IC卡应用程度不高,公共交通主导作用发挥不够,缺乏公交枢纽站、调度中心、公交专用停车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缓慢。农村客运服务品质仍有提升空间,客运线路通达深度不够,农村客运招呼站覆盖面不够广,部分群众出行仍然不便。交旅融合发展程度不够高,交通对旅游的支撑力度有限。


高效率货运服务水平仍需加强。运输结构调整有待完善,航空货运量占比偏低,航空高附加值、高时效的技术优势发挥不够。多式联运发展缓慢,空公水多式联运尚未形成,对特色产业的支撑力度有限。货运结构、装备还需调整,中小型企业较多,缺少主导物流发展的大型实体企业。运力结构调整滞后,高效低耗重型货车、厢式货车、集装箱货车、拖挂车和特种专用车比重较低。


高质量交通保障能力亟待强化。智慧交通发展有待加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不够、集约度不高,公路网路况检测等交通感知设备有待进一步升级。交通数据资源尚未进一步整合,高速公路路网、治超站联网管理、智慧公路综合管养、出租车、客车等管理与应用信息系统数据整合共享开发利用不足。绿色交通发展有待加强,清洁运输装备、绿色出行方式还需进一步推广。交通安全发展有待加强,行业安全监督能力有待提升,安全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力度仍需强化,尚未实现全县高速公路特大桥梁、隧道、边坡的应急实时监测,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尚显不足,水上应急装备、应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5.宏观政策、环境资源等因素影响


交通提质提速发展公路建设项目缺口资金筹资困难。高速公路方面,地方建设项目缺少中央资金补助,高速公路项目投资效益难以平衡,招商吸引力弱,社会融资渠道较少,缺少创新性融资渠道。农村公路方面,部分街镇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工业发展落后,税收资金少,县财力较为薄弱,难以配套补助资金用于建设。


人工、材料成本上升,养护质量难以保障。公路养护人工费、材料费、机具费等费用价格逐年上涨,养护补助资金已经明显偏低,导致公路养护投入不足,养护标准和质量无法完全达标,技术服务无法得到长期保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环境制约和审批有待破解。交通项目是线性工程,一些项目由于穿越自然保护区或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获得用地批复、通过环境评估越来越难,项目顺利开工的前置要件多、需要协调部门多,工作难度大、耗费时间长。


第二章发展形势和需求预测


第一节形势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十分重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交通发展要放在国际大环境、全国大格局中思考谋划。


从国家和市级层面看,“十四五”期交通发展要把握“五个特征”:


一是“十四五”期是宏观形势变革下交通支撑国家战略落地的关键期。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交通发展要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把握机遇,有力推动国家战略落地,着力扩大交通有效投资,拉动内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成渝跻身全国交通“第四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市。重庆交通在“十四五”期将牢牢把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优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构建多向联通、多式联运对外开放大通道,实现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二是“十四五”期是交通由大规模建设向高质量供给的优化期。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交通发展要紧紧围绕人流、物流、产业流等要素流动,优化交通资源供给,更加注重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补齐设施短板,破除无效供给,提升交通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交通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形成交通与国土空间开发、产业布局优化、人口要素流动、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推动交通运输由追求速度规模、投资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


三是“十四五”期是交通由单一发展模式向多种模式融合发展的加速期。


“十四五”期,综合交通发展要打破各种交通方式独自发展的模式,推动交通运输从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融合发展转变,推动各种交通“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营同期”,促进通道共用、资源共享。铁路,要统筹考虑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公路,要考虑城市外部高速公路和城市内部快速的衔接,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资源优势,推动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转变为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水运,要持续推动铁水联运、水水中转发展,构建支流转干流、陆港转水港的运输格局,提升组合效益。民航,要探索发展空空、空公、空铁等多种航空联运新模式,培育国内国际航空物流发展。交通枢纽,要推动站城一体、多网合一,广泛推行TOD发展模式,实现高效换乘换装、无缝衔接联动。


四是“十四五”期是交通由传统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的攻坚期。


“十四五”时期,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将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综合交通发展要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推动交通运输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推动实施一批智慧高速、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枢纽等新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促进交通行业数字经济、无人驾驶、交通智能车船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交通运输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新的增长点。


五是“十四五”期是交通由注重建设向更加注重管养的转型期。


受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等因素制约,未来交通建设大体量、大投入发展趋势将逐步下滑,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相对完善后,迫切需要更高效率、更高水平、更加精细的管理和养护,要持续推进行业改革,提升行业治理水平,提升路网通行保障能力。


从县级层面看,“十四五”时期,巫山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综合交通发展要抢抓“五大机遇”:


一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畅通对外大通道。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巫山区位优势明显,综合交通发展要紧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印发的《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立足“行千里、致广大”的交通强市建设,统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种方式、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类要素,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契机,加快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构建互联互通的开放通道体系,加速融入国家大战略、大通道、大平台,有力助推巫山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努力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二是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要求巫山交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是重庆当前和未来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重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编制实施7大专项行动方案,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七大任务之首。巫山交通要抢抓战略机遇,站在中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定位来通盘考量,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跳出巫山看巫山,立足双城经济圈来谋发展,抓紧谋划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多向对外大通道,推动巫山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全市大局,切实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以实干实际当好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生力军”,奋力开创巫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是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要求巫山交通强化区域互联互通,充分融入渝东北城镇群。


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部署,是重庆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发挥“三个作用”的路径选择。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将立足“生态优先当示范、绿色发展当标杆”,全面创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科学谋划三峡新区建设,积极建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切实优化区域特色版块。巫山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将全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力打好“三峡牌”、建好“城镇群”。交通发展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推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直连直通,推动巫山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奉节-巫溪-巫山板块等区域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协同性建设,有力助推巫山全面融入三峡新区的打造。


四是建设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要求巫山交通织密县内交通网络,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县委、县政府立足市委赋予巫山的新定位、新要求,明确提出立足长江三峡旅游品牌优势,立足山地特色农业优势,立足优良生态气候资源,全力建设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全力建设江东新区。交通发展要立足推动城乡融合、产城景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文旅融合,紧扣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两大基本面,加快构建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加快畅通内部小循环,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谋划建设一批旅游路,把重点景区“串珠成链”,构建旅游交通环线,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有力助推巫山融入高峡平湖特色风景带、长江诗词歌赋文化带、三峡黄金旅游核心带;围绕江东新区建设,强化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创造高品质生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是综合交通提质增效,要求巫山交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将广泛而深入的渗透到交通发展各个方面,交通运输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将层出不穷,交通发展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创新交通治理体系,有力推动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积极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有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阶段特征


设施完善的加速期。当前,巫山交通运输骨架网络初步形成,但仍存在高铁通道仍在建设、港口优势不明显等突出问题。“十四五”期,巫山交通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战略机遇,进一步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对外通道,畅通内部循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互联互通水平。


协调发展的融合期。当前,巫山正大力推进与毗邻地区交通一体化发展。“十四五”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格局是“一区两群”发展的重点。巫山交通将立足三峡新区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坚持一体化规划、协同性建设,统筹交通与产业、城镇、旅游的融合,统筹交通在区域间、城乡间的融合,形成中心城市带动、功能板块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精细管理的提质期。当前,巫山正大力发展智慧交通,依托四好农村路监管平台,推动交通精细化管理。“十四五”期,随着交通运输新技术、新业态、新基建的不断发展,交通智能化、数字化要求更高,要求交通行业转变管理方式,更多依托新技术、大数据提升行业管理的效率。


行业改革的深化期:当前,巫山交通已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各项行政事权有序落实。“十四五”期,随着中央事权划分、职能下放,事业单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实施,交通项目实施程序、职能职责需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十四五”交通运输部用于地方公路的资金总规模较“十三五”将有所下降,地方公路建设由中央主导转变为地方主导,不再实施项目库管理,由交通运输部切块下达补助资金,各省(直辖市)自主分类安排任务、年度考核目标管理等,要求加快完善运行机制,构建高效、科学的建设平台、管理机构。


第三节需求预测


“十四五”期,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战略深入实施,巫山人口规模、空间分布以及出行需求将发生新的变化。预计全县常住人口2025年将达到4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7.7%。5年内,巫山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增长区间,人口将进一步向城区集聚,客货出行需求也将向城区集中。


客运方面。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网络逐渐完善,居民人均出行频次提高,预计到2025年全县客运总量将有一定幅度提升,旅客运输量达到1879万人次,为疫情前2019年的2.5倍,客运年均增速为8%左右。客运出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高铁将重点承担跨区域的客流,高速公路将更多地服务城镇化客流。对外出行中,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万州方向仍是客流主要目的地,同时巫山与巫溪、奉节、巴东、建始等毗邻地区联系将更加紧密,客流将明显增长。


货运方面。随着全市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稳步推进,“一带一路”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对外通道不断完善,巫山将加快融合全市大盘子,货运需求将稳步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县货物发送量达到1589万吨,为疫情前2019年的1.8倍,货运年均增速为6%左右,货运需求增长慢于客运。基于铁路集疏运、水运航道等网络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巫山货运仍将以公路为主,但水运货运量将明显提升,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将以水运为主导,高速公路货运重点辐射周边毗邻地区。货运需求中,主城中心城区、万州方向仍是对外货运的主要方向,同时随着长江经济带的不断建设,巫山至湖北、上海等方向货运量将有所提升。


第三章中长期布局规划


第一节发展定位


紧扣交通强市建设战略,立足打造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目标,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历史机遇,围绕三峡新区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精准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生力军’”定位,按照“干五年、谋划十年、看三十年”的要求,把巫山打造为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水陆空铁”联运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巫山“东大门”作用,有力助推中西部融合、开放发展。


第二节发展理念


区域融合。全面对接三峡新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快速路,构建发达的快速网,形成以高铁为主导的多层次、多模式交通出行体系,实现多通道、多方式快速可达周边区域,全力打造1小时周边、2小时主城交通圈。


生态优先。立足三峡库区的地理条件、生态功能和资源禀赋,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突出巫山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将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促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相得益彰,坚持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努力推动长江航运绿色发展等绿色交通规划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为渝东北创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彰显巫山担当、发挥巫山作用、贡献巫山力量。


交旅互动。立足长江三峡旅游品牌优势,全力打好“三峡牌”,加快织密区间网,畅通内循环,构建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强化城市内外衔接,形成“快进慢游”、具有巫山特色的旅游交通网络,充分发挥交通对产城景的带动能力,有力支撑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建设。


第三节战略布局


围绕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水陆空铁”联运示范基地的交通定位,坚持“大通道、密网络、畅循环、优服务”方针,科学制定巫山交通中长期发展策略。


融入大交通。依托铁路、高速公路、长江航道等通道,构建“四主一辅”五向对外大通道,加强通道枢纽衔接,强化巫山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京津翼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交通联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大战略。


织密区间网。围绕“1小时周边”交通圈,织密巫山与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形成多向辐射的综合立体网,强化巫山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


畅通内循环。大力推进普通干线公路改造,强化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打造安全可靠、便捷联通的城乡干线公路网络,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区域内镇镇之间、镇乡之间的干线公路联系。建设广泛的基础网,交通建设项目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加密乡村道路与干线公路网的衔接,保证乡村之间、村村之间、社区之间的公路联系。强化旅游景区连接道建设,提高道路等级,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农村路”,推动交产城景融合发展。


提质优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进城乡运输一体化,夯实夯牢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努力让群众出行更加安全、高效、便捷,努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全力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推进交通运行状态监测、交通运输装备和交通出行服务智能化,不断提高交通公共服务、综合决策和监管治理水平。


到2035年,全面建成“二横二纵”井字形高速公路网、“三干线一体化”铁路网,全面提升航道港口能力,拓展机场腹地,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智慧绿色安全交通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建成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和“水陆空铁”联运示范基地,实现交通供需能力精准匹配、服务品质一流、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


第四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发挥“三个作用”,以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为导向,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紧扣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建设、打好“三峡牌”、当好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生力军”,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引领,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建设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水陆空铁”联运示范基地打下坚实基础,有力助推全市交通强市建设,切实发挥好交通运输支撑服务和先行引领作用。


第二节基本原则


立足一域,着眼全局。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紧扣“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等重大战略,加快构建“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打造区域间、城乡间不同空间尺度高效衔接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推动交通与城镇、旅游、产业等深度融合,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以人为本,服务升级。牢牢把握交通运输的服务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提供品质更优、效率更高、安全可靠的客货运输服务,增强人民群众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序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提供更加规范、更有效率的行业管理服务。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扣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目标,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智慧交通,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发展方式,集约利用资源,加强生态保护,防治交通污染,实现交通畅与生态美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协同建设,远近结合。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考虑规划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时序,重点推进一批可操作、显效果的重大工程,推动巫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及周边区标准统一、步调一致,努力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全力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第三节发展目标


到2025年,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建设,抢抓全市加快建设“行千里、致广大”的交通强市战略机遇,紧扣区域交通提升、内部网络优化、枢纽节点整合、运输服务增效4大战略,基本建成外部联通、内部畅通、枢纽贯通、服务互通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水陆空铁”联运示范基地,形成方式齐备、衔接高效、便捷舒适、安全可靠、智慧绿色的综合交通体系,全力打造域内30分钟上高速和“1小时周边,2小时主城,4小时京津冀、长三角”3个交通圈。


能力充分。铁路,郑万高铁建成通车,打破巫山高铁“零”的突破,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6公里。公路,加快推动两巫高速、奉建高速等项目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3公里。升级改造国省道203公里,重要县乡道736公里,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000公里,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水运,全面提升航道港口能力,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2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800万吨。民航,大力拓展巫山机场航线,完善配套设施。


衔接顺畅。建设一批综合客运枢纽、物流枢纽、公交站场,改造乡镇农村客货服务站。综合客运枢纽内交通方式间,旅客平均换乘距离≦500米。多式联运无缝衔接,进港、进站铁路、公路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加顺畅,与城市干道实现高等级公路100%连接。高速公路互通、综合客运枢纽、物流园区、4A级及以上景区实现100%高等级公路连接。


便捷高效。客运方面,积极利用郑万高铁推进公交化列车开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推进城际公交,城市建成区公交车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100%,移动支付终端安装率达100%,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达80%,开通跨区域城际公交3-4条,开行1-5条旅游专线。货运方面,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运输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水运货运量、铁路货运量增长速度分别超过5%。行政村通邮率达到100%。


安全可靠。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达到90%以上,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达到70%以上。公路特长隧道、特大桥梁动态监测覆盖率达到100%,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应急救援响应时间不超过1小时。城市公共交通与“两客一危”车辆、12吨以上普通货车GPS或北斗安装率100%。


智慧绿色。建成综合交通大数据服务和管理平台,普通国省道、县乡道、农村公路项目100%实现平台监管,枢纽站场视频监测覆盖率、重点运输车辆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技术落后、老旧的交通装备和设施,鼓励营运车船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和船舶,以及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等新技术,每年新增和更新公交、出租车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到100%。


第五章重点任务


第一节着眼外部联通,构建布局完善的对外大通道


统筹巫山区位优势,以建成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全面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快形成“三干线一体化”铁路网格局;全面建设快速的高速公网,构建“二横二纵”井字形高速网络;全面形成长江、大宁河、黛溪河、抱龙河、鳊鱼溪“一江四河”高等级航道网和“四货三客”规模化作业区布局;全面完善巫山机场硬件设施,拓展机场航线,全力打造通用机场。


(一)构建“三干线一体化”铁路网络


全面建成郑万高铁。线路走向为万州—云阳—奉节—巫山—襄阳—郑州,全长740公里,重庆境内182公里,巫山境内约4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郑万铁路是重庆地区通往华北华中地区的快速客运主骨架,构建沿长江经济带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于巫山是一条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升级、提速发展的重要交通大动脉,将彻底改变全县人民的出行方式和交通格局,加速脱贫致富进程与生态旅游发展。


力争开工建设安张铁路。线路走向为安康—平利—镇坪—巫溪—奉节—巫山—建始—恩施—张家界—双峰—西渡—衡阳枢纽,全长522公里,重庆境内21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安张铁路纵贯陕西、重庆、湖北、湖南三省一市,连接包头、西安、张家界、娄底、衡阳、广州、厦门等城市和长江三峡、夔门白帝城、张家界、曾国藩故居、南岳衡山等风景名胜。安张铁路是我国西北、西南地区与华南、东南地区联系的便捷通道,是巫山南北贯通,强化区域经济和带动旅游特色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铁路。


积极开展沿江货运铁路规划研究工作。线路走向为泸州—永川—江津—巴南—南岸—涪陵—忠县—万州—云阳—奉节—巫山—宜昌—武汉,全长970公里,重庆境内570公里,巫山境内约42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沿江铁路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可以串接十多个沿江港口,连接数十个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形成铁水公多式联运,同时缓解近中期三峡船闸过坝能力不足的问题。


“十四五”铁路重点项目


高速铁路:建成郑万高铁。


普速铁路:力争开工建设安张铁路,积极推进沿江铁路前期工作。


(二)构建“二横二纵”高速网络


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奉(巫)建高速公路(巫山段)、巫山至巫溪(巫山至大昌段)、巫山至巫溪(大昌至巫溪段)三条在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积极协调奉节、巫溪,同步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打通巫山东向通道,强化巫山与主城方向的互联互通。


加快推进项目前期研究。积极推进沿江高速南线巫山至巴东段、巫山至官渡高速等新建高速公路前期研究,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进一步强化巫山与周边的联系。串联起“西安—三峡—张家界”大金三角和“巫山—奉节—巫溪”小金三角,形成黄金旅游大通道,通过规划建设,最终形成“两横两纵”的井字形高速公路网。“十四五”期,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总里程达到66公里。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县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113公里,乡镇高速公路覆盖率由现有的19%增加到42%。


高速公路重大项目建设


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奉(巫)建高速公路(巫山段)、巫山至巫溪(巫山至大昌段)、巫山至巫溪(大昌至巫溪段)在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沿江高速南线巫山至巴东段、巫山至官渡等高速公路前期研究。


(三)构建高等级畅衔接的水运网络


打造“一江四河”高等级航道体系。加快黛溪河、鳊鱼溪航道整治工程,使黛溪河河口至潮水溪11.5公里航道达到Ⅱ级航道标准,鳊鱼溪河口至煤场3公里航道达到Ⅲ级航道标准;实施大宁河大昌草鞋沱至徐家湾航道清淤及抱龙河窄门子河段的整治加宽,进一步提高航道通行能力,加快形成以长江、大宁河、抱龙河、黛溪河、鳊鱼溪“一江四河”高等级航道为核心、其他支小河流为补充的干支联动的航道体系;开展大昌航电枢纽前期研究工作,提升大宁河大昌至巫溪航道通行能力,进一步扩展水运辐射深度与广度。到“十四五”末,三级及以上航道达到120公里。


构建“四货三客”港口作业区布局。加快散小老旧码头资源整合,调整不满足城市功能布局和生态环保要求的货运码头至邻近规模化作业区。加快推进专业化重点港建设,重点实施高唐综合货运港、龙头山、抱龙、鳊鱼溪货运作业区和江东、神女溪、大昌客运作业区建设及升级改造,打造“四货三客”规模化作业区布局。积极推进其他重点码头建设,建设周家坪新能源码头、大昌宁河码头、丁家坪码头等货运码头建设。结合旅游发展需求,建设抱龙集镇码头、双龙客运码头、两江四岸夜游码头、小三峡旅游码头、柑园及错开峡旅游车渡码头等客运码头,全力提升神女溪旅游码头服务功能,积极开展东坪坝游艇基地前期论证工作,高品质发展水上旅游,支撑打造国际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到“十四五”末,港口吞吐能力达到800万吨。


完善港口集疏运通道。充分发挥港口节点作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形成与铁路、公路间无缝衔接的集疏运体系,提高港口辐射范围,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实施高唐综合货运港、龙头山货运作业区集疏运铁路建设,构建铁公水立体互联的多式联运网络,进一步发挥港口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建设高唐综合货运港、龙头山、鳊鱼溪、抱龙货运作业区等集疏运公路。


“十四五”水运重点项目


航运枢纽:开展大昌航电枢纽前期研究工作。


航道整治:加快推进黛溪河、鳊鱼溪航道整治,实施大宁河大昌草鞋沱至徐家湾航道清淤及抱龙河窄门子河段整治加宽。


货运码头:实施高唐综合货运港、抱龙、鳊鱼溪货运作业区建设,启动大溪龙头山作业区改扩建前期工作,积极开展周家坪新能源码头、大昌宁河码头、丁家坪码头等货运码头建设。


客运码头:建设江东客运作业区,实施神女溪、大昌客运作业区扩能升级,适时启动抱龙集镇码头、双龙客运码头、两江四岸夜游码头、小三峡旅游码头、柑园及错开峡旅游车渡码头等客运码头建设。开展东坪坝游艇基地前期论证。


港口集疏运:建设高唐综合货运港、龙头山作业区集疏运铁路,建设高唐综合货运港、龙头山、鳊鱼溪、抱龙货作业区等集疏运公路。


(四)构建现代化全网联的航空网络


完善机场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除雾车研发,改善机场团雾低云影响航班提高执行率工作,加快拦阻系统、远程塔台建设,加快推进跑道扩建至2800米、新增停机坪、联络道建设和航站楼改造。研讨推进盲降升级、新技术应用,提高机场运行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机场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客服务保障水平。强化机场与城区交通衔接,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


全面提升巫山机场能力。以打造渝东北航空开放口岸为目标,积极开通航线航点,新增开通北京、上海等重点航线,稳住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烟台航线,科学调整昆明、贵阳、西安、海口航线。力争开通周边旅游支线机场通用航班、支线机场货运航班,建设旅游、货运物流渝东北空中高地。至2025年通达航点12个、旅客年吞吐量达5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1500吨,逐步确立巫山三峡库区腹地航空枢纽及中心地位,构建快速空中通道布局,实现多层次、多样化的运输服务,推动巫山开放发展。


积极谋划建设通用机场。建覆盖县域的通用航空综合服务网络。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的原则,积极推进东坪坝等通用机场建设,开展飞行员培训、空中巡查、防林护林等作业飞行,积极拓展应急救援、商务包机、空中摄影、景点观光、空中表演等民生功能,把巫山打造成全市通用机场网络的重要节点,满足未来应急救援和旅游发展需要。


“十四五”民航重点项目


巫山机场:除雾车研发,拦阻系统、远程塔台建设,跑道扩建至2800米、新增停机坪、联络道建设和航站楼改造。研讨推进盲降升级、新技术应用。开展机场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机场与城区交通衔接,积极开通航线航班。


通用机场:推进东坪坝等通用机场建设。


第二节着眼扩容加密,构建立体互联的干线公路网


建设完善的干线公路网、广泛的农村公路网,强化城市内外道路交通衔接,形成“结构完善、能力充沛”的公路网络,巩固拓展交通脱贫攻坚成果,更好满足农村产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服务需求,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构建支撑全域畅通的国省干线网络体系


升级改造干线公路网。紧紧围绕服务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以“三横二纵”干线公路为重点,加快推进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和路面改造。“十四五”期,国省道项目建设总里程203公里,其中实施路面改造38公里,升级改造110公里,原级改造55公里,国省道实施总里程占全市国省道建设规模的2%,且全部纳入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国省道项目正选库。


强化干线公路对外通道。加强与湖北省对接,实现改造时序统一、等级统一。规划实施G348刘家垭至七星原级改造,加强与湖北省巴东县的联系;规划实施G347平河至九湖路面改造,提升与神龙架区域对接的干线公路服务水平。


强化县际公路互联互通。规划实施S102奉节莲花塘至铜鼓升级改造,加强江北片区与奉节县的互联互通;规划实施S201史家垭至龙王淌升级改造,加强江南片区与奉节县的互联互通;规划实施S201巫溪界至龙溪双河升级改造,加强与巫溪县联系。


强化县内公路通行能力。规划实施S102官渡至抱龙路面改造,加强镇与镇之间的互联互通,支撑国省道沿线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每年保持在85%以上,进一步提升普通国省道服务水平。


(二)构建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公路网体系


建立结构合理的县乡道网路体系结构。围绕巫山县自身定位和产业结构特征,以文化旅游区、产业园区和重要交通节点连接公路为重点,按公路网路比例着力调整县乡道路网总体规模,加快推进公路改造工程,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内部交通网络,全面提升县内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活力。规划调整巫山县县乡道总里程至2298公里,在现状基础上增加1585公里,其中规划县道1079公里,规划乡道1219公里。


因地制宜完善重要连接道路网。加强干支联动,积极探索“公路+乡村旅游”“公路+特色产业”等发展模式,打造三峡库区特色“产城景”公路,促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规划实施至两巫高速、巫建高速、沿江高速南线等高速公路连接公路83公里;规划实施至巫山工业园区连接公路6公里;规划实施至错开峡、神女溪、梨子坪酒店等旅游景区连接公路234公里。规划实施各乡镇间重要联网公路448公里,由于巫山县尚有6个乡镇未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十四五”期,以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达到100%为目标,重要联网公路中计划实施重要县乡道升级改造164公里。确保重要县乡道优良路率每年保持在80%以上。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公路网络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通建设项目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的重要指示精神,解决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尽快实现全县村民小组通畅率100%的目标。加快推进乡镇和建制村硬化路“畅返不畅”项目的路面改造,实施窄路面拓宽工程,提升通村、通镇路网服务品质,全力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争取上级在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安排、资金补助等方面给予的鼓励支持。“十四五”期,规划新建农村公路500公里,实施村民小组通畅工程500公里,实施联网路新改建工程1000公里。


公路重大项目建设


干线公路对外通道:G348三合铺至七星原级改造、G348骡坪至三合铺原级改造、G347平河至九湖路面改造、G348刘家垭至骡坪原级改造、S201史家垭至龙王淌升级改造、S102奉节莲花塘至长梁升级改造、S201巫溪界至龙溪双河升级改造、S102长梁至铜鼓升级改造。


内部公路网改造:S102官渡至抱龙路面改造、调整县道规模至1000公里、调整乡道规模至2298公里、重要县乡道及连接线公路新改建771公里、其中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升级改造164公里;新建农村公路500公里,实施村民小组通畅工程500公里,实施联网路新改建工程1000公里。


第三节着眼交旅融合,构建便捷舒适的旅游交通网


巫山生态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天下绝景”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有世界自然遗产地五里坡自然保护区,在推动旅游发展进程中,未来五年将持续坚持基础先行,破解交通发展瓶颈,形成多元化、高品质的旅游交通网路,“快进慢游”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升级。


(一)拓展多元化旅游交通方式


水运旅游交通。着眼国际范、中国风、巴蜀韵、三峡情,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大宁河等良好水域资源及沿岸丰富的文旅资源,推动生态旅游航道建设,开发交旅融合产品,做靓生态旅游产业。重点打好“三峡”牌,推动长江三峡旅游提档升级,全力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动提升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开通精品三峡观光航线,由沿江商旅文主体利用闲置岸线资源建设水上旅游客运停靠点,共享开行水上旅游航线。并在水上旅游航线基础上积极丰富附加经营项目,如水上快艇,水上旅游观光巴士等,提供多样性航运交通产品,全面覆盖高、中、低端多元化的游客群体。加强水水衔接和水陆联运。优化长江干流与大宁河等支流水系航运衔接,优化长江邮轮与支流游船接驳。加强水陆联运,增设短途邮轮旅游线路,与陆上交通形成大小环线,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研究增设长途邮轮旅游线路,延伸长江邮轮游线,进一步吸引长江经济带沿途客源。


航空旅游交通。抓住国家低空开放政策机遇,结合打造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推进东坪坝等通用机场建设,促进通用航空与重点旅游区深度融合,开发风景区、度假区、现代农业和湿地观光低空飞行、热气球、固定翼飞行器等小型航空器旅游产品及空中游览项目。开通定期或不定期景区互通航线、点对点直航,形成低空旅游环线或网络。


慢行交通系统。充分认识旅游由观光向休闲的方式转变,满足交通出行多元化、优质化诉求,逐步建立旅游城市慢行交通系统。非机动化的慢行系统主要利用自然生态走廊货风景道、绿化带等人工走廊的休闲游憩功能,串联起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主要包括人行道、立体过街管廊和自行车道。通过将全域零散分布着的各种类各区域旅游资源进行地理、生态及社会等多方面全方位有效的连接和整合,形成一个完善的旅游资源与景观体系。


(二)构建多方向互联旅游环线


积极谋划高品质公路自驾游旅游线路,规划构建“两环两联六射”旅游公路网络,将区域景点串珠成链,提升景点关联度,把巫山旅游资源集聚起来,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形成“快进漫游”的旅游新格局。


江北旅游环线,国道G348、G347、省道S201、规划县道X031共计4条路线构成,沿途涉及主要景区包括小三峡-小小三峡度假区、大昌古镇、下庄旅游区等。


江南旅游环线,由省道S102,规划县道X004、X012、X028共计4条路线构成,沿途涉及主要景区包括龙骨坡大遗址文化公园、望天坪乡村度假区、抱龙旅游小镇、培石滨江小镇等。


北环联络线,由规划县道X007和规划乡道Y013、Y069共计3条路线构成,沿途涉及主要景区包括双龙安静村红叶湾、梨子坪森林公园等。


南环联络线,由规划县道X028、X037共计2条路线构成,沿途涉及主要景区包括文峰景区、神女景区等。


重点景区六射线,由多条规划县乡道组成,六向沿途涉及主要景区包括红椿乡村旅游度假区、三峡云端康养小镇、龙溪古镇、当阳大峡谷、茶园乡村旅游度假区、邓家生态康养基地、庙宇古镇等。


(三)提升旅游交通服务能力和运输品质


打造交旅融合综合旅游集散中心。依托郑万高铁巫山站、综合客运枢纽,打造巫山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主要承接高铁、沪荣高速入境客流。打造神女溪旅游集散中心,主要承接通过普通公路以及水运航线抵达景区的客流,服务巫山县江南片区三峡黄金景区。具体承担游客交通方式换乘、旅游接待服务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公共服务系统等。


打造“空地联运”一体化出行服务体验。依托巫山机场,推出“空铁通”及“空巴通”空地联运产品,实现一站式购买“航空+铁路”或“航空+巴士”联运客票,提供航空与铁路、公路间经济便捷地无缝衔接转运服务。在中心城区内,积极打造城市候机楼,配套开行连接巫山机场、神女景区、当阳大峡谷景区、云雨摩天创景区等重点景区的特色旅游公交线路,提供行李托运、物流快运、航班中转、机场直达等服务。


打造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旅游服务区。建设服务完善、功能齐全的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服务区(站、点),不仅可为社会公众提供停车休息、路况查询、旅游指南、车辆简修等基本公共服务,也将同步拓展特色延伸服务功能,开展“服务区+地方特色”“服务区+扶贫”建设,推进“服务区+旅游”融合发展。在服务区内打造巫山脆李、巫山柑橘、巫山高山药材等特色产品销售展示窗口,利用服务区广告媒体资源,积极宣传推介巫山红叶、巫山云雨等地方文化以及生态旅游资源,扩大知名度,设置旅游房车停靠综合区、自驾车营地、徒步骑行驿站、旅游风景道观光点等多功能配套服务。


第四节着眼枢纽贯通,构建一体衔接的综合枢纽网


统筹“水陆空铁”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推动建设一批大型的现代化综合客货运枢纽,明确客运站场分工,打造无缝衔接的枢纽体系,创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全力打造“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和“水陆空铁”联运示范基地。全力推进早阳高铁站、江东公路客运换乘中心、公路物流中心等综合性客货运枢纽建设。


(一)完善“2+2+N”的客运枢纽布局


完善“两主两辅”客运枢纽布局。建成郑万高铁早阳站,完善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加快早阳站站前广场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提升换乘效率,提高枢纽能级。加快江东公路客运换乘中心建设,构建形成以早阳高铁枢纽、巫山机场枢纽为核心,江东公路客运换乘中心、巫山翠屏客运站为次枢纽的层次分明、分工明确、便捷高效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


推动N个公路客运站转型升级。充分预估在郑万高铁开通后对公路客运业务带来的冲击,进一步评估对传统公路客运站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积极开展传统公路客运站转型升级工作。充分利用巫山旅游资源,推动一批公路客运站向旅游集散中心转变,牢固“运游一体,以游带运”的发展理念,主动拓展运游结合业务。打造一批功能多元,示范引领的乡镇客运站,推动乡镇客运站改造升级,成为集客运、物流、商贸展示、政务服务为一体的综合运输服务站,助力乡村振兴。


(二)完善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货运枢纽体系


加快建设公路物流中心。加快推进公路货运物流中心选址工作,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快进快出、灵活的技术优势,定位为区域性公路物流枢纽,辐射渝东北、鄂北区域,强化与机场枢纽的集疏运联系,充分开拓发展高时效、高附加值物流业务,进一步支撑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积极谋划布局物流园区。依托渝宜高速谋划龙井物流园,占地约300亩,打造成为渝东北边贸现代物流中心,强化运输仓储、中专联运、区域分拨、城市配送、货运代理等物流功能。完善重点园区集疏运体系,推动巫山工业园区公路集疏运道路建设,提升园区集散能力,推动园区发展。


“十四五”交通枢纽重点项目


客运枢纽:建设早阳高铁站、江东公路客运换乘中心,完善早阳高铁枢纽配套工程,推动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


货运枢纽:建设公路货运物流中心,开展龙井物流园前期研究,建设巫山工业园集疏运公路。


第五节着眼经济高效,构建“水陆空铁”联运示范基地


遵循推动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转变的发展思路,以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资源与优势,注重河江海联网,注重公铁水联通,注重陆空水联程,大力推进联运枢纽布局优化、功能提升,不断提升巫山多式联运整体发展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区域竞争力。


(一)完善多式联运枢纽布局


完善“一枢纽三节点”陆铁水联运枢纽布局。考虑不同枢纽交通区位、交通方式技术经济优势,参考《综合货运枢纽分类与基本要求》,建立以“高唐综合货运港”为枢纽,以“龙头山、抱龙、鳊鱼溪作业区”为节点的陆铁水联运枢纽体系。高唐综合货运港以早阳高铁站为支撑,为巫山县城提供完善的陆铁水联运服务。龙头山货运码头通过奉建高速、沿江铁路专用线,发挥节点以陆铁水联运形式开展的大宗货物转运及区域分拨功能,重点辐射渝东北高速、铁路沿线地区。抱龙货运码头通过沿江高速南线以及沿江铁路专用线开展陆铁水联运,鳊鱼溪作业区通过沿江高速南线开展公水多式联运,辐射沿江高速南线地区。


完善“两枢纽一节点”陆空铁联运枢纽布局。针对时效性较强、附加值较高的货物,建立以“巫山机场、早阳高铁站”为枢纽,以公路物流中心为节点的陆空铁联运枢纽体系。巫山机场积极培育国内航线,形成覆盖西南、辐射沿海的空铁公联运大通道。强化巫山机场集疏运通道建设,加强与早阳高铁站、公路物流中心交通联系,提高航空枢纽对内辐射广度、深度。早阳高铁站充分利用郑万高铁积极探索实践高铁快运业务,通过集疏运公路联系巫山机场实现陆空铁联运,重点服务郑万高铁云阳、巫溪及部分湖北地区。公路物流中心通过满足空陆、陆铁联运货物的集散、中转需求,积极开展空陆、空铁及陆空铁联运。


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基础设施。全力谋划巫山机场集疏运公路、高唐综合货运进港铁路、龙头山货运码头集疏运公路铁路和鳊鱼溪作业区集疏运公路项目,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布局。


(二)打造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力争创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不断提升多式联运发展水平,积极申报市级、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重点支持巫山机场—早阳高铁站陆空铁联运项目、高唐综合货运港陆铁水联运项目创建示范工程。


打造多式联运品牌线路。水铁联运,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东西向铁路通道,围绕服务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推进砂石等大宗货物在长江沿线港口上下水,打造以龙头山货运码头为节点的水铁联运品牌线路。陆铁空联运,依托巫山机场、早阳高铁站,重点围绕区域内经济作物、特色产品培育构建以渝东北为基本盘、联动鄂北陕南地区的陆空铁联运品牌。


培育多式联运市场主体


引导物流企业积极开展多式联运服务。鼓励单一运输物流企业转变经营发展方式,积极开展多式联运业务,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运输企业或货运代理企业的战略合作,高度重视揽货集开体系建设,逐步提高自身开展多式联运业务的组织能力。积极引导和推进铁路、水运、航空等干线运输的运输企业转变思维,扎根地方经济,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积极引进具有较强实力、较大品牌影响力和较为完善物流服务网络的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并带动巫山物流市场的转型升级,优化完善全县对外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积极引导物流企业转型发展。进一步整合多式联运相关的市场主体资源。鼓励既有物流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入股等方式,对分散的货运与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鼓励具备丰富的设施、设备、场地、物资、人才、信息资源的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参与多式联运环节,由货代公司负责社会零散货物托运受理、上门服务、上门接货、代办托运手续、以及开展为客户办理包装、流通加工、保管、进行分拣和配送等业务,将传统的零散客户与传统运输部门之间单一的、各自分散的、断续的直接交互业务形式,整合成全程优化的、各环节之间无缝衔接的完整的供应链系统,发挥社会运输客户与多式联运之间桥梁的作用。


加快多式联运信息化建设


谋划建设多式联运港口电子数据交换中心。探索成立巫山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运营公司,负责县级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搭建巫山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数据库,统一管理全县多式联运编码标准和数据接口,对接全市物流信息平台,进一步实现与沿海及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多式联运信息交换与共享,满足企业间共享单证单据“一票到底”需求。


全面对接政务、商务信息系统。加强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与上级口岸物流、商务部门信息系统的协调,满足企业对政策法规信息、交通地理及路况信息、行政审批信息、信用信息、企业资质信息和交通执法信息查询需求,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查询的窗口。协调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电子交易系统与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的对接,拓展联运信息平台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信息发布、增值服务等物流服务和辅助支持等功能。


开展“一单制”运输。在全面对接市级物流信息平台和政务商务系统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多式联运各方信息互联互通,从而推动在多式联运信息系统中实现“一单制”运输,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整合物流链条各环节信息,推动单据统一化管理和应用,实现点对点、门到门的全程信息服务。


第六节着眼人民满意,全力推动运输服务品质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客货运输服务,全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努力让群众出行更加高效、便捷,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一)建立健全更加普惠的客运服务体系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根据城市发展、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不断优化调整城市公交线网层次、结构,实现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大力推广多元支付手段,改造公交车辆支付设施设备,力争实现移动支付终端安装率100%。持续投入更新新能源公交车辆,实现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80%。加快江东公交港湾站建设,保障运输安全,提高公交运转效率。加快配套完善充电桩、加气站以及公交“五小设施”,全面提升公交站场形象、品质和功能。


创新道路客运产品体系。积极开行机场至早阳高铁站、江东换乘客运中心的直达公交、定制公交,提高枢纽联通水平。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科学投放巡游出租车数量,有序推进巡游出租汽车与网络预约出租车错位发展与差异化经营,十四五期拟投放巡游出租汽车80台。打造多元化的城际客运体系,积极开通与奉节县、巴东县等周边区县的城际公交线路,力争开通1-5条跨区域城际公交,促进区域融合协调发展。


建立更高品质的农村客运服务体系。实施3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推动公交线网向农村进一步延伸。新建165个农村客运招呼站,农村客运站点(招呼站)2000米居民人口覆盖率达到80%。有序引导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的班线客车退出市场,建立以城带乡、干支互补、以热补冷的资源配置机制。


打造交旅融合示范工程。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方针,紧紧围绕提高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的发展方向,充分贡献交通力量,打造交旅融合示范工程,突出高峡平湖特色风景资源,打好“三峡牌”,建好“城镇群”。开通神女峰机场、早阳高铁站至景区的直达公交。打造无障碍旅游模式,力争开通1-5条旅游专线。实施巫山服务区升级改造工程,打造成为集能源补给、智能停车、应急救援、旅游智慧解决方案为一体的智慧化服务区。提高客运旅游船舶设施能力,丰富水上观光旅游产品,丰富人文内涵,打造交旅融合示范工程。


(二)构建集约化、高效化货运物流体系


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建设巫山港多式联运枢纽,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市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持续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鼓励“散改集”和中长距离公路货运向铁路转移,利用既有铁路站,强化公路短驳运输,积极开展铁水联运,不断提升铁路水路货运量占比。优化货运市场发展环境,深化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开展货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专项整治,建立源头治超信息监管系统,加快推进治超站称重设施联网,推动治超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加强超限超载车辆及其处罚信息共享。


构建农村三级物流体系。全力构建县级农村物流中心、乡(镇)级农村物流服务站、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三级物流体系,建立多向流通渠道,早日实现邮政“村村直通邮”、快递“村村有网点”。进一步创新农村物流体系,服务于农产品流通。打通保证农产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交通渠道,由于现阶段农村物流网络相对基础薄弱,应尽可能整合资源,实现一点多运、一网多运。


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专业物流。围绕巫山脆李、巫山脐橙、宁河香鸡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保证特色产品质量,减少损耗。引导培育1-2家专业供应链企业或引导“四通一达”落户巫山。


积极开拓高附加值、高时效物流市场。稳步提升巫山机场航空货运量,依托机场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产业发展要素的汇集作用,积极培育高端物流产业市场,构建机场临空经济区,推动产业升级。


推广应用先进货运车型。积极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清洁运输船舶。


“十四五”运输服务重点项目


客运服务:新开通云贵川航线,优化调整15条城市公交线路,非现金支付率达70%,3条旅游公交线路,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改造3条农村客运班线,新建165个招呼站,农村客运站点(招呼站)2000米居民人口覆盖率达到80%。新投入80台清洁能源公交车辆,每年新增和更新公交、出租车清洁能源车辆占比100%,建设江东公交港湾站,改造20个公交站点,新建20个公交站点。实施巫山服务区改造工程。


货运服务:引导培育1-2家专业化物流企业。培育航空物流产业,依托巫山港口大力发展铁公水联运,水运货运量占比提升至5%。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成1个农村物流中心、24个乡(镇)级农村物流服务点、260个村级服务点,村村通快递率100%,推广先进货运车型。


第七节着眼保障有力,全力推动智慧绿色安全交通建设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有序推进数字设施化、设施数字化进程,加快构建新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确保交通安全形势平稳向好。“十四五”期,大力发展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有力助推交通高质量发展,有力提升交通保障能力。


(一)打造高效互联的智慧交通体系


搭建综合交通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结合巫山县实际情况,重点打造“一中心一平台”,推进巫山县交通执法监控中心建设,充分对接公路局路政处、运管局、法规处、执法支队,实现交通执法可视化、地图化监控,包含执法指挥调度功能,实现与现场执法力量的快捷联动。推进交通通运输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实现对运营车辆、水运、路政等信息快捷访问,实现交通管理全过程信息化。


打造智慧运输管理体系。积极建设巫山县交通执法非现场执法监控系统,推动智慧治超。基于自动化车称重监测技术、电子车牌识别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全县路面货运车辆和货物源头的实时动态监管,实现固定治超、源头治超、非现场治超无缝连接。加强智慧运输管理,基于对货运车辆的实施监控系统,通过行为识别技术与人脸识别技术,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实时监控报警,最大限度的保障司乘人员安全。探索危险货物电子监管新模式,力争全流程监管危险货物从船上到港口、从港口到堆场、从堆场到运输的各个环节,实现全要素可追踪可倒查。


打造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公众出行需求,整合交通出行服务信息,开发巫山交通出行APP,包含实时公交动态查询、路径规划、综合旅游服务、车票服务功能。在公交、出租汽车、长途客运、高速出行等领域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建设新型智能公交站台,配置便民标识、数字媒体、无线充电设备等服务板块。推进巫山与陕西、湖北地区的公交“一码通”,进一步扩大移动支付,探索推进客运一体联程服务,打通各地联网售票系统平台数据,实现线路、票务信息共享。


推进智能航道建设。推动大宁河、抱龙河及鳊鱼溪航道智能化建设,完善AIS、VHF、CCTV等支持保障系统,提升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利用5G技术建设重点航段水位监测系统,实现水位监测以及动态预警功能,形成规范高效的数字航道维护管理和服务体系。


(二)打造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


推动建设生态绿色的基础设施。坚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树立景观平台、标识标牌、服务区、停车场、绿化等与公路规划设计建设同步的理念,打造全域公路原生态绿色走廊。结合交通强国试点建设,持续推动建设“绿色公路”,以国省道为依托,重点推动建设“美丽公路”。聚焦“双碳”目标,发挥巫山三峡黄金水道优势,构建“绿色航运”“美丽航道”,打造“美丽航道”精品示范线。新改建码头严格按要求同步配置自身环保设施,同步规划、建设、营运“三同步”岸电设施,并逐步推动“零碳”港口示范点规划建设。


推广绿色清洁的运输装备。继续推广清洁能源客车在交通运输装备中的应用,推进公交、出租车油改电工程,同步开展县内充电站、充电桩的布局规划建设,每年新增和更新公交、出租车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到100%,力争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车比例不低于80%,全域公交站场充电桩桩车比达到1:3。鼓励开展一批燃料电池货车示范运营,优化承担物流配送的城市新能源车辆的便利通行政策。推广使用电、LNG等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船舶。


持续巩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推动船舶污染防治,严格执行船舶强制报废制度,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强化船舶大气污染监测和执法能力建设,加强船舶噪声污染控制。推动规划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推动船舶垃圾收集上岸集中处理。开展交通路域环境污染治理、营运车辆污染治理,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油耗和排放标准,加快推动安装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施。


强化资源集约利用。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和运输枢纽资源,严格岸线审批,探索岸线资源有偿使用,保障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积极发展交通行业循环经济,大力推广路面材料再生利用、船舶油污水处理等技术。


(三)打造保障有力的平安交通体系


强化交通安全基础设施维护。加快公路安保工程建设,规划实现公路安防设施覆盖率达到90%,实施危桥改造50座,治理公路灾害点30处,规划建设应急救援站点8处,确保高速公路主要安全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普通国省干线安全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乡道及以上公路安全隐患计划完成率100%。


强化交通安全监管机制。持续落实“一岗双责”,规范履职行为,研究建立考核评价、尽职免责和问责机制。加大市场监督力度,积极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评估和整改升级工作,提升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水平。启动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建立月进度报告、定期通报、检查督导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力推进标准化建设。


强化交通安全应急保障。加速建成早阳(江东)公路应急救援中心,新建巫山县道路运输应急抢险救援中心,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持续完善公路应急抢险物资储备,加强应急管理,发挥公路应急抢险中心和抢险队联动作用,实现灾情发生2小时内处置。搬迁提升巫山水上应急救援基地,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置应急设施设备仓储、开展应急人员训练等项目,充分发挥应急救援基地的作用,提升水上应急救援能力,筑好水上交通安全最后一道屏障。


“十四五”智慧绿色平安交通重点项目


智慧交通:建设巫山县交通执法监控中心、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开发巫山交通出行APP。推进巫山与陕西、湖北地区的公交“一码通”,进一步扩大移动支付,探索推进客运一体联程服务。实施大宁河航道智能化建设,完善航道AIS、VHF、CCTV等通信、视频监控系统。


绿色交通:持续推动建设“绿色公路”“绿色航运”。推广清洁能源客车在交通运输装备中的应用,加快充电桩规划建设。推广使用电、LNG等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船舶。规划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


平安交通:实现公路安防设施覆盖率90%,危桥改造50座,治理公路灾害点30处,规划建设应急救援站点8处,高速公路主要安全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普通国省干线安全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乡道及以上公路安全隐患计划完成率100%。加速建成早阳(江东)公路应急救援中心,搬迁提升巫山县水上应急救援基地。


第八节着眼深化改革,全力推动现代治理体系建设


持续推进重大领域改革,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协作的现代交通运输治理体系。深化交通文明宣传教育,加强舆论引导。


(一)提升公路水路管理养护水平


加大养护工程实施力度。推广实施预防养护,科学实施修复养护工程,推动全县路况水平提质升级,次差路段总里程逐年减少,维持普通国道、省道总体技术状况均达到85,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不低于80%。加强长江等高等级航道达标养护,缓解通而不畅问题,发挥高等级航道骨干作用。


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分级管理原则,落实县、乡、村三级的养护管理职责,成立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全面落实路长制,履行辖区内通乡、通村公路养护管理和监督职能。县交通局全面负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监管养护资金,督查养护质量;县公路事务中心具体负责县道的养护;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辖区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同时强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落实,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有序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


完善普通公路管理制度体系。尽快制定出台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质量监督和考核管理办法,不断提升公路管理现代化管理水平。大力抓好治超,规划新改建9个交通执法固定志超站,建设一批乡镇执法阵地,加强超限执法、非现场执法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货车超限超载治理,规范治超执法行为。积极开展路产保护专项整治行动,每年按专题开展桥梁及桥下空间、隧道、涵洞等专项排查。


(二)持续推进交通运输政务服务改革


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显著。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事项比例提升至80%,行政许可事项平均跑动次数降至0.5次以下,零材料申报事项比例提升至30%以上,即办件比例提升至50%以上,行政许可办理事项办理时间相较法定时间平均减少70%以上。建立健全“好差评”政务服务体系。建成基于“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的“好差评”政务服务评价系统,形成高效及时的评价处理、反馈与整改机制,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评价对象(政务服务机构及窗口、人员)全覆盖、线上线下服务渠道(电脑端、自助终端、二维码、短信、APP、小程序、热线电话、实体大厅评价器)全覆盖,实现全部事项的评价数据向“渝快办”平台归集。


(三)推进交通信用体系建设


规范交通运输市场,推动行业守法经营,诚信服务,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透明度,以提升政府公信力为重点,推动建设交通信用体系。加强交通运输重点领域的信用建设,建立公共交通驾驶员、乘务员、网约车平台、从业人员、道路联网售票平台信息数据库,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对客货运企业、机动车维修企业、驾培企业、出租汽车等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录入信用系统。健全信用激励与惩戒制度,联合相关部门,对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物流严重失信等行为的认定、等级划分与监管措施,对违规违法破坏路产、阻碍交通、影响航道通行的行人违法行为,建立如取消享受交通优惠政策等合法合规的惩戒制度。


(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落实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PPP、BOT等多种模式,探索实行建设期资本金补助、运营期亏损补贴等引资政策,优化财务结构、降低投资风险,加大招商力度、做好后续服务,努力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资交通。同时,加强债务管控,降低债务风险。


(五)加强文明交通建设


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大力推进交通文明建设,提升居民出行环境。积极组织开展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居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广泛宣传交通文明,倡导文明交通新风,引导交通文明舆论导向,让居民成为交通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


“十四五”行业治理改革重点


公路航道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日常性、预防性养护实施力度,维持国省道路面技术状况达85,加强货运超限超载治理。


交通运输政务服务改革: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网通办,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事项比例提升至80%,行政许可事项平均跑动次数降至0.5次,零材料申报事项比例至30%,即办件比例50%,行政许可办理事项办理时间相较法定时间平均减少70%,“好差评”数据向“渝快办”归集。


交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公共交通驾驶员、乘务员、网约车平台、从业人员、道路联网售票平台信息数据库。健全信用激励与惩戒制度。


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PPP、BOT等多种模式。


文明交通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宣传交通文明,倡导文明交通新风。


第六章环境评价


第一节环境影响分析


生态影响分析。规划航道整治、港区码头建设以及铁路、公路跨河桥梁工程将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工程完工后随着泥沙的淤积,这种影响将逐步消失。交通发展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如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占地拆迁等。规划中铁路、公路等项目为线性工程,容易对生态功能区造成分割,影响部分区域的生态完整性,对线路范围内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路基宽度有限,相对于重要生态功能区来说,对其生态功能影响较小,不会造成区域生态功能的整体退化。


主要生态敏感区影响分析。部分交通项目临近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应当采取措施尽量减轻工程施工对自然保护县内保护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交通项目的选址选线,尽量避让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尽量避让森林公园植被良好的中心区域,应尽量避让湿地公园范围,特别是生态保育区鸟类集中分布及繁殖地。若无法避让,应增加桥梁、涵洞工程,施工期禁止向湿地范围排放生产废水,设置临时工程,避免造成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


水环境影响分析。本次规划中包含水运项目、机场项目和枢纽场站项目,项目主要是房建工程挖方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由于项目房建挖方深度较浅,一般只是对表层的潜水产生影响,对深层的承压水不会造成污染,房建工程的占地范围有限,污染物质较简单,通过土壤的过滤作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较小。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实施后,各种运输方式仍会对环境空气造成影响。如公路行驶车辆尾气、港口装卸产生粉尘、油品运输和装卸产生的油气、船舶烟气、枢纽站场汽车尾气、装卸粉尘等。均采用清洁能源、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等措施控制,其影响很小。


声环境影响分析。铁路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牵引动力噪声、轮轨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对沿线的居民点、村庄、学校、医院的声环境造成影响。公路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由动力噪声和轮胎噪声两部分构成。水运项目对营运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是船舶运行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和鸣笛噪声及港口码头运行的生产设备噪声。


第二节环境影响对策


生态环境方面。公路、铁路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村镇生态系统分别采取生态恢复、挡土墙路堤、桥梁穿越、占补平衡补偿等措施、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运项目采用鱼类增殖放流、鱼类其他恢复补偿措施。


水环境方面。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沿线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若其附近有城市污水管网,则经生化池处理后就近接入管网,送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或处理达标后回用于沿线绿化,不外排。舱底油污水送船舶污水接收船或岸上的油污水接收单位接收处理。正常工况下工程对地下水影响较小,在风险事故状态下及时采取封闭、截流等保护措施。


环境空气方面。沿线服务设施及枢纽站场采用清洁能源,不得设置燃煤锅炉,对沿线设施的餐厅加装油烟净化装置。公路运营期间,加强道路管理和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并加强绿洲路段公路两侧的植树绿化。对于油品吞吐港区和机场油罐区,其油气挥发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控制措施。清洁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浮顶罐储存技术(减少油罐呼吸损耗)、密闭装车回收油气技术、降温技术等措施。污染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油类分类储存管理、喷淋降温等,并加强管理,做好设备维修与维护,防止跑冒滴漏,减少挥发性烃类气体。


声环境方面。在铁路、公路建筑控制区以内应按有关规定限制建设新的敏感建筑物,特别是居民住宅建筑物等。在铁路、公路沿线附近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目标,当交通噪声对其有严重干扰时,应在相应的铁路、公路的路侧设置声屏障。港口码头项目疏港道路设置减速带、限速标志和禁止鸣笛标志,控制运输车辆行驶速度,降低交通噪声。机场项目应对超标的敏感目标采取隔声措施,安装隔声窗,对代表性敏感点进行飞机噪声跟踪监测,并及时采取补救降噪措施。


第七章“十四五”资金匡算与规划效果


第一节资金需求


“十四五”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为230.3亿元,铁路投资11亿元,公路投资173.3亿元,内河航运投资30.6亿元,机场投资6.5亿元,综合交通枢纽投资7.1亿元,智慧绿色安全交通保障投资1.8亿元。其中,国家及重庆市交通专项资金70.4亿元,地方自筹资金40.9亿元。


第二节规划效果


通过建设“互联互通、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巫山县将成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重要节点和“水陆空铁”联运示范基地,实现以交通优势提升区位优势、彰显战略优势,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加快向巫山集聚。


对外通道更加完善。通过郑万高铁、沿江铁路、两巫高速、奉(巫)建高速公路、航道整治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到2025年,巫山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46公里、113公里,“一江四河”航道体系和“四货三客”港口布局基本形成,全面支撑“四主一辅”五向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全方位、高标准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基本实现“1小时周边,2小时主城,4小时京津冀、长三角”目标。


内部网络更加畅通。通过升级改造国省道203公里,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升级改造164公里,重要县乡道新改建771公里,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000公里,巫山县内部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交通内循环更加畅通,基本实现“乡镇通三级、组组硬化路”的目标,实现旅游景区、产业园区至少有2条对外通道,衔接的公路等级不低于三级水平,区域内景区、园区、乡镇实现1小时内连接高速公路,交通对产业、城镇、旅游的支撑更加有力。


枢纽支撑更加有力。“2+2+N”客运枢纽布局基本形成,早阳高铁站建成投用,高铁站配套工程进一步完善,各交通方式转换有序,乘客换乘便捷。公路客运站新业态生机勃勃,建成一批示范引领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有力支撑“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美”。客运枢纽间高效联通,实现巫山境内各枢纽间30分钟公交通达。基本建成龙井物流园区域性货运枢纽,渝东北的“水陆空铁”联运示范基地基本成型。


运输服务更加高效。航线逐步加密,通用机场逐步完善,航空网络覆盖面更广。新开一批定制公交,优化调整一批公交线路、建设一批公交站场、投放一批电动公交车,公共交通客运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货运市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多式联运初显成效,农村三级物流体系基本成型,实现邮政“村村直通邮”、快递“村村有网点”。智慧绿色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行业治理体系更加规范高效。


第八章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建立县内高规格的统筹协调机制,成立由县领导担任组长的“十四五”交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建立巫山县与万达开川渝示范区、中心城区、渝陕鄂“旅游金三角”版块等区域交通规划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按照“统一谋划、一体衔接、互联互通、协同管理、共享共治”的思路,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同时,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根据交通运输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加大政策支持。加大汇报衔接力度,强化《巫山县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与《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等上位规划的对接,主动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市级规划。探索优化项目前期工作流程,深化重大项目方案研究,与国土空间规划等同步对接,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需求。统筹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交通发展的关系。


拓展投融资渠道。联合周边积极争取国家及两省市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补助基础上,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政府主导、多元筹资、风险可控的资金保障和运行管理体制,加强县级资金、资源、资产的统筹和管理,发挥资金合力和放大效益。鼓励采用多元化市场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采取BOT+EPC、BOT+政府补贴等PPP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进铁路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积极研究站城一体化“共同发展结构”的开发模式。强化公路沿线土地利用,探索交通支撑旅游发展、旅游反哺交通发展模式,带动项目沿线土地增值,提取适当比例的土地等综合开发收益反哺交通建设。


优化人才队伍。通过“引进来”“走出去”、联合培养等多种模式,着力培养一支掌握科学管理知识、有现代经营理念的管理人才队伍,建立起善于拓展研究、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级别人才团队,并保证基层人员具有业务熟练、服务到位,敬岗爱业的职业素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激励力度,引进一批技术领域高端人才;定期开展国内和国际间学习、交流和培训,学习国际先进交通运营管理经验与理念,加速提升人才队伍管理水平。


重庆市巫山县交通局


2021年11月

好货运客服微信

本文网址:http://www.hhbwlhy.com/a/587.html 编辑:好货运,转载请注明出处。